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同心的商业帝国》

第168章大婚之期的议事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杨同心的商业帝国 (.)”!

寒冬渐远,早春来到。大兴朝崇德八年三月二十一日,河南省开封府长垣县天人和粮行东主杨同心大婚之日如期而至。

婚期前三天,杨同心就在所住的安康街上摆开了婚庆流水宴。这三天流水席的管事是杨同心第一个长随张茂财。

张茂财忙得是满头大汗,他身后跟着杨同心在正月里收留的灾民杨延寿,如今跟着张茂财学着办差做事。经过几个月的磨合,张茂财已经能大体看懂杨延寿手势的意思了。今天是流水席最后一天,安排完中午的流水席,张茂财累得一屁股坐到躺椅里,杨延寿递过一个用井水打湿拧干的毛巾,张茂财接过来擦擦脸,笑道:“延寿,你小子现在越来越有眼力见了。”杨延寿无声的笑笑,比划手势:那是张大哥你教的好。张茂财撇嘴说道:“连你小子也学会拍马屁了,等下你把账目拢一下,咱们和李金发对对账。”杨延寿点点头,到一旁的草棚里把账目收拾好,查看一遍确认无误,拿起来过去和广香楼掌柜李金发对账。

李金发这一年托杨同心的照顾,酒楼的买卖极为红火,他对杨同心新收的这位哑巴长随很有好感,看到杨延寿进来手里抱着账本,知道这是要对账,笑逐颜开的过来拱手:“杨兄弟,这是要对账?”

杨延寿点头放下账本,比划手势:咱们先对一遍,等会儿张大哥来了就省事了。李金发也看不懂杨延寿的手势,不过知道是要对账的意思,拿过自己的账本摊开放到桌上。杨延寿聪颖伶俐,从正月进了杨府到如今,不仅认识了很多字还学会了打算盘,当下挽起袖子一抖算盘,等李金发报账。

“猪里脊三百二十五斤,九两五钱银,市价。”李金发念着,杨延寿飞快扒拉算盘珠,在纸上写道:猪里脊叁百贰拾伍斤,玖两伍钱银,市价;看了眼自己的账册,杨延寿在账册上勾了一笔,意思是这笔账目确认无误。

两人对了一会儿账目,张茂财才姗姗来迟,他来的晚有三个原因,一是他不会打算盘,二是现在杨延寿认识的字已经超过自己了,三是对账这事儿实在太麻烦,张茂财也懒得一笔一笔的和李金发对账,所以才故意来得迟了。

“呦,大长随茂财兄弟。”李金发放下账本,亲手给张茂财倒茶,张茂财嘿嘿笑着接过来茶碗,笑道:“李掌柜,不用叫啥大长随,听着跟大肠碎似的。”

“可不敢,如今杨老板大婚,你是他第一个长随跟班,你瞅瞅可把你忙坏了,来喝口茶歇歇腿。延寿啊,咱们等下再对账。”

杨延寿比划手势:我自己对就行,你们聊你们的。李金发账目向来不做假不掺水,也不怕杨延寿单独核对,他过来坐在张茂财身边,问道:“你就给我透透风,杨老板这次大婚,想着怎么办?依照往日他的脾气,这次场面可小不了吧?你看这还没到婚期呢,流水宴已经开了三天了,就这手笔,满县城是独一份。”

“那是,我们东家办事啥时候场面小过,这次的场面嘛,嘿嘿,那可大了去,哈哈,李掌柜你就等着赚银子吧。”

“那是,咱们兄弟有好差事茂财你自然不会忘了我。这苏姑娘好福气啊,嫁了这样一位大财主。”

提到望门寡苏晚梅,张茂财就有气,冷笑一声说道:“也不知道东家哪根筋搭错了。李掌柜你实话说,就凭我们东家的长相、财力、为人,县尊要是有女儿也不是不能娶过来,却娶了这个望门寡做正室,这事儿说出来都寒碜。”

杨延寿闻言抓起桌上的抹布狠狠砸过来,怒视张茂财。

“延寿你不知道咋回事儿,你少掺和,对你的账本去。”张茂财顺手把抹布丢在一旁,接着说道:“老李,这事儿我就和你说,这次我们东家打算大办,你琢磨琢磨那是个什么场面吧。”

“大办?!”李金发摩拳擦掌,看来这次自己这银子绝对不会少赚了,不仅心痒难耐:“这满县城都知道你是第一个跟着杨老板的,你给我透个信儿,到底怎么个大办法?你和杨老板亲兄弟似的,这县城里也就你知道的最多,讲讲。”

张茂财对李金发这顶高帽欣然接受,得意起来:“那是,当初还是我领着我们东家进城的,当初一起住大车店,一起去牙行置办房产,一起搬家。这次东家的婚事大办,我就给你说一样,周润亲自去开封府把寿喜班全班都请来了,你就琢磨琢磨这场面如何吧。”

“寿喜班那可是开封府最有名的戏班子,听说班主彭二牛,那一曲《百鸟朝凤》名震开封府。要是人品不咋地,出多少银子他们也不肯来,周总管能把他们请来,厉害!“李金发伸出大拇指,张茂财得意洋洋:“那是,周总管若是没有能耐,当初我们东家也不会花了上万两银子把他捞出来——”还没说完就猛地闭嘴。杨延寿指着张茂财气得哇哇大叫,张茂财咳嗽一声瞪了杨延寿一眼,说道:“李掌柜,咱们还是对账吧。”李金发连连点头称是问,笑吟吟的请张茂财过去对账。

