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第113章 怨念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作者有话要说:  庞喜林和他一样是农家子,是寒门,底蕴不深,即使中举了,顾青云认为如果他没有其他额外收入的话,家里最多是一般的乡绅人家。

他听说庞喜林家人众多,同一个祖父下来的上上下下有二三十口人,这样一来,应该不会有多富裕。即使他现在娶了白烨白大人的女儿,嫁妆多。可即便如此,以庞喜林的为人和自尊,定然不想动用妻子的嫁妆。

平时庞喜林都有兼职的,他作为探花,有过目不忘之能,在民间的名气很大,偶尔会有商人来找他题字之类的,润笔费比他们这一科的进士都高。

他考中进士后,他家乡的爹娘哥哥嫂嫂弟弟妹妹等十几口人都一起跟来京城生活,日子据说过得颇为拮据,而且妻子还和家人时不时有矛盾。

这是简薇在参加宴会时探听到的,听说后让顾青云叹息不已。

生活习惯不同的人挤在一个屋檐下,如果不相互宽容理解的话,的确很容易产生矛盾。就好像一开始他娶妻时想的就是门当户对。

后来他娶简薇为妻,一开始也会担心爹娘和简薇相处不来。幸亏他的运气比较好,爹娘和简薇都是和善之人,加上一成亲没多久就分开住,直到现在都是如此,这才没闹出什么大矛盾来。

想到这里,顾青云对于庞喜林的选择很是理解,肯定是在京城生活有压力了,想下放到地方,当然,也是一种锻炼,于是点头道:“喜林兄,你准备到哪个县?”喜林是他的字。

庞喜林看了一眼正在跌跌撞撞跟在小鱼儿身后的儿子,叹了口气:“现在没还有确定。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不是穷乡僻壤。”

顾青云一笑,如果是穷乡僻壤的话,那就是被发配了。而且有白大人在,怎么都不会落在那些小县上,估计是哪个富裕点的大县,或容易出政绩的地方,总会有人为他参考的。

“慎之,我发现真正考上进士,也不能一切都好,还是有很多烦恼,人心易变。”庞喜林的神情有些烦躁,他正正一下自己头上的木冠,继续道,“这次我到地方上任,就让我爹娘就带着兄弟姐妹们回家。”这样的压力会小一些。

“这样挺好的,在京城居住可能他们也不习惯。”顾青云应和一句,他去过庞家几次,知道他的亲人都不会说官话,是到京城后才慢慢学会的。

“我在地方一定要好好做,起码要作出一番成绩出来才行,这可是我主动要求到县任职的。”庞喜林毕竟豁达,很快就把家事抛在脑后,开始!始兴致勃勃地憧憬自己作为父母官会有什么样的表现。

县令作为百里侯,是一县之地的父母官,的确可以让他一展才华,展现自己的治理能力。

顾青云平时和他交往,知道他素有大志,此时听他说这些也不觉得枯燥,频频点头。

两人站在杨柳树下,时不时有孩子们从他们身边呼啸着经过,加上暖风吹拂,格外宜人。

“慎之,不知为何,有你听我说话,我都比平时话多了。”等庞喜林说完后,时间都快到中午了,他哈哈一笑,“你就是有这一种让人想倾诉的魅力,对着你,我们总是很多话。”

顾青云摇头微笑道:“承蒙喜林兄看得起在下,不胜感激。”

两人对视一眼,各自露出笑容。

“我娘子还在山坡上等我,先走一步,我儿子该饿了。”庞喜林看看天上的太阳,又见他家儿子已经在地上摔了几次,小衣裳都是黄一块黑一块的,想到回去后一定会面对妻子的唠叨声,不禁头皮发紧,赶紧抱着儿子走了。

