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汉朝,我的父亲是太史令》

第七章 侠客行 上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距离武帝发兵北方过去三月有余,前方捷报传入京师。大将军卫青声东击西,突袭河套地区,一月之内接连击溃白羊王、楼烦王两部,匈奴在上谷、渔阳二地的企图不攻自破,而河朔之地的收复,更是让大汉多了牛羊百万!大汉与匈奴多年宿敌,但总是输多赢少,如今河朔一战,汉朝算是反败为胜,竟隐隐有反攻之势。一时之间,大汉威名并起,周边小国纷纷来交。

大汉之内,随之盛名渐起的,则有两人——卫青卫大将军!太史令之子司马子长!起初听闻这种说法的皆是嗤之以鼻,卫大将军咱是服的,第一次出征,就直接打到匈奴老家龙城,那是什么地方?相当于大汉的长安!这次又是直接收复高祖时期就丢失的河套地区。更好事者说为啥匈奴非要马踏上谷、渔阳?还不是卫大将军上次打到人家都城,狠狠打了匈奴脸面,匈奴单于气昏了头,铁了心南下,从而漏了河套地区这么大个窟窿!你司马子长与卫将军齐名?有何本事?

可后来有消息传出,说卫大将军回京之后,亲自上门邀请司马子长赴宴庆功,宴席连摆三日。期间卫大将军寸步不离司马子长;甚至在醉意微醺之时高喊愿为司马子长马前卒!此言一出,京城之人无不侧目;而后又有知情之人透露,据说卫大将军本是要兵抵上谷,与匈奴死战;是这太史令之子兵法韬略,识破了匈奴围点打援的计策,并将计就计,向武帝上书发兵河朔,这才有了大汉的反败为胜。此战过后,这太史令之子已是武帝亲赐的未央宫带刀行走之人。一时之间,司马子长名动京城!

如今的太史令大人,颇为春风得意。俗话说老子英雄儿好汉,儿子名动京城,当爹的也受累了。各种达官显贵登门拜访,冷落了谁都不好,只好是日日迎来送往。等送走了这波黄紫贵人,因“迁茂陵令”汇聚京师的富商豪杰又纷纷上门来贺,可把老爷子给辛苦坏了。但是用太史令大人话说,辛苦倒是辛苦,这命可不苦。

今日的太史公府和往日略有不同,以往来访客人,要么是清一色庙堂高官,要么是一溜的茂陵豪杰。可今日,卫青大将军独独领着一人登门。而两人一如那日在飞将军府,对比鲜明。一人容貌俊美,身材高大,好似天仙,另一人身材短小,皮肤黝黑,放在市井之中只会被当作庄稼汉。

可太史令并未轻视,只是快步上前迎道:“卫将军和郭少侠莅临,那日在李广将军府上相遇,未能把酒言欢,实为遗憾,本人年少之时也有仗剑走天涯的侠客梦想,今日定要和郭少侠煮酒论英雄。”

侠,在战国初期已很活跃。动荡乱世使得诸多贵族日渐落魄,分化出许多群体。早期儒家、墨家、纵横家,从此转变而来。侠,也是这一时期分出来的一批人。

后世有人曾说:好文为游士,尚武为游侠。司马子长这等注定要执笔挥毫,名留青坛之人自是游士;而尚武的游侠虽然崇尚武力,但不一定精于武力。所谓“侠”,其行不必事事依法,但所行之事必敢担当,其言不必事事公正,所言之事必定守信。与“侠”相交者,对其必不相疑!

侠道的开阔者当属战国名士田光,彼时秦国强大,在寻得荆轲刺秦之前,燕太子丹慕名找到名士田光,求其刺秦。田光自知无力刺秦,便荐至交好友荆轲而去,荆轲应允之后,田光自刎。太子丹大惊,不知所措,荆轲只是说道:“刺秦之事极为隐秘,泄露不得丝毫;田光为大燕豪侠,侠必不使朋友相疑,故自刎之。”当时当地的田光,放在百年之后的西汉已是很难为人理解;而当今大汉天下的最后一位豪侠郭解,或许对此事有不同的见解。

司马子长看着郭解步入厅堂,轻轻叹气,他知道,这历史之上的最后一位真正游侠,即将被武帝赐死。而自武帝之后,侠以武犯禁将不复存在,武帝真正的做到天下大一统,普天之下,生杀予夺,皆以皇帝言。后世之人也只能在书中再遇侠客,但仍会与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侠客们相去甚远。

待得太史令领着二人落座,卫青双手举杯站起,面向太史令。

“司马大人身为太史令,为王侯列书,但今日,卫青求太史公一事——请为豪侠郭解列书!”