“佛海这小子,给老子扔了一堆事,他跑去会佳人,真是。”牙行掌柜葛富贵气哼哼丢下毛笔:“手都写麻了。”一旁的书吏笑呵呵给葛富贵倒茶,笑道:“掌柜的,杨老板可把主婚这样的大事交给您了。您就说说他送过来那三套金丝银线的礼服,就这样的手笔,我敢说整个开封府都没有人舍得。”

“那倒是,这小子办事一向是大场面。”葛富贵起身松松筋骨,走到三套杨同心送过来的崭新礼服前,伸手拿起袖子,用手指头捻捻上面的金丝,摇摇头叹口气:“他为了给那个苏晚梅长脸,这是下了血本啊,哪有男方倒贴给女方银子做嫁妆的。”

“掌柜的,就苏晚梅的家境,要她找出十两银子也难。有道是宁拆一座庙不毁一桩婚,人杨老板乐意,我看您再不高兴也要他留点面子。”

“老话说门当户对,不是没有道理的。佛海这门亲事,门不当户不对早晚是个隐患,唉,这小子啊。”

“属下也是这么觉得,不过那天我看杨老板,他是真的高兴这个做不得假。”

“嘁,咱们都是老爷们,等这股新鲜劲儿一过去,谁知道他和苏晚梅将来会如何。苏晚梅一个裁缝出身,诗书礼乐琴棋书画样样不会,佛海博学多才,这两个人日后如何相处,很是问题啊。”葛富贵背着手想了想:“我还是去佛海府上看看去,你接着办事就是了。”

“是,等写好了请掌柜的过目就是。”

葛富贵离开牙行,直奔杨同心的府邸而去。到了门口,门房认得是牙行大掌柜葛富贵,连忙过来引路,另外一名门房跑去回禀。

葛富贵来到书房前,看到了守在门口的侍卫松涛,拱拱手,探手一点书房意思是现在能进去么。松涛一抱拳说道:“葛掌柜,东家正在和马堂主廖堂主还有周总管议事,待在下去通禀一下。”

“文烈那小子呢?往常不都是他当值么?”

“回葛掌柜,文烈现在跟着周总管学做事,外出办差去了,您稍等。”

片刻之后松涛回来,拱手说道:“葛掌柜请进。”

“原来这小子真在议事,我以为他会佳人去了呢。”葛富贵对着松涛一抱拳,迈步进了书房。

“兄长来的正好。”杨同心脸上没有喜色,一脸的凝重,拿过一封书信交给葛富贵,葛富贵展开信一看:崇德八年三月号闻风堂线报。卫辉府去年入冬以来,只下了三场薄雪,仅两分厚。开春以来卫辉府境内浚县、淇县、滑县滴雨未降,延津、辉县、汲县雨水仅为二寸一分一厘,新乡、获嘉、原阳三处雨水仅为一寸三分二厘,卫辉府治下十县只有原武县雨水与往年相当,未出现旱情。开封府治下兰阳县全县大旱,已有部分灾民逃荒,人数约有六百。杞县、通许部分地区初见旱情。尉氏、鄢陵、新郑、郑州、密县、荥阳、中牟等地雨水略少,目下尚可,陈留、封丘雨水无他,起伏不大。彰德府治下武安、涉县无他,安阳、林县、临漳旱情有所缓和,鹤壁、汤阴、内黄旱灾严重,逃荒民众日渐增多,人数多达上千。综上所述,闻风堂书库推演,崇德八年三月至六月间,卫辉府全府八成将是大灾之年,届时将殃及全府;开封府四成会是大灾之年;彰德府旱灾无可幸免,必然是大灾之年。闻风堂副堂主赵山甲、书库主事毕锦绣书。”

“如此看来,卫辉府今年大旱之年已然属实。”葛富贵敛容正色道:“开封府和卫辉府比邻,一旦卫辉府出现大灾之年,灾民逃难蜂拥而出,只怕是一场浩劫。”

“兄长记得年前我和你商议的如何抗灾之事么?”

“记得。”葛富贵答道:“看来到了四月初就是行事之时了。”

“马堂主调教有方,山甲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了。”杨同心夸了一句,闻风堂堂主马相初拱拱手,说道:“多谢东家夸奖。山甲自年后带着邱文烈和一众属下考察旱情,属下跟着走了半程,因东家大婚属下才提前赶回来。东家制定的抗灾章程,从书面上来看是万无一失的。只不过,属下在登封县做捕快的时候,经历过几次官府赈灾,抗旱救灾期间,这官府的态度事关重要,若是本县县尊宋文治掉以轻心敷衍了事,咱们天人和就算砸锅卖铁也绝对抵不住这上万灾民入境。”

“东家,我们演武堂已经做好了准备,咱们天人和的运粮路线和车队都准备妥当,只不过属下觉得咱们天人和财力有限,不可能以一己之力救助如此多的灾民。若是旱灾真的来临,本县的还好说,这外县的灾民要是听说咱们施粥跟着来,那我们演武堂这点人手就是杯水车薪了。”演武堂堂主廖空有些担忧。

“春雨,你怎么看?”杨同心扭头问在一旁记录的周润。

“东家。”周润停下笔,说道:“靠施粥救灾其实是治标不治本,两位堂主方才说的很有道理,咱们天人和毕竟财力有限,是绝对扛不下大批外县入境灾民的。属下觉得,咱们应该优先考虑本县乡民,本县人口七万四千多,依照咱们现在的库存粮食,开粥厂是可以勉强撑到夏收的。不如,咱们再拟定一份以工代赈的章程,您看如何?”

“以工代赈?”杨同心念了一遍,微笑着点头:“不错,以工代赈。”

阅读杨同心的商业帝国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杨同心的商业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