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同心的商业帝国》

第176章长垣县的困局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杨同心的商业帝国 (.)”!

大兴朝崇德八年,史载:四月初春,河南省卫辉府、开封府、归德府三地大旱。为求生计,脱困流民逾十五万人,所过之处,满目疮痍惨不忍睹。

长垣县城外的灾民越聚越多,三三两两的已经开始搭建窝棚了。

长垣知县宋文治虽然已经为官多年,却是一个太平官,对大灾之年如何化险为夷没有十足的把握,忧心忡忡的望着城外成群的灾民,脸上的神情有些焦虑,若是长垣境内饿殍遍野,此事必然会或多或少会对自己的升迁有影响。

“东翁无需担忧。”宋文治的师爷王文海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宋文治侧头询问身边的师爷:“云章可有良策?”

“东翁,属下近几日和汤主事数次深谈,已然敲定了本县赈灾的方略,以东翁运筹帷幄的手段,再加上汤老的经验,长垣县此次旱灾必然无碍。”

“此事甚为堪忧。”宋文治面有愁容:“本县有在籍乡民七万五千六百七十二人,在册土地十万三千三百亩。若是往日年景好,种地的乡民在春夏之交卖掉冬小麦,会得到银两二三两,多的有五六两银子,这样才能完成顺利完成赋税。而今年这个旱情,在本官看来无疑是十年难遇的大灾之年。县内目下的最大困局就是赈灾粮数量不足,按照朝廷律法,长垣县中上之县,常备广平赈灾仓只能有一千五百石,换算过来只得区区十五万斤。均摊一下,本县灾民至多每人每丁只能分到两斤粮食,两斤粮食即便熬粥也只能为继数日而已。而届时开封府的救济粮未必能到。汤主事纵然老成谋事,到了那个时候,他也未必能找到救灾的粮食,那可是一万石粮食,难啊——”

“东翁忧民之心令人感动,诚如东翁所言,本县的赈灾粮确实捉襟见肘。”王文海微微一笑说道:“不过,若是有商贾大户愿意出手帮忙,这局面可就大不一样了。”

长垣县还有能一下子拿一万石粮食的商人?宋文治皱眉思忖起来,蓦然想起一人:“你说的莫非是天人和的东主杨同心?”

“东翁料事如神,属下说的大户就是这个杨同心。”王文海笑吟吟说道:“去年夏收之时,杨同心以一人之力,用十天的功夫就将县内五大粮行悉数击败,此后在长垣县做成了一家独大的霸盘,占了本县的粮食市场。其后,杨同心招兵买马实力大增,此次旱灾他若是能出手,赈灾之事就有望了。”

“只是,这商贾之辈,历来唯利是图。况且,纵然杨同心真的识大体,愿意拿出粮食助我——”宋文治觉得心里没底:“短短一年时间,他能有多少粮食?只怕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东翁,属下亲自去勘察过。”王文海压低了声音:“去年半年时间,存粮足够三千石的粮仓,杨同心就建了三个,算上他粮行的存粮,属下仔细算过,只怕不下一百万斤!”

“此言当真?”宋文治闻言一惊:“不过一年的光景,这厮居然已经有了这般财力?”

“东翁,杨同心此人非一般商贾可比。”王文海说道:“从去年他的动向来揣摩,此人野心极大决然不是一个长垣县成容得下的。如今这场旱灾遍及三府十几个县,这样的大灾之年,对这些做粮行的商人而言,可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我料杨同心必然有所动作。”

“杨同心这厮,本官往日里可不曾亏待他。只是此人行事一向不按常理,还真不好琢磨他。”

“这正是属下有些拿不准的地方,想着和东翁一起商讨下,看怎么能让杨同心为我们所用。”

“云章你不妨把你的妙计说来听听,咱们一起参详参详。”

“属下有三条计策献与东翁,请东翁指正。”王文海微微躬身:“第一条叫做送功名,寻常商人无非图的是利,从他灭青帮剿土匪来看,杨同心这厮最喜名利双收。属下估计,他必然会等到本县赈灾粮告罄之时这才出手,借机好好的沽名钓誉一番。如果想让杨同心为咱们出力,东翁,您不妨求布政使蔡大人帮忙,为杨同心求个恩赏功名顶戴,一个从八品的广善仁翁头衔,属下觉得足矣,此等上官赏赐的闲散虚衔,想来杨同心必定会欣然接受,东翁意下如何?”

宋文治在心里推演一番,按照他对杨同心的印象,王文海这条计策可谓投其所好对症下药,想到这里愁容顿减:“如你所言,灾年之后,本官赏给杨同心一些抛荒的田地如何?”

