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穿六零》

第20章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对于江博投稿的事儿, 马兰和苏志峰是全力支持的。

苏志峰也看了一下江博写的稿子。他虽然大学是学文科的, 但是因为各方面成绩还算不错,所以理科知识也还成,看完自家儿子的稿子之后, 他觉得写的特别好。反正以一个普通读者来看,他觉得写的浅显易懂, 很容易让人接受。

他一直以为天才儿童的脑子都是比较复杂的。不适合当老师。没想到天才也能够化繁为简。”

就和他们初中一些尖子生一样,做数学的时候人家都懒得写步骤。一般人还真看不懂答案是怎么的出来的。

江博并不知道苏志峰的想法, 如果知道,他会认真回答,因为要让楚楚看得懂。

楚楚脑子不大好,还不爱学习, 要是太复杂了, 她都懒得学。江博以前为此『操』碎了心。就连认字学数数,都是他想了好多办法才教会的。

寄信的时候, 还是宋楚和江博一起去的。

马兰和苏志峰已经放心他们两出门了。两孩子现在已经把这附近都『摸』熟了, 因为两人长得好, 方圆百里都找不出这么白净的孩子,所以这附近的邻居街坊也都认识他们。

这次寄信, 江博干脆买了一摞信纸, 还有一些邮票。

柜员还是上次那个年轻女柜员,看到他买这么多,就道,“一次买这么多, 用得完吗,别浪费了。”

“没事儿的,我们小博哥要写信寄到报社,以后要写好多呢。”

“寄给报社?”女柜员诧异。

宋楚骄傲道,“我们小博哥最厉害了。要写文章上报纸呢。”

女柜员:“……”这年头的孩子已经这么厉害了吗?

宋楚又问女柜员,“小姐姐,这里寄去省城要几天?”

女议员见她问的认真,也认真回答道,“那很近的,今天下午拿走,最迟大后天就能到了。”

宋楚乐了,“那岂不是大大大后天就能收到回信了?”

女柜员笑道,“没那么快的,报社那边还要审核,定稿,反正肯定要再多两天的。”

“那就再多两个大大。”宋楚一掰手指头,和旁边的江博道,“小博哥,我们大大大大大后天就能收到回信了。到时候是不是能收到稿费了?不知道啥时候能上报纸呢。”

江博道,“可能要大大大大大大后天吧。”

女柜员:“……”

看两孩子一本正经的谈论着回信和稿费,女柜员感觉有些凌『乱』了。这到底是什么样的爹妈,才能养出这么自信过头的孩子

马兰在单位里面打了个喷嚏。

她旁边,徐美丽正给她泡了一杯茶,亲自给她端过来,让她喝,“我一上班就来等你了,喝点水,待会好上工。”

马兰心情很好的喝了口茶。

觉得徐美丽最近不作妖就挺好的。喝完茶之后,就趁着还没上工,继续给徐美丽传授自家的教育方法,“要记住,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你看看,一般书香门第出来的孩子,是不是都比较聪明?”

徐美丽点头,老冯家养的冯姗就聪明,冯姗生的宝亮和宝芳也聪明。

“所以大嫂你一定要自己多看书,多学习。至少自己也要把课本看透了。要是孩子有不懂的问题来问你,你自己答不出来,是不是会威严扫地?以后让孩子学习,孩子肯定不乐意了。觉得当妈的都不会呢。”

