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帝国在二战》

第134章 横扫欧洲(一)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轩辕历1941年4月9日,德国十五个陆军师,在一千余架飞机,一千余门火炮的掩护下,突袭挪威,挪威陆军虽然奋起抵抗,但是,落后的装备及指挥系统,使得挪威的军队根本无法形成有效的抵抗。

轩辕历1941年5月10日,德国134个师,在五千余架飞机,六千余门火炮的掩护下,发动了对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的进攻。

随后,德军突破比利时的阿登山地天险,5月12日,德军突入法国境内。

5月26日,英法盟军近六十万大军被包围于敦刻尔克。

英国出动了一切能调集的船只,接被围盟军撤退。然而,在德国海军及空军的强力打击下,只有不到一万三千人成功逃回了英国。

而这一战,虽然英国皇家海军成功的打退了德国舰队的进攻,并摧毁了德国两艘航母及四艘战列舰,可惜在为时八天的撤退中,英国皇家海军始终没能为撤退盟军的船只提供掩护。而英国皇家空军却在此战中被摧毁了各式战机近两千架,阵亡飞行机三百五十多人,失踪六百余人,被俘八百七十三人。

此战之后,英吉利海峡以东为德国空军的天下。

以下摘自《死亡之日记敦刻尔克大撤退》

轩辕历1940年9月1日凌晨,德队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袭击,地球统一战争全面爆发。9月3日,英国和法国被迫对德国宣战。但实际上英法联军只是躲在马奇诺防线后,没有对波兰进行有效的军事支援。

9月27日,德军占领华沙,波兰完全沦陷。在此其间,英法两国只对德国对外交上予以谴责。这一期间被德国人称为“假战”或“奇怪的战争”。

轩辕历1941年5月的法兰西,阳光明媚,绿草如茵。

西线英法联军和德军相互对峙长达8个月之久,双方一枪未发,战争似乎已成为遥远的过去。就在大家均以为“静默战争”将持续下去时,一场闪击战的风暴却骤然降临。

5月10日早晨,134个德国师在3000多辆坦克的引导下,向着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全线猛扑过来。

德军的主攻方向选在了马其诺防线的北端———曾被视为是坦克无法通过的陡峭而森林密布的阿登山区。

这让英法联军大失所料。仅仅十多天工夫,德国的装甲部队就横贯法国大陆,直插英吉利海峡岸边,将北面的英法联军主力完全隔断在比利时境内。

灾难来得如此突然,整个法国就像一只被戳破的气球,陷于惊恐和瘫痪之中。

英国远征军司令戈特勋爵不想让麾下的几十万精兵强将去为法国人陪葬,乘德军尚未封闭包围线的时机,他下令迅速实施代号为“发电机”的撤退行动。

50余万联军官兵且战且退,最后全部聚集到了敦刻尔克海滩。而此时德队从南、北、东三个方向海滩步步紧逼,德军最近的的坦克离这个港口仅10英里,西面的英吉利海峡成为联军绝处逢生的惟一希望。

就在这时,德军却接到了希特勒亲自下达的停止前进命令———这一命令被很多军事历史学家认为是希特勒在二战中第一个愚蠢的命令。

实际上,希特勒的这一命令是有他的考虑,首先是为了保存装甲部队,使其在对法国南部和对苏联作战中发挥作用,而德国空军司令、纳粹二号人物戈林也向他保证,德国空军完全有能力消灭敦刻尔克的英法联军残部。

最重要的是,希特勒接受了当时他最亲密的盟友的意见,‘让敦刻尔克成为英国海军及空军的坟墓’。

按李峰的意见,如果迅速消灭了这里的几十万军队,丘吉尔一定不会再轻易的派出一兵一卒出战。那,以德国的海军实力,想要越过英吉利海峡,强行在英国登陆,这样所造成的损失是德国所不能承受的。

而此时的中华帝国正准备发动南洋作战,以及中东战役,海军无力对德国登陆英国给予有利的支持。

一旦德国在登陆作战中损失惨重,将直接影响到中华帝国的作战计划。如果不进行登陆作战,那英国的残存实力又会对中华帝国进一步的作战计划产生牵制作用。

在中华帝国国防部制订的作战方案中,德国迅速的灭亡法国,留下英国,然后挥师东进,与中华帝国同时从东西两个方向对苏联发动大规模入侵,一举灭亡苏联,打通亚洲与欧洲的通道。

如果不进攻英国,又迅速的消灭了敦刻尔克那里的联军,丘吉尔一定会选择缩在英伦半岛不出头。那样,英国就保存了相当多的实力。就算没有这几十万联军,但是,英国这几年在海外殖民地大规模的扩建外籍军团,也足以弥补英国在敦刻尔克的损失。