小鱼儿见小弟弟走了,心里还颇为不舍,一个劲地挥手。

顾青云看到他脏兮兮的衣服,也不嫌弃,直接拍拍灰尘,就抱起来了。

“夫君,你再在这里待一会,我和小石头到马车那里烧点热水,他们都饿了。”见顾青云终于和别人聊完天,简薇忙走过来说道。她刚才也遇到几名好友,只是因为要看着小鱼儿,没多说几句话。

顾青云同意:“那你去吧,我又看到熟人了。”他见小石头跑了那么久,额头上的汗都出来了,知道简薇想给小石头换衣服。

啧啧,小石头身材圆滚滚的,可他经常跑动,是一个身手灵活的小胖子。

“谭兄!”顾青云打招呼,两人在翰林院两年多,天天抬头不见低头见,可到底两人之间发生过一点龌蹉,心里有隔阂,所以关系一直是不咸不淡。

不过见面还是得打招呼。

“顾兄。”谭子礼见到他,微微点头,视线扫过趴在他肩膀上的小鱼儿,不再发一语。

他一袭白衫,俊眉朗目,在人群中极为出色,要不顾青云也不会一眼就看到他。只是他神情颇为倨傲,大概是自己戴着有色眼镜,认为他很不讨喜。

两人说了这句话就分开了。

顾青云很奇怪他怎么只带一名书童自己来春游,难道是和别人约好了?要知道这个时候一般都是一家人出行的。而且谭子礼去年已经成亲,妻子是国子监祭!祭酒的嫡女,两人现在是新婚期,按理说应该黏在一起才对呀。

顾青云抱着小石头再走了一段路,见不远处的野草逐渐浓密,就掉头,准备回马车那里吃午饭。

“爹爹,想尿尿。”怀里的小鱼儿动了动,突然叫道。

顾青云一听赶紧放下他,生怕他尿在自己身上,要知道这里人来人往的,真尿在身上就麻烦了。

在小石头撒水进河里时,顾青云听到一道脆生生的声音响起:“这《将军传奇》的结局到底是什么?真是急死人了。黄粱先生的速度太慢了,你们大家谁知道他是谁吗?”

顾青云一愣,往左边转头看去,只见是几名贵族打扮的少女结伴从他刚走过的路缓步走来,她们的周围有一队丫鬟婆子小厮跟着,称得上是人多势众。

顾青云没敢细看,见小鱼儿尿完后还在玩弄他的小雀儿,赶紧给他拉上裤子,至于小手,现在没有水,这段河水太深,待会回去再洗。

谈话还在继续。

“到底将军和冯娘子能不能团聚啊?黄粱先生写得好可怕,一会团聚一会分离一会产生误会,让人恨不得跳进书里直接告诉他们这是误会,呜呜……冯娘子受伤那段我都看哭了,人家冯娘子一心为将军,偏偏将军失忆了,现在都记不得冯娘子了!那个负心汉,亏人家刚开始还那么喜欢他!”一道还带着稚气的嗓音愤愤地响起。

顾青云颇为尴尬,脸有点红。他这是撒狗血撒得太高兴了,连失忆梗都出来了。这篇话本他本来没打算写太长的,因为这话本的开局不错,可渐渐的,那些男性读者觉得不刺激就放弃了,还有竞争对手的造谣,说他写的东西太娘气。之后收入下降,顾青云自己也颇为着急,只是自己这本书的风格就是如此,就慢慢冷静下来,继续按照大纲写。

结果安乐公主竟然很喜欢这本书,在她的带动下,京城的贵女、大家闺秀都看起来,结果给书籍带来了好大一波销量,几乎可以抵消男性读者的流失。

顾青云本来以为那些女子是因为安乐公主才那么支持的,结果之后的每期绝大多数的人都买来看,还有人联系不到自己,就把打赏交给松竹书斋,让店里转交给自己。

谢长亭在问过自己后就婉拒了贵女们的打赏。说实在的,当顾青云知道自己有价值上千两的打赏时心里都吓了一跳。这些女子出手实在是太大方了!还无师自通地想通过打赏来要求自己改剧情,特别是他写一波虐的剧情时,更是千方百计想把自己找出来。

