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同心的商业帝国》

第164章拜年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杨同心的商业帝国 (.)”!

大兴朝崇德八年大年初一,踏着满院子鞭炮的碎红,杨同心站在门口迎接他在这个时空的第一个新年。

因为大年初一有不兴动扫帚的习俗,所以院子里放鞭炮留下的碎屑也没有清理。杨同心戴着有护耳的八角六合皮帽子,穿着一身有毛领的棉长袍,腰间系着一条二指宽的银扣皮带,穿一双高帮厚底黑色皮靴。他身后跟着穿戴一新的周润、张茂财和松涛。杨同心打算出门去拜年,掌管书房的邱文烈跑过来,行礼说道:“东家,您还是让别人记礼单吧,我、我做不了。”

买卖行里商人们大年初一都要相互走动,互相送些礼物或者是红包,可拜年的对象往往可能不在家,于是就多是只派人来送礼物,除非约定好的才会在家专门等候。杨同心把这个记录礼单的活儿交给了邱文烈。

“做不了?”杨同心挽挽袖子笑道:“有什么做不了的?”

“东家,我一个下人怕镇不住。”

“文烈啊。”杨同心拍拍邱文烈的头说道:“过了年你就十六岁了,算是个男子汉了,怎么你还打算一辈子在我府里做个书房管事吗?好好做事,回来我可要检查,做不好,那过年我给你的二两银子红包,你可要还给我。”邱文烈闹了个大红脸,挠头说道:“东家你给的红包我已经交给姐姐了,怕是要不回来了。”杨同心弹了邱文烈一个脑奔儿:“行了不要和我废话了,我今天要走很多家呢。差事办不好,罚你去马厩喂马,赶紧滚。”邱文烈嘿嘿笑着跑开。

“春雨,你看文烈这孩子怎么样?”

“不错,不仅识文断字,也聪明伶俐。东家这是又有什么打算?”

“我想着文烈已经十六岁了,虽说入了罪籍不能科举只能做奴仆,不过我打算让他跟你学徒你意下如何?”

“好啊,那明天起就让文烈跟着我学办差吧。”

“东家,要不您也给我安排个差事?”张茂财捧着礼盒过来嘿嘿笑道。杨同心翻翻眼睛,笑道:“你啊踏实给我做个长随就行,别的差事你可做不了。”张茂财不忿起来:“文烈个小孩子都可以,我咋就不行了?”松涛轻轻推了张茂财一下:“赶紧走路。”

出了门外,遇到街坊杨同心都发了利市红包。一路到了葛富贵家门前,松涛过去和门房说了一下。过了片刻,牙行掌柜葛富贵一身富家打扮出来迎接,远远的就拱手作揖:“佛海,过年好啊。”杨同心笑着拱手:“兄长过年好啊。”进了正厅,杨同心从张茂财手里拿过礼盒放到桌上,笑道:“这一年,多谢兄长在牙行帮忙,敝号买卖兴隆兄长功不可没啊。”

“你这就外道了。我们牙行和你们天人和这一年来算是互相帮衬,那白花花的银子我可是没少赚,坐。”松涛和张茂财到外间坐下喝茶,葛富贵的管家过来陪着说话,让丫鬟端来松果、瓜子、花生、桂花糖招待。

“兄长我这次来,除了给你拜年还有个事情需要和兄长商量一下。”

“哦?”葛富贵知道杨同心说是要商量那必然是有大事,给杨同心倒了一杯茶,说道:“佛海你说吧。咱们一起商量着来。”

“前阵子,我粮行二掌柜黄腾达在开封附近发现了一些从彰德府逃荒的灾民,后来我派人细查,他们是从汤阴县宜沟周围过来的。因为汤阴县从去年六月份夏收开始到九月秋收滴雨未下,地里的庄稼都旱死了,这些逃荒的都是种地的农户,口粮吃完无以为继,只得携家带口往卫辉府这边逃荒。兄长你见过大风大浪,兄弟我想请教你,若是遇上大荒之年,我的粮行应该如何应对?”

