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历史]衣被天下》

第74章 第 74 章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阳春三月,北方地区虽然大多还处于一片封冻之中,但地处长江以南的应天府,此时已经是草长莺飞之季。

洪武十六年,三月初一,大明建国十六年来的第二次科举正式拉开帷幕。

因为已经多年没有科举,不光是考生以及礼部官员,就连应天府的居民们都对此十分关注。哪怕被拦在小吏组成的人墙外,这些居民也十分热情地顶着寒风,齐齐在举办本次考试的应天府官学门口给参考的学子们加油。

呃……就是加油词有些微妙。

耳力比较出众的木白可以清晰听到人群中那些个当地居民津津有味的相互分享——哪些小帅哥很有嫁女儿的前途,哪些一定是家里有老婆的,哪些看上去定能高中的很有投资前途,快趁着人家金榜题名前抓住做女婿……

别看这些人还没有考中,但是他们既然能参考本身就已经是当地的佼佼者,含金量本身就已经很高,闺女嫁过去一定不会吃苦哒!

啊这……

由于个子矮小并没被人关注到的木白,抬头看了眼周围尚且一无所知的伙伴们,他们正因周围应天府居民的助威而有些小高兴呢,他决定还是不将真相告诉他们了。

“小白师弟,你之后是不是还有武举要考?”一学子忽然开口问道。这句话引得正在排队候场的几个考生都回过头来看着木白。

一大早就抵达应天府学门口的考生有不少都是和木白他们一起住在仓库里头的,共同居住了三个月,大家彼此间也已经相当了解,因此有不少人都知道木白是文武双科的参考生。

有些不知道的现在也被朋友们科普了一下,顿时看着木白的眼神都有几分诡异。

不是他们大惊小怪,主要是同时参加文武科两科还都通过了,这举动自打有了文武举之后就没人操作过吧?

感觉有种莫名的帅气呢!

哎呀!自己怎么就没想到呢?有些自恃有些功夫的考生们不由生出了几分懊悔,但当他们被边上的学子科普了一把武举的考题后,顿时什么都不敢想了。

武举的题目也太难了!在这么难的题目下,木白这么个才到他们胸口的小孩居然能在举石锤射箭等项目中通过乡试,怎么看都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呀。

大部分人都是这么想的,不过,也有一部分人有着不同的思路。

“这小孩有石锤重吗?而且他个子还那么矮,举石锤的时候真的不会失衡吗?”一学子和边上的同窗嘀嘀咕咕,“对了,他可是云南的考生,你说是不是其中有些……”

说着,他还挤眉弄眼,未尽之语显然不是那么友善。

我听得到哦。

木白阴恻恻地看了过去:“举重和体重可没有关系,倒是这位师兄看着可有些瘦啊,看起来也没石锤重,要不要让师弟我举举看啊……”

木白剩下的话全被捂在了嘴里,当人师兄的王绅将小师弟一把搂到了身边,小声劝道:“算了算了,大过年……啊不对,大科举的,这时候你举人,后边写字时候手酸了可怎么办?不值得不值得。”

木白咂咂嘴,投过去了一个不那么友善的眼神之后,少年扭过头,有些小生气。www.)

你可以攻击我的年龄,但你不能攻击我的身高!

对于做器的时候就不太长,尤其比起后来原型差不多的那些器具就更显娇小的妖来说,身高绝对是死穴,谁戳捅谁。

而且个子矮怎么了?身材和战斗力有关系吗?哪怕个子矮,他也是同类型中最强的神兵。

“师弟,平心静气。”王绅按住气势蓬勃的小师弟,眯眼看了那边一会之后轻声道,“师兄的认人本领你是知道的,那人有些眼生,从未出现在香杉书社附近。”

自香杉书社建立至今的数月时间内,大部分进京赶考的学子都到香杉书舍那儿晃过,这些人或是因为有人推荐,或是自己打听到,也有单纯因为好奇的。

一些不差钱的考生也被他们那儿的学习氛围感染,觉得住下来可以有效督促自己学习,索性就也搬了进去。

而从始至终没有出现在香杉书舍附近的就只有……

想到这里,木白眼神不由一闪,再看过去,果然见到那人身上的衣服色彩低调,粗看起来和周围的几个学子没什么不同,但仔细一打量就能发现其料子却为上品,那布料的光泽起码比他们身上的粗布亮了好几度。

如此,对方的身份已经很明显了——是那些不差钱却缺德的江东学子啊!

但问题是,为什么来挑衅他?

他长得很好欺负吗?

