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颜风华录》

第177章 走亲访友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第一百七十七章 走亲访友

“元娘的意思,是咱们一家人都去契苾将军、执失思力将军府中赴宴?”小王氏挑起眉,不着痕迹地望了王氏一眼,果不其然发现她已经流露出轻蔑之色来。然而,区区没落世家,又如何来的底气蔑视一位娶了县主的正三品将军?另一位将军甚至是位封国公,亦是尚了九江大长公主的驸马?

李暇玉似是不曾瞧见王氏的神情一般,微微一笑:“契苾将军是亲戚亦是长辈,咱们阖家去赴宴亦是亲戚走动的应有之义。若是阿兄阿嫂都不去,反倒可能教人误会,以为咱们谢家对这门亲戚颇有微词呢。”她这句话,明里暗里皆是提醒小王氏,契苾家是李家的姻亲,谢家若是有任何不愿结交之意,便同样是对李家不满。当然,至于王氏那便不必再提了,她从来就没有对李家满意过,何况又多了这样一门胡人亲戚?

“至于执失思力将军——安国公,他并非亲眷,贸然递帖子上门亦有些唐突。三郎会先去一趟,专门致谢。届时他可能会给一些饮宴的帖子,邀我们参加九江大长公主准备的宴饮。”九江大长公主是圣人的姑母,公主府给出的帖子,京中谁敢拒绝?谁敢不往?能给一张帖子,已经意味着给一份颜面了。为了这份颜面,外头有的是争争抢抢的没落世族。陈郡谢氏自是需要紧紧抓住这样的机会。

“元娘说得是。”小王氏颔首,又作询问状望向王氏,“阿家以为如何?说起来,咱们年节之中并未四处走动起来。儿先前还曾与义之商量,若是阿家身子好转些,咱们也总该去亲戚家中拜访才是正理。”

王氏显然已经想明白,无论是九江大长公主或是临洮县主,都绝非陈郡谢氏能得罪的。且不提二人嫁的都是胡人大将,高官世族们便是瞧在她们的身份上,也不敢对她们有任何怠慢之意。只是,那可是化外蛮族!早已汉化的鲜卑人且不提,突厥人与铁勒人,那可都是茹毛饮血的蛮夷,她只要想起来便觉得浑身都不舒服!

“我身子骨还有些虚弱,便不去凑热闹了。义之是谢家宗子,六娘是宗妇,有你们二人去已经足够。至于孝之与阿颜——”她的目光淡淡地扫过去,颜氏温婉地笑起来:“阿嫂与弟妹去赴宴,儿便留在世母身边侍奉罢。虽然并不机灵,不能为世母解闷,却也能陪着说几句话。至于孝之,近来都在苦读,想来亦是不愿出门赴宴的。”

她如此知情知意,王氏自是十分满意,勾起嘴角又瞥向李暇玉。李暇玉亦不勉强,笑道:“既如此,那便请二嫂替大嫂与我侍奉阿家了。若非这些宴饮实在推拒不得,我自然也要好生孝顺阿家的。”

话虽是如此说,但女眷们周围的气氛仍有些微妙——谁心中都很清楚,这不过是一句场面话罢了。坐在另一侧的谢璞与谢琰闻言转身看过来,圆场道:“阿娘,咱们这个年节也不曾去亲戚家中走动,恐有些怠慢罢。仔细想想,谢氏目前应当无人在京中,倒是有位别房的长辈,似乎在外出任一州都督。”

陈郡谢氏的衰落,由此亦可见一斑。除了这位血缘已经极远的别房长辈外,竟是寻不出一位京官来。尤其是他们阳夏房,因为父祖皆逝世得早,居然连门荫都未能保住,只能从头开始挣功名。这么些年来,历经数度屠戮的其他房支亦是人丁凋零,便是想要相帮也是有心无力,只能眼睁睁看大家都一起衰败下去。

