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第一百二十一章 虚虚实实,不堪其扰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什么,一万骑兵全军覆没,我军翻山越岭,深入唐境,也不过有两万骑而已。现在剩下一万骑。”

吐蕃的那曲军使谐拱大叫一声。

虽然吐蕃步战凶悍,但骑兵作为机动,在孤军深入的时候,围绕步兵必不可少。

他们有近五万步兵。

虽然有许多铁甲、物资用牛车驮运。

但吐蕃来时的目的为以战养战,以劫掠唐军安乡、凤林、大夏、枹罕等县的粮食,掠夺金剑山、石门山的牧监,来补给军用。

如果后退之路被唐军骑兵拖住,对他们的打击非常致命。

“元帅,我们应该立刻撤出唐境。”

“唐人卑鄙狡猾,算计我军,等重整旗鼓,再找唐人报仇雪恨。”

谐拱思虑片刻后,又缓缓说道。

但现去求援,需要到青海一带调兵,来回要近一个月时间。

“元帅可派遣快马,请求赤岭一带的大论,主动率兵马向河湟一带进军,甚至攻击唐军的营垒,牵制河湟一带唐军兵马。我们这边列阵防守,将车子推到大军外面,用以抵挡唐军的甲骑具装和铁骑。”

因为吐谷浑一带,九曲一带,已经没有骑兵可调。

凭什么唐军想用步骑两万多人,来与他们步骑五万多人战斗?

“唐军骑兵人数并不多啊,陇右主帅李瑄有没有来此?”

这就是孤军深入的坏处。

安思顺和钳耳大福早就至此,自论悉诺匝率领大军到安乡桥时,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唐军的监视之中。

他提议先等待几天,看看唐军是否主动攻击他们。

在论悉诺匝望着漓水忧心忡忡的时候,探马向他禀告。

“启禀元帅,目前所见大唐甲骑具装有上千,精骑和轻骑各三千左右。”

敌暗我明,唐军最擅长用阴谋诡计。

身为主帅的论悉诺匝心难以平静。

安乡城不知具体,一定不可强攻。否则进攻平夷守捉的悲惨局面,会继续延续。

“本帅有想过将军所说。本帅顾忌的是唐军还有援兵。我们在唐国作战,如果唐军援兵突然冲过来,对我们的打击巨大。”

“当立即撤离……”

见论悉诺匝已经下达军令,吐蕃将领和随从官吏,只能听命。

那时候怕是唐军河西的兵马,也能赶到战场上,黄花菜都凉了。

这使得吐蕃的重甲步兵不敢过桥,生怕在挤着过桥的时候,被唐军步骑突然进攻。

“元帅,我们唯有背水一战,我们骑兵可以撤走,但步兵和牛车无法离开。唐军可是有甲骑具装和铁骑。”

悉诺谷等鹰派认为应该排兵布阵,与唐军决战。

所以谐拱认为自己一方机会更大。

那曲军使谐拱向论悉诺匝说道,他理性地支持论悉诺匝,与唐军一战。

如果撤离被唐军骑兵追上,有溃败的风险。

这一万五千唐军步兵,很快就距离吐蕃重步兵不足一里。

“唐军的骑兵在漓水以西,步兵在漓水以东,且人数不多,他们不据城而守,似乎是想与我军决战,我们有很大机会获胜。”

如果在大唐的国境安营而守,唐兵围而不攻,跟他们耗下去,待他们粮草绝尽的时候,将败得更惨。

论悉诺匝暂时这样安排,他要了解更多。

吐蕃大军准备过桥离开,但哪有那么容易。

其他人,特别是吐蕃的贵族官吏,基本上都在劝说论悉诺匝。

不论是大唐征突厥,还吐蕃进入河陇,如果发生遭遇之战,不可能再耗费时日去请援军,多会针尖对麦芒摆开阵势一战。

“元帅,我们安营扎寨,让唐军甲骑具装无法冲击,必有机会打败唐军。”