好几次,简薇参加聚会回来都会转述夫人小姐们对自己的怨念。

当然,还有某些少女的情书也跟着递过来了,为了她们的名节着想,顾青云只能交代简薇烧掉,不留痕迹。

每次一有写得含蓄隐晦的情书,顾青云就得在家小心翼翼做人,免得家中葡萄架倒,后院失火。

写男主角濒临死亡时,众人的怨念更是达到疯狂,松竹书斋的留言簿里写满了各种评论,其中有支持的,有感谢的,更多的是威胁的。那段时间顾青云都不敢跟谢长亭联系,每次交稿都是让顾三元偷偷摸摸送去。

“就是,黄粱先生写的这本书太曲折了,我看了后觉得喘不过气来,心里好难受,有时候甚至睡不着,每次看完都觉得心里空落落的,恨不得马上看到大结局。伤心,万一他们两个不成亲,我可怎么办?黄粱先生藏得那么紧。”

“哎,有公主护着,我们找不到黄粱先生,否则就可以把他抓起来专门写话本给我们看了。”有人感叹道。

“就是就是,我都没想到一篇小小的话本可以牵动人心,真的写得很好看啊,里面人物的性格很复杂,不像现在别人写的话本,不是好人就是坏人,难道就没有不好不坏的吗?”

“就是,而且我还在里面学到不少知识,你们知道的,前几天忠勇侯府的远亲有个小孩不是落水吗?当时大家用以前的方法都不管用,以为他活不了,他母亲哭得几乎昏厥过去,结果他哥哥不信,愣是用话本仔细描写过的落水人工呼吸法救活了。”

“真的?原来是真的?我也听说了,开始我还以为是下人们乱诌的,没想到竟是真的!话说,人工呼吸是不是在第四册那里的?”

“是的,我从头到尾看了好几遍,就是在第四册,当时冯婉儿落水,聂文就是用这种方法救活她的,印象深刻。”聂文就是男主人公的名字。

“嘻嘻,为何印象深刻?是不是里面救活的动作……嘻嘻。”

……

慢慢的,随着距离的拉远,顾青云就听不到她们的声音了。不过他们留下的信息也让他高兴不已,如果说他书上的某些知识真的能帮上人的话,那写的就很有价值了。

至于那个救活弟弟的小哥哥,顾青云不得不感叹对方看书的认真,虽说他在书中写了三次救活的经过,可他能学以致用,死马当活马医,真的救活弟弟,实在是很聪明和幸运。

顾青云想起最近自己已经在写的大结局,是悲剧,因为后来男主角的地!地位已经大大提高,而女主角已经家道中落,两人的家世已经不匹配,所有人都在反对他们结成正式的夫妻。男主人的家里也是如此,最大的让步就是让他娶女配,纳女主为妾。

女主当然不肯做妾,加上她的家人已经不在,就起了寻死的念头,最后的结局是男主出家,最后一代高僧。

这是顾青云仿写红楼梦的结局,认为也是最适合的结局。

一想到还有他发布新册时,那些人的怨念,顾青云就有些头疼。他都没想到这本话本会那么受欢迎,很多女眷和男子都喜欢看。

而且最近方子茗老是用诡异的眼光看自己,百般试探,似乎已经知道自己的马甲。主要是,文中的思想总会和他本人相似,加上有简薇写的诗句,方子茗只要一怀疑,几乎就可以确定了。

可他这段时间按兵不动,让顾青云忐忑不已。

他到底知不知道啊?自己是不是已经暴露了?他真恨自己一开始没有坦白了,弄得现在不上不下。

(早上把作者有话说替换过来,不过23日还有一更三千字的,具体时间是23日晚上12点前。待会改错别字)

(以下是正文部分,有6000字,是收点数的,作者有话说不收点数,24小时内会替换同样多的字数,到时不会再扣一遍的)