“你年龄最小,容易沉不住气,若是因一时脾气上涌发挥失常便是顺了他的意。”蹇瑢也靠了过来,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木白看过去的视线,“当然,他们若是再不择手段一点,激得你生气出手打人那效果更好。考前失仪,一个不好你现在的功名都要被夺了。”

少年闻言反倒是抽了下嘴角,不怒反笑道:“我看起来有那么傻吗?而且谁会在考试前去揍人啊!真男人当然要在对方最得意的东西上击败他啦!”

他的背后燃起了熊熊烈火:“来而不往非礼也,一定要给他们好看!”

“静心,静心。”王绅忙将他捏起的小拳头掰松,“答卷时候一定要心情平静,过于亢奋容易出现审题错误或是答题激进,此二者皆会为考官不喜。师弟,你可一定不要被人影响。”

木白反过来拍拍他的手,以示知晓。他闭眼沉淀片刻,再睁开眼睛的时候,眸中已经恢复了冷静,少年冲着身侧的几个小伙伴一揖:“诸位放心,答题时候我会谨慎的。”

“那就好。”众人还有些不放心,但眼见远方已经有官吏摆出了开门敲钟的架势,只能拍拍木白的肩膀,以示鼓励和支持。

还没等所有人都拍完木白的肩膀,考场门口的铜钟便被敲响。在钟声的余韵之中,这场为期九天的春闱正式开场。

大明的科举制度传承于唐宋,和科举制度最为完善的宋朝相同,会试的考试时间也是三天一场,一共三场。

不过,比起后世更为人性化的是,此时考试的小房间也比后世的小隔间宽广得多,而且每人都发了一个小火炉取暖。

最重要的是,此时的会试还是包饭的。所以,木白并没有遇到论坛中有位匿名前辈所吐槽的不得不在考场烧饭结果引得考生们群起而攻之的情况。

当然,木白觉得以自己的手艺,哪怕给了他这个发挥的机会,他恐怕也是那个嗅着别人的饭香流口水的人。

考试的标准餐是很普通的两个大白馒头配榨菜。

为了让考生不要饿着肚子,馒头都有成人的拳头一般大。不过,因为运输以及防备作弊等原因,木白拿到手的时候,馒头已经冷掉不说,还都是被压扁的,看上去就特别不好吃。

如果是木文看到这个馒头估计小眉头已经要皱起来了,但对于木白来说这可完全不算什么哦!

生活经验丰富的木小白毫不犹豫地用筷子插着馒头放到炭火上烘烤。给他们取暖的火炉所散发的热量完全比不上火灶,但馒头恰好是一种特别容易被烤焦的食材,小火炉反而降低了烹饪难度。

只过了一会,冷硬的馒头表层便出现了褐色的焦痕,并且散发出比起蒸馒头更浓郁的面食香气。

谷类中的氨基酸会在高温情况下与还原糖发生反应生成醛、酮等物质,而这些化学成分就是食物主要的香味和风味来源,加上褐痕的视觉刺-激以及人类刻在DNA里对于烤物的好感,烤馒头比起蒸馒头来说要有吸引力得多。

当然,烤馒头最重要的一点则是必须要掌握好烘烤技术,外层酥脆里层绵软滚烫才是其中最重要的灵魂。

然后趁着柔软的内芯还热乎的时候迅速剖开塞上冰凉的榨菜,只要趁着榨菜将将被焐热却还保持爽脆口感的时候,将其迅速塞入口中。

酥脆的馒头外衣、清爽咸鲜的榨菜以及柔软的内芯就可以带给人一出三重美食享受。

啊!做人类真好。

木白捂着嘴,满足地叹了口气。

馒头显然用的是新收的白面,麦香味很浓,榨菜可能是考虑到冬春之际人的口味重稍咸了些,但配合在一起极其下饭。

木白在监考人员震惊的目光中将两个馒头全都塞进了肚皮,并且骄傲地表示对于考场的伙食,他可以给八十分不怕他们骄傲。

他之所以可以悠闲地烤馒头是因为第一轮的考题并不算难,显然考官并不打算在开场第一天就让这些远道而来的学生们心理崩盘。

会试和乡试的题型是一样的,第一场考的四书五经,考官会在《四书》中抽题三道,在《五经》中抽题四道,让考生做阅读理解。

别看只有七题,每题还只有三四百字的要求,给了三天,貌似时间很充裕,但是光是阅读题干并且在满脑袋的书籍之中筛选出相关的段落就要花费考生大量的时间,有些考生阅读面略广一些,可能还会出现记忆错乱的情况。

