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之龙起荆襄》

75章春笋炒腊肉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主公,百姓们要见您!”

“哦,什么事情?”

“主公,百姓们说做工是为了建设自己家乡,不要报酬!”

“你们好,老人家,我就是刘琮!”

老人家见到刘琮出来了,一开始就要跪拜,刘琮赶紧上前扶起,让老人跪拜,这是折寿的事情。

“二公子,我们都是土生土长的汉昌县人,一直以来没有哪个官府这么为我们考虑,又是治理水患,又是带着百姓解决吃饭的问题,如今修县城更是,我们不能都让官府出钱,我们听说了,官府也有难处,因此我们不能要报酬。”

“那行,既然你们不要,我们还是要算,每日的做工由杜县长统计,按照你们做工应得的钱,就算你你们捐献的钱,日后立碑的时候便将这些刻在上面,老人家,这样好吗?”

“好,好!”

刘琮看到这种情况立马转变了想法,既然出力又没收钱,那边算在捐献上面,这样立碑的时候也有他们的名字。

汉昌县刘琮仅仅待了四天便离开了,杜袭善于调动人心,而且又能亲力亲为,汉昌的发展指日可待。

“主公!”

“机伯,辛苦你了。”

刘琮看到伊籍已经有了几丝白头发,说明他在益阳是非常劳累,伊籍此时年纪尚轻,刘琮也是颇为感慨。www.tcknh.com 侠客小说网

“累一点,但是也值了,籍看到益阳一段时间一个变化,心里也非常高兴。”

“如今益阳的情况你与我说说。”

“主公,益阳如今拥有人口一万一千户,人口六万一千人,今年目前新增人口三千人,有两千人是其他地方过来的。

军队有两连军士,暂时无法新增军士,否则会影响到益阳的发展,在各道,渡口等设立了驿站,加强了对于治安的管理。

目前糜太守建议将靠近临湘的两个亭并入到新设的新乡县,两个亭虽然人口不多,但是也还是需要做思想工作。”

“嗯,放心,军师来信了,荀家的荀斐原意来益阳出任县丞,他的到来能为你分担不少,这也是你的功劳!”

“当真?”

“当真,凭借荀家慈明公的名声,益阳的发展将更上一层楼,不仅仅是荀斐,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前来荆南出仕。”

荀斐是荀爽的儿子,荀衍到襄阳之后,如今开始发挥荀家的影响力,荀家现在分为两派,一派以荀衍,荀攸为首看好刘表父子,一派以荀彧荀谌(chen)为首看好袁绍与曹操。

“可有夫子带过来?”

“荀家有三个夫子会过来,准备好学堂就好,军师说已经安排好了。”

“诺。”

相比汉昌县修建新的城池,益阳并未开始修建城池,目前的收入有限,益阳没有能力同时在兴修水利的时候在修建城墙。

益阳部分地区地势偏低,需要整改兴修水利的地方很多,刘琮在伊籍的带领下查看了一些地方情况。

“主公,这里由于挖到世两丈深就开始冒水,因此在这边只有大概两丈深,但是长约三百丈,宽约五十丈的不规则的小湖。

目前主要对这个开始加固,在旁边做好引水进行灌溉,您看这边,每隔二十丈都有引水的沟渠,目前才开修两个,日后全部完成的话,不论是居民用水还是日常灌溉都不缺水。

堤坝也在修,按照主公的要求,堤坝会有两丈高,这样只要不是特别大的洪水,益阳基本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不过起码要三年时间才能修好这堤坝,或许更长时间。”

“工程较大,你需要好好处理,特别是低洼地带本来就有许多农田,征用了他们的农田该补偿的要补偿。”

“请主公放心,这些我们都和百姓反复沟通,他们都赞同我们的想法。”

刘琮点点头,水利对农业的影响很大,若是水利修的好,减少灾害的同时也能灌溉更多的农田。

“听说你亲自带领百姓开垦了不少梯田种植蔬菜,效果怎么样?”

“主公,您这都知道,梯田上可以种植一些蔬菜,主公要不要去看看?”

刘琮与伊籍以前去看了看,确实不错,山里有芹菜,芜菁,芜菁便是后世的大头菜,这是个好东西。

“黄瓜是昔日张骞带回来的吧,产量怎么样?”

“产量高,就是吃太多的话也难受,之前主公赏赐给我的糖,我用来糖拌黄瓜,内人和家里孩子都喜欢吃,就是糖太贵了,籍也买不起。”

目前益阳县已经是上县,伊籍的俸禄不算低,又不是明朝,汉朝的县令和县长,从三百石到千石都有,根据县的规模。

比如襄阳令便是千石,但是汉末属于变革时期,其实俸禄是有些混乱的,因此各有不同,荆州依然是采用半钱半谷的俸禄发放模式。

“少给我哭穷,省着点还是买的起的,年俸近七百石的官员,要是买不起我都怀疑了,少买点竹简,日后有更好的。”

“竹简有替代的?主公,是真的买不起,在益阳,糖是极其稀缺的,比襄阳还贵!”

“竹简的事情以后你会知道,不过糖,算了,这东西本身就是暴利,日后再处理。”

伊籍没有追问,也是呐呐一笑,刘琮还不清楚伊籍,大多数钱都用在其他地方了,法家是出了名的清廉,倒不是俸禄低,还是许多俸禄都用在其他地方了。

“你家眷都到了益阳,可过得还习惯?”