吐蕃重步兵以为唐军要进攻,所以背桥结阵。

镇西军和漠门军总共有一千骑兵,他们欺负吐蕃重甲步兵行动缓慢,抵进吐蕃重甲步兵不到二百步的位置。

就在吐蕃重步兵准备回对岸的时候,安思顺率领一万步兵,以重甲、强弩驰前,从安乡城北方而下。

“元帅,陇右军主力还要面对我赤岭方向的兵马,唐军只能调集这么多骑兵。看他们的步兵,除了镇西军之外,另一部应该是漠门军。唐军能击溃我军的先头骑兵,一定是在我军攻平夷守捉城的时候,突然袭击,让我军来不及组织力量,所以溃败。”

虽然唐军趁机突袭,但这么快就歼灭他们一万骑,让他难以理解。

“去问询唐军骑兵的具体人数。已过桥的重步兵,立刻回来。辎重在内,车子和大军在外,骑兵在侧翼,组成阵形。”

论悉诺匝皱眉。

钳耳大福率领五千步兵,从安乡城东面而来,组成战阵。

论悉诺匝顾忌这一点。

“当今局势,确实只能如此。如果唐军没有其他援兵,此战我们必胜。如果唐军又有援军,我们需要视战况而定。”

身为主帅,论悉诺匝在危机时刻必须当机立断。

他令步兵依靠漓水皆阵,将所有的辎重、粮食、牛,放在军营的正中。

其他北、西、南三面,皆以车子摆在前方,长矛步兵和弓手在车子后面,另外吐蕃还有一部分精锐的投石兵。

他们将一车车早已准备好的石块倒下来,准备用他们心中“神圣”的兵器,去杀伤唐军。

投石兵是自古以来就有的兵种,古今全世界广泛应用。

吐蕃投石兵用的工具名投石索。

它是加强投石威力的简单可靠的工具。投石索一般用绳索编织,在中间带有弹兜,一端扎成一个可以套住手指固定的绳圈。

投石兵使用时将石块放入弹兜,用绳圈套入手指,然后将另一端握在手中,投掷时面向目标飞速挥舞旋转投石索,当加速到极限时松手撒放,石块便在离心力作用下飞向目标。

投石兵的威力并不小,他们的射程可以达到一百步到一百五十步以上。虽然投出的石头没有穿透力,但在高速加持下依旧可以把敌人砸成重伤。

吐蕃人对骑射技能嗤之以鼻,因为按照吐蕃传说,弓箭是在黑夜叉统治时期出现的武器,是邪恶的兵器。

投石索才是圣洁的兵器,因为投石索是神王穆杰阔王发明的,穆杰阔王的后代就是吐蕃赞普。

当然了,吐蕃战士中也有不少善于射箭者,吐蕃人心目中降妖除魔的英雄格萨尔王也有善用弓箭的传说。

从吐蕃军中装备大量弓箭就能看出,他们潜意识认为弓箭比投石索更有杀伤力,但是不愿意承认。

……

另一边。

“李帅,吐蕃未撤离,而是在安营扎寨,等待我军来攻。他们的骑兵在侧翼。另外,吐蕃的重步兵在安乡桥前列阵防守我镇西军、漠门军。”

探马向李瑄禀告吐蕃的动向。

“我知道了,继续打探!”

李瑄点头。

他麾下的骑兵已经重新集结,距离吐蕃大军也仅有三十里不到。

依旧是精骑在前,轻骑在侧翼,随时可以包抄,甲骑具装在后方数里。

“吐蕃很懦弱。他们还有万骑,竟不敢主动出击。”车神塞对吐蕃的怯懦很鄙视。

“吐蕃军队担心我军还有援军,所以才会结阵让我军主动进攻。”

高适瞬间明白吐蕃的意图。

“李帅,属下认为我军不能主动进攻,随着他们的粮草逐渐消耗,必会忍不住。”

岑参也向李瑄说道。

“不错。我们要与吐蕃进行一场持久战。”

李瑄权衡后,点头说道。

骑兵主动冲刺有车子为阻碍的阵形,必会付出巨大的死伤,甚至会功亏一篑。

他们如果战败,将丢失整个安乡郡。

“李帅,赤岭方向的敌军,我军也要留意,如果吐蕃有沟通,会围魏救赵,迫使我们回援湟水。虽然安乡郡很关键,但河湟之地才是陇右的核心。”

杨绾向李瑄提醒道。

“如果吐蕃威压河湟,我军可以聚集三万兵马防守。”

李瑄深思片刻,又道:“为防止河湟之地有差池,我准备向河西节度使求援,请他派遣两到三万兵马,进入河湟之地。”

“李帅英明!”