破题方向一旦出错,后续写得再花团锦簇也无法挽回了,所以,对于大部分考生而言,每道题他们都需要先在稿纸上完成,然后再三审核自己是不是出现破题失误进行修改后再誊抄,工作量完全不是区区几百字可以搞定的。

因此,科考时经常有学生来不及完成所有题目。而这七题中其实还有一题算是附加题,答对加分、不答不扣分的那种,算是给学生们兜个底。

而破题却是木白的强项,他老家的纸张可贵了,用来写作业都不够,有时候需要他口述,更别说用来打草稿了,所以,他平时破题压根不用稿纸。

但凡有背书经验的都知道,对着老师背书的压力可比默写的压力大多了,脑速根本就不是一个等级的。所以,在这种成长环境下,木白早就养成了精准破题并且落笔无悔的习惯。

不过,他先生也提醒过他这点,如果一点草稿也不打容易被怀疑作弊或者是过于嚣张。考虑到他的年纪本就容易惹人侧目,木白还是在稿纸上呼啦啦写了一点内容,改掉几个争议词后就誊抄到了卷面上。

七道题他花了一整天的时间就全都写完,剩下的时间他自然就可以吃吃睡睡啦!

就在木白将烤馒头烤出了花的时候,第一场考试终于结束了,木白伸着懒腰等人收卷。不知道为什么,他总觉得收卷的礼部官员看他的眼神有些诡异。

而等他出考场之后就知道为什么了。

“不知道是谁?考试时候烤馒头!烤炉……呸,火炉发给他是让他这么用的吗?!”被关了三日后面如菜色的沈二愤愤不平道,“这么难的题目还有闲心烤馒头,知不知道这样让人很难做的,别让我知道是谁,否则我一定要把他打一顿。”

“不过,烤馒头真的好香啊……我也试着烤了烤,但手艺不佳,焦掉了反而有些苦。”

“可恶,你也烤了吗?我闻到的是不是就是你?”

“不不不,我在你下风口,你应当闻不到我烤馒头的味道,而且在下只是有样学样。对了,你们有没有在夜里闻到有人烤馒头?”

“闻到了,那人最是可恶,这一定是盘外招,故意让人睡不好的。半夜里我本就睡得不熟,那香味搞得我半梦半醒间都心神不宁。”

“但归根到底,还是那最初之人最是可恶,他才是万恶之源!”

木白:……谢谢?

而显然,受到烤馒头刺-激的学生并不只是沈三他们几个。

三日后,会试第二场,参考的学生考篮中增加了不少奇怪的瓶瓶罐罐。最过分的是有个人直接带了蜂蜜,此人在候场时候便表示在馒头上刷了蜜水之后烤起来更香甜,并且试图将这种方法推荐给别的考生。

只可惜临考在即,没人敢收别人的吃食,众人纷纷婉拒,这个考生只能遗憾表示,等谢师宴的时候再请大家试试。

这次倒是有考生笑着调侃:“如果你吃了九天烤馒头后还想碰馒头的话,我们倒是可以奉陪。”

但考官显然也觉得让考生连吃三天烤馒头不太地道,当然,也可能是为了杜绝这种考场烧烤的不良风气,这次考官提供的饭食是大米和精米制成的米饭饼。

这种米饭饼是用米粉制成,热腾腾吃的时候口感软糯。但如果要说什么食物不适合烤的话,米制品绝对能算是一个。

米制品淀粉含量高,受热后粘性极高,表层却是光滑一片,遇火后非常容易焦,而且考完了特别脆,又脆又粘,极其挑战人牙齿的极限。

“啊!”很显然,这就是一个受害者。

苦逼的考生正是带了蜂蜜的那个,他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非但自己的牙齿遭受到了重击,还要面对监考严厉的瞪视,只能捂着嘴呻-吟。

故意的……考官一定是故意的!

可不就是故意的嘛!谁让你们这批考生将考场当做烧烤场的?还带了蜂蜜和刷子,你们以为你们是来干啥的?郊游吗?

巡逻的礼部官员面无表情地看着这些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将米饼往炭火上放的考生,内心却乐呵呵地等着看热闹。

但考生中愣是有一个不一样的烟火。

当初第一个烤馒头的小孩这次却没有行动,他将米饼放在了一旁,认认真真地答着题。考官逛了两个来回后,才发现他搁笔合卷,有了吃饭的打算。

但他为什么要撕了一块面巾擦炉子?

