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帝国-新明的曙光》

第3章 出会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晨曦帝国新明的曙光

公元1591年9月15日(万历18年8月12日),四川成都府。

其时临近中秋,成都府大街小巷人流如织,来自大江南北的货物在各家商铺堆积如山。商人好利,很多外地商人连家也不回,为了赶上中秋节的商机,他们早就已经把各种商品从各地运来。现在天下的局势很不安宁,两湖、两广、中原到处都有或多或少的暴动,只要江南、四川等地方的局势还算好,而且民生也比较富裕。商人们的嗅觉是敏锐的,于是,他们朝这些地方蜂拥而至。

锦江楼,是成都府最著名的酒楼,位于东门附近的府河畔,楼下就是最繁华的蜀都大街。此刻,一位青年人正楼上的雅阁里独坐品茗。他就是几年前捡回一条小命的杨宵栋,当时几乎病得挂掉。但是毕竟人年轻,本钱厚,经过1个月的调养,已经完全恢复了。杨誉问起他以后的打算,他说:“既然不能经纬天下,就应继承祖业,成当世陶朱公。” 杨誉对此当然是无条件的支持,先把产业的三分之一拨给杨宵栋直接管理,让他放手大干。

从这一天起,杨宵栋转职成为商人,开始经商。他以灵活的手段、广泛的人脉、精明的头脑,在短短三年间,就使老爷子给他的本钱翻了15倍。尤其是通过与西方教会良好的关系,在教会的大力推荐下,许多来中国交易的欧洲商人都首先考虑到和他交易,这使得宁波的海外交易量在1590年第一次超过泉州。如果仅仅以财力而论,这时杨宵栋(包括杨誉)的资产还不能算最强,但是由于他的名气和头脑,已经隐隐成为江南商人的精神领袖。他这次到四川,主要目的就是来考察市场的。

“湖升贤弟!希客希客!哈哈哈……”一名穿着宝蓝色长袍的文士在小二带领下,长笑而入。他正是以前“翰林三闲”的老大--李雪隆,这家伙在1587年就调到了民部任主事,1589年又升为左侍郎。本来也说的上仕途如意,但是,在一次给万历皇帝的上奏中提出,应该裁减皇帝内库,与国库合并。这下子让万历非常生气,一脚把李雪隆踢出北京,贬为成都同知。

“数年不见,笑彤兄风彩依然……”杨宵栋连忙起身迎接。两兄弟一边扯过去的趣事,一边等着店家送上酒菜。

酒过三巡,李雪隆问起杨宵栋来四川的目的,杨宵栋说起前不久,有一批欧洲商人看中了蜀锦,需要的数量太大,但是江南一带不是产地,数量不多,这次特地到四川来大量采购的。随便也看看还有没有什么东西好交易。

“当今天下,正是多事之秋。北有女真、蒙古犯境;南有安南、缅甸掠边;东南才平倭寇,又有荷兰占我台湾;属国琉球为倭人所灭;国内盗匪四起,少则数十,多则逾万,啸聚山林,荼毒地方。我华夏子孙,尽在水深火热中!”李雪隆越说越激动。“湖升身怀管乐之才,何不考虑重入庙堂,匡扶社稷,救天下于水火?”

“笑彤兄高义,小弟感怀!当今天下沉疴已深,绝非我一人能止。以家师之能,尚不能容于当朝,我即使有此心,又有何益?” 杨宵栋还有句话不好说出来,就是现在的万历皇帝根本是个贪得无厌的家伙,而且他贪的东西恰恰是一个皇帝最不需要的金钱。这种恶劣的家伙实在不值得辅佐,而且也没办法辅佐。

忽然,从街上传来一阵阵欢呼声,打断了两人的谈话。两人感到好奇,来到窗前观看。楼下的大街上,原来拥挤的人群自动让开一条通道,一只军队排成整齐的双列纵队,正在慢慢通过。

