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夏窃神权》

第191章 你去将教子棒请来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朱雀城,虎威兵坊。

结束了早上的操练,听到周府的亲卫们一声,‘解散!’

少年们欢呼一声,迎着炎炎大日,如过江鱼一样涌向食堂。

这虎威兵坊,不对,按主家的话来说,这火车商会的待遇乃是天京,也可能是天底下独一份!

不仅一日三餐全包,而且还有七日一休的假期,用少年们自己的话来说,那就是官衙里的老爷们都才十日一休呢!

更何况那虚无缥缈的,可能被周铁衣收为亲传弟子的机会。

周府的亲卫们闲聊的时候可是说了,即使只是被二少爷收为亲卫,那都是真正鲤鱼跃龙门,无论是地位还是自身实力,都不可同日而语,他们中以前有个叫阿大的小子,就是会拍马屁,哄得少爷开心,现在都骑到大家头顶上去了。

陈大兴兴冲冲地小跑到王明义身边,“义哥,走,去抢饭!”

王明义脸上带着几分感慨的笑意。

以前在太学院里的时候,自己从来不知道饭要过‘抢’啊。

若这番话被太学院的辅讲博士左之升听到,少不得要站上几个时辰,教一教圣贤的道理,什么‘君子不食嗟来之食,更何况是抢来之食’之类。

离开了太学院,王明义反而觉得以前自己看到的天下还太小。

就比如自己从来不知道收泔水对于普通人是一项极好的营生,陈大兴的父母就是收泔水,才能够赚得到每月十二两银子,供得起他们兄弟四人都走一遍读书练武的道路。

而这天京绝大多数的普通人,每月也才得三两银子左右,每日也就一百文,这已经是百善之地了。

更不要说这天下,绝大多数的普通人,连银子都没有摸过。

“不了,今日要出去一趟。”

王明义看到陈大兴眼中的失落,加了一句,“不是去会客,你跟我一起去不?”

“好嘞!”

陈大兴立马点头答应下来。

因为自己家中是收泔水的,身上有股难以散去的酸臭味,所以即便是在少年之间,也多被排挤,只有王明义能够待自己如常,而前些天,更是因为自己,打了庄相那小子一顿,顿时让陈大兴心里感激涕零,只觉得以后就跟着义哥混!

中午的时候,加上吃饭,一共有一个时辰的休息时间,虎威兵坊在朱雀城城郊,想要去城中买份报纸也不容易。

出了门,王明义脚下生风,那天想通了道理,借着老师留在心中的‘义’字,他已经开始逐渐掌握浩然气,只等着最后的蜕变。

王明义的脚步极快,陈大兴即使腿脚灵活,小跑着跟了十几里,也累得有些气喘吁吁。

王明义顺势将手掌按在陈大兴背上,一股浩然气梳理陈大兴消耗的血气,帮他激发潜能。

“义哥,这是?”

陈大兴好奇地问道。

“浩然气的一种用法。”

王明义没有过多解释,陈大兴也听得半懂不懂,他只知道浩然气是读书人们会的东西,甚至连浩然气代表着什么都不知道。

到了最近的一座说书楼,王明义就近买了几个肉饼,一壶茶,递给陈大兴,然后进了书楼,看到显眼处放着两摞报纸,一摞纸张微黄,一摞纸张更为雪白,可谓是泾渭分明。

“这书怎么卖?”

王明义不动声色地问道,刚刚他就已经发现了,其实报纸这种新事物,即使摆在最显眼的地方,周围的百姓们也不会过多地看一眼。

对于他们而言,只要是文字记载的东西,那就是读书人的事,只有入了百家门庭,才有资格看,不然买来也是白费钱,还不如听,逗乐子。

贩卖报纸的听到又有一单上门,看了一眼王明义身上穿着的短褂,神色冷淡地说道,“《天京报》五文一份,《醒世报》三十五文一份。”

王明义皱眉道,“《醒世报》这么贵?”

他可是知道,当日董行书召集众人商议应对《天京报》的时候,已经从商人们口中打听出一份《天京报》只卖五文钱。

卖报纸的听到这话,又看了眼王明义身上穿着的短褂,冷笑道,“嫌贵?那就买《天京报》咯。”

王明义的眉头皱的更紧,当然不是因为卖报的无礼,而是因为董修德怎么敢将报纸卖得这么贵?

难道他真的认为自己做出来的东西,一定能够压得住周铁衣吗?

悠长地叹息一声,王明义从怀中内衬摸出一两银子,然后伸出手指,浩然气如同炽白色的小刀,精准地切了一角。

“一样来两份,刚好。”

王明义将这小小的银子放在对方面前。

卖报纸的也意识到自己刚刚的话可能得罪了这个小修士,不敢再计较这银子够不够,连忙恭敬地拿了两份报纸,双手递上。

见王明义从说书楼走出来,陈大兴赶忙咽下口中的肉饼,又灌了口茶,“义哥,事情办完了?”

