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翻身记》

33、毕业分配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赵青禾还想劝劝刑大妹, 王改秀却说, “行了, 板上钉钉的事, 那死丫头脾气拧,越劝越来劲。村里有大伯, 有我们在,她吃不了亏。”

婚期就在十几天后,再劝也没啥用,大妹明摆着不撞南墙不回头。

赵青禾感到惆怅, 好好的姑娘,怎么就栽在一个男人身上了,世界上的男人千千万,离了这个还有那个,干嘛非得在一棵树上吊死?

这个话题略过, 又问起安慧, 那姑娘敢未婚先孕,可见为人大胆,自那天来找自己要什么美容的药, 被拒绝后, 就再也没见过她了,虽然只是萍水相逢,赵青禾也不想看到安慧走了弯路,多次想再找她谈谈,却一直没有机会。

“她啊, 回京城了,说是招工招走的。”

招工?回京城?

“那就好,我们最后一次见面,我见她情绪不好,既然她回京城了,也是好事。”

王改秀又提起黄秀英,从婆婆话里,赵青禾得知,那老太婆已经被枪毙,就连她的两个儿子,也遭了殃,大儿子李狗剩被抓了起来,二儿子李海也因为吃空饷被公安带走调查。

李狗剩倒了,黄秀英这一家人再想翻出浪花,比登天还难。

电话挂掉,赵青禾回到工作岗位,和几个护士打了声招呼,便穿梭在各个病房。上辈子,她主攻中医,重来一世,却接触了不少西医理论,中西医并不是两个完全对立的领域,如果能完美结合,整个医学界都会面临一场大洗牌。

开展学习班培育医学人才,不是解诚首创,在建国初年,国家就缺少这一方面的人才,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地区,因疾病而死亡的乡党不计其数,孕妇的死亡率,更是达到了百分之二。

1965年,主席提出要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农村巡回医疗,合作医疗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因为是6月26日提出来的,又叫做“六二六”指示,这次指示催生了大量的赤脚医生。

凡是有条件的,懂一点医术的,或者初高毕业生,接受三年系统教育后,都可下乡当一名赤脚医生。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实践中,三年的系统教育被压缩成一年,半年,三个月,甚至有些地方,仅培训一个月,尤其是近年来,教育出现问题,人才断层,好些地方不注重赤脚医生的培养,渐渐出现了无医可寻的情况。

解诚是一个有良心的知识分子,他和地方医院联系,让他们将一些好苗子送到市人民医院来,进行“拔高”教育,以期能为松河市的医疗卫生培养出一批优秀人才。

虽然是速成,但学习班的人,个个都有基础,就像孙红,在她们老家,就是管接生的,半年的教育,足以让他们的医术进阶。

从春天到夏天,半年时间很快过去,二十三个人的进步,解诚和领导们都看在眼里。

“小赵我是一定要留在咱们医院的,至于其他人,你们几位有什么意见,可以提出来。”

大会议室里,解诚带领着医院的主要领导,以及各个科室的主任开会,会议主题就是学习班这些学员的去留。

钟长天倒是有所顾虑,“小赵的医术没得说,但她出身不好,留在我们医院会不会造成不好的影响。”

搞政治的,总是谨慎些。

“我正要和你们说这个事情,”解诚笑了笑,将面前的文件袋打开,“这些天,听说小赵要走了,她以前接诊过的病人,好多都给咱们医院写了信。”

“你看,有老革命,有妇女代表,还有劳模,”解诚指着信封上的名字,“有工人,有学生,有退伍军人,这些群众都要求咱们市医院把小赵留下来。”

“人民群众的意见,咱们不得不考虑。”

钟长天没话了,得,院长一早就算计好,要把小赵留下来,不然她要走的消息,谁告诉这些人的?

一场会开下来,呼吸内科的主任要了窦曹,“是个好大夫,有经验,又肯下功夫学。”

他的妹妹窦梦也被儿科主任要走,“有耐心,长的和气,适合我们科室。”

龚菡被妇科主任要走,她虽然心高气傲,还嘴无遮拦,本事却是有的。

中西医结合部的负责人打败了妇产科和急诊科,成功把赵青禾留在了自己的部门,至于孙红,也被一起留下。

最后一个下午,学员们都聚在教室等待通知,院长一宣布结果,竟然有五个人都留了下来,他们顿时炸开了锅。

“班长和窦曹他们,都被市医院留了下来,这简直是太不可思议了,我原本以为,会让咱们都回原单位发光发热,没想到竟然还有人能留在市医院。”

孙红被突然传来的惊喜冲晕了头脑,忙摇了摇赵青禾的胳膊,“快,掐我一下,让我知道我不是在做梦。”

半年相处,她俩已经成为朋友,赵青禾无奈,推了推孙红的脑袋,“是真的,你没听错,留下来了。”

“不行了,不行了,留在市医院,这我以前想都不敢想!”