“有道理。”徐美丽深觉太有道理了。平时她给宝刚辅导功课的时候,有些数学题她都要想好久。她每次思考题目的时候,孩子就偷偷溜出去玩了。

马兰道,“好了,今天就说这一点,等你做到了之后,我们再说别的。”她摆摆手,潇洒的去上工。

徐美丽则对着她的背影哼了一声,转身又乐颠颠的去工会上班。心道现在自己已经从马兰身上套出很多东西了,过不了多久,她就能和马兰绝交了。

再也不用给马兰端茶倒水了。

马兰倒是没管徐美丽有啥子打算,反正她咋样也不吃亏。上了工就安安分分的好好工作。想着争取表现好点,以后能够早点转正。

虽然机会渺茫。但是好歹聊胜于无。总比之前在车间好。

车间虽然轻松点,可是临时工一大堆,都是领导家的亲戚安排进来的。除了临时工还有学徒工,这些学徒工都是有城里户口的,更容易转正了。

还是矿上好,大家都是农村户口的。竞争比较公平。

马兰琢磨完了转正的事儿就一门心思工作,结果下午的时候,曾经车间的工友林丽丽来找她了。

马兰看到她的时候,就当做没看到。林丽丽是车间学徒工,平时就和她关系不好,林丽丽自己嫁的是工人,知道马兰这个农村户口嫁的是中学老师,而且男人长的还好,有文化,就有些嫉妒,经常要掐一下马兰。

“马兰啊,在这里辛不辛苦啊,是不是还是车间好?”

“这里挺好的,”马兰也不看她,一直看着别人推过来的矿车计数。

林丽丽『摸』了『摸』自己的麻花辫,“我要转正了。”

马兰上下打量了一下林丽丽。就这种平时工作也不积极,喜欢挑事儿的人,竟然还能转正?

难怪改革开放之后,国营厂子竞争力不行。这单位选人的标准到底是啥啊?

好在很快林丽丽就说了转正的原因了,“我婆婆退休了,把岗位让给我了。”

原来是顶岗。

马兰继续埋头工作。这种事儿是羡慕不来的。

林丽丽道,“哎,所以说,找个老师有啥好的?岗位又不能给你顶。你公公当初可是校长吧,连个岗位都不给你安排。这农村来的媳『妇』,人家肯定看不上。”

马兰这就不能忍了,瞪了她一眼,“我公公正直,就不爱以权谋私咋了你还有意见了?林丽丽同志,你这个思想啊要不得,要不咱去工会找领导,宣传一下你这个思想?瞧不起农村同志啊,咱这里都是农村的,你要不要和大家辩一下?”

旁边的几个农村来的嫂子听到这话,都看着林丽丽,眼神都不大好。

他们背井离乡来城里工作,做最辛苦的工作,也还是个临时工,不能转正。还被人这么瞧不起,是人都忍不住的。

“小马说的不错,咱去找工会评评理去。瞧不起咱农村人,咱农村都回农村去,让你们城里人来挖矿!”

林丽丽顿时被吓到了,指着马兰道,“还找帮手,真没出息。活该你转不了正。”放了话就赶紧跑了。

看着林丽丽那背影,有个农村嫂子直接喷了口口水,“这样的人还转正,真让人不服气。小马你肯定能转正的,我一看你就是个有福气的。”

马兰笑道,“机会是大家的,我有福气也不能抢在前头啊,还是要看大家对厂里的贡献来评论的。”

其他人听到这话,心里也觉得舒坦,大家都是临时工,都盼着转正呢。虽然和马兰关系好,但是肯定更希望自己转正的。

趁着快下班的时候,马兰又去了一趟厂委那边,想要申请去念夜校。

钢厂这么大的单位,工人很多,所以在县里办了夜校,给一些工人提升的机会。

但是因为工人多,所以每次名额有限。

马兰申请了好多次了,都没通过。

这次也依然没通过。

“马兰同志,我们很支持你们这样的上进心,但是真的没有名额了。机会总要留给年轻同志的,这一期进来的学徒工很多都是初中毕业的,都还是十几岁的年轻人。他们需要上机器,更需要知识。”

人家学徒工年轻,城里户口,岗位重要。马兰压根没法和人家比。

厂委负责这事儿的高干事就道,“要不你去找找苏主任,他们后勤部那边要是有名额,可以给你一个。”

马兰摇摇头。“算了。”

找大哥苏志强也是没用的。当初她能进来当临时工,就是大哥苏志强给找的关系。但是也就这样了,再多的肯定是给不了了。大哥苏志强特别像她公公苏校长,这人太正直,平时在厂里管后勤,就特别容易得罪人。也就是因为这样,别人都盯着他呢。马兰这个弟媳『妇』也被盯上了。