葛富贵一听脸色一变,半响没说话抽着旱烟袋,杨同心喝茶等候。又过了许久,葛富贵放下旱烟袋,说道:“这灾荒之年,我一共经历过四次,其中最惨的一次是德宝三十年那次开封黄河决口,受灾有六个县,逃难的灾民有十余万之多。那时候可谓是人心惶惶,开封府的粮价涨了十倍,一石小米涨到三两三钱银子,当时两斤小米就可以换一个黄花闺女,饿殍遍野惨不堪言。我当时是开封牙行已经出师的学徒,在牙行帮忙。我们牙行当时还有一些存粮,可灾荒之际,也只能顿顿喝粥。我记得当时开封最大的粮商是左天南,他手下的四家粮行囤积居奇,这次灾荒他可是没少赚。在商言商,左天南大灾之年趁机涨价,作为商人无可厚非,但他刻意操控价格,导致开封粮价居高不下,我对他还是很看不起的。佛海,大灾之年是一个粮行的最大商机,这不假。可如何做好应对,既能赚到银子又能博得人望,才是最关键的。”

“我根据《《救荒活民书》等书,拟定了一份章程,兄长帮忙看一下。”

“佛海,这个为兄却爱莫能助。非是我不帮忙,我牙行只是给买卖人牵线搭桥的一个商行,如何赈灾如何安抚灾民,我也只是有些亲身经历罢了。若说这里面的关键和要害,我却一无所知,对不住弟兄了。”

“嗯不妨事,术业有专攻嘛。若是今年旱情扩大殃及咱们长垣县,到时候我可能有所行动,倒是少不了要兄长帮忙。”

“咱们兄弟还客套什么,只要你一句话我一定帮忙,不过佛海,做善事可以却也要量力而行,你年纪轻怕是没见过饿殍遍野的惨景,你做好事我支持,可你也不要把自己也搭进去。”

“这个自然。既然来了,兄长你也不招待我吃顿酒席是不是太小气了。”

“早就等着你小子呢。走吧,请周总管他们一起过来,今天好好喝一顿。”

这顿酒席从早上吃到中午才散去。葛富贵亲自送到门口,低声和杨同心说道:“佛海,赈灾这件事情你还是要请和汤主事请教才对。”

“兄弟明白。我这就去拜访汤主事。”

杨同心来到长垣县户房主事汤如海府前,松涛去和门房禀告。过了片刻,出来一个三十出头穿着富贵的男人,远远的就拱手行礼。笑道:“过年好啊,杨世兄。”门房在一旁低声说道:“这位是我家老爷的长子,大少爷汤赞,是洛阳府户房主事。”

“大公子过年好。”杨同心听汤如海的管家说过,汤如海有两个儿子,一个在洛阳府做户房主事,一个在开封府做刑房主事。见礼已毕,汤赞上下打量杨同心,观其仪表非俗谈吐有礼,心里多了几分认同。

“家父今天谁都没见,早早的就在等候杨世兄你了。”

“若山兄如此厚爱,让在下惭愧了。”

“家父生性高傲,能得他老人家垂青,想来世兄不是一般商贾,这边请。”

来到正厅前,门口站着一位穿锦缎长袍的小伙子笑容可亲的过来,笑眯眯的说道:“这位就是杨世兄吧,家父已经在正厅等候许久了。在下是家父次子,我叫汤成,世兄这边请。”

周润一看这个架势,看来汤如海是真的把杨同心当学生了,否则也不可能派两个儿子出门迎接了,这礼遇可谓非常重视了。

“若山兄,过年好啊。”杨同心进来和汤如海拜年。汤如海一身居家富贵打扮,看到杨同心拱拱手,笑道:“佛海,过年好。”

“这是我的两个犬子,这个是老大,叫汤赞,现在洛阳府做一个区区户房主事。”汤如海没有起身,伸手一指自己的长子带着几分骄傲。杨同心过来和汤赞行礼,说道:“三十出头的年纪能做到洛阳府的户房主事,掌管数十万百姓生计,怎么能说区区呢,大公子前途不可限量。”

汤如海听在心里非常的受用,这个大儿子汤赞能做到洛阳府户房主事,完全是靠着自己的努力,汤如海的光是一点都没沾。汤如海年捻须笑道:“佛海过誉了。这个是我的二儿子汤成,在开封府勉强做一个刑房主事混日子。”

“见过杨世兄。”笑眯眯的汤成过来和杨同心行礼,杨同心笑道:“若山兄家学渊源,二公子舍却金山不用,却做了一个执掌生杀大权的刑房主事,令人佩服佩服。”

