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晋衣冠》

第567章 羽书飞荆楚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联系起伐蜀之后,万州两万石官粮的缺口被褚家知悉,还有最近的覆舟山庭院中,田蛟遭遇钱老幺袭击之事,郗超就开始暗中查访。

他怀疑荆州有内奸,可惜,一无所获!

欢宴散后,当桓温吩咐将蜀地卫卒调回荆州准备随时北上时,遭到了郗超的反对。

“大将军,我以为事情没那么简单,这不符合褚家睚眦必报的个性,她能放你回来,必定和冉闵请援之事有关。”

桓温不以为是,把褚蒜子同意他参见成皇后还有对北方形势的关切说了一遍。他认为大敌当前,褚家即便仇视自己,但北上之事,乃民心所向。

况且朝中几位重臣都极力赞同,皇帝也忧心忡忡,虽然没明说,但也有担心之意。褚蒜子就算再霸道,也不能拂逆众意。

“大哥,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你怎么这么快便忘了她的嘴脸?小弟看来,她没安好心。”桓冲提醒道。

桓温很笃定,言道:“我岂能不知道她的真面目,我考虑的是事关大晋安危之大事,比如朝廷是否会下旨?冉闵能支撑多久?王师何时能北上?”

至于褚蒜子要陷害报复他,总归要等到战后再谋划吧!

她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冉闵垮台,鲜卑人独大,对大晋成威逼之势吧!www.tuxu.org 不格小说网

要真是那样的话,她这个太后还能坐得稳吗?覆巢之下,岂有完卵,这样简单的道理她不会不明白。

这些年的遭遇,让桓温认清了褚蒜子的面目,美貌和丑陋兼具,聪颖和邪恶交加,私欲极重,报复心极强,而且阴毒、残忍。

桓温没有认清的是,褚蒜子为了这一切,还能不择手段,不计后果,而且没有底线。

次日晚,一人一马筋疲力尽来到荆州,从鞋底的夹层中抽出一个书札交给了军卒。

桓温拆开一看,竟然是冉闵的亲笔信!

桓温兄弟亲启:

愚兄汉人之后,晋室瓦解,不幸沦落北地,族人遭难,身陷狂胡之巢穴,至今三十余载。

愚兄寄人篱下,须臾不忘国仇家恨,苟且偷生,时刻牢记卧薪尝胆,蹈群胡,戮异族,兴甲兵,攘外夷,终成今日之大魏。

然上天不眷,内乱未息,外患又至,丑燕兴兵,围我临漳,截我后路。愚兄腹背受敌,纵有拔山之勇,恐难纾乱平患。

请援晋室,然束之高阁,坐看成败,固偏安一隅。

青州鹰愁谷,桓兄尚记否?梁郡芒砀山,桓兄尚记否?

患难之交,当助于患难之时!

桓兄之胸襟,当不忍坐山观虎,以免兔死狐悲之叹!桓兄之威势,若遣精兵,兴义师,指麾北顾,旗帜电闪,定让鲜卑犬羊之兵伏尸百万,血流漂杵!

大事既成,愿与桓兄和衷共济,同享天下!

桓温一口气读完,仿佛看到了冉闵亲执弓矢浴血杀敌的场景。心潮澎湃,犹如熊熊烈火升腾。

冉闵一向要强,轻易不肯求人,今日之语气,足以说明他已面临绝境,不得已而为之。

“贵使辛苦了,暂住一宿,桓某明日便上奏朝廷,发兵北上。”

“多谢大将军,在下不歇了,圣上还等着信,如果得知大将军仗义相助,圣上定会化险为夷,这下大魏有救了。”

郗超忽然问道:“尊使且慢,此信何时发出?路上可有异常?”

“三日前发出,在下便马不停蹄,路上还算顺利,蜀人听说在下去荆州,客气得很。”

“蜀人?”

郗超觉得奇怪,质问道:“你从襄国出发,为何要舍近求远绕道蜀地?”