之前马兰都听人嘀咕过,说只要她马兰靠关系转正了,那其他临时工就必须转正。如果马兰有啥好机会,其他临时工也必须要有。

反正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厂里的糟心事,马兰也没拿回家里说。所以宋楚也不知道自家妈妈心情不好。但是晚上回来,她还是和马兰说了从邮局问到的消息,告诉马兰,大大大大大后天,他们就能收到小博哥的稿费了,到时候还能上报纸。

马兰听着孩子天真的话语,心情就好了起来了。

她笑着道,“那我就等着咱家小博哥以后赚钱养家了。”

宋楚当真了,严肃的看着江博,“小博哥,听到没,你可是咱家下一任顶梁柱。”

江博红着脸点头,“听到了。”

马兰更高兴了。在江博聪明的脑袋上面『揉』来『揉』去,“让妈沾沾你的聪明劲儿。”

江博一脸无奈。

又『揉』了『揉』宋楚的脑袋。“沾沾我们楚楚的好运气。”

楚楚把脑袋送过去,“妈妈你多沾点。”

苏志峰倒是感受到了自家媳『妇』的心情,晚上等孩子睡了之后就问她。“咋了,心情不好?”

马兰就叹气把自己申请没通过的事儿和他说了。

苏志峰沉默了一下,然后道,“听我的,下个月回车间去。到时候咱用钱去买粮票。楚楚那些钱挺多的,够用一阵子了。不会让孩子们饿肚子的。实在不行咱就跑远一点买粮食。我听说有些农村没闹荒,有粮食吃,咱可以直接找农民同志换粮食。咱现在有钱了,还能饿死不成?”

“我也不全是为了这个,我就是不甘心。”马兰叹气。她就算不和人家那些女主角一样大杀四方,总得给她一份工作吧。

瞅瞅人家那些穿越女,一个个混的那么好。她竟然连个正式工作都没。还被人这么奚落。要不是她这人有自知之明,这些年早把自己给憋屈死了。

“没啥不甘心的,咱总不能把好处全都得了。咱养了这么好的闺女和儿子,你还有啥不甘心的?”

好像也是这么回事。

马兰心情好了,从床上爬起来,绕过柜子去看自家闺女和儿子。在他们脸上一人亲了一口,然后才回来安安心心睡觉。

人还是要知足,知足常乐。

……

江博写的稿子寄到省城,需要的时间就比较短了,两天的时间就到了省城的报社里面。

自从新华国成立之后,国家也越来越渴望搞能够促进国家建设的人才了。所以报社有一个专门针对知识分子普及各科知识的专栏。平时除了思想建设,宣传劳动人民最光荣之外,就是宣传一下知识学习。

苏校长每天定的报纸里面就有这种专栏的。

因为是各科知识,所以负责审稿的是一位退休的省城教授,报社都称呼一声沈老师。沈老师每天抽出两个小时的时间来审稿。写的好不好,看一段就能够分辨出来了。

沈老师年纪大了,看长了时间也觉得累。正好看到一份是从平安县寄过来的稿子。

他觉得这个地名挺好的,以前也没收到过这个地方寄来的稿子,觉得挺新鲜,就挑了这份打开看。

里面一共三篇稿子。一篇物理天体运行论,一篇生物进化论,还有一篇环境化学。

沈老师看了开头,就戴上了眼镜,花了半个小时,才将三篇不算长的文章看完。

看完之后就看了看落款——苏江博。

是一位姓苏的先生啊。

这位苏先生水平很高啊。能够将深奥的物理学原理写的这么简洁,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写教科书的人呢。

作为一位老学者自然知道,论文不是写的越复杂就越好的。相反,只有对这个知识点很了解了,才能够写出其中的精髓来。

不过就是不知道这三篇稿子是不是出自一个人。要是出自一个人,那还真是太了不起了。一个人能将三门学科水平都这么高。那要是窝在一个小县城,也太屈才了。沈老师甚至起了一点兴趣,要是下次这位苏先生还寄稿子过来,还写的这样好。他还想和这位苏先生见个面。看看对方是否是一位怀才不遇的人才。

