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后周》

四七 改进工艺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因为时代差距太大,带来的两台机**工匠们根本不能掌握而且也不放心让他们用,车削枪膛枪栓只能自己动手,江小峰李林他们都在轮班干,有时候张朋李军等也过去帮忙。林岩郑之航他们正在设计简单的机**等以后有合适钢材的时候克隆机**,下来就可以培养民工车削简单的工件,比如榴弹尾杆等,现阶段做的拉丝机冲压机就是民工们在操作,但机**绝对不准他们碰的。冲压弹头、底火铁片和底火小铜帽的简易冲**和拉丝机就是教会民工操作以后由民工们自己独立操作的。

王东林提议以后多找一些悟性高、机灵点儿的民工慢慢培训成技术工,提高技术工的待遇,把技术工的工资提高到普通民工高一倍甚至更多,他们商量后决定把技工分四到六个等级,最低级的工资也比普通民工高一倍。

有人担心民工学完技术以后会跳槽,钟锐满不在乎的说:“按说就算是他们跳槽这年头他们也跳不到哪儿去,就算是跳出去没有机**他们什么也做不了。就像你那子弹生产线的操作工就是跳槽出去又能做什么?他们谁能知道雷汞是什么啊?但有有一个问题就是:技术工的工资太高会不会让普通民工感到不平衡?时间长了会不会造成两极分化?”

“那些操作工只是普通工而已,只要是流水线上的都是普通工。我们所说的技工是必须有一定技能的,可以单独操作机器的,那怕是最简单的机器。就像那些木匠,也算的上是技工的。”

“一步一步慢慢来吧,培养机**操作工必须得等咱们克隆机**出来以后才成。现在我那冲**和冷轧机都是凑合着用的,没有锰钢铬钢只能用普通钢暂时代替,磨具损坏很快,特别是冲压弹头的模具磨损很快,只能等以后有特种钢了再替换。”

钟锐突然又问:“说了半天底火怎么解决的?那天我跟小柳萧阳他们还提起子弹问题,他们说咱们目前没有TNT,底火问题根本不能解决的,说咱们以后恐怕得使用火绳枪了。”

“TNT目前咱们还没能力制造,虽然说老赵带来的武器里有一部分TNT炸药,但我没舍得用。咱们的子弹底火只能用雷汞混合物代替了。”

“咱们有雷汞?咱们自己能制造雷汞?”

“嗯,但量极小,勉强够用,张康杰这些天一直都在弄这玩意,咱们那些复装子弹的底火就是用雷汞做的。”

“张康杰捣鼓出来的?雷汞是咱们自己造的?……我还以为也是老赵带来的呢。”

林岩介绍说张康杰和他老婆诗诗原来是所里的化验员,实验能力很强,王东林给他们制作了不少的实验用玻璃器皿和整套的防护器具:专门给他们弄了几块很厚的防护玻璃,简易钢化后让他有危险操作的时候就躲在防护玻璃后边。怕他不守规矩不用防护玻璃,就把防护玻璃固定镶嵌在他的工作台上。虽然有些不便,但安全性绝对提高了不止一个档次。而且雷酸汞在湿润状态下的确很安全,他们强制张康杰省略掉最危险的干燥过程,在雷酸汞湿润状态下与缓燃性火药按一比一百混合后继续在湿润状态下填入铜火帽内,经过几天的自然风干就可以使用到子弹和枪榴弹点火引信上,经过试射发火率完全达到要求。虽然风干过程需要一到三天但绝对保证了安全。

仔细挑选的几十个民工及俘虏经过郑之航、李军、张满等众多军迷耐心指导培训基本上都熟练掌握了自己工序上的工作,弹药车间设置在兵营西南角外边的一个独立小院,剪裁纸张、卷纸筒、底部加装铁片、加装底火、填充发射药、装弹头、封装分成七个独立的工序按顺序安排在隔离式的单独房间内。除裁纸卷筒外每到工序四个人,因为每个人的工作相对比较单调,两人作业两人监督并且一小时一轮换以免出差错,各工序之间由专人负责传递。虽说是纯手工作业这一条线每天基本上可以制作出两千到三千发子弹。

榴弹生产相对简单,在高炉那边用预留裂片裂痕的模具用熟铁浇铸弹壳,在机械加工车间给弹头弹尾位置加工螺丝、加装尾杆,然后在弹药车间填充火药后直接装箱;引信用铁质小管过丝与弹体匹配,在发射前拧上就可以了。引信采用最简单的撞击触发式,就是在留有小孔在铁质小管底部装上激发底火,然后装上套有弹簧的小铁杆使其离开底火然后扣紧封存,等战事加装在榴弹上即可使用,火药助推榴弹只是把尾杆换成尾管,在尾管里再填装助推火药就可以了。

“轧钢机……”赵一方突然问:“突然想起来,没有碾压机你怎么做出那么平整的玻璃的?而且是那么大块的?刚开始看到你的玻璃薄厚不均的,咱们大棚的玻璃都没法安装,后来你怎么改进的?”