请支持正版,晋-江-文-学-城首发。

买到的读者不要着急,到了更新时间我会进行替换的,给大家造成不便非常抱歉。

洪正十年,越阳郡,林山县,林溪村。

三月的林溪村阳光明媚,草长莺飞,绿水淙淙,正是桃花盛开的季节。村外的农田里村民们正在辛勤劳作,村子里此时炊烟袅袅,鸡犬之声不绝,一派恬淡平和的农家景象。

村尾的顾季山家,庭院内的一名幼童突然悠悠地叹了口气。

这名幼童,小名栓子,大名顾青云,他看着庭院内的桃树和李子树盛开的花儿再次吐出一口气,身边半大的小黑狗也汪汪叫了一声。

顾青云看了小黑一眼,不理会它甩得飞快的尾巴,坐在小凳子上再次出神。

来到这个时空已经四年了,他是传说中的“胎穿”,早产儿,才7个多月就出生了,以古代的生活条件,可想而知,他能长这么大是多么不容易了,要不是他有成年的芯子,估计真的活不过去了。

以他现代的标准来看,他生长的顾家真的是太穷了!

最重要的是,他这一世是男!的!男的!男的!

因为事情很重要,所以要说三遍。

前世她父母在她三岁的时候离异,作为拖油瓶的她跟在外婆身边,离异的理由是她身为一个女娃,不能传宗接代。她父母都是当地市里单位的人,当时计划生育政策抓得严,在不能生二胎,又舍不得工作的前提下,最后牺牲的只有她了。

爷爷奶奶不喜欢她,爸妈也不想带她,影响找第二春,最终也不知道怎么协商的,她妈为了一笔抚养费才答应接手,离婚协议书一签,她就从市里被送到村里的外婆家。

外婆对她还不错,毕竟她只有妈妈这么一个女儿,现在独自一个人居住,有个外孙女在一起也有个寄托。可以说,活到二十几岁,她只在外婆身上感受到什么才叫亲情。

就这样慢慢长大,和父母每月的联系只有那一张卡里打入的数字,等她到市里读高中的时候,才第一次踏入爸妈的新家。

她爸妈离婚后很快各自再婚,这次两人还是生了女儿,这个消息当时令小小的她非常高兴,她还以为他们还会再折腾呢,可惜这次不知为何,两个家庭都继续地生活下去,没有分开。

年幼的她曾经很不解,现在想来,大概是有感情吧,没感情的话什么都是借口。而她,身为没感情的产物,两家人都很不待见她,妹妹们也没有把她当成姐姐。

大家相处得很不愉快,她没有受虐的倾向,之后再也没上过门。

父母给她提供的抚养费只到十八岁,她学习很努力,高考考上本地一所重点大学,大学办理了助学贷款,生活费可以靠自己打工得来,勉强可以完成学业。外婆那里虽然要给她钱,可是她哪里忍心要,她年纪大了,每个月只有几百块钱的养老金。

磕磕绊绊完成学业后,一毕业就考上了当地乡镇上的政府公务员,当时想着可以离家近照顾外婆,没想到好日子才过了两年,外婆摔了一跤突然离世,她办完丧事后,伤心过度,昏睡过去后就莫名其妙到了这里。

幸亏她在那个时空没什么牵挂,助学贷款也还完了,攒的钱也给外婆办了丧事,没给其他人占便宜。

没办法,如果她死后还留下一大笔遗产,那她肯定会死不瞑目的,她可不想把东西便宜那些所谓的“亲人”。

在这边出生后,身子骨弱,她全身都疼,特别是脑袋,当时她还残余着一些前世的记忆,所以吃起东西来特别乖巧,无论是奶还是药都照吞不误,只偶尔弱弱地哭几声,装一下婴幼儿的行为。

