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蓝短篇文集》

乱侃四大名著—三国篇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说起四大名著来,但凡中国人都能侃上几段,这四部书可谓包罗万象,穷极所想,贯穿中外,地狱天堂。

各位坐好了,现在咱们开侃。四大名著,首推《三国演义》,一部书从黄巾起义开始,一直到司马氏一统天下,分分合合,历时97年,时间跨度大,人物众多,关系更乱。看各路诸侯逐鹿中原,问鼎裂土。有多少人成王败寇,又有多少人成就霸业伟功。

本书开句: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可谓一语道破天机。又说,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看乱世纷争,各路诸侯争相问鼎。

【桃园结义】,一说到这个词条,中国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刘、关、张了,三国演义也是从这儿拉开了序幕。话说东汉灵帝建宁二年(公元169年)春,正是桃花满园时节,三位豪杰结义起兵,要救黎民与水火之中。那时候,是历史上有名的黄巾起义,在以君为纲的时代,那是称为黄巾叛乱的。

看刘备玄德公一出场是这么说的: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是汉家天胄,景帝玄孙;这个身份,好像也是汉献帝为了拉拢这位英雄皇叔而不得不承认的,假如献帝时仍像文景之治那么辉煌,估计皇帝不会去认这个草鞋亲的。亮点在后面,两耳垂肩,“双手过膝”,我一直认为这句是为后来的长坂坡之战后摔孩子留下伏笔。假如真的如此,那他只要放下手,离地面不过一尺,自然是不怕摔坏了孩子的。关羽云长公,是三国历史上争议最大的人物之一,他的出身竟然不可考,哪怕他以后有再大的丰功伟绩,还是没法言明;张飞翼德公就很简单了,世居涿郡,颇有庄田;俨然一富二代。三兄弟结义后,人前以君臣相敬,人后以兄弟相称。不管这位帝室之胄没落到何种田地,在封建制度森严的社会里,也是难能可贵的,只为此一拜,关张二人就把身家性命全交给刘备了。

【隆中对】,现在提起隆中对,还是对诸葛亮的远大眼光敬服,未出茅庐而三分天下,让后世的大诗人杜甫一直赞赏不已。有诗为证: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蜀相》: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是从古至今给予这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老先生最高的赞誉。诸葛亮版的隆中对可谓审时度势,阐述了所有的可能,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刘备可占人和。但是,前提是:待天下有变,才能“诚如是”。读此若负诚如是,翻烂此书也枉然。一句诚如是,给诸葛亮预留了多少退路。

在诸葛亮之前,还有三个版本的“隆中对”,其实,应该叫袁绍版、曹操版、孙权版,这个应该是刘备版。袁绍版的是谋士沮授所献,内容是: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挟天子以令诸侯最早是沮授先提出来的,但是袁绍、袁术刚愎自用,自恃四世三公,错误的认为自己已占人望,因而错失良机,虽然后来也自立,篡称帝号,可毕竟不为世人和历史承认。曹操版的,是毛蚧的提议,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以畜军资。可以和隆中对相媲美的是孙吴版的,提议者是鲁肃,鲁肃的三分是先夺取荆州,占有益州,由三分而两立。从时间上来讲,鲁肃版的要领先诸葛版的,鲁肃设计规划的时候,刘备还在编草鞋,当时的格局是孙权、刘表、曹操。

【官渡之战】,谁说三国也不能避开官渡之战,因为这是一个分水岭,如果没有这一战,那么三分天下的必将会有袁绍这一名号。官渡之战,袁绍以绝对优势兵力竟然败北,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败北,一直跑到了东北,很质疑这个词是不是就是由此役引申来的。此役,袁绍诈称领兵七十万,曹操精兵不足一万。袁绍的兵力被夸大了,据史学家考证,也就十多万兵力,但是,应该还是远胜曹军的。因为兵法有云:十围五攻。就是说,十倍于敌人的时候可以包围,五倍于敌人的时候可以进攻,而袁绍用的包围战术。把兵力夸大了数倍,只是为了说明袁绍的无能,衬托了曹操的睿智和大度。此役中,曹操把容人和用人发挥到极致。当时的袁绍、袁术可谓兵强将广,人才济济,当时孔融曾对荀彧说过:田丰、许攸,智计之士也;审配、逢纪,尽忠之臣也;颜良、文丑,勇冠三军。殆难克乎。荀彧却不以为然: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颜良、文丑不过匹夫之勇。果然,不出荀彧所言,一战而擒,一战而败。当时曹操的谋士郭嘉曾经有个著名的十胜十败论,虽然此论颇有战前鼓舞士气之嫌,却也非常成功。都说曹操为人多疑,可用人时一点也不多疑,能把文臣武将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他们的长处都挖掘利用起来,这也是官渡之战取胜的必然。

