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观影从景帝开始》

第 151 章 番外1 商周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崇侯虎,从他的称呼是崇侯,商人给他封的是个侯国,我们就可以看出他是商人自己人。

事实上,这个称呼最早出现的年代,甚至和文王时期都有所差异。

早在比他早上两百年的武丁时代,甲骨卜辞就已然出现了“令从崇侯虎伐”“勿从崇侯”这样的言论。

他是崇国的开国之君,也是武丁时期捍卫商王朝的鼎足三大将。

后世《史记》这样的史书或者《封神演义》这样的中出现的所谓崇侯虎,要么是出于名人效应的附会与误解,要么是开国之君的名号为崇国历代君主代代相传。

如果是后者,这什么乌丸X耶行为。】

司马迁:……

正常人谁想得到啊!你们为什么会因为祖先太有名气了,自己代代都叫这个名字啊!就算不知道后世人举的那个例子是个什么情况,它的无语之情也是溢于言表的啊!

www.youxs.org

年轻的史学家顿了顿,实在对这种操作导致的谬误感到一种无能为力。

【崇国和周国距离很近。作为商人在西部的重要侯国力量,它的存在相当于商人在西土的桥头堡和前哨站,大部分西部伯国都处在它的势力范围和管辖范畴之内,受其辐射影响。

也就是说,文王的直接上司其实就是这位现任的“崇侯虎”。而他越过直接上司去和顶层上司交流,自然容易犯了直接上司的忌讳,被他看不顺眼打小报告也就很正常。

周崇两国之间的关系也向来复杂,《诗经·大雅》中就有以文王口吻,借上帝之口诅咒崇国的记录,大意是:上帝命令我,召集你的同盟,集合你的族人,带上你攻城的器具,去攻打崇国的城墙。

除了因为崇侯挑拨导致的羑里之囚,崇国内部存在的骇人的食人风俗,应该也有不小的影响。

据目前周原的考古发现,周人并不流行人祭的风俗。那么就很容易理解他们对于崇国的不适——哪怕这种行为在崇国也只属于小部分人群。】

——食人。

后世人尽管仿佛只是随口带过,说话的语气都不显得轻松,含着一点难以轻飘的沉重。

而这样的话语传入到光幕的听众耳中,滋味也是难以言喻,神情恍惚。

经历过乱世的人,面上的郁色自然便带出了几分。那是让人不想回忆起的黑暗过往,是满粘着血色痕迹的残酷。而即使生活在相对承平安康年代的观众,思维或想起易子而食之类的言论,也是面露不忍。

正常的略有良知的人,都没办法轻易接受这样的行径。

【除了周崇矛盾之外,周昌通过占卜技术结交商人贵族,虽然本质上是想为自己的部族利益考虑,却也不可避免地参与进了商朝内部的矛盾斗争之中。这也很可能是他入狱的部分原因。

我们这时候就要先讲到纣王,也就是帝辛其人。】

【纣王这些年来的风评非常极端。

几千年的历史层

层累积出的罪名,让他的形象某种意义上在《封神演义》中成为了一种符号化的昏君暴君的代表。】

许仲琳停下了笔,有些尴尬地摸了摸自己的鼻子。

这是他自己心里明白,酒喝多了再写话本,多少得整出些不像样的花活来。否则一口淡酒必要入喉,润润自己干涩的喉口,转移开注意力。

那什么,这话本是写给大众看的啊(目移)

这年头印刷术比前朝来得发达,书籍出版没那么困难,价格也就稍降了些许,不再只局限于社会上层。而普通百姓就算不会特意花钱去买那么一本话本去看,偶尔有几个闲钱,也不介意去凑凑说书人的热闹。

于是这故事的定位就得找准,这时候人们还没被爆炸般的信息量刺激到阈值上升,对于的期许值还停留在朴素的善恶有别,天道轮回,报应不爽的层面上。

那么纣王作为一个反派,怎么着也得坏的个彻底,叫所有听故事的人都感同身受一波,咬牙切齿骂上一句暴君昏君吧?