“非常习惯,就是潮湿了点,气候比山阳郡好,家里养了不少鸡,还养了两头猪,去年家里熏制了不少腊肉,今年都还没吃完!”

“春笋炒腊肉,那是好菜!”

“主公,这您都惦记着?”

“哈哈,当然,今日我下厨,锅我都带好了!”

刘琮可是吃货,每次出来必带大锅,因为有时候在外面,百姓家大多数是没有铁锅的。伊籍看了看家里放的腊肉,取了一条两斤的腊肉,心里可是非常肉疼。

想了想,又取了一只腊鸡腿,刘琮开始准备做菜,萝卜炒腊鸡腿,芹菜腊肉以及春笋腊肉,外加红烧豆腐,一份特制的捞菜。

七个人,五个菜差不多够了,毕竟分量足,捞菜是一种做法,许多青菜,如芥菜,或者白萝卜的叶子等,将其煮熟,捞出,冷水冷却,剁碎之后炒。

刘琮将菜分为六份,刘琮,刘郃,廖淳,伊籍夫妇,加上他家的一对儿女共用一份,分量可是十足。

“捞菜,机伯尝一尝,芥菜可是好东西!”

伊籍尝了尝,别有一番滋味,眼睛都亮了,甚为下饭。伊籍的夫人还有些拘谨,毕竟第一次见家里来客人,结果客人备齐了工具自己下厨的。

“都吃。”

“夫人吃便是了,主公一向不拘小节!”

两个小家伙吃饭吃的贼快,很快就吃了一碗饭,看了看伊籍,伊籍也是愣了,有些脸红的说道。

“他们平时也不吃这么多,今日可能是主公手艺太好!”

“平日油水少吧,我炒菜油放的多一些,小孩子喜欢是正常的,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多吃点。”

伊籍是刘琮来长沙郡之后,第一个去官员家里吃饭的,与糜竺,满宠他们不同,伊籍本是寒门出身,这边也没有什么亲戚在身边,更需要一些温暖。

“刘郃,吃饱了运动一下,将我准备的东西拿过来!机伯,吃了你这么多东西,给钱你肯定不会要,但是东西你要收下,要知道其中有些东西你是我第一个送给你的。

一坛是蜂蜜,滋养身体,一坛是白糖,益阳有今日机伯居功至伟,孩子们也是长身体的时候,偶尔吃一吃对身体好。”

“谢主公。”

伊籍眼里满满是感动,刘琮摆了摆手,吃饭之后便离开了,明日还要去见一见本地的官员,益阳的情况不好刘琮是知道的,但是刘琮也没想到这么不好。

土城墙看的出来是伊籍来了之后才修缮的,防御能力也就那么回师,若是有正规军队来进攻,绝对是样子货,但即便是这样也能给城内许多百姓带来安全感。

百姓的衣衫就看的出来,基本上都是缝缝补补又三年,有些衣服都穿的快掉色了,还有一些人都是赤脚劳作。

这边的粮食则多以粥为主,如果按照后世广东的标准,那只能算是稀饭,而且还没有稀饭的质量高。

第二天,刘琮起的很早,王越以及典韦负责护卫左右,刘琮带着他们去乡里田间看看,田园风光很美,但是农民却没有心情来欣赏这么美丽的田园风光。

“小妹妹,多大了?”

刘琮上前询问一个小菇凉,似乎有些害怕,躲在了大人身后,刘琮友善的笑了笑。

“我妹妹今年八岁了,你有什么事吗?”

“那你几岁了?”

“十岁了!”

“这位贵人见笑了,小孩子不懂事!”

“没事,这是早上就去耕作?”

农民年龄似乎有些大,但是刘琮并不能确定年龄,因为劳作的原因,有些人可能三十出头就苍老的像五十来岁了。

“贵人,我带着孙子,孙女去割一些猪草,家里养了几头猪,还有一些兔子都吃草,全家都指望着猪,要不然交不起口钱和算钱。”

刘琮看了看孩子怯生生的眼神,背着小竹篓子,看了看他们的工具,似乎并没有镰刀之类的工具。

“老人家,怎么不带柴刀?”

“家里没有,我们爷孙三个带了一些石头,也很锋利的,割草也是很方便。”

刘琮看了看,磨锋利的石块,刘琮试着拿了一下,手掌握住,但是不是很好掌握,看了看,还有一把木刀,应该是让小孩子用的。

“廖淳,给老人家五个馒头!”

“谢谢贵人!”

由于刘琮在外面起的很早,负责早上做饭的炊事班就起的更早了,廖淳听到从背包里面取了五个馒头给老人家,还有些温热。

老人没有拒绝,刘琮刚才看的时候就发现他们并没有干粮,或许是准备干一会就回去,两个小孩子眼神里面透露着渴望。

老人看到刘琮走了之后便拿出一个馒头分给孙子和孙女,自己也撕了一点点试了试,这是带糖的馒头,糖在益阳可是极其稀缺的东西,一般的大户人家都未必有,老人家对着刘琮喃喃的说了句谢谢。

阅读汉末之龙起荆襄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汉末之龙起荆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