【赤壁之战】,这可是本书的重头戏了,不仅描写详细,而且篇幅巨大,从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过江开始,一直到气死周瑜吊孝为止,一共用了十四个章回,这其中包括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好多故事,像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群英会、借东风、黄盖诈降、火烧赤壁、龙凤呈祥、三气周瑜、卧龙吊孝等等。给了后世多少唱戏的好素材。书上说,曹操率领步兵、骑兵、水兵共八十三万,趁刚灭了刘表的得胜之师,直逼长江北岸,原来的长江天险已不复存在,东吴是战是降已经刻不容缓了,此时,已无立锥之地的刘备联孙抗曹。其实,这场战役存不存在还是争议,《武帝记》上说,当时只是一场遭遇战,当时曹操率五、六千兵马,在长江边上遇到了周瑜,恰好曹军中时疫流行,只好自己烧毁了战船撤兵了,让周瑜捡了一个大便宜。后来宋朝的学士苏轼曾经用此素材写过一首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当时的史学家就笑他,扑风捉影的事情也当作典故,苏学士也是羞愧难当。直到今天,赤壁旧址还是很有争议的。不管是不是事实,从赤壁之战以后,确立新的三分格局,也确定了联吴抗魏的大政方针,这也成了蜀、吴两国互为犄角,互为后背的确定因素。在以后的蜀相六出祁山时,他面对着强大的魏国,从来就没畏惧过,可是一听说关羽失去了荆州,却大惊失色,他明白了再无后背可以依托了,知道这个鼎足三立的格局即将被打破。

【曹操其人】,沛国谯郡人,父亲本姓夏侯,过继给一位曹姓太监为子,因此曹操跟书中的夏侯氏才是骨肉至亲。隋唐以前没有科举取士这一说,当时选拔人才叫“举孝廉”,顾名思义,就是做官的人要既孝且廉,这样的制度肯定猫腻不少。曹操二十岁就举孝廉,步入仕途。后来剿黄巾军,讨董卓,再以后的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魏公、魏王,死后被追谥为魏武帝。当时人称: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文治武略,堪称古往今来第一人。汉末,群雄并起,礼乐丧失,在这个文化几乎没有发展的时代,当时称为“建安七子”的,曹家就占了三位,不能不说,曹家的文采确实出众,曹操的诗,耳熟能详的、流传至今的有很多,最熟悉的莫过“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曹植更是厉害,七步成诗就不说了,只那一篇《铜雀台赋》就迷住了多少人。天下文章只一石,子建独占八斗。从此才有了“才高八斗”这个成语。

关于七步成诗,书中的意思是说曹丕嫉能,想要杀死弟弟,才出了这么个难题,我看不然,曹植的聪明和才学天下皆知,难不成他哥哥还不知道?也许曹丕还是想放弟弟一马吧。世人都说曹操多疑,可曹操用人真的不疑,不管是降将还是敌方的谋士,他都能很好的利用,而且人尽其才。曹操用人可谓不拘小节,不拘一格;虽说德才兼备的那是求之不得,有时候也会唯才是举,缺点德的也用。这么说曹操,并不是说曹操这人缺德,相反的,曹操重德、重才。就像陈琳,那一篇檄文骂到了曹操祖宗好几辈,可一样的被重用。还有破袁绍后,那些通敌的书信来往,还不是被他付之一炬。曹操知人善任,懂兵法,善权衡。曹操为报父仇而屠城,因为误会而错杀吕伯奢一家,这成了他一世的污点。由此,还留下了那句千古名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说曹操奸诈,也不算是妄言,看他割发代首时也很真诚,可是,到了割须弃袍时,却不再说;体之发肤,受之父母了。奸雄自有奸雄的处事方式。曹操崩于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正月,享年六十五岁。(公元155——220)

