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四十七章 蛰伏18年的先锋集团(求订阅!)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玉米种子造早就了一批世界著名公司。

在这个领域中,第一集团由美利坚先锋公司、瑞士诺华、法国利马格兰、孟山都、德国KWS集团等组成。

第二集团由澳国太平洋种业、ICI种子公司、迪卡白遗传公司等育成。

而先锋集团在玉米种业领域内排名世界第一,年营销额超20亿美元,利润近3亿美元。

其杂交玉米的种植面积占全世界的22%。

与之相比,国内玉米种业最大的公司是登海种业。

其从2万元的资金起步,先后兼并了31个种子生产经营单位。

2002年,其经营陷入颓势,资产仅1.62亿元,年盈利6000万元。

同年12月,登海种业与先锋公司合资成立了登海-先锋种业,华夏最大的玉米种业公司诞生了。

而今年,先锋又与沙洲种业合资成立了沙洲-先锋种业,负责黄淮海夏玉米区种子销售。

登海-先锋则转为负责东北及其它春玉米区的种子销售。

在先锋公司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下,登海先锋和沙洲先锋也先后在国内上市,实现业绩大幅高涨。

但实际上,从1985年开始,先锋公司就在华夏悄悄地开始了玉米育种试验。

当时是租了华夏农大一间办公室,但不到两年,先锋就搬走了。www.zuye.org 石头小说网

因为种业是鼓励外商投资的领域,但这种‘鼓励’只在种子的引进、开发、生产、繁育环节,外商不能设立销售企业。

无论批发、零售,都不允许。

只能由荣华等种子贸易公司进行代理销售,但欧美种子公司依然蛰伏在华夏市场上。

先锋公司更是从未停止过玉米种子的研究,针对东北玉米种子市场连续试验了多年,平均每年的试验点位超过了8000个。

只是培育的杂交玉米种子还不能在市场上出售。

随着种业政策的解绑,欧美种企相继活跃了起来。

而这时的先锋公司一下子拿出了几十个能适应华夏市场的玉米品种。

2004年通过审定的先玉335更是其代表之作,以黑马之姿在国内迅速扩张。

最高峰时,种植面积也超过了4000万亩。

同时,这也是当时利润最高的单一品种

而同一时期,郑单958又延续了两三年的辉煌,待先玉335赢取了广大农户的信任后,又转而走向衰弱。

在郭阳的前世,先玉335在华夏大地上畅销了十几年之久。

更是在种界掀起了此起彼伏的声音:

“外资入侵或急起反击”,

“市场沦陷或恢复失地”,

“跨国公司攻城略池”,

乃至于华夏种业姓中还是姓洋。

但除了搅起了一圈圈激情跌宕的舆论涟漪外,先锋公司还给国内的育种专家们深深的上了一课。

暂时抛开国界的成见,

先锋公司进入华夏,从设办事处,建立公司,深入调研,开展研究,培育品种。

瞬间过去了十几年。

经过坚持和努力,终于培育出了先玉335系列玉米杂交种。

贫穷的农民渴望增产增收,远虑的政府担心‘粮食安全’,种业老板期盼获取丰厚利润。

先玉335是先锋公司在华夏土地上培育的适合华夏农民种植的品种。

对农民来说,就如同天上掉下的馅饼,因为它能增产增收。

相比之下,国内的育种氛围就浮躁多了。

育种研究五年为一周期,要申报课题、争取经费、应付检查、评比验收;

要承受一年一报告、三年一大结、五年出成果的压力;

还要追求提级、升职、涨工资的目标。

所以育种立项时更愿意承担‘桃三杏四梨五年,种枣一年就见钱’的课题。

更有快捷者,比着瓢,画个葫芦,直接引用材料,套搬育种方法。

一两年就吆喝着,类郑单958,类先玉335上市了。

先玉335的选育则是另一番场景,规范化、程序化、数据化的商业育种平台。

有预见性的育种,资源共享,育种目标紧贴市场,经费充足,方向明确。

每个杂交种商业化前至少要经历100多个试点和200多个农民地块种植试验。

育种人员也没有争经费、评职称、报成果的困扰。

兢兢业业,专注研究,耐住寂寞,经受失败。

十年磨一剑,一出手即风风火火,遍地开花。

阅读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