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年说鼠人》

己亥春中州行——龙门石窟(下)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离开奉先寺卢舍那大佛窟,我们又继续往南走。这一片满山都是洞窟,有些蛮大,但远望都能看到是空的;栈道依山就坡也还两三层,可都很旧,没有刚才奉先寺橙黄鲜亮,也没有那样的人气。我们上去看了几处,后面就沿河边大道边走边远远地看。此处河面很宽,还有游船码头,金黄色琉璃瓦顶的游船很像诺亚方舟,颇有气派。老伴问我要不要乘游船,我看乘船的人没几个,而右前方伊河大桥上却是密密麻麻的人。

“乘船就看不到那边东山的石窟和其他景点了吧,看那桥上和对岸上络绎不绝的人群,也许都是这么考虑的呢!”我说。

“那倒也是。”老伴会意,我们一起往桥那边走。桥头边有不少凳子椅子,我们坐下来喝水,吃点心。小憩一会,准备上桥。回转身一看,正对西桥头里面几十米处有一排碑刻墙,走过去,见得都是各体碑文残片,魏碑体最多。顺序从右到左看到头,竟是《龙门二十品简介》,其文有云:古人云:“碑者,从石从卑,取坚用谦。本义是以坚石刻记要事,以期久远。碑,即是‘备’,既已上碑,就为历史备案。”所以,它不仅是书法艺术中的瑰宝,也为研究历史提供了广阔的资源。“龙门二十品”指选自龙门石窟中北魏时期的二十方造像题记,是典型的“魏碑体”。这些造像记多是北魏的王公贵族、高级官吏和有道高僧,他们为孝文帝歌功颂德或为祈福消灾而开龛造像。“二十品”的称呼最早见于清代康有为所著的《广艺舟双辑》和方若所著的《校碑随笔》。所谓“品”,出自南朝梁庾肩吾《书品》:“即对可作法式的书法加以品第。”可见其成就之高。《龙门二十品》是魏碑书法的代表,它上承汉隶,下开唐楷,兼有隶楷两体之神韵。它是北魏时期书法艺术的精华之作,也是我国古代无名书家们匠心独运的艺术结晶。

看了这一段,也是“涨姿势”的,忽略过去,也就错过。面对文化宝库,真是一点疏忽都不能有噢!

过桥,桥上风大。刚才雨停了一会,现在又有点毛雨撒撒,要离开西山龙门石窟了,在桥上可远照龙门山全景。于是我们二人互相照。河、山、桥、人融为一体,很有特色,很有意境。走到桥东端,能隔河将整个龙门山大体照下来了。这山也真奇呢:山体逶迤连绵,山脊树木茂盛,苍郁青葱,而临河有石窟的一片则是灰白光滑,如裸露的肌肤,隐隐还可见得有些黑色小洞窟。沿河水边绿树掩映,河面上有游船码头、来往游船,金黄色的船顶在幽蓝的水面上分外醒目。

我们照完相,就沿着伊河东岸往北走,这是隔河走回头路了,路右边是东山石窟,据说数量也不比西山少,可西山最大的石窟都看过了,再到东山攀爬上栈道探访,人们似乎都缺少兴致。大多数游客都在伊河东岸景观文化长廊悠然徜徉,选取角度拍照,我也和爱妻不停互拍。毕竟,刚才走过的西岸,都是贴近观赏,拉远了照相做不到,现在隔河回照,可有许多选择。特别到了奉先寺大佛窟对面的岸上摄影平台,人们都想在这儿照,甚至排队等候,个人的、小组合的,团体的,耗时多,挺急人,但不得不等。因为隔着伊河,可见对岸大佛窟,台阶护栏,依依杨柳,清清伊河水,独特的龙门石窟的全景图,配上凭栏相依的游人怡然自得的姿态神情,自是到此一游的最好的纪念了。

我们在耐心等待,轮到上那平台拍摄时,采取了用自拍杆自拍的方式。这景物高远粗犷,近处没有清晰的文字,不会留下自拍的痕迹。我们走上平台,相互依靠,对着远处景,近处人,调整各自表情,按自拍按钮,手机屏幕闪动,知道拍成了,拍一张不过瘾,再互换位置拍一张,镜头高一点、低一点再各拍一张。于是赶紧闪开,让后面等着的人呢!拉近镜头,看拍的效果,每张都笑吟吟,好极了。

阅读鼠年说鼠人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鼠年说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