“东翁高见。”王文海笑道:“属下这第二条计策就是送土地。朝廷有明文律法记载,其中荒年土地抛荒篇中有记载:举凡大灾之年,乡民为求生计出逃,若永耕田荒废三月未曾耕种者,由地方收回重新处置。只要杨同心愿意为东翁效力。我们送他一些土地,而东翁若能在大灾之年崭露头角,将来青云直上指日可待。”

宋文治捻须点头:“嗯,不错,此计既能解了本县的灾情又能在河南官场上扬名,可谓两全其美,云章好见识!”

“这最后一条计策,就是今后长垣县的赈灾粮全部交由杨同心的粮行打理,这样他就多了一单十五万斤的铁杆买卖,东翁,您觉得属下这三条计策如何?”王文海不无得意的说道。

“可谓妙计。不过,这些事你不要露面,请汤主事从中斡旋即可。”宋文治笑道:“汤主事和杨同心亦师亦友,他出面杨同心会更买账一些。”

“属下明白。”

“云章。”宋文治走了几步,心头忽然有了疑问:“杨同心这厮为人有些古怪。若他不按照我们的谋划走,又生出什么古怪事端,那我们只剩下捐输这一条计策可用了。”

“请东翁宽心,咱们先专心赈济本县子民,有这三条计策打底,即便杨同心再精明也不过区区一个商贾之辈,我们给出这样的条件,他必然心甘情愿咬饵上钩为东翁所用。至于半个月后的捐输议事,就由属下全权代东翁办理,以属下对杨同心这厮的了解,请君入瓮可谓十拿九稳。”宋文治和王文海相对会心一笑。

此时,杨同心正在书案前提笔修改章程,原来的书童邱文烈跟随大总管周润学徒,去年冬天收留的灾民杨延寿跟着大长随张茂财办事,书房里只有他自己。

侍卫松涛守在门口,腰里别着一口单刀,面沉如水。

远处,杨同心的新婚妻子苏晚梅在管家婆茹秀雪的陪同下有说有笑的走过来。

“太太。”松涛躬身行礼。

“松大哥。帮我通禀一下。”苏晚梅眉眼带笑微微欠身。

松涛神色不变点了一下头,不紧不慢的进到书房里禀告:“东家,太太来了。茹管家带还着一个食盒。”

“嗯?我没吃午饭么?”

松涛面带笑意:“东家,您在书房里忙了一上午,看你如此专注,计管家不敢打扰,只能去向太太禀告了。”

“是么?”杨同心笑道:“请太太进来,你——去歇歇吧。”松涛向来不多嘴,行礼退出来,对着苏晚梅作揖:“太太,请。”

“听说相公忙得连饭都忘了吃。怕耽误你做事,我就做了些小酥肉过来,你先垫垫。”苏晚梅已经知晓了杨同心不许在书房里进食的规矩,于是她在书房外间放好食盒,笑道:“我第一次给相公做饭,也不知道和不和你胃口。”茹秀雪向着杨同心行礼之后就出门去了,作为过来人她自然明白新婚夫妻,此时正是好的蜜里调油的时候,自己在场诸多不便。

杨同心笑着伸出右手,苏晚梅面色一红,伸出手来握住。杨同心轻轻搂住苏晚梅,她娇羞起来,轻轻的敲了一下自己相公的肩头:“别闹,先吃饭,等晚上你、你再吃我……”说完脸上又红又烫,低下头去。杨同心笑着松开手到脸盆前洗了手,苏晚梅跟在一旁,递过一条白色的怀庆府编织布面巾。

“这小酥肉吃的时候,要配上芝麻孜然茴香粉,那就是锦上添花了。”杨同心笑着打开食盒,扑面而来一股生蒜的气味,杨同心一紧鼻子。苏晚梅马上就察觉不对,麻利的把蒜酱碗端了出来,远远放到桌角,笑着说道:“是我马虎了,忘记相公原来不喜欢吃蒜。”杨同心笑笑不语,拿起筷子夹了一块小酥肉放在嘴里——这小酥肉选的是上好的五花肉,用的是菜籽油,出锅的火候挑得正好,吃在嘴里又烫嘴又不烫嘴,轻轻一咬,肉里的油脂慢慢溢出,沿着舌头流淌,满嘴都是鲜浓的咸香肉味。

“娘子,你听谁说我喜欢吃蒜?”

“听别人说的,看来不准。”

“我看八成是茂财说得吧,茂财对你有些偏见,不过他没什么坏心眼,这次就不要恼他了,得空我说说他。”

苏晚梅见杨同心一下就猜出来是张茂财谎报消息,心里又喜又惊,喜的是相公如此体贴,惊的是张茂财居然会瞒骗,她刚要说话,忽然明白过来,这是杨同心在讹自己,笑道:“不是茂财兄弟说的,我是听别人说的。”杨同心笑笑不语,吃了几块小酥肉,苏晚梅倒了一杯热茶,放在桌上,坐到另外一侧双手托着下巴,目不转睛的看着自己的相公,满眼都是浓浓的爱意。

“相公,我听李婶说,城外现在有上千的灾民,外面乱哄哄的。”

“都是从彰德府、卫辉府那边过来逃难的。”

“那相公你是怎么打算的呢?”

