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第一百零三章 身兼五使,最高养马官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得知李瑄的战略后,李隆基心情大好,让李瑄陪他一起在沉香亭饮宴。

别人他不相信,但李隆基相信李瑄会帮他取下九曲、青海。

一袭宫装的杨玉环,被李隆基召到沉香亭。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在兴庆宫,不论歌舞饮宴,还是玩什么游戏,李隆基必然会带杨玉环,而且都只带杨玉环一人。

“七郎在江南,除了江南春,还写下什么诗,让朕观读一下。”

酒兴之时,李隆基当然要问李瑄。

“回长安的路上,臣想象江南的美好,写出一首词。如果圣人不嫌弃,就为圣人写下来。”

李瑄知道李隆基喜欢词,他本人就是盛唐少有的写词高手。

“来人,取纸笔!”

李隆基一听,兴趣更大。

纸笔在案前铺开,李瑄挥毫而作。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李瑄写下很短的一首小词。

他去江南是平定海贼,是杀豪强的。

当他回长安,回忆江南的时候,是如诗如画的美景。

仿佛李瑄是一个漫游者。

“妙哉!我观之,如身临江南春日中,我要亲自为此词填曲。”

看到精致美好的词,李隆基忍不住显露自己的才华。

他精通音律,创造包括《霓裳羽衣曲》在内的诸多名曲。

为一首词配曲,信手捏来。

“三郎曲成,妾身为琵琶奏。”

杨玉环也喜欢这首词。

灵感一来,李隆基仅用半个时辰,就为《忆江南》填曲。

杨玉环带着曲谱到她的专属房间,中,她十分聪慧有天赋,也只用半个时辰,就可以流畅弹奏曲子。

李隆基坐首座,李瑄坐下座,杨玉环款款而来。

“哗哗……”

杨玉环抱着雕满花纹的五弦琵琶坐下,玉指拨弄。

全程基本上都是用小弦弹奏,切切如私语。

曲调温婉,也不知道是李隆基的曲好,还有杨玉环的琵琶好。仿佛将人带去江南梦境,心旷神怡。

看着杨玉环微微闭眸,长长的睫毛轻轻颤动,神态气质合一,本就完美无瑕的容颜,此时更美。

一瞬间,也不知道是琵琶,还是容貌,令李瑄心醉。

短短的小词,李隆基列三重曲调,最后一重更缓慢温柔……

虽已结束,却余音绕梁。

李隆基和李瑄一起鼓掌。

“七郎,你也可试着弹奏。”李隆基欣赏过后,对李瑄说。

“臣之琵琶未学多久,不敢卖弄。”

李瑄赶紧摇头道。

“今日娱乐,哪有那么多规矩?七郎年少,习文练武,音律差点也正常,没有人会取笑你!”

李隆基笑道,非让李瑄弹奏琵琶。

李瑄无奈,只能看着曲子,试弹忆江南。

本来弹奏的断断续续,不雅观。杨玉环忍不住对李瑄指点。

李瑄最终都不能连贯弹下来,但只要熟练后,就应该差不多了。

一直饮宴至晚,李隆基才放李瑄回去。

忆江南一曲,通过教坊很快会流传长安,乃至全国。

沉香亭前,李瑄作词,李隆基作曲,杨玉环琵琶演奏,让人津津乐道。

……

次日,李瑄拜访王维。

“以为摩诘会觉得我是酷吏,对我敬而远之呢!”

在王维的家中,王维待李瑄如初,让李瑄揶揄道。

王维信佛,不喜杀。

“豪强做的事情,佛祖也不会饶恕。那些非议七郎的人,不过是找到嫉妒七郎的借口罢了,不必介怀。”

王维笑道。

佛祖亦有金刚之怒,吴令光海贼案,豪强与官吏勾结的行径,心怀正义的人都会不齿。

那些人只是看到李瑄将豪强杀得人头滚滚。

却看不到李瑄安置流民、佃户时的公平恰当。

选择性遗忘海贼吴令光在官吏、豪强的纵容下,杀死、玷污数以千计的平民百姓。

“摩诘之言,让我心安。”

这也是李瑄愿意与王维交往的原因,不仅幽默风趣,在大是大非上有自己的清晰判断。

“我要再去边塞,遗憾不能摩诘一起修习。”

李瑄又向王维说道。

“我猜一定是吐蕃,七郎可不甘平静。”王维向李瑄回答道。

“不错!”