【刘备其人】,汉景帝玄孙,帝室之胄。既然书上都这么说,还有汉献帝都这么说了,那后人自然也要这么说了。这人生来就是准备做皇帝的,玄德公很小的时候,看到一棵大树童童如车盖,就说,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看来,这天皇贵胄从小就不俗,哪怕当时家里穷的吃不上饭,长大了还要靠编卖草鞋为生。刘备曾经说过:兄弟是手足,妻子为衣服。这人说到做到,对关张两位真是没的说,一起吃饭,一起睡觉。

“寝则同床”。他的兄弟关羽败走麦城、殒命后,他为了报仇,竟然发举国之兵,结果被名不见经传的毛头小子陆逊火烧连营,一败涂地,导致了不可逆转的后果,他对兄弟可谓至情至性矣。而妻子真的像衣服一样,脱了换,换了脱。刘备的妻子只能跟他同患难,很难共欢乐。刘备在入蜀后,群臣劝进,那时候汉献帝已经禅位,就算到了此时,他还一个劲的、假惺惺的推让,他要是不想做皇帝,干嘛从小给两个儿子起名叫刘封、刘禅?封禅岂是常人可为?枭雄的称号总算是没有叫错。刘备最大的特点是能哭,而且会哭,说白了就是很会演戏;这点,被诸葛亮充分利用起来了。在那个重出身的年代,他的帝室之胄给他罩上了一个耀眼的光环,就连四世三公的袁氏兄弟,在讨董卓时,就不得不给这个平原令设座。可怜袁绍一世英名,就因为是庶出而在人前抬不起头了,以至于想急着证明自己的能力不差,却一败再败。刘备一生中最大的成功,就是挖掘出了诸葛亮,哪怕一生只用对了一个人,也能得天下。

刘备这人也是个外貌协会的,卧龙、凤雏本是当时齐名的大贤,他见凤雏相貌丑陋,就不重用人家。先主的遗诏据说是最不靠谱的,他一方面全力托孤,另一方面却让诸葛亮可以取而代之,临了还不忘显示他那枭雄本色。(公元161——223)

【孙权其人】,孙权,坐领父兄基业,三国初期,数他受的磨难少,赤壁一战后,更是稳坐江山。赤壁之战才是造就了孙吴天下的分水岭。赤壁之战时,孙权二十七岁,诸葛亮二十七岁,周瑜三十四岁,鲁肃三十七岁,曹操五十四岁,刘备四十七岁。当时初出茅庐的孔明联手同样年轻的孙权和周瑜,一战而定三分。世界是年轻人的天下。在本书中,为了反衬诸葛亮的聪慧,竟然丑化了鲁肃和周瑜,这是很不公平的,周瑜,很帅,懂音律,知雅韵。“曲有误,周郎顾”鲁肃,更是难得有识之士,慷慨大方,而且颇会识人。鲁肃是孙刘联盟的强力推手。其实,就从今天我们习惯说的“孙刘”联盟来看,当时也是东吴首先提出来的,那时候,刘表新亡,幼子把荆州献给了曹操,当时的刘备处于无立身之地的艰难处境,就算是他想联盟,也没有筹码。荆州,是中原腹地,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谁掌控了荆州,那都是进可攻,退可守的。因此,刘备才紧紧地抓住刘琦这棵救命稻草。顺便说一句,刘表的夫人是诸葛亮的姨妈,也就是说,蔡瑁是他的舅舅,当时刘备再三推辞刘表的荆州,怕不只是刘备死要面子活受罪吧。以后的借荆州和失荆州,其实,荆州一直是孙权的一个棋子,也一直是刘备的一块跳板。孙权七十岁的寿命,给东吴政权打下了一个稳定的基础。(182——252)