王明义点了点头,一边扫看着《天京报》,一边顺手将多买的一份递给陈大兴,“这是你的,想要在火车商会干得好,得多识些道理。”

陈大兴愣在原地,不接手,不答话。

这反倒是给王明义弄得有些不会了,他抬头问道,“怎么?不想读书?”

陈大兴忽然用手揉了揉眼睛,“不是,刚刚眼睛里进沙子了。”

说罢,为了不让王明义看出来,他用手在衣服上擦了擦油脂和泪水,然后才接过报纸。

两个少年,就坐在说书楼旁边的地上,借着阴影挡着日光,一边啃着肉饼,一边看着报纸。

等看完了报纸,王明义心中的困惑更多了。

他下意识对陈大兴问道,“你怎么看?”

陈大兴又看了看两份报纸,那《醒世报》他是一点都没有读懂,倒是《天京报》有趣,于是老实回答道,“我想要看《齐小圣大闹黄泉路》第二话。”

······

日头稍微偏西,暑意略微消退,大夏圣上才从宣法殿中往御书房而去。

他浑身懒洋洋的,一点都使不上劲。

为道日损啊。

大夏圣上知道这是正常的过程,不过想到自己还要经历至少三年这样的过程,心中不免烦躁了几分。

进了御书房,天后如同往常一样等候,将三司批注好的奏折整理了一遍,只不过这次她没有动任何奏折的顺序,就按照三司想的来。

除了天后,伴读大太监苏洗笔之外,还有冯子宽候着。

大夏圣上看到冯子宽在,就想到了报纸的事情,于是随意问道,“报纸办好了?”

冯子宽恭敬地说道,“托圣上洪福,诸事妥当,已经将报纸放在奏折中,等着圣上过目。”

大夏圣上微微一笑,心情好了不少,他看向奏折堆,觉得都很无趣,还不如先看看周铁衣办的报纸。

于是说道,“报纸在哪?”

天后亲自将两份报纸递到大夏圣上面前。

大夏圣上看了一眼题目。

《天京报》,《醒世报》。

他已经心领神会,但还是明知故问,“怎么有两份报纸?”

天后这次没有说高深的话语,反而如实笑着答道,“儒家和法家不服,还想要试试圣上过河小卒的手段。”

苏洗笔和冯子宽在心里叹道,果然不愧是天后娘娘。

即使只是说实话,但是一句话已经将圣上的代入点拉到《天京报》上了。

大夏圣上听天后这么一说,也不奇怪,这报纸的确是自己交给周铁衣办的,儒家和法家也确实不服。

他先拿起《醒世报》,“朕看看他们如何不服。”

等看完了《醒世报》,大夏圣上甚至有种看完了一大篇奏折的感觉。

上面每一句话都对,反复推敲。

因为是第一版,所以董修德做得很认真,大儒,法士们写得也很认真,简直就是君臣奏对的书面版。

大夏圣上沉吟了片刻,“老生常谈之言。”

说罢,他拿起《天京报》,当看完第一版,就惊奇地转头,看向旁边的天后,“这文章是伱写的?”

天后反问道,“陛下觉得这篇文章写得如何?”

大夏圣上又看向文章,忽然笑道,“写得好。”

天后附和道,“陛下觉得写得好,那就最好。”

她之所以写这篇《养花心得》,写得这么直白,除了应周铁衣的要求之外,还因为‘圣谕’这一版上的文章不好写。

这是圣上给与自己的权柄,但是‘圣谕’二字太重,面对如今疑心越发深重的圣上,即使天后也需要小心对待。

圣上虽然想要自己管着这个家,但是这当家做主的人还是他!

所以自己的《养花心得》不能够写得好,这恰恰符合周铁衣的要求,连天后都忍不住想道,这周铁衣口中的白话文是不是就是为此做出的算计!

大夏圣上赞美了一句之后,继续翻看,他一目十行,当翻到‘珍宝’的时候开始皱眉,看完‘花魁’之后眉头紧皱,看完‘’之后不发一言。

这《天京报》办得虽然没错,但他不满意,至少不是完全满意。

若以后都是这样,那他的文章要不要落在‘圣谕’篇?

大夏圣上思考着,下意识拿起看得另外一份报纸对比,当看到儒家那一句句圣皇五帝的吹捧,对比了一下珍宝花魁。

忽然他笑了一声,这样也好。

白虎斗麒麟,自己这次倒是不用下场。

于是他没有评判两份报纸,而是放在一边,开始看第一份奏折。

打开奏折的瞬间,圣上读完了题目。

《论天京报惑民疏》。

他当然知道《天京报》有惑民之举,但不应该你们儒家这些当臣子的来讲,应该朕这个君父来讲!

于是根本不看内容,直接扔到一边,留中不发!

······

司民府书房内。

墨家自走钟一刻一刻跳动着。

每走一刻,下人们就会进来禀报整个天京《醒世报》和《天京报》的售卖情况。

董行书也没有要求具体的情况,就只是想要看看那三十六座说书楼的情况。

因为那三十六座说书楼里,两份报纸都有得卖,不偏不倚。

董行书又反复琢磨了一遍《天京报》,他抬头看向自走钟,已经到了酉时,差不多今日的报纸销售就确定了下来。

《醒世报》三十六座书楼一共卖了三百份,《天京报》三十六座书楼一共卖了一千五百份。

两者差距足足有五倍!