李瑄点了点头。

“听闻七郎作战,必身先士卒。吐蕃人悍而有力,一直与大唐争胜,七郎八成是要为储帅,要克制住自己啊!”

王维和李适之一样,担心李瑄这样做,迟早会受伤。

他曾在河西节度使幕府任判官,见过吐蕃与唐军在新城外的战斗。

那一时期,王维写下千古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可惜未能建立功业。

“丈夫怎会不爱惜自己!”

不论是谁劝说他不要“身先士卒”,李瑄立刻会用这句话搪塞。

每战必先,已成这一世的信条。

如果看着士兵拼死,不就是白白浪费上天赐予他的勇力吗?

今年十七岁,他明显能感觉到,力量比去年更大。

身体也长了一点点。

当然,李瑄不会鲁莽。等到陇右,他会选择更多亲卫,与他一起冲锋陷阵。

同时,他每战必穿内甲与外甲。

如霸王项羽一样,勇猛的将领,可以凭借一己之力,改变战局。

李瑄在王维的家中,主要是学习乐器。

一连五六日,下朝后,两人就待在一起,有时还一起去郊游。

……

“左千牛卫将军李瑄,忠勇果毅,才足辑事,特命为陇右节度使副大使、陇右都知兵马使、临洮军使、陇右群牧使、陇右营田副大使。卸任江南东道采访处置使。其余职事官、散官、勋爵依旧。”

五月初,李瑄在朝堂上受到任命。

除了本来的官职外,身兼五使。

当然,这并不是很特别。李林甫一个人就领了三十多个使职。

节度使也往往身兼数使。

节度副使、都知兵马使,这是储帅的标配。

临洮军使,为陇右节度使治所西平郡湟水城中的临洮军,相当于朔方的经略军。

临洮军管兵一万五千人,马八千匹。

原本的临洮军使,被李隆基调走。这是为李瑄放下重权。

让李瑄帮助他完成对吐蕃的攻击。

陇右营田副大使,辅佐正使掌管陇右的屯田事宜。

皇甫惟明就是陇右营田大使。

和朔方不同,陇右的土地,可以种植粮食。

因为战争,百姓逃离,土地荒废。

为缓解粮食的紧张,陇右诸军一边训练,一边耕种。

而且李瑄还掌握一个非常重要的使职,陇右群牧使。

有这个使职,使李瑄的地位能与皇甫惟明分庭抗体。

因为这是整个大唐牧监的最高使职名。

弼马温听着不是好官,实际上能掌握这个官职,必是李隆基最信任的人,如之前李隆基的奴仆王毛仲,凭借养马,位极人臣。

陇右黄河首曲,有顶级的草场,大唐的大部分牧监,都在那里。哪怕牧监不在陇右道的盐、夏等地,都归陇右群牧使节制。

因此,陇右群牧使,也被称为牧监督使。

五千匹马为上监,秩从五品下。

三千匹马为中监,秩正六品下。

三千匹马以下为下监,秩从六品下。

这相当于给李瑄权力,在不破坏朝廷、其他军镇,所需马的情况下。尽可能组织骑兵,完成对吐蕃的战略打击。

有这个官职,边镇其他节度使,也要对李瑄说好话。

同时,也责任重大。如果马越养越少,李隆基定会剥夺这个使职。

李瑄领旨!

