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

周易诗性智慧解读(十四)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第二章:《周易》思维方式的诗性特征——比喻说理

第十三节:《周易》一书《损》至《夬》文里的比喻说理内容

四十一、《周易》第四十一篇《损》文,为君子讲述损上益下,用之于民的道理

(原文)

“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已事遄往,无咎,酌损之,利贞。征凶,弗损益之。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损其疾,使遄有喜,无咎。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元吉。弗损益之,无咎,贞吉;利有攸往,得臣无家。”

(译文)

“四十一、减损,其目的是为了用之于民,很正确,没有害咎,更有利于未来的发展。而对于祭祀,何不用两种简单的器具装用食物来代替?

是啊!所做的事情应尽快去办,没有过失,目的是酌情减少损失,更有利于未来。不可征战;不但不减损,而且增长财富。三人做事,则会损害一人的利益;而一人做事,则能得到朋友的支持。减少疾苦,让喜庆之事尽快出现,没有过失。有的人增加而拥有了财富,只要不苛刻,不行邪恶,则是大吉的事情。不减损而增加财富,没有过失,前途光明,长久的发展都是有利的,更会得到臣民的拥护。”

(解读)

“损”:减少,丧失。“损”在本篇里的意思是指财富上的减损,类似现在所讲的扶贫,惠民政策。即中央的财政减少了,而是为了扶贫与惠民用去了。“财富上的减损,其目的是用之于民,这是正确的路线方针”,这就是本篇的立论。“曷”:疑问代词,也指“岂”,“难道”讲。“簋(gui)”:古代盛食物的圆形器具。“享”:供奉祭祀品。本题目的意思是“财富的减损,是为了民生,是大吉的事情,没有过失,对未来长久都是有利的,何不采用简单的两器具的食物,可用于供奉祭祀品。”本篇所立论的是,“损上益下”的道理。减损财富的目的,是在于为民,并且完全可以在祭祀上移风易俗,减少浪费。这体现了作者的理性与进步思想。作者强调的是关注民生,而反对的是大搞迷信的祭祀活动。

“已事遄往,无咎,酌损之,利贞。征凶,弗损益之。”

本段是讲不该减损的,一定不能造成减损的道理,如前面提到的祭祀,而这里又讲的征战问题,没有了战争,自然财富不但不减损,而且是增益的结果。

“已”:去,完成。“事”:事情,从事。“遄(chuen)”:快,迅速。“已事遄往”:做事情应尽快去做。应办的事情尽快的办理,不可拖拖拉拉,要讲效益,自然不会造成损失。“征凶”:指不可征战。征战就会带来凶险的结果,一旦发生征战,就会出现凶灾之年。如果没有征战,国家财富不但不减损,而且会增加财富与实力。这就叫“弗损益之”。

“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

本段还是比喻,这里的“三人行”与“一人行”是比喻事物的差异与统一。

“损其疾,使遄有喜,无咎。”

本段是对“损”进一步的论述。“疾”:疾苦。“遄”:尽快。本段意思是:减少疾苦,让好事情尽快出现。即把不好的,坏的局面改变,让好的,喜庆的社会局面尽快出现。这是讲,什么是应该减少的,什么是不能减少的辩证道理。

“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元吉。”

本段是从“损”的另一面,是从对立的一面,即增益的一面来论述。

“朋”:钱币。“龟”:昂贵的宝物。“十朋之龟”象征财富很多。“克”:通刻,即苛刻。“违”:违反,邪恶。本段之意“有的人因增益而拥有了财富,只要不苛刻,不邪恶,是大吉的事情”。这是从“损”的另一面,即增益的一面来对比说明财富增加的道理。作者并不反对拥有财富,而倡导的是遵守财富之道。

“弗损益之,无咎,贞吉。利有攸往,得臣无家。”

本段是归结本篇的中心思想,不减损而增加了财富,没有过失,前途光明,长久的发展都是有利的,又会得到臣民的拥护。确实,无论小到个人,家庭;大到集团,国家。经济实力是生存与发展的根本。这里的“得臣无家”,是说“得到臣民的拥护而忘掉个人小家私利。

本篇是围绕着“损”展开的论述,阐述了损上益下,用之于民的政治道理。对于百姓之事,即民生之事,减损是有益无害的事情;而对待祭祀之事,应避免浪费财物,使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这是鲜明的立场与观点。作者关心的是民生,而反对的是祭祀与战争。恰恰作者的时代,诸侯国里所重视的是“祀与戎”。这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明了作者的进步思想。总之,本篇讲述的减损或增益都是有原则的,讲出了辩证道理。并指出那些拥有财富者,只要不苛刻,不做坏事,财富来的正当,拥有财富同样是大吉祥的事情。表明了一种思想,人人都可发家致富,只要不背离原则,不去做邪恶之事,拥有财富是好事情。本篇中心体现了“民本”思想,只有爱民,才能得到民众的拥护。这已然是为“君子”讲述的政治道理。

本文是真对“减损”讲述的辩证道理。作者善用生活的实例来阐述所立论的道理,即通过举例来辩明事非。

在题目里,作者运用“祭祀”举例。在作者看来,对待祭祀,就应当减少,减少到祭品用两只“簋”所盛粗粮就行了。在那个时代王室与贵族统治者没有不迷信与重视祭祀的,以求得神灵或祖先神的保佑。而作者能有如此的进步思想,这与《周易》作者理性的认识这个世界分不开的。在对财富的积累上,作者认为不做邪恶,即正当的渠道获得的财富,是正确的。本篇通过生活事例来说明“减损”的辩证道理,而这些事例本身就是比喻的手法。而寓意当损的则损,不当损的要大力增益的道理。

《损》文如诗的句子:

有孚元吉

利有攸往

曷之用二簋

可用享

已事遄往

酌损之

利贞征凶

弗损益之

三人行则损一人

一人行则得其友

损其疾

使遄有喜

或益之十朋之龟

弗克违

弗损益之

利有攸往

得臣无家

四十二、《周易》第四十二篇《益》文,为君子讲述增益防灾,惠民施爱的道理

(原文)

“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利用为大作,元吉,无咎。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永

阅读周易哲学解读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周易哲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