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年说鼠人》

二十一、说说家乡人“垫圈”弄“垡头”(下)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码放的垡头,有的一堆一堆有间隔,那一定是田口(一块田的宽度)较小,或垡头条划得稀;有的从头到尾,一条界埦堆到头,还都四五块高,那一定是田口大,必得如此了。好在这种堆放是临时的,最终都必须挑回家。因为田埂也好,界埦也好,都是田间重要通道,下田施肥,进行田间管理,都是必须从这里走的。所以,秋收秋种忙完以后,挑垡头是首要也是最沉重的任务。

首要好理解,不把垡头挑了,这界埦上的一条条长龙就是下田干活的拦路虎;沉重呢,所言也不虚,这一块块垡头,放在簏子里用扁担挑,确实很沉重呢。据鼠人在农村劳动的体会,每年挑垡头断扁担的情况是最多的。一般天气情况下,秋高气爽,风吹日晒,码在界埦上的垡头干得很快,三天见白,一个星期就“透里干”了。就是这干透的垡头,也是20来斤一块,男劳力,一头放五块,装起来就是200斤的担子。如果遇上天阴没太阳晒,生产任务紧,队里要求带潮往家挑,那就更重了。想想,这样的担子是不是令人害怕?

眼怕手不怕,庄稼人有的是办法。

劳力强的打伴工挑:身强力壮的邀五六个乃至七八个同伴一起来挑,人多热气高干劲大,手脚利索,来回迅捷,号子声连连,前后三个圩都能听到。这样的组合战斗力强,可谓集中优势兵力打突击战,一户人家的垡头一天不到,保证挑完。你看吧,快到扫尾时,一个个发了疯似的来劲,十块垡头不算,十二块、十四块也照装,只要扁担吃得消,一样的迈着大步,号子声震天响。

劳动力不强但有技术的则另辟蹊径:用车推。在仄仄的田间小路上,推独轮车,可要有些本事的。然而,难者不会,会者不难。上过港,经历过大水利工程的都有这两把刷子。那时是胶皮轮、铁车架,当时家乡还是老式木车轮木车架。用车推垡头,车辕的两侧铺上草,前端扎挡板,车上带条长凳子,推着就上路了。到了窄田埂,也一样稳稳当当朝前滚。滚到垡头堆前,转头,停下,将长凳子放在车辕抓手下面垫着——原来这是为了使车轮与把手平衡稳当,人在往车上装垡头时,车不会倒。这都是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做法。这条凳,只需早上带过来,一直放在田间,晚上收工带回去。看起来车推有点麻烦,有点慢,但一车能装十六块垡头,是挑担者的两倍呢,慢慢走、从容装卸,效率也还比挑垡头高一些。更重要的是,这些垡头不用靠扁担压在人的肩膀上硬扛啊,相比也还省些力。

阅读鼠年说鼠人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鼠年说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