最前面的队列是一队轻装骑兵,铠甲为棕色皮甲,上面散布着同时起补强和装饰作用的铁泡钉,只是在胸口要害装有一面护心铁甲,头戴两边各插有3根雕羽的铁盔;马鞍的左边挂着一面绘有飞鹰的小圆盾,右边挂着一把弩,腰间佩有略成弧形的马刀,最让人侧目的还是他们背后背着的乌黑发亮的鸟铳。因为现在没有风,他们走的也不快,旗帜没有飘扬起来,看不清旗号。

李雪隆一把拖起杨宵栋就往外跑,嘴里一边高兴的说:“湖升,下楼观看,今天为你引见几位英雄!你来得正是时候,哈哈哈……”

李雪隆拉着杨宵栋一路毫无礼仪直冲到锦江楼大门口,直看得酒楼的老板、小二瞠目结舌,不晓得这位同知大人今天发什么疯。

围观群众实在太多,让两个家伙拼了吃奶的力气才气喘嘘嘘的挤了个好位置,不过也付出了一身臭汗和无数卫生球眼的代价,直让李雪隆后悔今天没穿官服才出来。这时,轻装骑兵已经全部通过,最让杨宵栋目瞪口呆的部队出现了--一队骑着高头大马的黑甲骑兵!

这队骑兵的装束非常奇特,从穿着的铠甲上看,肯定属于重装骑兵。但是他们的铠甲却不是明军常见的鱼鳞甲,而是油光呈亮的板甲,两根长长的雉尾骄傲的插在头盔两侧,与头盔连接的是一个铁假面,这种铠甲把穿着者的全身除了眼睛和口鼻之外都包裹的严严实实的;那些战马也是全身被甲,虽然没有骑兵穿的那么夸张,但是也很够瞧了,除了眼耳口鼻、尾巴和四肢,其他也找不出几个暴露的地方。骑兵们挂在马鞍左边的卵形盾牌上,绘有一只飞舞的凤凰;右边挂着一把寒光闪烁的铁矛,马鞍靠后的位置左右各有一把装在革囊里的短铳,只有手柄露出;腰间也佩有弧形的马刀。

看到杨宵栋目瞪口呆的傻样,李雪隆非常得意的问:“湖升,你看此军可否称精锐?”

“笑彤兄,此军为何人统帅?我平生尚未见识如此雄壮之师!”

“湖升可知蜀王世子与戚帅元敬公?”

“戚帅乃家师挚友,在京时常有来往,岂有不识之理!我从戚帅处获教甚多,元敬公可谓我半师也!至于蜀王世子,我素未谋面。只耳闻世子昔日曾杀虎救架,因其勇猛兼人,京中有人称之为‘蜀中小霸王’……”

“正是!”李雪隆拍手大笑“看来湖升的确见闻广博,佩服佩服!”

“但是……” 杨宵栋觉的有太多的疑问,还想开口询问。

“湖升,少等!” 李雪隆打断杨宵栋的话,挥手招呼一名铠甲镶有银边的黑甲骑兵“陆统领留步!” 那名骑兵转头看到是李雪隆在招呼,对身边同袍作了个继续前进的手势,策马出列向他们走来。

骑兵把铁假面往上一掀,一张英气勃勃的面孔展现在杨宵栋视野里,这小子看起来还不到20岁,但是炯炯有神的双眼再加上铠甲、骏马,看起来格外威风,也让人忽略了他的的年龄。“末将铠甲在身,不能全礼,请李大人见谅!”年轻的军官向李雪隆拱手行了个军礼,彬彬有礼的言行让杨宵栋觉得他很有教养,再加上刚才的所见所闻,让他对这支奇怪的军队更感兴趣了。