他决定三天后就前去赴任。

百官大臣听到李瑄的任命皆动容。

虽然不是节度使,实际上在地位上,与节度使差不多了。

李隆基对李瑄的宠信,从任命上体现地淋漓尽致。

或许李瑄再立下一等的功勋,就会被正式提拔为“上将军”。

在太平盛世,将出现未及冠的上将军,古今未有。

离开长安前,李瑄还做一件事情,将以前的旧部高锴,调到陇右,任绥和守捉使。

边军守戍者,大者为军,小者为守捉、城、镇。

之前皇甫惟明攻石堡城的时候,绥和守捉使战死,李瑄正好让高锴补上。

至于临洮军这种大军副使,高锴的资历还不够。

绥和守捉管兵虽只有一千,但对高锴来说,是好的开始。

之前李隆基让李瑄提拔跟他一起擒拿乌苏米施的衙将,李瑄一直未提。

现在提拔一个小小的守捉使,李隆基直接挥手,让兵部去任命。

王思礼现在是丰安军使,阿史那扶汶现在是丰安军副使。

丰安城还有一个判官柳锡,善于谋断,处理政务有条。

李瑄决定将他召到陇右,担任陇右群牧使下的佐吏。

等有机会,李瑄再置一个上牧监,让柳锡担任监,然后再一步步提拔。

临走前,李瑄再次拜访高力士。

然后就是在家中陪家人,其乐融融。

“七兄,为何才回来不久,又匆匆离去呢!多待几天不好吗?”

送别的这一天,李玉莹在咸阳桥上,依依不舍。

七兄对她很好,这次路过洛阳,果然为她带来牡丹花,她都快忘了。

她有预感,和上次一样,七兄会很长时间才回来。

或许要等到牡丹花开。

“人生本就匆匆!放心,陇右离长安不是很遥远,我很快就会回来。”

李瑄向李玉莹安慰道。

“七兄一言为定!”李玉莹相信李瑄的话。

“一定!”李瑄点头。

“七郎,等你再立功,我就上书罢相。”

李适之在政坛上蒸蒸日上,他比李林甫年轻,人们都认为他将来可能接替李林甫的位置。

但为了儿子、家族不被猜忌,他必须要有抉择。

“父亲!不论什么时候,孩儿不会让您失望。”

李瑄坚定地说道。

“七郎,汗血宝马伱也带上。”

李适之将汗血宝马牵给李瑄。

李瑄一直说将汗血宝马留给父亲骑。

在李瑄下江南时,李适之骑了几个月,也过瘾了。

“父亲,我的坐骑比汗血马有过之而无不及。”

李瑄指着他的火云马说道。

他的马耐力、力量完胜汗血宝马。唯一稍逊一筹的,就是冲刺速度。

“宝马若在家中窄小的马房内,也不是它所希望的。就算七郎有宝马。但长途奔袭的时候,都会携带两匹以上坐骑。”

在李适之的执意下,李瑄只能将汗血宝马带走。

汗血宝马能在关键时刻保命,李适之说什么也不会将其留在家中。

又和兄弟们说几句话,李瑄拜别。

王维特意骑马过来,给李瑄写一首送别诗。

李瑄觉得此诗情真意切,不比《渭城曲》差多少。

他感谢王维,行礼后离开。

李瑄、南霁云、张兴,还有薛错、罗兴等十三名亲卫。

依然是一人四马。

李瑄故意哄骗李玉莹,其实湟水离长安,有近两千里路。

一行人全力奔行,七天时间,到达西平郡湟水城(今海东乐都区)。

西平郡,是紧邻吐蕃的一个边郡。加上南面的宁塞郡,集中着陇右节度使的大部分兵力。

石堡城就在西平郡边界上,西部就是青海,西南面为九曲。

以前的羌人、投靠的吐谷浑人、吐蕃人、突厥人等,许多都居住在西平郡。这也使西平郡汉、胡杂居,民风彪悍。

湟水城建立在湟水以北,因此而得名,此城一直是陇右重镇。

湟水发源于蒙谷,穿过西平郡流入黄河。

正好成为湟水城的屏障。

吐蕃的马蹄,多次因为湟水而停下脚步。

“从石堡城下来的吐蕃士兵,一路可以横行大唐疆土,冲到湟水边,圣人如鲠在喉也正常。”