他又看了一下,觉得没什么地方可以更改的了。直接给过了稿子,回头再给主编审核就行了。不过报社的人都知道,一般这种专业『性』的稿子,他这边过了,主编那边都没问题的。

……

宋楚每天都在掰着手指头,终于将手指头掰到了大大大后天这一天。

这一天正好是周末,学校放假。

苏志峰和马兰去要出门去找人买粮票,还准备把两个孩子送到老苏家那边去看看爷爷『奶』『奶』,毕竟老爷子那边也让人带话了,放假就送过去,他们不看着孩子,心里不舒坦。

宋楚没答应。

“我要给小博哥等回信。”

苏志峰和马兰:“……”他们能说啥,难道和孩子说,人家那边不一定会过稿子吗?每天寄去的稿子那么多,小博哥就算写的好,也不一定能选上。人家更想用那些成名的学者的文章。

但是看着孩子眼巴巴的眼神,两口子还真的不忍心。想着等晚上再一起去老爷子家里看看两老。

至于孩子,就让他们在家吧。

等两人一走宋楚和江博就搬着小板凳在楼下院子里写作业。边写边看着院子大门。

学校职工家属院子里的人都认识他们了。知道这两个孩子聪明,人家直接跳级念三年级呢。

再看看人家孩子这么认真写作业,自家孩子到处胡闹的样子,顿时气不打一处来。

有些人心里也酸溜溜的,毕竟当初马兰生不出孩子的时候,他们可也背地里说了点闲话的,如今人家儿女双全,孩子还聪明。

这就有些打脸。

闲着没事儿干的婶子就坐在宋楚和江博的边上洗衣服,边干活,边笑着说道,“楚楚啊,你们爸妈对你好不好啊?”

宋楚道,“好得不得了!特别特别好。”她特别想让所有人知道自己现在的生活幸福。

大婶子噎了一下,又问道,“那是比较疼你,还是疼小博呀?”

“一样疼。”宋楚干脆道。

大婶子觉得这孩子一点也不配合,又笑眯眯道,“那要是以后你爸爸妈妈有了亲生的孩子咋办啊,你就不担心他们以后不疼你们了?”

宋楚认真道,“你是说我马兰妈妈要生宝宝吗?”

“以后肯定是要生呀,你怕不怕呀?”

“不怕,要是马兰妈妈以后生个宝宝,我就当姐姐了,小博哥也当哥哥了。”

“……那要是不疼你们了咋办呀?”

宋楚心道,为啥要爸妈疼呢,“那我疼他们呗。”

“……”马兰家这两孩子也特不像孩子了。

大婶子酸了。自家孩子都没这么懂事。咋别人家的孩子这么懂事,逗都逗不起来了。

她正酸着,邮差就来送信了。

宋楚吧嗒吧嗒的就跑了过去,“邮差叔叔,有没有我们的信?收信人叫苏江博。从省城寄过来的。”

邮差同志一看这小孩子,笑了笑,“我看看呀。”

然后还真的认真的帮着检查。然后就看到了一封从省城寄过来的信,上面是苏江博的名字,旁边还用括号写了个先生两个字。

现在人都称呼同志,能用先生称呼的,那都是很有知识的文化分子了。

“这是你爸爸的吗?”

宋楚一看还真有,高兴的垫着脚要拿,“是哥的,虽然亲哥,但是我们是一家人。”

江博也走了过来,“是我的,谢谢你。”

邮差同志:“……”他觉得自己可能搞错了,要么就是人家写信的人搞错名字了。哪有给小孩子写信的。

虽然这个信件是只要送到收信人手里就行了,可是他也不能不负责任。万一是个什么重要信件,让孩子拿去弄丢了,那得多耽误事儿啊。

“你们家大人呢,要不让你们家大人来收信?”

“没事儿,我爸妈出去工作了,就我们在家。你给我们就行了。我哥就叫苏江博,要不你问其他人。”宋楚回头就和刚刚挑拨离间的大婶子道,“胡『奶』『奶』,我哥是不是叫苏江博?”

胡大婶还没搞清状况,就下意识的点点头。

宋楚道,“你看,是我哥吧。”

“这里还有第二个苏江博吗,住在2333室的。”

宋楚道,“我们家就是2333室的。”她又回头喊胡大婶,“胡『奶』『奶』,我们家是不是2333?”

