《双穿门:我能往返汉末三国》

第二十章:摊丁入亩,传遍天下!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京师洛阳西园。

西园乃是皇家园林,院内亭台楼阁、穷极华丽。这座美轮美奂的皇家园林,因汉帝刘宏在此卖官鬻爵,骄奢淫逸,渐渐成为士林清流唾弃的对象。

但汉帝刘宏多数时间都在西园理政,除了想要回避南北宫中的公卿官邸之外,则是因为西园靠近鸿都门,而这里有一座他亲自组建的“鸿都门学”。

“鸿都门学”所招收的学生和教学内容都与“太学”相反,学生由州、郡择优选送,多数是士族看不起的社会地位不高的平民子弟。

刘宏对“鸿都门学”寄予厚望,他知道想要打破世家垄断“举孝廉为官”和“读书识字”的地位,只有提拔“平民子弟”对抗“世家子弟”。

刘宏已经在“拔苗助长”,特意将鸿都门学设置成“专科大学”,目的就是希望那些平民子弟可以更快为官任用,出阁拜相。但是短时间还是很难看到成效。

除此之外,教育经费耗费巨大,宛如一个无底洞似得,刘宏从自己内帑中拨款,依旧杯水车薪,他不得已只能卖官鬻爵。就这样,还是显得捉襟见肘。

世家显然也明白刘宏的打算,一直在背后使绊子,阴谋诡计无所不用其极。甚至太学的儒生往往鄙视鸿都门学这些人,拒绝与其为伍。都不知道他们的优越感在哪里?

“陛下,最近又有数位教学先生请辞。”

刘宏正处理政务的时候,张让的汇报令他顿住了,眉头一点一点皱起:“然后他们去了太学?”

“有些是这样,有些请辞归家。”

张让硬着头皮回答:“如今鸿都门学的教学先生已经不足,蒙学、经学、诗集等教材也不足。由于一些文字失传,晦涩难懂,没有教学先生和完善的教材,宛如盲人摸象,如听天书。”

刘宏沉默下来。

张让低着头,十月冷秋,额头竟有些冒出冷汗!

只有十常侍这些刘宏近侍才知道,为了“鸿都门学”刘宏到底付出了什么,他不惜卖官鬻爵背负天下骂名都要推行,可见对鸿都门学的重视。

但鸿都门学收效甚微,还时不时面对世家的围杀。像今日这种对教书先生下手,已经发生很多次——世家解决不了问题,还解决不了提出问题的人嘛?

那些教书先生很多都是寒门子弟,与世家之间有些关联。况且他们也有亲朋好友,也会被荣誉财色所诱惑。这是整个世家联手与皇权的较量。

这也是一种站队问题!

有些人依靠世家,跳槽太学院。有些人想要保持中立,请辞归家。

但结果,都是在打击鸿都门学!

“令宫中内侍轮流前往鸿都门学当教学先生。”

宫中的宦官宫女,入宫的第一步就是读书识字,不认识字在宫中根本难以行走。所以太监宫女都是识文断字,知书达理。

但让太监当教书先生,太学生估计会对鸿都门学嗤之以鼻,公卿也会弹劾此事不符合礼仪云云,总之他们都能找到喷人的理由。

张让一个奴婢哪里有资格反驳,他只能颔首领命:“奴婢遵命!”

经此一事,鸿都门学被打上阉党的标签。

鸿都门学学生出入士林文会,会以“羞与为伍”、“没有资格入内”等等理由驱赶。鸿都门学学生借阅书籍,会直接被拒绝驳回。

太学生拒绝鸿都门学学生交友相处,不允许周围出现鸿都门学学生,同行同屋同食,甚至连呼吸在同一片空气下都不允许。这令鸿都门学学生寸步难行。

太学生都是“世家子弟”,他们家资充盈,消费很多。呼朋引伴下,立刻形成了一个权贵圈子。鸿都门学都是平民子弟,他们消费不高,甚至不消费。

这种情况下,商家会怎么选择也就可想而知了。

这不仅是世家与皇权的较量,其实也是一种阶级固化的表现。鸿都门学不过是两虎相争下的牺牲品,他们被京师儒生孤立,只能待在鸿都门学中。

此事令汉帝刘宏震怒!