诸僚认同。

河西军总体兵力比陇右还强大一点,当突厥覆灭后,河西军少一个强敌,担子松许多。

虽然夫蒙灵察还在与突骑施战斗,但突骑施现在已经是强弩之末,李瑄相信夫蒙灵察能派遣一部分士兵进入河湟。

李瑄立刻写信给夫蒙灵察,承诺事后赠予河西军三千匹战马,五百头牦牛。

夫蒙灵察权衡利弊后,一定会出军。

因为陇右相当于河西的屏障,一直是抵抗吐蕃的桥头堡,一旦河湟出现大损失,被李隆基得知夫蒙灵察不出兵,必难辞其咎。

李瑄能通过小船过漓水,向安思顺和钳耳大福下达指令。

他令镇西军和漠门军合为一处,靠着安乡城南城门驻扎,建立防御阵地,不必去理会吐蕃重步兵。

如果吐蕃重步兵要过桥,就让他们过去。

若吐蕃大军撤离,唐军步兵冲过桥梁,与骑兵汇合进行追击。

李瑄又下令游骑猎杀任何想要北上探查唐军虚实的吐蕃骑兵。

大军除了少部分监视吐蕃动向,其他的士兵就地休息。

在吐蕃大军神情紧绷,等待唐军进攻的时候,可唐军迟迟未动。

一夜过去,吐蕃士兵精神萎靡不振。

“李帅,我轻骑白天可从吐蕃大军周围掠过,精骑也出动,让吐蕃以为我军要进攻。”

辛云京向李瑄建议道。

“好!由辛将军率领轻骑执行。距离要把控好,不可与吐蕃骑兵交锋。”

李瑄同意,并将此任务交给辛云京去做。

“遵命!”

辛云京领命离开。

近三千轻骑在辛云京的带领下,向吐蕃而去。

李瑄让精骑上马,重骑把马甲披上。

如果吐蕃骑兵去追逐轻骑,唐军精骑就配合轻骑先剿灭吐蕃骑兵。

论悉诺匝还以为唐军来攻,让大军准备好应对。

但唐军只是从他们旁边掠过,没有进入吐蕃的抛射范围内。

唐军的精骑在李瑄的率领下距离吐蕃主力仅仅只有数里。

相当于将矛尖对在吐蕃的胸前,使吐蕃不敢有片刻松懈的时间。

一天又忽然而过。

到夜晚李瑄令骑兵后退至二十里处。

但猎杀吐蕃探马的游骑却还在吐蕃前线不远似乎是准备突然夜袭一样。

害得吐蕃在冰冷的夜晚,又担惊受怕一夜。

天亮的时候,很大一部分吐蕃士兵顶着黑眼圈。

“可恶,唐军故意如此,让我军一直在战斗状态!”

论悉诺匝又看到唐军轻骑又从他们阵前过去,怒气冲冲地说道。

“我军不清楚唐军虚实,只能被动!”

谐拱无奈地说道。

“夜晚留一万士兵在周围巡值,其他士兵休息。”

论悉诺匝吩咐。

吐蕃最希望唐军能主动进攻。

但唐军一直不攻,他们才是最难受的。

论悉诺匝认为一万士兵值守足够,哪怕唐军来攻,也一时半会难以攻破。有时间让其他士兵加入战场。

夜晚,子时。

“咚咚咚!”

吐蕃大军北方数里的地方,数十面战鼓一起敲响。

鼓声惊天动地,如同雷震,似乎还包含着杀气,向吐蕃大营席卷。

一时间,所以吐蕃士兵都被叫起来,持兵器到阵前准备防守。

骑兵也纷纷骑上战马,组成冲锋之势。

论悉诺匝、统牙胡、悉诺谷、悉颊藏、谐拱等吐蕃将帅在阵前严阵以待,等待唐军具装冲过来。

“呼呼……”

没有马蹄声响,除了密集的鼓声,寒风从阵前吹过。

吐蕃将士眼巴巴苦等半個时辰,从鼓起士气,到连连打哈欠犯困。

“这应该是唐军的疲兵之计!”