小王氏略作思索,接道:“王氏倒是有几门亲戚。三房嫡脉早年便移居长安,大房似乎也有长辈嫁到长安的人家。四房尚主之后,似乎就从来不曾与我们走动了,这关系也不知该不该续起来。”

闻言,王氏的神色略有些沉。仔细想想,四房早年便尚主一飞冲天不提——名不见经传的三房嫡脉只得一儿一女,居然儿子便中了进士,女儿再醮还能嫁个状头,简直令晋阳老家诸房支都刮目相看。至于大房,好歹如今出了个明经出仕缓步升迁,亦勉强能撑得起来的博陵崔氏女婿。思来想去,在三郎归家之前,竟是她们二房最为沉寂了。义之这个刚出仕的明经说出去,哪里有旁人家的进士好听呢?

往昔太原王氏晋阳嫡脉都不得志,来往起来尚有不少隔阂。如今其他房支皆兴盛,唯有她们依旧沦落,便是上门去拜访,恐怕也须得看人家的脸色。幸而眼下有正四品的三郎撑着门面——仔细想想,如此年轻的折冲都尉,整个大唐恐怕亦是头一份,她也终于能够扬眉吐气地出门去交际了。

“咱们毕竟是晚辈。”想到此,王氏便含笑望向谢琰,眉眼中带着无尽的慈爱之意,“便是没有存着让人提携的心思,也很该主动去拜见才是。先去三房走动,这两天就赶紧递上帖子;再去大房的那位族妹处走动,也尽快递帖子;至于四房,递上帖子与礼物后便不必再管,横竖他们素来高高在上,也不会搭理咱们。”

谢琰细细想了想,看向谢璞:“阿兄,三房是否就是联姻博陵崔氏那一支?”他没有记忆,此前一直不曾想起来——自家师母亦是太原王氏晋阳嫡脉,若是叙血缘亲戚,也算是他的远房姨母。看来,他流落到幽州果然是冥冥之中自有定数。这般奇妙的缘分,若是先生知晓,想必亦会朗声大笑罢——说来,如今信已经送出去,便是他并未提起,先生与师母应当也猜得了他们的亲戚关系才是。

“不错,正是那一支。”谢璞回道,紧接着恍然大悟,“瞧瞧,连我也给忘了。你师母不就是咱们的族姨母么?阿娘也唤一声族妹,那可是正经的亲戚。如今又与你有师徒情谊,更该走动得紧密一些才是。这备礼也轻忽不得。此外,还有博陵崔氏那一头,咱们也得赶紧上门去。”

王氏听得纳闷,于是谢琰又细细地说了他拜的师父究竟是何身份,她这才恍然大惊:“居然是博陵崔氏二房那位崔子竟?!”紧接着,她的目光瞬息万变,竟是有些失落:“瞧瞧,你拜了这样一位大才子为师,却偏偏已经靠着投军出仕。不然,在崔子竟门下受教导,焉有不中进士之理?”

谢琰听了,自是哭笑不得:“师父知晓我喜爱武事,很少提贡举之事。便是不知我的身份,他大概也只会举荐我投军。”他不愿多提贡举与投军二事,免得再度争执起来,于是又道:“阿兄阿嫂不必为礼物费心。元娘虽不知咱们的亲戚关系,却也早便为师父师母两家悉心准备了礼物。都是些从灵州带来的风物,想来他们也会很欢喜。”

李暇玉也笑着接道:“虽说在灵州时也常有人情往来,亦是涉及到陇西李氏等高门。不过,备下这些礼物,我心中还有些拿不准——不如阿嫂到时候替我瞧一瞧,若是有不合适的,赶紧换了另备。否则若是失礼了,三郎可要向师父师母请罪了。”

“师父师母都是豁达之人,自是不会放在心上。”谢琰不等王氏接话,便又道,“不过让大嫂过目,亦是应有之义。对了,到时候阿娘去是不去?近来阿娘的身子可有好转?”他早便询问过诊治的医者,自然知道王氏已经调理妥当了。此前因不想去两位将军家赴宴,不过是拿身子骨作为托辞罢了。如今是去拜见族中长辈,自然大为不同。

