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随身带着传送门》

第17章 理刑百户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钱小姐的闺名为钱锦婷,钱谦益正妻陈氏的小女儿。

陈氏出身苏州,是当地士绅大户的嫡女,嫁给钱谦益后为老钱生了二子一女,长子钱直爱,还有一个二子早夭,女儿就是赵大宝面前这个钱锦婷。

钱锦婷出身名门望族,父亲是东林大儒,舅舅也在朝中当官。虽然她早早就与表哥定亲,但父母心疼自己的女儿,就算钱锦婷胡闹的厉害,父母也放任她。

因为出身的关系,钱锦婷与南都知识分子十分熟悉,特别是复社、几社等青年太学生团体,每日里听他们吟诗作对、谈论天下时事。

前几日突然听到南都又出现一个大才子,一首七律传遍了城内,更为主要这首诗将当场读书人骂了一遍,说出了年轻学子的心声。

新中国普及基础教育以前,知识可不便宜,要想供养一个读书人,家中必须要有三个劳动力才行。所以清代以前知识分子内部阶级甚严,你老师是谁、你什么家世、你功名几何等等,这些规矩将普通年轻学子完全排除在外。

而赵大宝的诗痛骂这种不良风气,李杜怎么了?你们的诗词传了上千年还不够吗?当今这些什么大儒、大家,你们要不是有一个好出身,有个好老师,还不是和老子一样苦哈哈的考功名?

钱锦婷从哥哥处打听到赵大宝的住处,已经来了两次,今天终于见到本人了。

“启明兄,一月前码头一面,真没想到兄台有如此大才!”

当时赵大宝刚穿越,穿了身奇怪衣服,虽然给钱锦婷留下的印象十分深刻,但也仅此而已。

“呵呵,贤弟莫要嘲笑愚兄了,当时只是被象三兄逼迫紧了,应景而已!”

“启明兄莫要谦虚,有才就是有才,小弟来想请启明兄在赋诗一首!”

又要作诗?赵大宝心中墨水有限,害怕做多了露出马脚,但美女当前自己说不会实在有些煞风景,没办法赵大宝只能绞尽脑汁又憋出一首。

赵大宝装模作样起身走了两步,指着客厅前面几枝文竹说道:“既然贤弟有求,那愚兄就应景做一首!”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首竹石出自清代大画家、大书法家、大诗人郑板桥之手,钱锦婷也是识货之人,听赵大宝念完赞道:“好诗,启明兄品德高尚,不怨随波逐流,与面前文竹一般!”

就算赵大宝脸皮再厚,被美人夸的也有些脸红,赶紧解释道:“愚兄只叹我中华大地盗匪四起、北方乱成一团,自己却不能为国家做些事情,实在无奈啊!”

赵大宝赶紧将话题转到时政上,万一这小娘们还让自己作诗可就麻烦了。时政就好说了,只要吹牛逼就没问题,而赵大宝最会的就是吹牛逼。

钱锦婷听赵大宝这么说,神色一暗:“果如启明兄说的那样,三月八大王张献忠自潜山出,占领太湖、蕲州、黄州等地,在酆家店大败安庐巡抚史可法带领的平叛军队,听说将领就死亡了四十多人,兵卒更是无以计数!好在匪首高迎祥去年被陕西巡抚孙传庭击杀,这些流寇应该大势已去!”

钱锦婷因为家庭的关系,掌握了一些民间不了解的机密。崇祯九年高迎祥被杀,李自成带着手下躲进了商洛山中,虽然八大王张献忠手下也有数万农民军,但他只是局限于湖广安庆一带,事态远远没到崩坏的局面。

“贤弟,现在虽然战事不利,但远没到危险的时候,怕就怕这些流寇得了高人指点,在次流窜到中原腹地,那可就完了!”

崇祯八年流寇可是把朱元璋的祖坟烧了,凤阳距离南京只有几百里,当年南京城内都出现了逃亡潮,钱锦婷可是经历过那个黑暗时刻,现在听赵大宝这么说,吓的浑身一颤。

“启明兄,难道流寇还能东山再起?”

“不一定,你看!”