胡大婶又点了点头。

“……”邮差同志抓了抓脑袋,还是将信给了宋楚,叮嘱道,“别弄丢了,记得给你们家大人看。”

“放心吧。”宋楚高兴的和江博拿着信封,坐在小板凳上面就拆开了。里面是一张汇款单,一共十块钱。另外还有一封回信。江博都懒得看。倒是宋楚仔细的读了,然后和江博道,“小博哥,人家让你继续寄稿子呢。”

江博道,“他不说,我也会的。”

胡大婶问道,“你们看啥呢?”

宋楚笑眯眯道,“我们小博哥给省城报社寄了稿子,人家给汇稿费过来了,还让我们小博哥继续寄稿子过去。”

“……!!!”胡大婶觉得自己幻听了。

小孩子写的东西都能上报纸了吗?

“真的假的?”

宋楚觉得自己被人质疑了,不高兴的拿着信纸,“上面都写了。”

胡大婶不识字,赶紧招呼一声,“刘老师,你过来看看这信上写了啥?”

刘老师正在帮着媳『妇』洗菜呢,听到这话就道,“看别人信不好吧。”

宋楚问江博,“能看嘛?”

江博无所谓道,“随便。”

刘老师就过来看了看,“是不是写给你们爸妈的,咋随便拆了?”

胡大婶道,“楚楚刚说是省城报社寄给小博的。我就说小孩子吹牛。”

刘老师就了一眼,果然是报社寄过来的,信很短,几句话而已,也没啥秘密,就是说稿子通过了,将在两期后登报。让苏江博先生继续寄稿子过去。

刘老师仔细看了看名字,不是苏志峰,确实是苏江博。

他嘿嘿的笑了笑,“你们爸爸还有这癖好?用孩子名字当笔名?”

宋楚强调道,“是我们小博哥写的!”

刘老师:“……”

甭管刘老师信不信,中学家属大院里面的人都知道苏志峰家里有人写的稿子要上报纸了,人家还给汇款过来了。足足十块钱呢。

一个初级老师一个月工资也就三十多块钱。这写一次稿子就十块钱,这也太了不起了。

大院里面的人议论纷纷,都宁愿相信这是苏志峰写的稿子。

所以等中午马兰和苏志峰从外面回来的时候,就被大院里面的人包围了。

大伙儿都问他们,是不是苏志峰给报社写稿子 ,还挣了十块钱稿费。

苏志峰一头雾水,还是马兰道,“不会是我们家小博哥真的写稿子上了报纸吧。”

苏志峰觉得还真有这个可能,反正他是没写的。

刘老师道,“就是写的你们家小博的名字,我以为是你写的,用他的名字。”

苏志峰道,“我还真没这个本事,就是他写的。”

家属院里的众人,“……”真的假的?!

两口子也不耽误了,赶紧往家里去。

这会儿两孩子已经写完了作业,正在家里研究那张汇款单呢。也不知道这个钱是怎么取出来的。

看到自家爹妈回来了,宋楚赶紧举着汇款单跑过去,“妈,看到没,咱家小博哥赚钱啦。”

马兰接过了过来一看,还真是十块钱汇款单。名字就是苏江博的名字。

她突然激动的眼睛一热。

觉得与有荣焉。她马兰这辈子没出息,可她儿子出息啊。

“咱家小博哥可真出息。”

苏志峰倒是比较看重那封信,看到人家肯定了江博的文章,还让江博继续写稿子,顿时高兴的将小博给举起来了,“好儿子,真给你爸长脸。”

今天买到了粮票,又能撑一段时间了,加上江博这件喜事,所以马兰和苏志峰都准备庆祝一下,家里又煮了白米饭了。还切了咸肉片放在米饭上面蒸。

就做饭这会儿功夫,好些人都来苏志峰家里打听了。

问是不是真的是江博写的,写了啥了。咋就上报纸了。

他们平安县可很少上报纸啊。就算上报纸,那也是县里报上去的一些劳动积极分子,钢厂毕竟是省里的大单位,上个报纸还是有可能的。可这种写文章上报纸的,还没听说过呢。

咋这孩子这么小就上报纸了呢

马兰谦虚道,“写了啥我也看不懂,可能是碰巧被人看上了吧。不过这孩子呢,确实也聪明,写的东西都深奥。连我们家志峰都看不懂呢。”