就这样,她长到了四岁。

重新学习语言后,顾青云还是没有摸清现在是哪个朝代哪个地方,只留心大爷爷顾伯山曾经说过现在是洪正十年,这里是越阳郡林山县林溪村,其他的就不知道了。

林溪村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好地方,村子里只有三十几户人家,二百多人,这里的地域偏僻,应该是在南边,具体的以后才能慢慢打听。

林溪村不是同姓居住,是由顾、苗、李三家大姓混合而居的,都是从外地迁来的。

十几年前,江南遇到百年难遇的洪水,良田被吞噬,房屋倒塌无数,百姓和牲畜被淹,大灾过后有大疫,活下来的人就更少了,当时可以说得上是十室九空,大家都逃荒去了。

这场大水直接把一个朝代给葬送了,新建的皇朝才十年,现在才刚刚恢复了一点元气。

当时朝廷鼓励百姓在林山县开荒定居,还有优惠条件,三年免税,第四、五年半税,之后才正常交税。据爷爷说当时他们的家乡已经被洪水和泥石流淹没了,干脆就响应朝廷的号召,直接在新成立的林溪村安定下来。

爷爷的哥哥顾伯山是童生,直接被任命为村长,这也是顾家没有喊着要回乡的理由之一。

于是,在本地安居下来后,顾家经过一系列的建房、开荒、买田,家资所剩无几,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幸亏本朝新立,现在是鼓励农桑,轻徭役薄赋税,大家日子还勉强过得去。

顾青云刚开始变成男的还觉得生不如死,虽然前世不懂事的时候还恨过自己为什么不是男孩,但她也没想过有一天真的会变成男孩!

不过自从有一次她见到本村的一个小女孩被家人卖给人牙子,她的父母在一边笑着数钱后,顾青云就不寒而栗。

幸亏自己是男孩,一般而言,男孩总不会被卖的,要卖也不会是第一个。

他暗自庆幸。

在这个和古代类似的朝代,顾青云一点安全感都没有,他本来还有一个大他一岁的哥哥的,因为一场风寒就去了,他母亲因为伤心走路不注意,摔了一跤后早产了,大夫说以后也很难再生育了,幸亏他是男孩,要不然这个家指定不成样子。

他家现在是三代同住,户主是爷爷顾季山,现年47岁,农夫兼职木匠,偶尔有一定的外快收入。

奶奶老陈氏,46岁,泼辣能干,在家里除了爷爷,其余人等都要听她安排。

老两口生有三子一女,小儿子还没成家就因为瘟疫!去世了,女儿嫁人后因为逃荒现在也不知所踪,还没联系上。

现在只有两个儿子在身边,大儿子是顾青云他爹顾大河,今年26岁,娶妻小陈氏,生有二女一子。

二儿子顾二河,今年20岁,娶妻李氏,生有一女,现在李氏正在怀孕中,已经三个月了。

所以在孙子一辈,顾青云就是唯一的男孩,他在家中的地位可想而知,绝对是爷爷奶奶和爹娘的宝贝疙瘩。

其实,顾青云早产下来后,因为身子骨不好,花了不少钱,几度发烧都差点丧命——即使他一直很努力保重身体,可家境就摆在这里,药都差点吃不起了,幸亏大爷爷顾伯山借钱给他看病,中间顾青云差点被爷爷奶奶放弃了。

因为他一岁的时候,二叔生了个比他健康许多的儿子,当时爷爷奶奶的重心就转到堂弟那里了,花在他这里的银钱就少了。幸亏他还有一个好爹娘,幸亏他娘不能生了,对于家里唯一的一根独苗,顾大河夫妇看的跟眼珠子似的,顾大河一有空就到镇上打短工,小陈氏拼命地在家织布,赚来的银钱都给他买药吃。

家里本来赚的银钱要交公的,但对于顾大河夫妇俩的行为,爷爷顾季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说话,家里就不再提。