“我来引见,这位是我同科年弟,浙江宁波府人,现继承家业从商,素有‘神童’之称的杨宵栋杨湖升大当家。” 李雪隆向年轻军官介绍。

“在下陆海天,现任蜀王府亲兵天字营统领。久闻湖升先生大名,今日得见,在下幸甚之至!” 年轻军官向杨宵栋自我介绍。

“请问世子现在何处?是否已回府?” 李雪隆问。

“世子在后面大队,稍侯即到。末将军务在身,先行失陪!” 陆海天向两人告辞归队。

在三人谈话时,重装骑兵已经通过,现在是大队的重装步兵和轻装步兵。重装步兵的铠甲都一样,是皮铁混合甲,这种铠甲就是在胸、腹、胫、肘等要害部分装有护心镜和铁叶的皮甲,头盔与前面的轻骑兵差不多,但是没有插雕羽;武器装备则分成3种:一种重步兵装备大型旁牌(高6尺、宽2尺5寸,主体木制正面钉铁皮,背后有皮制挎带和活动支架,开有射孔、望孔各一),配有一把短刀(长2尺),看样子不是用来进攻的;还有一种重步兵装备中型盾牌(长方形,长3尺、宽1尺5寸),配有一把3尺长刀;最后一种重步兵没有盾牌,手持约1丈5尺长的长矛,配有短刀。轻装步兵都只有棕色半身皮甲,装备的全部是远程兵器,有弓、弩、鸟铳3种。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由于前面的骑兵太出风头,这些步兵的数量虽然多,群众的反应却没有刚才那么热烈。但是在杨宵栋的眼里却不是这样,眼前这只军队让他的心灵感到了从未有过的震撼。这只军队精良的装备,整齐的军容,尤其是他们眉目中流露出的气质,那是一种傲视天下,拥有绝对自信的气质,沉稳中透出一股狞猛,安静中藏着一股狂热,这和杨宵栋以前看到的那些死气沉沉的卫所军象是来自完全不同的世界,这些都还不是最重要的。最让他震撼的是普通百姓对这支军队的态度,在其他地方,民众对军队通常只有三种态度,一种是厌恶,一种是鄙夷,还有一种是恐惧。而在这里,却完全不同,喜悦和仰慕明确无误的表现在他们的脸上,一阵阵喝彩声和掌声响彻云宵。“天啦,这到底是只什么样的军队啊?我好象看到不得了的东西!这难道就是……!不会的,难道我真的可以……!难道是某位神祉的召唤,不对,我从来不信什么鬼神……”无数的想法在杨宵栋的脑海里回旋,他隐隐感到有些头痛。

突然人们的欢呼达到了**,放眼一看,又有队人马进了城门,这些士兵的铠甲和前面所有的人都不一样,杨宵栋也算的上见多识广了,但就是没认出来是什么材料做的,铠甲的颜色呈青灰色,上面呈现出明显的经纬线,样式也是全身甲,包裹住身体的部分只比前面的重装骑兵少一点,但是明显比重装铠甲轻甚至比前面的步兵铠甲都轻,从骑兵的马蹄和步兵的步伐就可以明显看出来。几名将领在这队步骑兵的拥簇下正向这边走来,他们很高兴的向围观群众拱手致意。

周围的几名年轻将领个个都是神彩奕奕,英姿勃发。当中的一位老将身穿银色鱼鳞铠甲,肩披滚金边大红披风,下跨踢雪乌骓马,矍烁的眼神宛如划破夜空的闪电,略带花白的三缕长须非但不能使他显出半分老态,更使得刚毅中平添几分慈祥。如果说周围的年轻将领象是出鞘的利剑,杀气腾腾的让人不敢逼视,那么他就象一座巍峨的高山,是的,一座让人感到无法逾越的高山,他一出现,就令周围的一切显得那么渺小,只能怀着景仰的心情仰望那凡人无法达到的高峰。不错,他就是大明头号名将、帝国新型军队的缔造者、16世纪最伟大的军事家、云台凌烟阁第一人--戚继光。

戚继光还隔得远远的没走过来,杨宵栋已经忍不住了,他哽咽着大喊:“戚帅!戚帅!晚辈……”还没冲出几步,就被旁边的士兵按倒在地上。李雪隆一看见这家伙被误会了,一边暗骂杨白痴,一边向那些士兵的头领表露身份,那个头领模样的家伙要李雪隆拿出身份证明,可是李雪隆本来就是微服出门,印信这些东东都放在家里,现在那里拿得出来。那头领一看李雪隆尴尬的样子,还了个卫生球眼,不耐烦的说:“你要真是同知大人,就到王府来领人。”李雪隆看到连周围的小兵和围观群众也用看假冒伪劣产品的鄙夷神情注视自己,刚刚才被体温烘干的衣服又被汗水打湿了,不过刚才的是热汗,现在的是冷汗。正在他下不了台的时候,一名年轻将领看到这边有群人围着吵闹,策马过来想看看发生了什么事。

“这不是李大人吗?末将陈鹰飞参见李大人。”陈鹰飞向李雪隆一拱手,转身问那个头领“李惊远,发生什么事了?你怎么敢对大人无礼?!还不把人放开!”