“是这样,黄河以北狼烟四起,乱兵出没,圣上担心路上有变,故而差遣两拨快马,各持同样的书札,同时出发。在下走蜀地,另一路是向南阳而去,按时辰,他应该能早到半日,你们没见着,或许是他路上耽搁了。”

“哦,是这样,也能理解。好,尊使请回吧,一路小心!”

郗超安排人送走使者,问道:“大将军,鹰愁谷和芒砀山是何意?冉闵为何要说出这两处地名?”

“说来话长,我和他其实交往并不多,见面也没几次,我曾经数度遇险,其中就包括这两个地方,都是他高抬贵手,放了我一马。他这是提醒我,提醒我不要忘记这份恩德。”

郗超好奇道:“他还放过你?”

“是啊,那是很多年前的往事了。”

桓温的思绪又回到了动荡的北方。

那时,他还在青州苏峻麾下,因揭发其贩卖人口之举,又暗中救下言川,苏峻就想借刀杀人,让冉闵在鹰愁谷旁的深涧下手杀他。

后来冉闵见他身手不凡,且志趣相投,便杀了苏峻手下的几人扔到涧中,放他去了徐州投奔郗鉴大人。

第二次则是在芒砀山,那时王导北伐,遭遇石遵埋伏,被围困在山下,桓温率言川援助王师,寡不敌众,冉闵竟然从面具下认出了他,便又放了大军一回。

“这冉闵不仅识人,还挺仗义的!”

桓温点点头:“记得当时在芒砀山下,他还向我伸出了两根手指,现在看来,就是要告诉我,欠他两回人情。”

“那大将军看来是准备还这份人情喽。”

桓温正色说道:“他第一次是放了我,第二次则是放了几万大军,这份情谊焉能不报?于公于私,都应发兵相助。”

桓冲一旁提醒道:“没有朝廷的旨意,不能擅自发兵。大哥当初伐蜀,朝廷虽说同意了,但旨意并未到荆州,大军就出发了,为此武陵王还弹劾此事。”

此刻想来,幸好当时是穆皇帝在位,没有追究。

但现在的皇帝是下了明旨的,擅发军卒那是大罪,且要小心,不能被他们捉住把柄。

“你们说得对,上一趟褚华就劾奏过咱们进兵蜀地,说明他们无时无刻不在紧盯着我,我怎能不小心为上?还好,此次临来时,太后和圣上说冉闵求援之事,朝廷会仔细思量的,估计应该会同意,咱们再催促一下问问看吧。”

于是,桓温吩咐袁宏拟文,请旨发兵,连夜送往建康。

郗超又细细看看书札,摇了摇头,言道:“大将军,此封书札还是烧了吧。”

“这是为何?”

“冉闵口无遮拦,出言不慎,你看,固偏安一隅,这是讽刺朝廷,共享天下,则更是不敬,有怂恿咱们自立之嫌。若是被朝廷看到了,怕给大将军惹祸呀。”

桓温细细品道:“确实不敬,不过这是他的手笔,又非我的意思,难道还能强安在我头上?嗯,也罢,烧就烧了吧。”

摇曳的烛火中,桓温似乎看到了冉闵焦急的脸庞,战马的驰奔,刀剑的碰击,风起沙飞,又回到了当初的那段峥嵘岁月。

次日傍晚,请旨的奏折还未到京师,荆州却迎来了传旨之人!

“在下奉殷大将军之命,特来宣令,请大司马率兵三万,三日内到寿州八公山下与殷将军会合,北上援魏。”

袁宏奇道:“笑话,你家大将军凭什么对我家大将军下令?”

“大人误会了,此乃朝廷旨意,昨日宫中内侍到扬州传旨,令两地同时率兵北上援助大魏,任殷将军为正,大司马为副。”

袁宏又笑问道:“那更不对了,为何不是宫中内侍传旨?”

来人答道:“因小内侍受伤,行走不便,殷将军以为军戎紧迫,所以便令在下一人两马,人歇马不歇,前来宣令。”

郗超责道:“胡闹!纵然军令紧急,但也当按规制行事,就凭你空口白牙就要发兵,出了差错,咱们可担当不起。”

“哦,是在下鲁莽,话没说清楚,这是令牌。”

袁宏验了来人令牌,确实是征北大将军府勘发,又问道:“圣旨在哪?”