赵大宝用手指沾着茶水,随手在茶几上画了一幅简易中原地图。

“陕西现在因为旱灾赤地千里,流寇是不缺兵员的,如果朝廷不解决百姓吃饭问题,流寇复起只是时间问题!如果我是李自成,有三条路可走!”

“第一条就是南下汉中,夺取蜀地门户,只要占领四川就可以顺江而下威胁朝廷的赋税中心!”

“第二条是西出潼关,占领中原,到时候北上可威胁京师,南下可至湖广江西,当年汉高祖刘邦就是这么做的!”

“还有最后一条就是从潼关北上进入山西,走太原、雁门关,从东面威胁京师,到时候江山变色犹未可知啊!”

钱锦婷虽然对时事有些了解,但怎能看懂这种战略方向的变局,听赵大宝忽悠完脸都被吓白了,赶紧站了起来说道:“小弟没想到天下能变成这样,我要赶紧回去提醒我爹,让他上书给皇帝小心!”

赵大宝原本还想留钱锦婷吃饭,借而发展一下关系,哪想到自己说的太厉害,把美人吓跑了。

不止钱锦婷,连边上站立的陈圆圆都被吓的脸色发白,等钱锦婷走后,陈圆圆才问道:“老爷,时局真如老爷说的这样吗?”

废话,真实历史远比赵大宝说的还要严重,因为土地兼并问题不能根本解决,所以流寇的问题根本无解。

“差不多吧,陕西、山西、河南、山东连年干旱,老百姓都活不下去了,自然要起来找出路!就算现在高迎祥死了,但根本还在,我预计明年流寇就能恢复,到时候肯定会走我说的这三条路中的一条!”

高迎祥死了崇祯大肆庆祝,其实高迎祥活着对明朝还真不一定是坏事。

高迎祥不管能力眼光比他的外甥李自成差了老远,现在闯王换成了李自成,虽然现在流寇势力弱小,但赵大宝说的很对,北方几省老百姓都活不下去了,只要李自成振臂一呼,到时候聚众百万根本不是难事。

历史上崇祯十一年满清入寇,崇祯为了抵御清军,将在陕西剿匪的卢象升、孙传庭、洪承畴都调往辽东,李自成又一次得到了喘息机会。

崇祯十二年,已经恢复实力的李自成从商洛山中杀出,趁明军主力在四川追剿张献忠之际入河南,同时李自成的政治眼光远超舅舅高迎祥,进入河南后马上打出“均田免赋”口号,同时四处传唱民歌“迎闯王,不纳粮”,至此流寇势力已成,明朝灭亡只是个时间问题了。

赵大宝虽然知道历史走向,但并不打算出手帮助明朝续命,一是他来赚钱的,明朝的死活跟他没有任何关系。二就是赵大宝只是一个普通人,以他的小小能力怎能阻挡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在明哲保身与粉身碎骨之间,赵大宝很明智的选择了前者。

赵大宝送走了钱锦婷,又马不停蹄的赶往正阳门,他今天要去拜见南京守备太监韩赞周。

赵大宝既然想要在南京搞钱,但抱上东林党的大腿还不行,东林党内部派系林立,内部斗争比外面还激烈,所以赵大宝准备来一个双保险,找韩赞周为自己做个备份。

南京作为南中国最大的城市,同时还是帝国的陪都,这里历来都设置重兵,负责管理这些军队的就是南京守备府。

当年朱棣迁都时,规定南京守备府职权归为南京留守、南京守备太监、南京兵部尚书三人分管,南京留守为勋臣,南京兵部尚书为文官,守备太监为宦官,在明中期太监的地位慢慢上升,南京守备府也就成了守备太监为正,其他二人为副的局面。

现任守备太监是韩赞周,他崇祯九年在北京担任京营副提督,因为恩主曹化淳的关系,被提拔到南京守备太监这个职位,进了司礼监,算是成了太监里的头面人物。

赵大宝来拜访他,除了为自己买保险外,他还知道这个韩赞周未来几年都留在南京,甚至将来弘光登基还起了一定的作用,这么一个稳固的大腿,赵大宝自然要大抱特抱!

南京守备府在南京皇宫的宫城内,赵大宝来到奉天门外,拿出自己便宜师傅钱谦益的名帖,很容易就见到了韩赞周。

韩太监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穿了一身红色飞鱼服,彰显自己高贵的身份。

韩太监看了眼名帖,笑道:“虞山先生近年来很少收徒,你应该是最后一个了!”

