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火余痕》

楔子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楔子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昨夜一场大雨将刚刚盛开的花朵打落了一地,虽然此时阳光已经很足了,但路上很多地方还是有些泥泞,阳光照在积水处,熠熠生辉。广源县城中心街道上一对父女为了避免踩到水,走得小心翼翼,但他们的鞋底还是没能避免沾上泥巴。

父亲马文成,是县高中的历史老师,也是学校教研组组长,他原是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的高材生,毕业后在政府部门工作,文革恢复高考后,他自愿到学校教书,同时一直在研究中国近现代史。他的女儿马艾文目前是辽宁大学中文系的一名大三在读学生,他们俩今天是到银行来存钱的。

银行里除了他们之外一个客户也没有,1990年金融业务跟今天相比太不发达,没有那么多理财产品,当然老百姓手里也没有多少需要放到银行里的余钱。马文成让女儿去存钱,他自己则在门口点起了一根烟,他脸上的表情很凝重,眼睛望着街上来来回回的行人,脑袋里思绪万千。最近他正在写一部关于东北抗日联军的小说,小说的主人公以自已的上一辈为原形,小说如今正处在结尾阶段,对于结尾他很纠结,恰巧这个时候,从台湾回来的长辈又让他心潮起伏。

“我不在你们这里存了行不行,我的钱从哪里来与你们有什么关系?”马艾文站在中国银行广源县支行的柜台前面气得满脸通红。

在如今询问客户资金来源绝对是个非常无礼的要求,但在新中国的发展过程中,很多今天看似不合理的事情都无需大惊小怪。1984年中国居民开始可以开设私人的外币账户,1990年在北方一个小县城的银行里,一次性存入5万美金,怎么可能不引起好奇呢?

“我说这位同志,你不要生气,我们这也是为了工作,你一次性存入这么多外币,我们询问一下也是正常的,希望你能理解。”银行的负责人及时出面缓解了紧张的气氛。“我们没有把你当作坏人的意思,中国银行作为负责外币业务的专业银行,有必要对居民的外币业务进行了解,当然你作为存款人,如果觉得不方便讲,没关系,你存不存在我们这里是你的自由,不过县里其他银行恐怕都还没办理外币存款的权限。”今天人们对行业垄断深恶痛绝,但商家依旧在想尽一切办法对市场进行垄断或变相垄断。

马文成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太多磨难,他早已习惯了忍耐。“小艾赶紧存上,咱们早点儿回去吧。”马艾文又把已经收回到泛黄的绿军用单肩包里的5万美元重新递了过去。

1990年5万美元折合成人民币接近于25万,当年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除了上海和广东外,其余各省全都在2000元以下,这笔钱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天文数字,谁见了能不动心呢?马文成的儒家思想根深蒂固,钱对于他没有多少诱惑,但这5万美元所勾起的回忆却让他久久难以平静。

对于离开家乡的人,思念亲人和家乡可能是一种本能,1987年底在海峡两岸的共同努力下,一群台湾的国民党老兵终于可以回到祖国大陆来寻根、探亲,一段时间内在内地掀起了寻找离散亲人的*。

传统的中国人对家乡的感情是强烈的,当代的中国人应该很难再有那样的情愫了,一来是因为中华传统文化已经从当代中国人身上渐行渐远了;二来,这些年中国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且常常千篇一律,人口流动加速,回到故乡还能看到几个故人、看到多少旧时的草木、亭台。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经济飞速发展的三十年,很多人引以为豪;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也是“翻天覆地”的三十年,彻底将美丽的故土都永远地尘封在了人们的记忆里,伴随着高速发展而来的社会问题越来越突出。经济发展在改善人们生活的同时并没有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事实是困扰当下中国的难题,但在那些战火纷飞的年代,人们的生活极其艰苦,没有人去考虑幸福指数这个问题,捍卫国家的主权才中国人首先要考虑的。

我们的故事就发生在那样一个年代,还是让我先从这次大陆寻亲说起吧。

阅读烈火余痕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烈火余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