“你猜看看。”

苏晚梅笑道:“依照相公往日的为人,外面这么多灾民,相公是绝对不会见死不救,只不过咱们家毕竟是做买卖的,到底怎么谋划我可不知道,不过看你这些天一直在派人做事,看来已经谋划周全了吧。”

“我可是商人,那可是无利不起早的呦。”

“绝对不会。”苏晚梅很坚定的摇头:“相公你虽然是商人,但荒年涨价的这种事,你是不会放在眼里的。”

“何以见得呢?”

“我也不知道,就是觉得你不会那么办。”苏晚梅脸上一红:“我的男人我信得过。”杨同心伸手刮了苏晚梅鼻子一下:“信得过我就好。”

吃过午饭,杨同心起身净了净头面,喝了口茶,说道:“等下我要出门去汤主事家里,晚饭可能不回来了。”苏晚梅收拾好食盒,望着杨同心,面含微笑说道:“多晚我都等你。”说完拎着食盒,手扶门框回首望着自己的相公,眉目含羞,恋恋不舍的出去了。

出得门外,茹秀雪接过食盒,迎面看到了急匆匆的张茂财。苏晚梅和张茂财原本是旧相识,不过因为苏晚梅原来望门寡的身份,两人只见过几次。随着苏晚梅嫁到了杨府成了正室太太,张茂财也只能叫声太太。

苏晚梅倒是很亲切,笑道:“茂财兄弟,你这是做什么去了?”张茂财可不敢失了上下礼数,躬身行礼,低头却闻到一股大蒜味儿,不禁心中得意:上了老子的当了吧,哈哈!行礼之后,张茂财含糊其辞几句就跑向书房。茹秀雪隐约感觉不对,顺手打开食盒看到分毫未动的蒜酱碗,马上就明白过来:“太太,张茂财这厮居然敢骗人?!他亲口说的老爷喜欢吃蒜,我们这才做了这蒜泥酥肉过来,可结果——”苏晚梅笑着拍拍茹秀雪的手,笑道:“茹姐姐,相公一点也没生气,咱们也就不要多事了。”茹秀雪点头称是,心里却暗暗对张茂财起了提防之心。

张茂财跑到书房,行礼之后说道:“东家。我回来了。”

“打探的如何了?”

“已经都弄清楚了,这些灾民,最少的也已经断粮三天,现在都只能啃树皮!东家您是没看见,咱们城外的树连树叶带树皮,都让他们啃光了!您要是再不出手,再过两天就可能就要饿死人了。”

“茂财,我来考考你。长垣县有在籍乡民七万五千六百七十二人,县内有赈灾粮一千五百石,换算过来就是十五万斤。现在我问你,每人可以分多少斤粮食?”

张茂财原来干过货郎,加减乘除还都知道一些,心里算了好久,才期期艾艾犹犹豫豫的说道:“每人,两斤,两斤多一点。”

“两斤粮食够每口每丁吃几天?”

“两斤粮食?”张茂财摇头:“省着点吃只能熬粥,最多最多也就能挺五天。”

“那五天以后呢?”

“这——””张茂财含糊了:“只能等官府救济了。”

“若是官府的存粮也只够吃十天,吃完之后呢?怎么办?”

“这个——”张茂财感觉头晕晕的:“那,那只能逃荒了,总不能饿死吧?”

“这就是咱们长垣县的困局,赈灾粮太少,本县的灾民恐怕都顾不上,那些外地逃荒的,只怕更是没人管了。”

“那咋办啊?”张茂财着急了:“那可都是人命啊,咱们不能见死不救啊。”

“那我倾家荡产去帮助这些灾民,然后你东家我就成了穷光蛋,只能带着媳妇讨饭去。你觉得咋样?”

“可不行可不行!”张茂财大惊失色连连摇头:“救人是好事,可东家您不能把自己也搭进去啊。再说,苏晚梅那个丧门星——”说到这里,张茂财猛的闭嘴,嘿嘿干笑两声。

杨同心笑了一下说道:“你啊,以后不许搬弄是非,不然你就卷铺盖走人吧。”

“呵呵呵呵。”张茂财挠头傻笑。

“走吧,跟我去汤主事家里,有事商量。”

“东家我就知道你一定有法子。”

“这一次——”杨同心背着双手望着窗外湛蓝的天空,有些出神:“这一场买卖到底是福是祸,我也不清楚。”

阅读杨同心的商业帝国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杨同心的商业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