这样的话,在中华帝国与德国全力入侵苏联时,英国与美国派兵由法国登陆,这将对德中两国的作战计划产生很大的制约。

虽然,德国不一定在英美及苏联的夹击下失败,但是,没有德国在西线上的压力,那中华帝国在东线上的进攻,必然会受到很大的阻力。

一旦进攻步伐受阻,陷入了对峙局面,那苏联恶劣的天气,将会使得战争的天平倾斜。

而美英两国一定不会只在欧洲方面开辟战场,一定会在美洲方面加强对阿拉斯加及加拿大的进攻。

一旦阿拉斯加失守,那中华帝国苦心经营的美洲堡垒,将会失去为今后全面入侵美国提供前进基地的作用。

这是李峰以及中华帝国国防部所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

因此,中德联手,将斯大林打的永远抬不起头,但又不打死,让英美不得不对苏联进行支持,从而使他们的物资消耗在漫长的海运线上消失。

待第一期作战计划成功之后,得到修整的中华帝队与德队将一口气吞掉苏联,兵进非洲美洲。

而这个作战计划完成的前提是,在敦刻尔克消耗英国大量的海军力量,使得英国在短时间内无法对德国进攻苏联进行牵制。

所以,敦刻尔克战役,一要给丘吉尔能够救出这些被围联军的希望,使他下达全面救援的命令。二就是要,完全的压制英国海空军,以最大限度上消灭英国海空军的力量,同时又要保证这些联军不能撤回英国本土。

基于这个理由,李峰向希特勒提出了让装甲部队停止前进的命令。而同时又命令待命的海军全体进入大洋,空军全部集中在海峡上空。

这个命令执行的结果是,英法联军在当面的德军B集团军群的压迫下向敦刻尔克撤退,而截断他们退路的A集团军群距离敦刻尔克更近,却在敦刻尔克以西的运河地区停止进攻,并没有集结兵力沿著海岸包抄,这给了英法联军一个机会。

现在联军在为生存而战斗,加强了敦刻尔克接近地的防御阵地。虽然5月27日德军装甲部队为阻止英法联军从敦刻尔克撤退而恢复攻势,但他们面临敌人有组织的防线而无法突破。英法联军成功地延迟了德军进攻,并且为部队撤离敦刻尔克赢得更多时间。

等待撤退的英法联军5月20日,德军装甲部队切断了的英法联军与其南翼法军的联系,英法联军三个集团军约四十个师被包围在法、比边境的佛兰德地区。

随后德军抵达英吉利海峡沿岸,联军被压缩在宽50公里的敦刻尔克周边滨海地区。早在5月20日英国远征军司令戈特勋爵开始提出撤退的可能性。英国开始准备从海上撤退,由海军制定组织撤退的计划,希望每天能撤退一万人。

5月26日英国海军下令代号为“发电机”的撤退行动。德国空军猛烈轰炸敦刻尔克,将港口炸成废墟,阻止联军撤退,英国海军军舰由于吃水深,无法靠近海滩,撤退速度较慢,5月27日只撤出了七千多人。但是,丘吉尔发现,在敦克尔克的联军还是有希望撤回到英伦半岛的。

因此,英国政府呼吁平民提供任何可用的船只,调集了所有能抽调的军舰和民船,无数业余水手和私人船主也应召而来,他们驾着驳船、货轮、汽艇、渔船,甚至花花绿绿的游艇,甚至内河船只。冒着德国飞机、潜艇和大炮的打击,往返穿梭于海峡之间。

英军使用地面、海上和空中的一切力量来支援这一后撤行动。

面对这种情况,德军加强地面进攻,并从空中和海上攻击英法运输船队。英军竭尽全力地坚守其东、西侧战线,以保持向海峡沿岸撤退的通道,并加紧部队登船工作,各式各样的小船充当摆渡,还将卡车沉入海中,作为海滩延伸入海的登船栈桥。

德军投掷的炸弹在海边沙滩上爆炸威力大减。然而,来自于中华帝国的‘大鸟’重型轰炸机将数千吨的汔油洒到了海面上。

随后,整个英吉利海峡变成了火焰的地狱,除了前期故意放走的一万余联军之外,数十万联军再无一人能够撤回英伦半岛。而且,在这次撤退行动中,英国损失了大量的船只及战机还有飞行员。

6月4日德军攻克敦刻尔克,担任后卫英法军队二十余万人被俘。

撤退从5月26日开始进行,至6月4日结束,共历时9天。此次撤军共有12226人从敦刻尔克撤到英国。

英国、法国、比利时和荷兰同时动用各种舰船861艘,其中包括渔船、客轮、游艇和救生艇等小型船只。

英法联军士兵在撤退中英法联军重装备全部丢弃,撤回英国本地后,英法联军只剩步枪和数百挺机枪等轻武器。

在敦刻尔克的海滩上,英法联军共丢弃了1200门大炮、750门高射炮、500门反坦克炮、www.youxs.org、www.youxs.org、700辆坦克、www.youxs.org、6400支反坦克枪以及50万吨军需物资。英法联军有4万余人被俘,www.youxs.org。

在撤退过程中,共出动861艘各型船,有812艘船只被德军炮火及空军击沉。英国空军在掩护撤退过程中总共出动21739架次,损失飞机2013架,英军战斗机和地面高射炮火击落德机约140架。

一艘名为“兰开斯特里亚号”豪华邮轮,被征用为撤退军事运输船,被德军炸沉,死亡至少3500人。

此役之后,英国皇家空军损失近五分之一的战斗力,海军损失了八分之一的战斗力。虽然重创了德国海军,却无法完成掩护联军撤退的任务。

欧洲大陆,基本上是德国装甲军团的天下。

阅读中华帝国在二战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中华帝国在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