谐拱向论悉诺匝提示道。

“以前松赞干布用长矛将牦牛捅死证明勇气,我们这样,是多么的窝囊!请元帅让我率领骑兵,去冲击唐军。”

统牙胡听后大怒,他性烈如火,不想再这么下去。

他从一个小贵族士兵,获得今日的地位,授大金字告身,对自己的勇武十分自信,渴望战斗。

吐蕃只要有军功,就能获得更多田地和奴隶。

军士普遍热衷战斗,所以统牙胡十分不屑这样的防守行径。

统牙胡已经从溃兵口中得知陇右帅旗出现,证明李瑄在此。

他想用手中铁矛,将李瑄捅死,证明自己的勇猛。

“再等等,我们粮草还能支撑十天,实在不行,将携带的两千头牛杀死,能再支撑几天。只有唐军主动进攻,我们才有机会。”

论悉诺匝拒绝统牙胡。

吐蕃军规苛刻,统牙胡再气也得听论悉诺匝的,不敢私自行动。

唐军的鼓声停止。

论悉诺匝派遣几名探马去探查。

但唐军的鼓手已经将战鼓放在马上,在轻骑的护卫下离开。

得知情况后,论悉诺匝吩咐士兵回去休息。

这次他留一个心眼,让骑兵在数里外巡视。

“咚咚!”

丑时三刻,唐军战鼓又响。

吐蕃巡逻骑兵以为唐军又玩诈骗,于是迅速向战鼓声的源头而来。

“杀!”

他们即将靠近的时候,南霁云率领一百精骑突然在鼓音的掩护下,从黑夜中冲出。

吐蕃巡逻骑兵只听到密集的战鼓,未听到马蹄声,当他们看到清辉下的明光甲,已经来不及调马。

一顿厮杀后,吐蕃死亡数十骑,只有两名巡逻兵逃离。

巡逻兵狼狈逃回,论悉诺匝以为唐军真要进攻,再次召集士兵准备防御。

又等半个时辰,鼓声停,未见攻来。

“李瑄这个竖子。”

论悉诺匝咬牙切齿。

关键是他们听到鼓声,不能没有行动。

《孙子》《吴子》在文成公主入吐蕃的时候带至,贵族们必习。

兵法之道,虚虚实实。

虚则实之,实则虚之。

万一他们有一次懈怠,唐军发动真正的进攻,后悔就来不及了。

所以在不清楚动向的时候,吐蕃必须振作起来。

“咚咚咚!”

果然,寅时刚过,战鼓又响,还伴随着号角声。

唐军又没有动静。

等天刚一亮,数千轻骑在吐蕃大军周围游荡,精骑前压。

吐蕃士兵十分气愤,从未有这么窝囊过。

骑兵联合请战,与唐军骑兵决一死战,却再次被论悉诺匝拒绝。

论悉诺匝认为,唐军此举,是故意引诱他们骑兵战斗。

虽然表面上唐军骑兵劣势。

但唐军有三千铁骑,一千甲骑具装。

这种冲击力他们吐蕃的骑兵很难去面对。

更何况不知唐军是否藏着其他兵马。

唐军又用同样的办法,“折磨”吐蕃三天。

哪怕是“虚则实之”,论悉诺匝也希望年轻气盛的李瑄忍不住冲阵。

但李瑄耐性十足!

“元帅,看来唐军不会主动进攻,他们是要拖垮我们。再这样下去,等于坐以待毙,我们必须另想对策。”

谐拱一脸疲惫地向论悉诺匝说道。

“我们派数波探马,一人四马向大论传递消息,现在大论应该知道我们的境况,希望他已经策划对河湟之地的进攻。”

论悉诺匝望着西方说道。

“元帅,您的意思是?”

谐拱看论悉诺匝的表情,认为他会有所行动。

“谐拱,本帅令你率领两万大军,过桥配合一部分重步兵进攻唐军在安乡城下的士兵。把唐军的步兵消灭,我们有更大腾挪空间,去获得战利。”

论悉诺匝向谐拱下令道。

这是不得已的决定。

不想撤退,就只有进攻。论悉诺匝不敢用唯一的骑兵去搏。

所以只能希望步兵能为他带来大胜,振奋士气。

(本章完)

阅读大唐天将军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大唐天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