苏志峰:“……”

因为这事儿,一下午,整个大院又议论纷纷的。为了不被人打扰,马兰和苏志峰干脆带着孩子去老宅那边去。

当然,去之前先把钱给取了。

江博取了钱,就给了一半给马兰,自己留一半,还解释道,“存着以后买信封和邮票,不找妈要钱了,”

马兰听了可乐了,“咱当爹妈的还能要你们的钱,你们自己留着,以后买糖吃,买学习用品。”说着将钱塞他口袋里。

江博还觉得人家他,他现在能挣钱了,当然要给家里交钱。可他们又不要这钱。

他想了想,郑重道,“我会给你们养老的。”

宋楚道,“还有我,我也会给爸妈养老的。”

苏志峰和马兰听了,心情愉快不已。

觉得自家这两个孩子就是宝贝蛋一样的。总是能给他们不断的制造惊喜。

一家四口到了老苏家这边的时候,苏校长和苏老太已经望眼欲穿了。

看着他们终于来了,苏老太一把就拉过宋楚,“早上就给你们煮了鸡蛋了。”

宋楚道,“『奶』『奶』,我们上午有事儿呢,小博哥要上报纸啦。”

苏老太一愣,“咋了?”

连板着脸的苏校长也支起了耳朵。

宋楚就吧嗒吧嗒的把江博投稿的事儿给说了。

苏校长和苏老太听完都是一脸激动,两人看着马兰和苏志峰。

苏志峰点头,“是有这么回事。稿费都取出来了。一共十块钱,都在孩子口袋里呢。”

宋楚还将钱掏出来给苏老太他们看。

苏老太惊喜的脸上都有了血气了,『摸』着心口道,“光宗耀祖啊。”对于苏老太这样的旧社会过来的人来说,能够上报纸的,那都是大文豪。

反正连苏校长都没上过报纸。

苏校长难得绷不住自己那张严肃的脸了,笑成一团,“也不知道啥时候能看到报纸。不知道写的啥。明天我得和送报纸的人说说,给我留意一下。”

宋楚道,“爷爷,两天后上报纸呢。”

苏校长『摸』了『摸』鼻子,“万一搞错了呢,还是要问问。”

苏老太一笑,知道老头子又想炫耀了。

晚上苏家大房和二房的人都来了。

每个周末,他们都是要过来看老爷子和老太太的。也不空着手来,都会带点儿粮食过来补贴,总不能白吃白喝。

不过他们发现,今天老太太做的吃的要丰盛一些,连过年的时候的咸鱼都给贡献出来了,竟然还烧了肉。

等上了桌子,才知道江博要上报纸的事儿。

苏志强觉得特别荣耀,这是为老苏家争光了。“小博,很不错。”

苏志国也道,“有出息,我到时候给我们单位的人都说说。”有个长脸的侄子,在单位里面也能让人高看一眼。

徐美丽和冯姗就说不出话了,只觉得这差距越来越大,越来越大……

徐美丽决定了,以后要对马兰更加热乎一些,要让从马兰这里套出上报纸的秘笈。

甭管大伙儿心里想的啥,一顿饭倒是吃的热热闹闹的。

连苏校长也因为期待江博的报纸的事儿,而将之前惦记的江博寄给肖教授的稿子的事儿给放一边了。

和报纸文章比起来,一篇论文的地位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

s市这边,经过这些天的实验论证和研究,江博在论文中提出的几个论点终于被验证了其有效『性』。之前的人工降雨技术缺陷在于云层中没有雨水的时候,就无法成功降雨。而江博的这篇论文里面主要的一点就是碘化银增雨技术。

碘化银增雨已经是江博能够接受的最低限度了。在他认知里面,这个已经算是降水量不错的了。其实干冰降雨也不错,不过江博知道,这个国家似乎干冰量都很少。他就干脆把碘化银给提出来了,还干脆把碘化银的制造设想也一起提了。