——中下层学子对先贤的滤镜更不用说了?他不尊周贬纣这饭恰不起啊!

www.youxs.org

【而随着我们对商朝认识的一步步深入,帝辛的人物形象也在发生着转变。

正因为《封神演义》将其打入了一个无法再贬低的低谷,那些奇妙的称得上优点的地方就更让人惊讶甚至震撼,以至于那种误解的愧疚感,催生出了强大的翻案欲。

于是一些人又反把帝辛的人物形象颠覆到一个诡异的高度,再加上现代洪荒流和现代价值观的影响,鼓吹他的思想,可惜他的先进,将他夸耀成一个超越了时代的大人物。

仿佛在商朝血腥残酷,商王自命不凡骄傲睥睨的环境中长出了一朵最起码进化到了封建社会的小白花。

——不,他两种人都不是。】

朱元璋:……yue

出身朴素的老朱直接一个后仰,十分直白地,不加掩饰地嫌弃干呕了一声。

作为一个能把皇帝主职干得到底不算太烂的正经人,老朱读过书,并且绝对不是什么隔壁早了快一千年的查士丁一世那样只能靠印章和侄子进行决策的文盲皇帝。

但不管是王朝政治正确的需求,还是一种朴实的老农眼光,甚至单纯的个人情感要素,朱元璋都不觉得纣桀那样的君主能好到哪里去。

他甚至会对后世有人会给隋炀帝那样的君主翻案而感到莫名其妙:是李世民不够好吗?还是说推崇唐太宗文皇帝听起来太普通了?怎么偏要有那种偏爱杨广的奇妙嗜好呢!

所以同样的,在听到后世人那其实已经让他开始习惯了的奇妙比喻,听到那一句小白花的时候,朱元璋同样没给翻案者什么好脸色看。

甚至因为这几年来,朱棣的皇太子之位干得还算不错。总算让自从朱标死后,一直担忧后继无人的朱元璋从压抑的焦虑中走出来些许,情感的表达上也更为直白了些。

——具体表现比

如他直接干呕以表达不屑。

老朱的轻蔑是眉飞色舞表现出来的。在他旁边,临时被喊过来团聚的朱棣当然没什么二话,更是点头同意。

有爹(比起别的还活着的儿子们)疼(自认)的太子就是可以痛快当爹宝男的,就是可以无脑支持亲爹的。

——主要是不太支持可能会被标准封建大家长吹胡子瞪眼,而朱棣已经深谙什么叫做老小孩,对他爹在小事上的判断无条件从善如流。

这有啥好跟他爹争的?皇太子殿下每每想到这里,还是忍不住有点美滋滋的:他都是太子了,学学历史上别的太子让让他爹怎么了吗?

他哥敢跟亲爹对着刚吵架,也不代表他哥会一直跟爹对着干啊?那吵什么吵,没什么好对着干的必要。

www.youxs.org

【首先,帝辛确实是个很有能力的人。

这点甚至本该不需要我过多强调,但我还是说了。因为这一点根本不像有些营销号夸大其词说的那什么,历代史书对纣王产生了深度的误解,并对他进行了侮辱式的抹黑,完全没认可其优异之处啊云云。

早在司马迁的《史记》当中,他对纣王个人才干的刻画就是“资辩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

,认为他是个文武双全级别的天才人物,他的才华确实足够让他完成不小的事业。

比如对东南夷的战争,对东南地区的征服。在这一点上帝辛做出的功绩是值得人赞许的。

《左传》说“纣克东夷而陨其身”

,有人将其误解读为纣王是因为征服东夷地区而导致商朝最终灭亡的。并由此衍生出了什么周人偷家论,认为商人的主力被东南地区所牵制,所以周人才轻易击败了商,周胜之不武不过小人费拉不堪而已。】

孔子:……

他本来应该生气的。作为西周的拥趸,作为道德的歌颂者,他所钦佩的人物和制度被无情以他最憎恶的言语玷污抹黑了,他活该暴跳如雷的。

但他最后没有动,甚至准确说生不来气:

——因为太荒谬可笑了,可笑到他甚至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比较合适,觉得和这些误解读的人斤斤计较实在有失风度。

他们经义都读不懂的,让让他们怎么了嘛。

孔子甚至带着点怜悯。

【——好搞笑啊。

甲骨文卜辞早就告诉我们了,帝辛在位五十多年,自从他十年和十五年东伐之后,就没有什么大型的值得商人占卜的东伐运动,东夷早就差不多臣服于商朝了。哪里还有牧野之战钻空子的份啊!

