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名著里拿稳种田剧本》

155、三剑客位面29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当着整个镇子的面, 王太后的使者宣布了王命,罢免首相,剥夺属于首相的一切特权。

黎舍留却轻轻巧巧地从他的长袍袖内抽出一条手绢, 掩住口,轻轻咳嗽, 脸上微微泛起红晕。

他的态度一如往常,似乎罢免首相这件事原本就在他预料之中。

“很有趣, ”黎舍留轻声细语, “罢免首相的命令, 竟然来自王太后。”

“王太后是国王陛下的母亲。”使者高声说,“国王陛下难道会为了偏袒自己的臣子而不顾母亲的心意吗?1”

“放下你们的武器,从今以后,你们再也不归属首相的卫队, 而是向国王效忠,向王太后效忠。”

王太后的使者冲红衣主教的卫队高呼。

顿时响起还剑入鞘的声音, 有几个卫士收起兵器, 大踏步向王太后的使者那里走去。

在这几个人的带动之下, 陆陆续续又有其他数名卫士还剑入鞘, 却犹豫地望着卫队长和黎舍留, 举棋不定, 不知该听谁的才好。

罗兰在一边旁观, 心里暗暗感叹:看起来黎舍留的卫队里,本就有一部分已经投向了王太后。

红衣主教却丝毫不理会他卫队的动向, 反而伸出手, 将弗劳伦招来,柔声问他:“神甫,你知道枢机主教的职位, 是由谁许可,谁册封的吗?”

虔诚的弗劳伦恭敬地回答:“是由上帝许可,由教皇册封的。”

罗兰在旁听见,心想也是。

黎舍留的红衣主教地位是由梵蒂冈的教皇亲自授予的,与王权无干。就算是王太后得到了路易十三的许可,罢免了黎舍留的首相之位,也没有办法动摇他身为法国唯一枢机主教的地位。

“既然如此,孩子们,你们在等什么。”

黎舍留轻描淡写地抛下一句。

卫队长顿时一声令下,他麾下的卫士们顿时各自披上一件深蓝色的斗篷。

“这里是,枢机主教的卫队!”

卫队长一声大喝,他麾下的卫士们顿时又稳住了阵脚。

“尔等敢干涉枢机主教大人巡视各教区吗?”

倒是那些转投了王太后的卫士们,此刻站在队列之外,服色又与人不同,他们的心思和身份马上昭然若揭,再也藏不住。

罗兰不由自主地松了一口气,比了个手势给躲在暗处的希刺克厉夫等人,让他们暂时不用太紧张。

谁知镇长却拍着大腿直喊惋惜:“唉哟……主教大人丢了首相之位,可惜可惜,实在太可惜哟。”

“枢机主教怎么能和一国首相的地位相提并论?”

从罗兰的角度看,她同意镇长的观点。

如今法王路易十三开始亲政,竭力要摆脱王太后的影响,要令王权高于一切。教会被国王课以重税,以支付王室和军队的各种开销——教会和教士的日子也并不好过。

事实上,黎舍留担任首相,正是这一政策的发起者和执行人——他身为法兰西教会的首脑,同时担任首相,便是大权独揽,政教一把抓,在法国国境内,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贵。

如今黎舍留被王太后剥夺了首相之位,只留枢机主教之位,权柄就被大大削弱了。他非但无法掌控法国的局面,反而要面对王太后的进一步压迫,更有甚者,还可能会遭遇教会的反弹。

当然,镇长是绝对没有这样的眼光的。他所惋惜的是,黎舍留如果只剩枢机主教的头衔,就没法儿提拔他——镇长不是教士僧侣,枢机主教的青睐对他来说完全没有意义。

“我怎么这么不走运?”

镇长异常哀婉地看了黎舍留一眼,不住口地大声碎碎念。

罗兰小声提醒他一句,不要这么早下断言。

镇长却越发郁闷:“使者不都说了,陛下怎么可能违背生身之母的意愿。”

甜水镇教堂跟前的广场上,便是王太后的使者带着几个“倒戈”的卫士,和枢机主教的卫队对峙。

此外还有一群茫然不知所谓的镇上居民,扼腕长叹的镇长,和在旁冷静观望的罗兰。

前来传令的王太后使者显然缺乏应变之才,他只知道宣布谕令,解除首相的武装。但现在首相的卫队突然变成了主教卫队,他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黎舍留的卫队长长剑依旧在手,再次问了一句:“尔等敢干涉枢机主教大人巡视各教区吗?”

王太后的使者顿时叹了一口气,拨转马头,让出一条路。

这名使者脸色阴沉,紧紧盯着黎舍留,似乎在说:主教大人,咱们走着瞧。

谁知就在此刻,远处密集的马蹄声再次响起。小镇居民对此已经见怪不怪了,甜水镇接二连三地光临各种怪人、朝圣的人、大人物……这回又来了什么人?