当时写完之后,江博还想着,要是这都做不出来,那也太让人失望了。他也不管这事儿了。再换个论题吧。换个等级低一点的,比如去妈妈的钢厂看看,学学怎么炼钢。或者做个探测仪,找水源,然后利用物理气压,将地下水引出来,做农田灌溉。

当然,这些设想都是迫不得已才会去做的,江博并不想做到这一步,他懒得去做这些。能写一篇文章解决的事情,他真不想去费那么多心思。

好在s市是全国大城市。研究资源还不少。

江博提出来的需要用到的材料,大伙儿帮着忙,还真的给找到了。市里没有的,他们还是找首都的大研究所要的。

实验需要用到的东西弄好了之后,他们又找地方实验。肯定是不能在s市搞实验的,碘化银可是有毒的,万一下了一堆毒雨水下来了,事情还真大发了。人工降雨项目的一行人坐着车长途奔波,愣是去了一片地广人稀的山坳里面,在这里试着下了一场雨。

雨水降下来的时候,大家是激动的。这可真的比他们之前炮轰云层,洒干冰的雨水量要大多了。之前那是风大雨小。

这雨水怎么样也有黄豆大了。

又有专门的人去监测雨水中的有害物质是否会对人体和植物造成伤害。

花了几天时间监测,大伙儿才监测完毕,一切正常,没有什么不良反应。

这雨水是可以正常使用的。

这个结论让所有人都感动振奋不已。

要是在干旱地区下上几场雨,那可是能大大的缓解干旱压力了。

项目主任幽幽道,“别高兴太早了。咱有那么多飞机吗?有那么多碘化银吗?”

“……”

众人顿时如同被雨水淋了一场一样。穷啊,太穷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项目主任又道,“咳咳,但是吧,总算是克服了困难,至少比之前要好多了。还能缓解一部分地区的问题的。大家还是要有信心。”

“对对对,有进步总是好事儿。”

“咱还是赶紧上报吧,早点给干旱地区进行降雨。”

……

平安县这边,老苏家人全体人人手一份报纸。

也都没约好,都是不约而同的一早去买了报纸,然后去单位里面炫耀。连徐美丽都买了一份跑工会里面宣传。

“看到没,我侄子,亲侄子。你们瞅瞅,这写的多好啊。”反正她是看不懂的。

马兰则是拿到矿上去给人家读了。好多人都练字都不认识几个,但是知道是马兰儿子写的,所以听的很认真,反正从头到尾一个字没听懂啥意思。只觉得特别厉害。

这就是大有文化的人。

一些养了儿子的老大姐老大妈们就道,“马兰你有这么个聪明儿子,福气在后头呢。”

马兰骄傲的不得了,觉得自己确实特有福气,“也就是孩子碰巧了。”

苏校长一早就出去遛弯儿,把报纸夹在怀里,逢着老朋友,就找他们请教这文章写的好不好。然后一番讨论,结束之后告诉对方,这就是他孙子写的。

然后在老朋友的羡慕嫉妒之下,继续寻找下一个炫耀目标。

苏志峰就比较含蓄了,买了报纸之后就放在自己的办公桌上面,故意将儿子的文章放在最上面一页。然后很巧合的让人发现了。

他淡定道,“我儿子写的,我没事儿瞅瞅。毕竟是小孩子写的,我们当父母的,得关心他们学习情况。从他们文章里面就能了解他们学的怎么样了。”

然后整个中学都知道,苏老师的儿子写的稿子上报纸了,而且还是上的专业报。

这可和那种写一篇散文上报纸不一样啊。人家这是真才实学啊。

就一个八岁的孩子啊。

县一小里面是做的最夸张的。

吴老师发现这上面是苏江博的名字之后,赶紧跑班上来问宋楚他们,这是不是同名了。

宋楚道,“这就是小博哥写的。”

吴老师惊呆了。还特地骑着自行车去找苏志峰确认这事儿。结果到了才发现,整个中学都知道这事儿了。

他麻溜的回小学去找校长汇报这事儿。

一小的校长立马大手一挥,“赶紧贴在宣传栏。另外把这三篇文章放大,印出来,给所有老师学习。再留一下午的时间,让三年纪以上学生抄写一遍回家学习。”