“这位杨同心是县内天人和粮行的东主,是我的忘年,也算是老夫的半个学生。”汤如海微笑着和自己两个儿子介绍杨同心。

“见过杨世兄。”两人向着杨同心行礼。

杨同心向着汤如海鞠躬:“小子德行浅薄如何配做您的学生。”

“说到德行,你和那位苏姑娘的事情已经闹得满城风雨,你倒是色胆包天。”汤如海调侃道。杨同心笑笑说道:“青菜萝卜各有所爱。”

“李管家,出去告诉门房今日我闭门谢客,只款待佛海一人。”

汤赞和汤成听杨同心说青菜萝卜各有所爱,笑着打量杨同心,他们两人胥吏世家出身,若不是实权在手,从世间礼法等级来说,恐怕还不如望门寡苏晚梅,所以对这事倒是觉得没什么。

当下开了两桌酒席,松涛和张茂财在外厅,由汤如海的李管家作陪。里厅是汤如海的家宴,由长子汤赞和次子汤成作陪,周润作为杨同心的心腹总管也在酒席上。

汤如海今天准备的是燕窝席可谓富贵,众人一起点评菜式引经据典说些笑话。周润作为杨同心的总管应对自如说话恰到好处,博得汤赞和汤成的认同。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杨同心暗示有事要商量,汤如海点点头,命人撤去酒席,换上茶水。汤赞汤成兄弟两人起身告退,引着周润在外间一起品茶。

“佛海,什么事?莫不是你又有什么大手笔要施展?”

“若山兄请看。”杨同心拿出自己拟定好的灾情章程和二掌柜黄腾达当时的信件交给汤如海。

汤如海接过来一看,脸色凝重仔细翻看,看完沉吟不语,问道:“你仅凭些许从彰德府逃荒的灾民就笃定今年将会是大旱之年?”

“长垣县从进入腊月以来到现在正月初一,一个月内只下了一场小雪,所谓未雨绸缪,凡事还是早作准备的好。”

“嗯,不错。”汤如海点点头,说道:“赤地千里易子而食,史书上不过八个字而已。佛海,你今年刚二十一岁,想必这大灾之年也没有经历过吧?”

“没有。”杨同心向来对汤如海这位资深胥吏实话实说。

“大灾之年老夫经历过几次,有颇多感触。南宋董渭有《救荒活民书》本朝赈灾具体举措就是在这上面建立的,通常分为常平、义仓、劝分、禁遏籴、不抑价五种手段。常平是指用来平抑粮价的粮仓,本县常平仓存粮五百石,老夫很少调用这个粮仓来平抑本县正常年景的粮价。义仓指的是赈灾粮仓,就是佛海你前阵子卖给县衙的那些粮食,这就是本县的赈灾粮仓。一千二百石粮食是十二万斤,加上常平仓的五百石粮食,一共是十七万斤粮食,长垣县有人口七万四千余口,分到每个人手里不过两斤,最多只能吃两天。”

杨同心听到这里问道:“那为什么不多修建一些赈灾仓呢?”

“这赈灾仓不是说修就修的,是按照每个县的赋税来定的。例如长垣县每年上缴白银八万两,粮食一千石,是中上之县,所以当地的赈灾粮仓规制就是一千五百石左右,这是本朝开朝时定下的规矩,只不过这些年太平盛世兵革不兴,人口繁衍,当初的规矩就有些力不从心。”

“那这么算下来,长垣县一旦有了灾情最多只能维持十五天?”

“最多也就二十天时间,县内的赈灾粮就没了。然后就是劝分了,发动本县的富户开始捐输,用捐输的银两购粮,或是把捐输的粮食送到粥厂进行分发。佛海,你这份赈灾的章程是你自己的手笔么?没有找你的大总管代笔?”

“没有,这事我还没和周润商量,我想着先和葛掌柜和若山兄商量一下,毕竟这事我自己一个人做不了。”

“葛掌柜虽然颇有本事,不过他是牙行掌柜,最多帮你出出力,能给你的中肯意见恐怕不多。”

“所以我马上就来请教若山兄了。”

“嗯,这个需要你我好好参详一下。这份章程暂且留在老夫这里。”汤如海面沉如水,说道:“如果真的有这次旱灾,这对你未尝不是一个壮大声望更进一步的难得机会,你的天人和能否更上一层楼,就要看你如何运作了。”

“旱灾?机会?”杨同心忽然明白汤如海什么意思了。

阅读杨同心的商业帝国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杨同心的商业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