那个叫李惊远的家伙一看这场面心里暗叫惨了,马上把刚才发生的事情说了一遍,并一再声明是误会。李雪隆自己下了台也就不想追究,立即向陈鹰飞说明杨宵栋与戚继光的关系,并请他引见。

杨宵栋终于冷静下来,戚继光慈爱的拍着他肩膀说:“世子已先行到巡抚衙门缴令,你随我到王府等候。儿郎们,让两匹马给我世侄和李大人。”

在到王府的路上,李雪隆一直在和几个年轻将领谈论杨宵栋刚才的“丑态”,还故意发出很夸张的笑声。走在前面的杨宵栋想起自己刚才扑在戚继光怀里放声大哭的情景,感到后面几个家伙嘲弄的视线,刚刚恢复的一点点微薄自尊又象纸一样被嘲弄的利箭穿透,现在恨不得找条地缝钻进去。“刚才实在是太失败了,我发誓以后绝对不会再发生这样丢脸的事!绝对!”杨宵栋心里一面臭骂李雪隆的落井下石,一面暗暗发誓。

当年张居正死后被人诬陷获罪,与他关系密切的戚继光、谭伦、俞大猷等将领都受到降职、罢免的处罚。张居正死后7个月,他被调任为广东总兵,官职虽然依旧,实际上已经失去了拱卫帝都的重要地位。再过一年,清算张居正的运动达到最**,戚继光的精神更加消沉郁闷,于是呈请退休。可是当时的环境已经不允许他保持令名,他和辽东总兵李成梁同时作为前首辅的党羽而被参劾。万历皇帝原谅了李成梁而把戚继光革职。戚继光罢官家居以后,他的妻子遗弃了他。他以前统率10万大军,素以慷慨著称,对朋友尤为豪爽。他不事私蓄,在被斥退以后,竟至一贫如洗,甚至医药不备,而他又不愿开口向以前的旧部和朋友求助。就在戚继光贫病交迫时,蜀王世子朱翼却带着一个年轻军官上门拜访了。

朱翼来拜访戚继光的原因,是因为他奉万历皇帝的命令准备组建一支精兵征剿四川“土蛮”。 朱翼接受组建“荡寇军”的命令后,因为感到自己的人手、经验都不足,而最好的朋友易烽那小流氓又在几年前就被他小叔接走,迫不及待的实现他的海盗梦去了,因此急于想找几个有经验的人帮忙。在当然,他首先想到的人是一直以来当成老大哥的李如松,但是非常不凑巧的是李如松也正要调到辽东。李如松也不想让小兄弟失望,把自己一直培养的一位的小将——陈鹰飞调拨给他,最重要的是又推荐了当时正在赋闲在家的戚继光。

尽管后世的主流史料,都把朱翼与戚继光的初会描述成“万历十七间,牟平茅庐中,龙虎喜相逢,风云始际会” 。尤其是在帝国的大多数文艺作品中,更是写得象三请诸葛一样,就差没把《隆中对》搬出来了,笔者作为一名历史爱好者,虽然对这种浪漫英雄主义作品是欢迎的,但是认为对历史还是应该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才对。尽管真实的历史不是那么让人激动,但是它毕竟是事实,当时的朱翼带着陈鹰飞去拜访戚继光时的确只是2个刚出道的楞头青军官,而我们的武贤王当时更是贫病交加,只有一个孙儿——戚烈斌在身边照顾。当时的确是谁也没想到,在牟平一间小屋会面的这四个人以后的成就。

阅读晨曦帝国-新明的曙光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晨曦帝国-新明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