太史令还未回话,一旁郭解哈哈大笑道:“郭某人生前不管身后事,此生只是遵循本心,当不得太史令如此。况且郭某五大三粗,劣迹斑斑,论身高相貌,郭某从小长的就凶神恶煞,背地里不少人骂俺矮冬瓜,连家乡街坊小孩儿看见俺都是不敢啼哭;怕是下辈子投胎生个好人家,也比不上卫大将军这神仙模样。再者年少时无知懵懂,也干了不少令人生厌的腌臜事,当不得豪侠二字,若真是效仿燕国田光,郭某早就找块豆腐自己撞死自己了。”

司马子长忍俊不禁,这郭解不愧是个妙人。而一旁的太史令面露为难,不知如何回话。

卫青听着郭解一番自贬,开口说道:”请太史公听我说三件事。其一,郭解仗义疏财,在家乡洛阳之地颇有威望,虽无官职,但当地之事无论大小,郭兄皆有一言之力。且往往处事公平,事后也不居功,深得洛阳乡贤爱戴。”

太史令举杯,敬酒道:“此事老夫亦有所耳闻,敬郭少侠!”

待太史令饮尽之后,卫青继续说道:“其二,迁茂陵令乃武帝亲手所书,郭兄也涉其中。但家产并不足三百万钱,实则为地方官员妒其才能,畏其声望,强行上书将其列为豪强。卫青与郭兄多年相交,上书武帝,陈明此事,但不知为何武帝仍是下令迁徙;郭解迁至茂陵后,无数豪杰争相拜访,郭兄威望更胜以前,茂陵富商豪门之间有所矛盾,多是寻求郭解调解,大多都能妥善解决。

司马子长也是说道:“如此,郭少侠今日威望甚至比当时在洛阳之地更有甚之。”

“不错!,还有其三”,卫青言语略微激动:“郭解被地方官员算计,举家迁徙,但并未过多计较,而郭解门客为其打抱不平,偷偷瞒着郭兄将地方官员设计杀死,替其出气。”

太史令欲言,司马子长抬手示意,严肃道:“卫将军一番言论,看似为郭少侠造势扬名,可知越是如此,郭少侠越快便会遭逢大难?子长敢断言,若是家父今日为郭少侠作书,明日武帝便会将其斩首,至于家父,最好的情况便是辞官还乡,而卫将军你辛辛苦苦的河朔之功,则会功过相抵,不知将军信否?”

司马子长面色带笑,继续揶揄道:“将军身为当朝大将,屡立奇功,又是皇亲国戚,如此煊赫身份,为何郭少侠迁徙一事,将军亲自上书,仍是结局不改?

卫青大为不解,甚至略有生气道:“子长有何见教,说来便是。”

”文景二帝之后,武帝是最有成就大一统天下的帝王。已有传言说家师要结束云游,返回京师为大一统宣扬其儒家学说,为天下布道;郭少侠若是在洛阳之地颇有威名也便算了,但郭解一介平民,当朝大将军卫青也为其进言,不知武帝心中作何想?况且今日郭少侠在茂陵一呼百应,隐约有王侯之势,不知武帝是否已看在眼中?郭解门客今又甘心为其赴死,现已被抓入大牢,仍是直言谋害之事与郭兄无关,不知又有几人愿为武帝如此?

司马子长解惑道:”自古大一统之帝王,生杀予夺应牢牢在其手中,郭少侠行事只随本心,但一介布衣参与洛阳政事,无数豪门以其为核心,门客谋害朝廷官员。桩桩件件在武帝看来已是“任侠行权”,此时再为郭兄著书,是怕其权势不够大?死得不够快吗?”

说罢,司马子长举杯敬向郭解:“郭兄,此杯敬你,子长认为自郭少侠之后,这天下往后两千五百年,再无侠客!饮尽此杯,还请携家小速速离去茂陵。”

阅读回到汉朝,我的父亲是太史令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回到汉朝,我的父亲是太史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