读书识字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那是书呆子。

读书要“寓教于乐,知行合一。”

很简单的例子,想要了解天文知识,你要去“灵台”,即国家天文台参观,那里有张衡主持发明的浑天仪和地动仪,亲眼看看、摸摸,这些是书本知识教不了的。

而现在,因为太学生拒绝与鸿都门学为伍,他们很多地方去不了。

就如这个灵台,它在京师最繁华的南市,灵台、明堂、辟雍,简称“三雍宫”,而太学院就在其附近。这里相当于大学城,有科研机构、有中科院、有公卿府邸。

太学生拒绝鸿都门学学生前往,这到底是什么道理?这個天下是刘家天下,什么时候轮到你们太学生,轮到你们背后的世家指手画脚了?!

刘宏震怒下想要直接插手,满朝文武、衮衮诸公这时候倒是很团结,沆瀣一气抗议,请辞罢官!

这令汉帝刘宏更不想回南北宫,君臣之间的矛盾,已经越来越激化,世家和皇权的争斗,趋于白热化。

鸿都门学和太学生的争斗,不过是皇权和世家争斗的缩影。还有其他很多很多地方,矛盾一点一点累积,已经到了爆炸的边缘!

只要有一个火星,立刻就能将这个火药桶点燃!

这就是王朝末年的常态——

世家为首的既得利益集团土地兼并,巧取豪夺,将土地财富集中到手中。百姓们逐渐贫瘠,卖儿鬻女,走投无路。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世家逃避赋税,百姓们没钱缴税,国家财政危机,逐渐走向崩溃。

然后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爆发,将国家推翻重新来过。新的相对公平的朝代开始,新的执政者出现,新的权贵世家出现。

可随着时间流逝,一个朝代从相对公平,到不公平,到极端不公平,到下层百姓无路可走,最后又推翻重来,周而复始、如此反复。

这就是王朝周期律啊!

东汉已经走到了末年,到了百姓们民不聊生、走投无路的地步,只需要一个契机,就将走向“推翻重来”的哪一步。

其实汉帝刘宏已经感受到,他一直在阻止这个进程。但杯水车薪,无济于事。他越是努力,这种趋势前进的速度越快!

因为罪魁祸首——世家豪强们,这些蚕食国家根基的蛀虫们,已经有了足够与皇权分庭抗礼的能力。不解决赋税和土地问题,大汉必将走向崩溃!

刘宏束手无策的时候,刘羽的奏疏送进了西园中。

“摊丁入亩……”

当刘宏看着刘羽的描述,他拿着奏疏的手都是颤抖的,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

是看到延缓、甚至是化解国家崩溃的办法的激动!是被这个赋税改革的内容所震慑的惊骇!是想要立刻推行天下的跃跃欲试!

但旋即却是明白世家豪强盘根错节、百般阻力、难以推广的无奈!

五味杂陈!

“丁既人丁、人头税,亩即田亩,土地税。即土地税和人头税合一,人地合一、人随地起,不再征收人头税,统一征收土地税,以土地财产的多寡而征收赋税……

“此举可以从源头上解决无地、少地农民的负担。他们负担减弱后,会有生育的意愿,毕竟人口就是劳动力,不用交税的人口,就是家庭增收项目……”

刘宏脑海回忆着刘羽奏疏中的前景,眼神中竟有着从未有过的奢望。

不仅是赋税,还有人口。

因为大汉人头税,百姓们不敢生育,以至于人口难以得到提升。再加上土地兼并,苛捐杂税,人口滑坡,也带来了赋税减少。

恶性循环。

原历史中,曹魏将“人头税”改成“户籍制”,也就是未来“租调制”的雏形,略微改变了一些人口结构,配合“屯田制”休养生息下,令曹魏人口和后勤得到保障。

“摊丁以后,无地、少地的农民负担减弱,甚至不再负担人丁税。但那些世家豪强们,却会因为土地一律摊银,从而负担增加,甚至是暴涨……”

此举可以削弱世家豪强的势力,令流入他们口袋的钱粮回流到国家手中。

但问题是,世家联手之下,已经可以与皇权分庭抗礼了,他们会乖乖束手就擒嘛?

阅读双穿门:我能往返汉末三国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双穿门:我能往返汉末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