进入西平后,李瑄一直用地图对比。

辽阔的土地,使石堡城周围绥和守捉、河源军等,很难去阻截。

“自吐蕃屠城后,西平郡的西部百里无人烟,疆域之上,尽是甲士。如果战斗能推到赤岭以外最好。”

李瑄在比划的时候,来到湟水桥前,拿出鱼符和敕牒,证明自己身份。

守桥的士兵,立刻入城通报。

陇右节度使,管理西平、宁塞、安乡、狄道、金城、天水、同谷、陇西、临洮、和政、武都、怀道等十二郡。

陇右节度使的职责为“以备羌戎”,它的敌人只有一个,吐蕃。天宝三载时,统临洮、河源、白水、安人、振威、威戎、莫门、宁塞、积石、镇西等十军,绥和、合川、平夷三守捉。

有兵七万五千人,战马一万零六百匹。大部分战马集中在临洮军。

“陇右节度使判官田云平拜见将军!”

得知李瑄突然到来,判官田云平立刻出城迎接。

他前两天才收到李瑄来就职的消息。

田云平注视着骑在宝马上的李瑄,暗道好生威武,名不虚传。

和一般的节度使副将不同,李瑄可谓是强势降临。

最关键是身兼陇右群牧使。

大唐虽然消耗马匹数量巨大,但诸马监储备战马数万匹,李瑄就算划入陇右军一两万匹,李隆基也不会说什么。

皇甫惟明可以凭借资历和威望压制李瑄,但论地位,李瑄并不比皇甫惟明低。

尊贵程度更不用说了。

“不必多礼!”

李瑄没有在马上居高临下,而是下马说道。

初任职务,必须先低调,再建立威望。

李瑄知道自己的勇猛,军中应该听说过。他需要尽快寻找一个机会,立功证明自己能对付吐蕃。

皇甫惟明掌握陇右军三年,表面上李瑄是临洮军使,在没有威望的情况下,不一定能轻松指挥临洮军。

一万五千名临洮军,其中步兵驻扎在湟水城中,骑兵驻扎在湟水城外。

“皇甫帅是否在城中,可否带我去拜见!”

李瑄要确定皇甫惟明对他的态度。

即便皇甫惟明陷害过王忠嗣,但李瑄不想与皇甫惟明有矛盾冲突。

副将若无主将授权,寸步难行。在这个层面上也是一样。

“皇甫帅已在节度使府衙备好酒食,为将军接风洗尘!”

田云平向李瑄回答道。

“请带我去府衙!”

节度使的幕府是主帅的,李瑄是幕府中的一员。

李瑄的陇右群牧使有僚属,但陇右群牧使的府衙在西平郡南部的安乡郡。

那里有非常肥沃的草原(今甘南草原),且因地势原因,远离唐、吐蕃争端之地,所以牧监一个接一个地向东延伸。

待李瑄在节度副使正式上任后,就会立刻去视察诸马监。

有陇右群牧副使主持日常事务,不会出现大问题。

李瑄与田云平过桥,入湟水城。

同样是边塞重镇,同样是节度使治所。然不论是城池规模,还是繁华程度,湟水城远不能和朔方的回乐城相比较。

能看出来,湟水城几无商人足迹。

城中的摊贩,卖一些寻常东西。街道上的店铺,看起来有一种乡野土店的感觉。

“将军,在和吐蕃赤岭互市的时候,湟水城多有商人驻足。现在确实有些冷清,汉、胡也不过两千四百户。”

一路上,田云平向李瑄解释。

河西走廊的商道不经过湟水,所以在和吐蕃决裂后,湟水城只是一个大型军城。

李瑄又询问田云平吐蕃在青海、九曲一带,具体的兵力布防、石堡城的兵力、以及吐蕃有哪些名将,猛将。

他还得知吐蕃也在九曲屯田种地。

和草原部落不同,吐蕃是农牧为主的国家,他们学习大唐很多东西,也建筑坚固城池。

说话间,李瑄来到城内西北处陇右节度使府衙。

(本章完)

阅读大唐天将军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大唐天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