这个陨其身,说的是东夷亡了啊!

最起码它作为一个游离于商朝文化的异族文化的特性是被消灭了,他们不得不接受自己成为商朝羽翼的事实,接受商人在本该属于他们的领土上建立属于自己的侯国,接受一如西土那样商朝侯国居高而治,四方藩国谨听训诫的统治。

所以周灭商之后,帝辛之子武观才有本钱联合东夷,与管蔡一起发动造反。

而帝辛也挺看重这些来自被征服地的大臣的,比如来自东南费地的费中以及蜚廉和恶来父子,他们就都是东夷土著出身。纣王还因为重用他们而和商人贵族内部出现了不小的分歧。

甚至文王本人都在易经中记录了他为帝辛多次占卜东征作战吉凶的卜辞,自己也很可能带着儿子亲戚参与进其中。

帝辛最能干,哪怕你要给他翻案,最值得拿出来吹嘘的也就是这件事啊!怎么还把他最合理夸赞的点给抹掉,说他“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呢!】

诸葛亮&刘备:……

在天幕的剧透中看过丞相自己撰写的大作《出师表》的二人面皮一皱。

拒绝随意化用,谢谢谢谢!

而天幕的输出还在继续。

【甚至如果真的要夸,你还不如思考一下这哥们为什么要讨伐东南夷的动机。

难道就只是因为他好大喜功吗?他对西土的态度可向来都是爱咋咋地,你们自个玩去吧的冷淡啊!为什么他对东南边态度就变了?

——因为气候的变化啊。

从盘庚迁殷开始——哪怕他择定的商城最后不得不废弃——商人的都城就固定在了殷都,在此经历了先后九位商王的统治,经过了二百多年的时间。

这时间放在后世,已然足够一个寿命相对正常,甚至远称不上短命的王朝完成一次朝代的更迭。于是同样足够一座城走向它的极限。】

汉唐宋明:……有点膈应,后世人你好好的说什么改朝换代啊!真的有点晦气在的啊!

秦晋隋元:……我们才晦气,我们才觉得晦气被羞辱了好不好啊!

——上两百年的朝代都别开口!

【在这二百来年的时间里,殷都的人口不断增多,它的面积也不断膨胀。考古学家将它的遗址大概分为四期,每一期的人口都比前一期增加了一倍有余。

所以等到帝辛的时候,殷都的人口已然是盘庚—武丁时期的八倍左右。但这二百多年的时间里头,气候却一直执拗着向冷转变。

商人曾经偏爱豢养的大象在分明愈多的记录中减少了出现,商人传统的家畜水牛在殷都的存活率竟然也在下降。

越来越多的人口和越来越贫瘠的土壤形成了巨大的生存压力,这座繁荣的,庞大的城池,终于在帝辛手上隐隐迎来了不堪重负的终焉。

所以才要向东南方征服,向着还有着商人熟悉的亚热带动物的地区进发。

商人的天性本就该是习惯于迁徙于流动,哪怕在安逸的环境中有人被驯养成功,商王骨血中流淌的狂悖个性也不会被软化磨平。

——向东南方去。帝辛认真考虑着将统治中心转移的可能:黄河以南地区的欠开发程度比他想象的高,迁都的工程量甚至远比盘庚之时还要夸张,这可能不是他一代人能完成的工作。

所以他才征服,才统治,才管理。

你可以说周人因为他的关注点被吸引而侥幸得到了生存和壮大的空间,却不该将其称呼为一种小人的偷家行为。】!

阅读历史观影从景帝开始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历史观影从景帝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