“小子无才,得蒙恩师列于门墙之下实属幸运!”

赵大宝从网上学了一堆古代说话的名词,现在说起来到是模是样,除了长的其貌不扬外,单听说话根本听不出来这是个一肚子草包的文盲。

“你叫赵大宝,说吧!来见咱家有什么事?”

赵大宝赶紧挥手让人将准备的穿衣镜抬了上来,然后小心的打开包装。

饶是韩赞周出身宫里见惯了珍宝,但看到面前这个一人多高、晶莹剔透的镜子后,也有些神情恍惚。

“这。。这可是西洋运来的宝镜?”

“嘿嘿,正是!小人费尽千辛万苦,从吕宋购得一面,特运来献给守备大人!”

韩赞周绕着镜子转了好几圈,仔细趴在上面看了看没有任何瑕疵后,才笑道:“启明贤弟,咱家虽然出身内廷,但仰慕虞山先生的才学,一直以虞山先生的学生自居!”

赵大宝打蛇随棍上,赶紧跪下高声说道:“小弟赵大宝,拜见师兄!”

有了这层关系,二人更进一步,韩赞周也很罕见的让人为赵大宝准备了座位。

“启明贤弟,你送给咱家如此重礼,可有什么事情相求?”

“嘿嘿,真让师兄说着了,小弟刚从吕宋回来,想要在城内开一个货栈!”

韩赞周一愣,这根本不算什么大事,依着东林党的实力,完全可以搞定,为啥要给自己送礼?

“贤弟,可是城内那些龟孙找你麻烦?”

韩赞周估计是城内那些锦衣卫的问题,他刚来南京不久,确实没有下重手整理过。

“不是不是,只是小弟出身低微,想要谋取一个身份傍身!”

要一个出身?这下韩赞周更搞不懂了,这小子既然能拜钱谦益为师,搞一个秀才还不容易吗?自己手中的缺都是锦衣卫、都督府这些武职,那些读书人可看不上。

“贤弟,咱家手中只有锦衣卫的缺,你看。。”

赵大宝要的就是这个,赶紧说道:“小弟谢过师兄帮忙!”

既然你需要就好办,韩赞周让手下拿过名册翻了翻,然后说道:“贤弟,咱家虽然贵为守备太监,但手中权利有限,锦衣卫千户以上的职务都是北都司礼监签发,咱家只能给你搞个百户了!”

千户百户无所谓,赵大宝只需要个名头。

“小弟都听师兄的!”

“贤弟,南镇抚司缺一个理刑百户,你可愿意?”

边上伺候的小太监听韩赞周给了一个理刑百户的官职,吓的浑身一颤,上下打量了赵大宝一眼,心想这家伙什么来路,老祖宗怎么把这么重要的职位给了出去。

明代锦衣卫是个庞大的部门,设有南北镇抚司,专理皇帝钦定的案件,拥有诏狱,可以自行逮捕、刑讯、处决,不必经过司法机构。

而南镇抚司管理负责锦衣卫的法纪、军纠、军械等,实打实的内部监督执法机构。

理刑百户虽然名义归锦衣卫南镇抚司管,但却归东厂管辖,大概意思就是编制是锦衣卫的,但人员还是在东厂上班。

东厂除了厂公副厂公是太监以外,权利最重的就是掌刑千户与理刑百户,他们是东厂的暴力机关,除了监视百官外,还有一条重要任务就是管理锦衣卫。

东厂的掌刑千户只有一人,但理刑百户有五人,韩赞周轻易的把这个职位送给了赵大宝,虽然有他送礼的功劳,但韩赞周想要收拢锦衣卫的权利才是关键。

韩赞周刚到南京一年,上任守备太监的亲信充斥各处,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收拢权利。

赵大宝还不知道自己已经卷进了锦衣卫争权夺利之中,还高兴的跪在地上磕头感谢:“小弟多谢师兄信重!”

韩赞周笑道:“好,你留下地址,过几天会把官服腰牌送到你处,到时候你就可以走马上任了!”

阅读穿越大明,随身带着传送门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穿越大明,随身带着传送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