“回大人,殷将军亲自勘验过,圣旨此刻在殷将军手中,他亲率扬州三万大军北上,应该已经出发了。”

桓温终于等来了期盼已久的消息,兴奋道:“好,有劳阁下速回殷大将军,本将军遵令行事。”

“慢着!”

来人刚要走,郗超不敢马虎,止住了对方,拿出了笔墨……

送走来人,袁宏和郗超一样,觉得旨意虽好,就是怪怪的,越是紧急,越不该马虎。

桓温责道:“已经火烧眉毛了,你们还在这疑神疑鬼,他殷浩再大的胆子,也不敢假传圣旨。再说了,殷浩虽说剑走偏锋,逐权附贵,但初心犹在,还不至于用这种卑劣的伎俩陷害我。而且刚刚你们也验过令牌了,出了事他也难辞其咎。”

桓温认为属下是杞人忧天!

因为几日前在京师时,殷浩来长干里,同样是代为传旨让自己和他一道入宫商议大魏密使来信之事。

当时,皇帝和太后并未以为有何不妥。

还有,自己离京前,皇帝和太后已经表达了酌情考虑北上之事。此刻下旨北上,是水到渠成。

桓温仔细一算,昨日一早扬州收到旨意,说明前日晚上内侍就出发了,而此时自己刚刚回到荆州,时间上没有疏漏差错。

这说明,朝廷也觉得形势不容耽搁,必须火速北上。

“大将军若是明早出发,三万兵卒一时可凑不齐,即刻可以调遣的只有两万州兵。”

桓温瞪了郗超一眼:“胡说,不是还有屯田的两万人吗?”

“大将军,万万使不得,屯田的,还有在蜀地的,还包括老四那边的,那五万人是百战之卒,至少可以一当三,是咱们的安身立命之本。只要朝中还有一个奸佞,就绝不能冒然征调,折了老本。”

桓冲也劝道:“此次是殷浩为主帅,荆州只是协助配合,咱们又何必喧宾夺主,抢了别人的风头?”

桓温问道:“那咱们带多少人马为宜?”

“干脆就带上两万州兵,他们战力也不算太差,正好也借机操练一下。至于还差一万人嘛,小弟设法从郡县抽调,保证不误事。”

桓温摇头不肯:“这不妥吧,旨意上说是三万,咱们少一万人,到时候责问起来如何解释?”

郗超说道:“蜀地太远,鞭长莫及,屯田的军士好不容易分散入城藏好,若暴露了则前功尽弃,连老底子都没了。至于应付的借口,那太容易了。”

“怎么个容易?”

“你忘了自己还兼着征西大将军了吗?你有节制镇军之权,不妨下令应将军,让他派兵一万明日北上,他要是拒绝了,就先治他一个抗令不遵之罪。”

桓温苦笑道:“镇军抗令不遵那是家常便饭,时日一长,我还真忘了自己有节制之权!好,就这么办,你是参军,就代我下令,明日午时发兵。”

布置妥当,他还不放心,找来言川,说按照镇军应将军以往的秉性,未必会同意派军北上。

一旦遭到拒绝,还是要动用一万精兵,让言川先做好准备。

郗超放心不下,决定和大军随行,临走前叮嘱桓冲依计行事,以防万一。

桓温则几乎一宿无眠,秉烛夜思,筹划着即将到来的战事。

次日正午,令桓温意外的是,镇军不仅派兵来会合了,而且领兵的还是应将军,足见,大伙都体察到此次北上对大晋的意义。

“大军出发!”

桓温率领三万大军,踏上了期盼已久的进援冉闵的征程,辅车相依,唇亡齿寒,令他热血沸腾。

这一战,既是为了大魏,也是为了大晋,更是为了泱泱华夏!

阅读大晋衣冠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大晋衣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