【诸葛亮其人】,字孔明,一个不想闻达于诸侯,只想苟活于乱世的隐士。他的出现,才是真的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诸葛亮,是军事家,发明家,政治家,是刘备去世后西蜀的实际领导人。他懂天文“借东风”,知地理,会观星术。后人称:诸葛一生唯谨慎,岂不知,恰恰是“谨慎”二字害了他,让他壮志未酬身先死。他出山三把火,烧到曹操心疼肉疼。火烧藤甲军,自己都说这样做会折阳寿的。其实,还有第五把火,可惜未遂,那就是火烧上方谷。如果成功了,那就没有晋朝了。看诸葛亮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美则美矣,只是太过于劳命伤财。黎民百姓得不到休养生息,国家人力物力都没有恢复的机会。综观历朝历代,中国外国,战争,从来打的都是综合国力。还有诸葛亮对权力的谨慎,还有自知不能为而强为之,西蜀,成了一个被战争机器拖垮了的国家,而它背后的孙吴却在悄悄地壮大,以至于被吕蒙白衣渡江,一举收复荆州,还造成了关羽的殒命,其实,荆州的失守,关羽本人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关羽这人太狂傲了,他那天天眯着的丹凤眼中从来就没有瞧起过谁,就连诸葛亮本人,还不是靠抓住关羽在华容道上放走曹操这一招(当时是签了军令状的),才降服住他的。诸葛亮知道关羽重义气,讲情面,才决定让他去守华容道的,他也看透了曹操此时不能死,如果曹操此时死了,将会打破这个格局,东吴将会独大。诸葛亮一生爱放火,没想到他的主子却被一个毛头小子一把火给断送了。呜呼!悲哉!诸葛亮由于太过于操劳,病逝于五丈原,他以一个文人的谋略,却得到了武勋——武乡侯。诸葛孔明享年五十四岁。

【司马懿其人】,字仲达,这人可以说是整个三分期间唯一可与诸葛亮抗衡的人物。在本书中,司马氏一出场,就是给诸葛亮设下了克星,此人功力相当了得,修炼的那是相当够火候,他可以不怒不嗔,小心谨慎,这人好像是曹操、刘备和诸葛亮三人的综合体,这三人可都算是顶尖的心机,组合成了一个人那还了得。诸葛亮能骂死人那可是历史上有记载的,阵前骂死司徒王朗,司徒啊,位在三公,多大的官,能做到这么大的官了,那脸皮和心机要修炼到怎样的地步可想而知了。诸葛亮给司马懿送去女人的衣饰羞辱他,可司马懿就不生气。还有那个众所周知的“空城计”,这点伎俩自然瞒不过司马懿,可司马懿就当诸葛亮有伏兵,抓紧溜走了,那是因为他知道一个事实;狡兔死,走狗烹。司马懿不是曹家人,也不是夏侯家的人,在曹魏势力集团中,他是弱势群体,只有诸葛亮的存在,才有他司马懿存在的价值和必要。再说了,司马懿名应梦谶,曹魏一直想剪除而后快,司马懿这么聪明的人,自然知道要韬光养晦,待时而发了。

各国的实力总是此消彼长的,只要有耐心,总会有机会的。看三国,不只是看故事,更是长见识。本书中有个人物,必须要说一下,给这位命名为,“古往今来天下第一坑爹货”,我想是没有人提出异议的。他就是吕布吕奉先。书中对此人的描述,就是放到今天来看,也是一个十足的帅哥。此人贪财,好色,从无节操可言;他可以为了一匹马就舍弃养父丁原,可以为了女人杀害义父董卓。还有司徒王允,后来的曹豹,都是他名义上的岳父。这些人不是被他杀死,就是因为他而被杀死。只是不知道他亲爹是咋死的,史无可考。以至于到了白门楼被俘后,吕布想投降曹操,曹操也很想收了这员虎将,刘备在一旁不咸不淡的说了一句:曹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刘备这么宽厚的仁人君子都对吕布不齿,可见这人为人有多糟糕。出尔反尔,是吕布的强项;他还应该是厚黑学的开山鼻祖。英雄,想要立足天地间,想要青史留名,还是要做些好事的。

本书中有名有姓的人物有1191个,其中武将436位,文臣451位,还有那些杂七杂八的304人。据考证,此书成书于1353年前后,他对三国这段历史的普及起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假如没有这部书,就没有那些脍炙人口的好故事,好素材了。此书在流传的这600多年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甚至有人将此书奉为兵家至宝,其中的战例和计谋一再被引用。

一鸿篇巨著,包罗万象,竟然能写的这么完美,勘称文学史的奇迹!

阅读深蓝短篇文集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深蓝短篇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