吴老师『摸』了『摸』自己的秃顶,“没这必要吧。学生们不懂啊。”

“这是给他们起到激励作用。也让孩子的父母知道,咱们一小是有真材实料的,我们学生,是最优秀的。”

所以最后才是目的吧。

吴老师:“……”

于是下午,全校学生都收到了休息半天的通知,当然,学生们还没来得及高兴,就被告知要抄写三篇文章。

苏宝刚欲哭无泪,“小三儿,你当初咋就不少写几个字?你知不知道,要不是有我在,你今天会被全校学生揍的。”

宋楚道,“我们小博哥才不会被揍呢,我们小博哥这么棒,大家都很喜欢他。不就三篇文章吗,一下午的时间还写不完?”

苏宝刚道,“有小三儿帮你,你当然说风凉话。”

宋楚:“……”她倒是想写,可她身体年纪小,手软,不能写多了字。小博哥说了,写多了字,以后手就会变形。

除了抄写文章之外,第二天一早,一小还搞了个全校大会,当着全校学生的面,江博领到了人生中第一张小学奖状——五好学生奖。

这是小学生能得到的最大的光荣了。

随着一张奖状的,还有一支笔和一个笔记本。是校长单方面掏的奖品。奖励他为学校争光了。

领了东西之后,江博就习惯『性』的给宋楚收着了。

宋楚羡慕坏了,“小博哥,马上要测试了,我一定要考年级第一名。”

江博点点头,“嗯。”然后看了看窗外的天上。算着日子,那个实验到底完成了没有,那些人到底会不会给他奖励。

上次在实验室听说他们奖励都很少。一个实验成果竟然只奖励几十块钱。

这些人会不会到时候只奖励几十块钱给他?

江博想着,要是真的这么少,他以后就不搞研究试验了,就专门写稿子赚钱了。

实验成果当然是出来了,只不过通过层层审批之后,最后才能进行奖励。

按道理,对于研究人员的奖励,肯定是还要再等等的。可苏江博同志不一样,他不是搞科研的人,他就是一个社会人士。

搞科研的人为了工作当然是不计较这些的。但是人家一个社会人民群众,咱总不能欺负人家了。

该给的东西肯定是要给的。既然证明这个是行之有效的,那肯定不能赖账。

本来上面说要给钱的。可项目主任到底是知道江博家里条件很艰难的,就和上面交涉了一下,不需要钱,苏江博同志就需要县城的城里户口。而且要的也实在不多。按照户籍政策,苏江博同志其实就要了一个县城的城里户口而已,只需要给他母亲马兰同志办了城里户口,作为儿女的苏江博和苏宋楚也应该是城里人了。

然后又说了苏江博同志家里如何困难,如今吃饭都吃不饱了,一个人养活一家人,实在困难。

于是上面就同意了这项要求。给马兰同志转户口。连带着苏宋楚和苏江博也转成平安县城户口。还准备给苏江博安排一份工作。项目组任又说,苏江博同志年纪小,可能不适合工作。干脆给马兰同志安排。

这就不是科研机构能够安排的了,而是安排给了有关部门,一层层的下达通知。

于是这个消息到达平安县县『政府』的时候,已经是江博的报纸出来的第七天了。

平安县的吕县长一早就接到了上级部门的指示,让他给通知公安部门,给中学职工大院的马兰同志以及其儿女苏江博,苏宋楚转户口。另外给马兰同志安排一份正式工作。这么安排的理由是,苏江博同志给某项科研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帮助,这是『政府』对于苏江博同志的奖励。

吕县长挂了电话之后都有些没反应过来,他们这县里这是出了个人才了?还是科研方面的人才?

能够惊动上面,肯定是很利国利民的科研了。

要不然一般领导也不会管这事儿啊。

吕县长顿时觉得荣耀极了,他们平安县这小小的县城,竟然还出了个科学家了。

当然,话又说回来了。这种有能力的人,竟然还能差一个城市户口和工作?

这么有能力,怎么可能找不到单位接收呢?

阅读末世穿六零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末世穿六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