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万界之大拯救》

第一百一十七章 戚同文:书同文也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国家劝学育才,必求为我所用,辅我风教,设使皆明\/经籍之旨,并练王霸之术。

使天下贤俊,翕然修经济之业,以教化为心,趋圣人之门,成王左之器。

故臣以为……

傍晚时分,范仲淹连晚食都顾不上吃,一直呆在书房,颇有札子不写完,不休息的架势。

纵观范仲淹过往的履历,对他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雎阳书院求学的那段日子。

雎阳书院与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并成为北宋四大书院。

年间,得赐国子监本《九经》

嵩阳书院于至道年间,得赐匾额‘太室书院’及国子监本《九经》

岳麓书院于咸平年间得赐国子监本《九经》,大中祥符年间又得御赐匾额

雎阳书院于咸平年间得赐匾额

皇权社会嘛,天子就是最大的变数,其他书院不是不够优秀,只是名声不显,只在当地有名,如岳麓书院,是在得御赐匾额后,才闻名天下的)

因此,范仲淹上书的札子,其中很多内容都是参照雎阳书院得来的。

不过,雎阳书院现在应该称‘应天书院’。

雎阳书院坐落于宋州宋城县,景德二年,宋真宗感念宋州是太祖的‘龙兴之地’。

于是下诏将宋州升格为‘应天府’,大中祥符七年,应天府再次升格,成为大宋的陪都,始称‘南京’。

雎阳书院的前身为南都学舍,创立于后晋时期,由当地的名士杨悫创立。

起初,南都学舍只是一间很小的私塾,直到得到了当时的某位官员资助,这才日益发展起来。

同时,南都学舍也继承了唐代丽正书院藏书的传统,建起了一间藏书千余卷的藏书楼。

不过,真正令南都学舍闻名天下的乃是杨悫的弟子——戚同文。

戚同文生于唐末,彼时天下烽火不休,位于中原腹地的南都学舍,更是四战之地。

有感于天下动荡,生灵涂炭,戚同文不愿出仕为官。

当然,戚同文的内心是渴望一统的,因为国家一统,老百姓才能过上安定的日子。

其实,戚同文本名并不叫‘同文’,这是他后来改的名字,其中的含义也很直白。

同文取自‘书同文’。

在戚同文的掌管下,雎阳书院先后登第五六十人,其中最知名的登基者当是淳化三年的状元孙何。

自此,雎阳书院名动天下。

虽然范仲淹求学时,戚同文已然故去,但书院中的绝大多数规章制度皆是戚同文留下的。

而戚同文亦是对范仲淹影响最大的那个人。

雎阳书院的学风便是‘乐以天下,忧以天下’,这也是范仲淹写下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源头。

毫无疑问,范仲淹绝对是雎阳书院最杰出的弟子,他继承了戚同文的遗志,并将其发扬光大。

月上中天,范仲淹终于停下了笔触,一封兼具文辞和实用的札子,新鲜出炉。

在这份札子里,范仲淹由浅入深的概述了一间官学该如何运作。

首先,最重要的当是山长。

蛇无头不行,一个好的山长,足以为一座书院定下成功的基础。

阅读诸天万界之大拯救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诸天万界之大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