顾青山非常珍惜自己的小命,即使这个朝代有这样那样的不好,他都想好好活下去,难得有这样的机缘可以重生,能在三岁的时候全部记起前世的记忆,他一定要好好珍惜,保重自己的小命。

特别是他的小堂弟在一年前去外婆家,一不小心染病,回来还是不治而亡后,他就深刻地领悟了一个道理:管他是男是女,活得久才能拥有一切。

“哎哟,爷爷的小乖孙哦,怎么坐在这外边,吹风了怎么办?”正在沉思呢,就听到了爷爷熟悉的声音传来,自己的小身子也被举高起来投入一个满是汗味的怀抱。

“爷爷,你回来了?”顾青云惊喜地叫出声,吧唧一下亲在他爷爷满是皱纹的脸上,奶声奶气地说道,“爷爷,栓子好想你,你怎么现在才回来啊?”

“爷爷去田里除草啊,栓子今天做了什么呀?”顾季山一边抱着他,一边往堂屋走。

“喂鸡,吃饭。”顾青云回答道,见后面还有一群人,就一一打招呼,“奶奶,爹,娘,二叔,二婶,你们回来了。”

被叫到的人都露出了笑容。

到了堂屋后,顾青云被放下,还被逗着说话,其他人就到院子的水井那里洗干净身上的泥土了。

“一身的汗味泥土,你就敢抱我的小乖孙,赶紧去洗干净。”奶奶老陈氏一把把顾季山推开,自己则蹲下来柔声问道,“栓子,今天早上起来你大姐给你蛋羹吃的没?”

“吃了,都吃光了。”顾青云郑重地点点头,这是他补充营养的主要来源呢,当然要吃完了。

第2章打算

“好好好,能吃就好,咱们栓子是个有福的。”奶奶老陈氏摸摸他的脑袋,满脸慈和。

顾青云故作懵懂地点点头。

家里只有他每天早上能吃一碗鸡蛋羹,这是给他补充营养的。

“爷,奶,吃饭了。”就在这时,九岁的大丫清脆的声音传来,她相貌清秀,面色微微发黄。其实不止是她,村里人都是这样,面黄肌瘦的。

顾青云来这里后才发现以前看的电视,里面的人很多都是穿着长衫或长裙的,可他现在见到的都是穿着裤子和短褐的老百姓,要不是衣服样式不同,他都觉得和现代的差不多了,女子的衣裙也没有拖曳在地,只刚刚盖住鞋面,走路的时候还会露出鞋子的样式。

在他看来,老百姓要经常下地干活,穿着宽大的衣袍很不方便,所以这种短、窄的衣衫应该是劳动人民专属的,而且都是麻布织成。

在顾家,织布也是家庭的重要收入之一。麻布的优点是强度极高、吸湿、导热、透气性甚佳,缺点则是穿著不甚舒适,外观较为粗糙,生硬。

大人们都是穿麻衣,只有小孩,特别是顾青云可以穿更加柔软的棉布,三位姐姐都是只有内里穿棉布,外裙还是麻布做成的。

村里唯一穿长衫的就是大爷爷顾伯山了。

大家洗好手脚后就围着一张长桌坐着,每个人面前都有两个大碗,一个准备用来装菜,一个是装饭的。

这时,小陈氏和大丫就抱了三个有脸盆那么大的盆子出来,这里面就是红薯饭、青菜和野菜混合,水煮黄鳝。

老陈氏轻咳一声,拿起勺子开始分饭菜。

是的,顾家就是分餐制,用老陈氏的话说,大家一起吃的话都会一窝蜂地夹肉菜,你争我抢的,显得很没有教养。

分好了饭菜后,你爱怎么吃就怎么吃。

在顾青云看来,他奶奶应该是享受那种大权在握的感觉,听话的就给多点,不听话的就给少点。当然,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爷爷、爹、二叔三个主要劳动力饭菜是最多最好的,女眷就少很多,特别是三个姐姐就更少了,只刚够吃饱。.:647547956(群号)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阅读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