这不同寻常的举动立刻吸引了监考的注意。火炉在送到每个考生这儿之前他们当然也有检查过是否有夹带,而且为了避免炉灰或者腌臜处刻字等情况,这批火炉全都是簇新的,考生哪怕有什么洁癖也没有必要特地沾水去擦吧?

擦!

随即,监考突然想到了什么,不由暗骂一声。

火炉取暖用当然不需要擦,但是当做食器使用却是需要的。少年将火炉外擦干净又加热一段时间后,就将冷却的米饼沾了水贴上去,滚烫的外壁顿时冒出了一阵水汽。

贴了小半炷香之后,加热后的米饼散发出了米制品特有的浓香。

木白不慌不忙地将黏在火炉上的米饼撕下来,翻了个身继续贴,米饼贴近火炉的那面此刻是一片温柔的焦褐色,看起来……

看起来居然还挺美味的!

监考明显看到了周围考生都开始吸鼻子,而坐在木白对面的那个考生也是全程目瞪口呆,连笔都拿不住了。

在看到木白烙完米饼香喷喷地吃起来的时候,那个考生也一脸严肃地有样学样,细细地擦起了炉子。

监考:“……”

你们这群考生有毒吧?是觉得考试太轻松还是题目太简单?

病原体木小白打了个饱嗝后,在蔓延开的一片米香气中重新打开了试卷。

如果说第一场考的是文学素养的话,那第二场考的就是做官的水准了,考验的文体都是官员需要使用到的官方文体,三百字的“试论”和任选的“诏、诰、章、表内科”。考题不少都是本朝新创的,更贴合洪武帝纳取实干官员的需求。

而这题,基本也能决定考生被录用之后归于哪个部门,擅长写诏诰的考生肯定会被分到皇帝的秘书处,而擅长写章、表的则多半会被划拉去实干部门或者是礼部这类需要起草大量对外文书的地方。

当然,这只是初步就业意向,未来官途如何还得看考生自己的实力,能不能调部门青云直上就看自己啦。

木白的目标当然是有更多外放机会的部门啦,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表。

洪武十六年的题目还比较宽松,可以自己选个题材写,表这个东西就是用来陈情的,当然也可以理解为拍马屁,但是怎么拍马屁也是一门艺术。

作为一个文人,当然不能一味跪舔,在真情实感的赞叹中如何夹带私货才是【表】这个文体的精华所在。

比如表中王者,《出师表》就是其中典范,你说他拍马屁吧也拍了,但其中的信息量却极其巨大,花团锦簇中真心诚意一片,还将自己的诉求和志向说了个清楚,任谁看了都会被这一片赤忱感动。

而木白恰巧有个绝佳的拍马屁的点,他可是云南的考生啊。

在场的几百个考生中,这材料只有他和阿土有资格写,当然不用白不用。

什么?这样写会不会有些老土?当然不会!作为唯二的两个云南考生,他俩的动态可以说是洪武帝去年忙了大半年的工作结果展示,他们要是不写,这个才麻烦呢。

木白洋洋洒洒写了一堆大明解放云南的英武事迹,在写了饱受残元摧残的云南民众有多感谢大明军队上狠狠耗费了些笔墨,又写了诸如自己这些学习汉文的学子有多高兴看到大明开科举,只可惜有很多有才的学子来不及参加科考,以后的学生肯定会更多。

他写了一路北上的见闻,最后来了一段华彩赞颂了大明官民一家亲,大明百姓对官员的尊敬爱护一定是出自陛下的怜爱民众之心以及英明领导云云。

木白在文章最后将感情做了下升华,表示自己以后也会在陛下的指导下做个爱民如子、办实事的好官。

自然,其中他还夹带了一些私货。木白含蓄表示自己非常了解云南的情况,如果可以的话他很愿意将中原的风土人文和先进知识带回云南,毕竟衣锦还乡不如还衣锦于乡,故乡好才是真的好,他要争取以后给大明输送更多来自云南的人才。

当然,作为一个准公务员,他的一切工作岗位还是要服从朝廷安排,他肯定会到大明最需要的地方去,绝无怨言,但无论到哪里他都会记得自己是云南的第一个考出来的学生,并且为后来者做好表率。

可以说是彩虹屁中带着真心诚意,诚意中带着朴素的爱,是非常优秀的来自被收编地人员的复合彩虹屁了。

写完后,木白又欢快地干掉了三个米饼,为干饭人干杯!m.w.com,请牢记:,.

阅读[综历史]衣被天下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综历史]衣被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