王东林说:“玻璃在融融状态下流动性也特差,不经过碾压根本不可能制成平板玻璃的,刚开始的那些就是,后来只能回炉了。为了搭建玻璃大棚制作出差不多的平板玻璃,就必须先制作一台简易碾压机。熔融的玻璃流动性虽差但很容易碾压,我就用了两节风力发电机的立柱钢管,就是咱做两响炮发射筒剩余下来的。因为咱们现在没有合适的金属轴做轴辊,想来想去只能用它了,我舍不得把它用生铁充实,只好把两头的丝口加工好以后灌充上玻璃,然后套上咱那半成品钢铁加工的齿轮,用风车带动,没风的时候就人力转动,跟简易的轧面条机一样,反正半流体的玻璃不需要多大的压力的,就凑合着用了,看到效果还可以就把最初的玻璃全部回炉平整了一遍。如果以后咱们能生产出合适的轴辊后就把里边的玻璃熔融后弄出来,还是好钢管一样可以造大炮的。”

“嗬,老王你真够会过日子啊,这么节省?”

“不节省没办法啊,咱们短时间内制造不出来这种钢管的。”

“那后来我看到的镜子挺好啊?几乎没有一点光畸变的。”赵一方问。

“那当然,制作镜子的玻璃我是用浮法技术制造的!”王东林卖了一个小关子。

“现在这种条件下你能用浮法工艺?”

“无奈啊,咱那立柱钢管光洁度不够,轧面机碾压出来的玻璃制成镜子光畸变太大跟哈哈镜似的,根本没法当镜子用的。好在打王彪的战利品里有不少的锡锭,我就铸造了一个方形的大铁锅,直接在碾压机旁边砌了一个地炉,架上大方锅把锡锭融化,反正咱又不缺煤不缺劳力,轧面机出来的半熔融玻璃直接浮在熔融的锡液上,通过锡液面以后的玻璃就变得绝对光滑平整,绝对的消除了光畸变,基本上可以跟咱们那会儿的浮法玻璃媲美了。”

“难道浮法玻璃就这么简单?”

“理论上就是这么简单,操作也不复杂。但咱们那会儿的浮法玻璃的花色品种多了去了,咱们现在的条件下根本不可能生产的,只有做镜子的玻璃才用浮法,大棚用的玻璃就不这么费劲了,直接碾压出来后就可以使用,毕竟少一道最麻烦的工序,而且产量大的多,成本也低的多。”

“你怎么想到要用浮法制玻璃啊?”

“李敏那丫头要我做几面镜子,可咱们做出来那些玻璃根本不适合做镜子,这些日子查看资料的适合看到浮法玻璃的工艺并不复杂,而且早在五九年的时候英国就开始制造浮法玻璃了,而咱们直到八十年代才开始上马浮法玻璃,但不明白为什么。反正咱们打王彪弄回来的有不少的锡锭而且咱也不缺煤,所以就试着做了,没想到你跟林岩那么的黑,一块破镜子竟敢收人家董掌柜两百两银子。我想既然要收人家那么高的价钱当然要品质高一点了,所以就上了浮法玻璃。不过玻璃大棚不用浮法的,实在是没必要。”

“哈哈”

“既然一块镜子能卖两百两银子那咱就使劲做吧,反正目前咱们只有玻璃镜子能换银子,而咱们需要银子的地方也太多了,咱们土法上马的浮法玻璃技术怎么样?”

“高!在现阶段绝对的高!甚至比咱们那时候的小私企玻璃厂的水平都高!”

“现在那些俘虏制作吹制玻璃器皿的热情特高,有几个心灵手巧的还制出一些花样繁多的小玩意来。”

“那就好,吹玻璃又苦又累,能有人愿意做已经不错了。”

“那当然,他们已经认为他们做的已经是当今世上最高端的技术活了。所以酒杯茶杯等玻璃器皿产量还是挺稳定的。”

“嗯,普通的玻璃器皿销路也不错,酒杯茶杯等一个十两银子卖的还不错,各路商客都想多要一部分,应该增加吹制玻璃的人手。”

“既然有人出银子那我就使劲烧,反正吹玻璃这活现在还是有人抢着做呢,可以再增加一些吹玻璃工的,已经专门有做炉子熔融玻璃专供吹制器皿使用。”

既然消除了玻璃的光畸变林岩等提议让王总想办法制作几副近视眼镜,王东林表示现阶段镜片打磨困难不可能制作出合格的透镜。后来赵一方提出用直接成型的方法直接制作凸凹镜,用铁或铜在机**上加工出凸凹模具,直接压制熔融的半流质玻璃制作出半固体玻璃透镜,用铁夹从边沿固定,再熔融至半固体状态,然后利用锡液的表面张力消除玻璃表面的光畸变,最后用光束成像计算出凸镜的精确度数备存,根据制作误差继续加工调整模具,直到能做出合适的透镜为止。

钟锐说既然能制作眼镜片是不是也再制作一部分透镜做瞄准镜望远镜使用?以后下级军官可能的话也给他们配上望远镜。

经过他们不断摸索试制改进,终于研制出一批各种度数和不同尺寸的凸、凹镜。最后用硬木或竹筒在机**上加工成合适的镜筒和调解架组装成望远镜。

阅读穿越后周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穿越后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