但董行书没有动怒。

因为《醒世报》要卖三十五文,《天京报》只卖五文。

这就是最大的原因。

周铁衣敢卖得这么便宜,是因为内务府和商会们帮他补亏空!

而《醒世报》却需要儒法两家自己填钱,这银子怎么出,出多少,董修德和青空命还没有商议好呢。

如此短的时间内,他们能够将《醒世报》做出来就已经不易。

更何况当时周铁衣豪言要卖十三万份,以后发行天下,还要卖得更多!

想着这么大的亏空,即使儒法两家也不敢轻易应下。

即使现在卖三十五文,每份还得贴钱呢。

董修德和青空命毕竟从小读着最好的书长大,所以选纸张的时候,即使知道要压缩成本,但是却下不去狠手。

读书人的事,若事事与钱较真,岂不与周铁衣无二?

董行书双手放下报纸,思考道,是不是将价钱降下来,就能够追上销量了呢?

随后他又看了看《天京报》,摇了摇头,三十六座书楼,一天也只是卖了一千五百份,这报纸三天一刊,加上商店帮助贩卖,他周铁衣能够卖一万份吗?

若只是这个水准,他夸下海口的三万份倒是让人贻笑大方。

真么想着,董行书随口问道,“修德呢?”

下人恭敬地回答道,“大少爷正在组织文会呢。”

“文会,什么文会?”

董行书皱眉,现在正事要紧,怎么还有心情去组织文会了?

下人回答道,“听大少爷说,是组织文士们批判《天京报》之说。”

就在董行书思考的事后,董修德从外面急匆匆地赶回府。

他神色难掩喜意,走入董修德的书房,先拱手一礼,“父亲。”

董行书不动声色,“听说你去组织文会了?”

董修德自豪地开口道,“父亲,今日我将那臭不可闻的《天京报》拿给各家名士们看了一遍,他们都说这《天京报》有辱圣人教化,纷纷落笔请命,愿上书圣上,还请父亲朝会之时,将文书带入朝堂之中。”

说着,董修德更是示意随从拿出了一摞写好的文章。

董行书看到这一摞写好的文章,忽然电光火石一闪,再次看向那《天京报》的白话文。

他终于知道周铁衣为什么要用这么粗俗的言语写《天京报》,他这是想要激怒整个天京的文士!

这就是一张无形的战书,上面没有一句骂儒家和法家文士,但是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都在骂儒家和法家文士!

若当真让着白话文流传天下,以后儒法的文士们还怎么写文章?

是按照圣人教导的行文格式写,还是按照他周铁衣的白话文写?

写出来的文章给谁看!

文士们看不过去,自然会上书谏言,大骂《天京报》危害!

但这件事自己已经和青空规做了,自己两人做没有事,因为圣上知道这是正常的党争,是三司和周铁衣,天后之间的权柄之争。

但天下文士们却做不得这件事。

因为天下儒家,法家的人,每人写一篇文章,那就是‘天下民意’,圣上如何管?这是逼宫啊!

想到这里,即使以董行书的城府,也激动地站起身来。

董修德这个时候才反应出来不对劲,小声试探地问道,“父亲?”

董行书强压心中怒火,“是不是所有文章都在这里?”

董修德心里咯噔了一下,不过还是硬着头皮回答道,“我和瀚辰各邀请了人,我这里只是儒家写的文章,其余法家的文章让瀚辰带给司律,还有诸如名家,史家的文章,他们准备自己送到朝堂,到时候父亲不用批注,直接上呈即可……”

这样做,才能够显得他们儒家大公无私,没有收拢天下人的言道权柄嘛。

董行书听完,愣了一息,暴怒道,“混账东西!”

恐怖的威势压得董修德抬不起头,只觉得身上有千斤担子。

董行书看了一眼下人捧着的一堆奏折,下人在这二品大儒的威势下,直接跪倒在地上,身体颤颤巍巍,不知所言。

“唉!老夫错了,老夫晚明白了几个时辰!”

当初他看完整篇白话文,就应该明白,这是周铁衣要对整个以文章吃饭的诸家宣战。

只不过他当时身在局中,本来就与周铁衣敌对,自然认为周铁衣这是在对他们儒法宣战,没想到周铁衣居然扩大打击面,延伸到名家,史家之流。

不过就算自己当时想通了,也只是延缓,无法扼杀这计谋!

这是阳谋啊!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现在不要说防民了,他董行书连天京读书人的口都管不住,必然会被这悠悠众口架在圣上面前,逼得与周铁衣争夺如何写文章的道统!

若他董行书不这么做,先不要说圣上饶不饶他,光是天下儒生,该怎么看待他这个被儒生选上去的司民?

董行书前所未有地疲惫,但看向儿子,还是说道,“你去将教子棒请来,我要考校你几个问题。”

今天还有一更,还是放在晚上。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鸟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wap.

阅读我在大夏窃神权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我在大夏窃神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