快马赶来的骑士照旧身穿王宫卫士的服色,一面策马狂奔而来,一面大声喊:“红衣主教大人,首相大人……”

先来的王太后使者脸色一变,然后在旁大声高喊:“红衣主教已经被罢免了首相之位,首相将由国王陛下另行认命,阁下不得再妄称首相之名……”

谁知道那后来的王宫卫士不理会他,纵马直冲到卫队跟前,翻身下马,在黎舍留面前拜倒,朗声说:“主教大人,国王陛下命我来传令。”

“陛下的原话是,王必须对法国负责,而不是对王的母亲负责。1”

“首相大人万勿听信人言,国王陛下命令您巡视各教区之后,尽快返回巴黎。法国需要您,国王陛下需要您……”

“这……”

王太后的使者顿感尴尬无比,呆在原地,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刚刚他传令的时候有多得意,现在就有多后悔——他可是把首相大人往死里得罪了呀,谁知现在,国王陛下反悔了?

国王的传令官则冲对方笑笑:“老兄,您性急了一点,早来了一步。”

“不过,也难怪您——那种情况下,谁都有可能误会国王陛下的孝心。”

“但是国之大计岂是孝心就能比拟的?”

一时间,红衣主教的卫队全都欢呼起来,他们挥动着手中的长剑,相互敲击庆祝,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

“万岁!国王陛下万岁!”

早先自行走出卫士队伍的那些卫士,此刻再想要返回他们的位置,却已经不能够了。

一旦靠近,冷飕飕的剑尖就已经颤动着搭在他们喉间:“伙计,原形毕露之后,就不要再腆着脸回头了。”

另一边,镇长在高举双手,感谢天主。

“我就知道,我就知道,主教大人官运亨通,深得陛下的信任,怎么会被罢免,怎么可能会被罢免,哈哈哈哈……”

这位刚才还郁闷得要命,现在已经欢喜得快要疯了,仿佛保住首相之位的不是黎舍留,而是他自己。

罗兰默不作声,四下观察,眼光却刚好和黎舍留的对上。

红衣主教的眼里蕴着笑意,似乎在说:看,你看这些愚人的可笑模样。

他好笑的眼光在王太后使者、反出卫队的卫士们面前扫过,甚至连镇长也在他这番嘲弄的扫视范围之内。

“伯爵夫人,神甫,”黎舍留发话,“我可能必须要在甜水镇再留一天,处理一些事务。”

镇长完全没有意识到主教大人已经把他也列入了“愚人”的范围,腆着脸上前祝贺,谀词滔滔不绝,对主教大人能多留一天表示极度荣幸。

罗兰却知道,这件事在历史上确实发生过——它被称为“愚人日事件”2。大概经过和今天发生的差不多,乃是玛丽王太后误认为红衣主教在国王面前失宠,于是当着群臣的面,要求国王将黎舍留革职。

当时,国王面对咄咄逼人的母亲,别无选择,只能借故溜走。

王太后一党都认为他们胜利了,首相已经被罢免,于是纷纷欢庆。

谁知国王很快就恢复了镇定,召见黎舍留,宣布他留任。黎舍留当然不让地发动反击,将那些反对他的人一一击溃:王太后被流放,重臣被捕,国王的弟弟被当众斥责,被勒令言行小心。

现在发生的事,与正史不同,却又有几分类似。

黎舍留提出在甜水镇多留一天,恐怕就是要书写信件,发动攻势,将王太后在巴黎的党羽一网打尽。

在黎舍留眼里,既然“愚人们”自动送上门来,没有理由他不笑纳这个打击政敌的借口。

镇长这边谀词滔滔,弗劳伦也觉得再将红衣主教多留一天也无不可。

罗兰却微微皱眉:原本她的计划是将这位大人安安稳稳地从她的地界里送出去,怎么纷纷变故之后,事与愿违的人就变成了她呢?

于是她向隐蔽处的希刺克厉夫比了个手势,要各人恢复戒备。

她不怕黎舍留失势——一个手中没有权力,只有漂亮红袍的主教大人,不会有人愿意打他的主意。

相反,一位能让国王甘愿违背母亲的意愿,也要保住的首相,恐怕是更多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这时黎舍留向罗兰这边缓缓走过来。

罗兰正要向他提醒,忽然耳边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罗兰大骇之下,本能地在原地伏倒。周围甜水镇的居民们传出一片尖叫声,人群开始迅速向四处散开。

罗兰听见弗劳伦在高呼她的名字,镇长却只晓得大叫一声“快逃”。

倒下之后罗兰才反应过来,响声距离这么近,如果有人在这么近的距离刺杀黎舍留,那么无论他是神是魔,只怕都难逃毒手。

但当她在众人奔逃的滚滚烟尘中抬起头,只见黎舍留一身鲜亮的红衣,身躯瘦弱,却依旧站在原地,丝毫不曾动过位置。

作者有话要说:  1这两段引用自《法国通史》,略有改动。

2“愚人日事件”发生的时间是1630年,但是根据《三剑客》的时间线,罗兰现在大概处在1622年前后。所以她按照“年份”推断出红衣主教有危险——这一段是作者虚构的。

阅读在名著里拿稳种田剧本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在名著里拿稳种田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