窦曹倒是觉得自己被留下来,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毕竟市医院是第一次和地方医院合作,如果把所有人都送回原单位,以后再举办这样的学习班,地方医院如何还能把最好的苗子往上送。

意料之外的是,十几个男同志里,竟然只留了自己一个。

有人欢喜有人愁,等解诚一行人走后,学员们按捺住失落,纷纷围过来,向留下来的五个人道喜。

赵青禾作为班长,这种时候,最好是出来表表态,所以她清了清嗓子道:“同学们,听我说,咱们二十三号人,在一起学习半年多,已经结下了深厚的同学情谊,这份情谊,不管你们到了什么地方,都不会褪色。有句话叫,是金子总会发光,不管是留在市医院的,还是回原单位的,只要好好工作,认真看病,将来一定大有作为,记住这句话,咱们一起为国家富强,人民健康增砖添瓦。”

上辈子看了那么多新闻,总算能派上用场了。

底下的鼓掌声一片,“好,班长说得好,好一个增砖添瓦,我辈青年,到什么地方都能为国家建设出一份力。”

“城里好是好,可我还是喜欢我们乡下,我还要用班长教的针灸,回去治我奶奶的老寒腿呢。”

学习班的针灸,是赵青禾手把手教的,她没藏私,能教的都教的,能理解到什么程度,就得看他们自己的天赋了。

留不留市医院?赵青禾并不能现在做决定,留下来虽然没有正式编制,但在这里工作一年半载,也算是镀金了,以后不管去什么单位,都有份拿的出的工作经验。

可刑卫东那边怎么办,为了结婚,他都等了半年了,总不能叫人家再等等,这不是吊着人玩呢。

不结婚,对不起,她干不来这背信弃义的事。且不说这半年来,刑卫东每月都给她写信寄钱,就说婆婆王改秀,真的没得说,让她怎么开口说要抛弃人家儿子。

趁着众人说话的功夫,赵青禾借口上厕所,径直去了院长办公室。

她的情况特殊,领证前的所有准备工作都已经做好,就差最后一步,要不要留下来,还得再做打算。

她将自己的难处悉数倒出,解诚却摆摆手,道:“小赵啊,我知道你是什么意思,你的资料我早就看过了,有个当兵的丈夫,是吧?你们小年轻刚结婚,浓情蜜意,我也是过来人,都理解,可小赵,你不是那种被爱情冲昏头脑的人,留下来,是一个多好的机会,想必你也清楚。”

“没有编制只是暂时的,你的医术非常出色,以后总有机会。”

赵青禾还想说什么,解诚却出言打断,“好了,我还有工作要做,要不要留,看你的意思,我尊重你的意见。”

“年轻人,做事情不要鲁莽,这样吧,我给你们五个放一星期假,这七天足够你考虑得清清楚楚。”

人才难得,这么个好苗子,他还真不想轻易放手。

再推辞就是不识抬举了,赵青禾若有所思的走出院长办公室,她真的就想留在这儿工作吗?

回到教室,气氛正好,学员们正在商量是不是该吃一顿离别饭。

赵青禾一听,些许惆怅涌上心头,这一别,很可能这辈子都不会再有见面的机会,大半年的相处,渐渐熟悉,她在这个陌生的年代,第一次有了知音,有了朋友,相聚的时光那么短暂,就要面临各奔东西。

她天生不是伤感之人,压下心头那点不舍,振臂一呼,豪气干云道:“今天班长请你们吃好的,咱们去国营饭店好好造一顿,不用给我省钱。”

立马就有人说了,“这哪行,国营饭店可不便宜,要不咱们凑一凑,在食堂对付一顿得了。”

赵青禾摇头,“这一分开再见面的机会就少了,我这半年里经手的病人多,医院给的补贴不少,承蒙大家照顾,请大家吃饭,也是应该的。”

“那我们就不客气了,吃大户去喽!”

松河市最大的国营饭店叫东方红饭店,赵青禾带着二十三个人,呼呼啦啦就占了饭店好几张桌子。

什么菜硬就点什么,反正一个宗旨,别省钱省票。吃到最后,有人笑着吃,有人哭着吃,不知是谁起了个头,“长亭外……”,其他人都跟着唱了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  本章中的数据来自天涯论坛。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阅读七十年代翻身记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七十年代翻身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