果然,王氏微微拧起眉:“当然要去。你们的辈分太低,若是我不去,也显得很无礼。虽然说如今尚未痊愈,不过撑一撑倒是无妨。”事实上,因太原王氏与陈郡谢氏皆为没落名门,她从未参加过什么像样的宴饮,心中多少有些好奇。往自家亲戚家去,总比贸然往不熟悉的高门中去更自在些。

小辈们自是不会拆穿她,只作什么也不知晓,便继续说说笑笑起来。小王氏与李暇玉约好了到时候一同出门,乘着牛车前往契苾将军府与安国公府(或是九江大长公主府)。而颜氏悄悄地瞧了她们一眼,垂目掩去了所有的艳羡。

次日,谢家众人与李遐龄这个李家人,便一同去了契苾将军府。他们是晚辈,按理说应当由同辈来招待。但契苾何力将军生性不拘小节,也跟着迎了出来,将谢琰、谢璞与李遐龄拉去外院正堂中饮宴。契苾家的儿媳则将李暇玉、小王氏与染娘迎到正院内堂,去见临洮县主。

许是因彼此到底是亲戚的缘故,看在姑臧夫人的面子上,临洮县主待她们倒很是亲热。她言语间不着痕迹地打探着宫中的消息,似是在试探李暇玉这位定敏郡君到底受不受宠,又有多受宠。杜皇后本便有扶持李暇玉立足的意思,早便示意她可借着宫中的东风了,她自然不会拒绝。于是,言谈的时候,不免便多次提到圣人、皇后殿下与义阳小公主。

随着侃侃而谈,李暇玉能感觉到,临洮县主瞧她的目光渐渐地有所变化。毕竟,圣人与杜皇后因守孝或生病的缘故,这一年来已经甚少出现在众人跟前。此外,杜皇后的病情亦是令宫中暗潮汹涌,宫外的女眷们无时无刻不琢磨着日后该如何抉择。如今多了一位能够接近他们,而且颇为受宠的年轻贵妇,又有谁不愿意结交她呢?说不得什么时候,便能从她这里打听得只言片语,也好判断日后的形势不是?

临辞别的时候,临洮县主一再邀请李暇玉与小王氏随时过来陪她:“自从女儿出嫁之后,我总是觉得有些孤单。身边只有一个儿媳陪着,如何能热闹得起来?如今见了你们,便如同自家女儿似的,实在是面善得很。你们往后也别递什么帖子,但凡有空闲便随时过来就是。此外,若我接了什么宴饮帖子,也会将你们一同叫上,可别推辞。”

“县主如此盛情,儿便恭敬不如从命了。”李暇玉微微一笑,“只是这两日还须得去拜见其他长辈。待到过些日子,儿天天过来将军府,县主恐怕光是看儿的脸都会觉得腻了。”

“是啊,来得太勤快,恐怕县主也会觉得这两张脸实在是看得太多了呢。”小王氏接过话,“且改日若是儿在家中饮宴,也请县主给儿盛情招待的机会才是。”

“你们安心罢,我一定去。”临洮县主笑了笑,“什么时候定了日子,只管叫上我和将军。横竖将军如今歇在家中,无处可去,这些时日提到谢三郎便是满口称赞。教他多瞧一瞧你们谢家人和李家人,也让他多高兴几分。”她自是不会提起,契苾何力将军时不时还叹气,连连说当年没有定下谢琰这个女婿实在可惜之类的话。那时候她瞧不起谢琰,如今便是觉得此子前程不可限量,结果亦是不可能更改了——更何况,眼前这位寒门出身的定敏郡君,也绝非易与之辈。与宫中联系如此紧密的命妇,目前长安城中也只有这一位,何不与她交好呢?

阅读红颜风华录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红颜风华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