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同心的商业帝国》

第254章最后一搏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杨同心的商业帝国 (.)”!

朱仙镇韩贞吉写信求援给自己的姐夫,洛阳府商贾名家乔善川,乔善川计划要出银两万两帮韩贞吉做霸盘。

乔晨竹听父亲要借给韩贞吉两万两银子做霸盘,问道:“爹爹,这个杨同心是什么来历?十八行这么多人都敌不过他一个人么?”

“我对这杨同心也仅是耳闻,听闻此人二十出头,经商也不过两三年的功夫。没成想后生可畏,居然可以把韩贞吉给逼的这个地步。”

乔晨竹想了想,说道:“那爹爹,您还是派人好好查查这个杨同心吧。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既然此人有可能进驻洛阳,咱们家又是洛阳第一商家,粮行在产业里占三成,不可谓不重要,还是小心点好。”

乔善川赞许的点点头,爱怜的看着乔晨竹,叹口气说道:“可惜你是个闺女,若是个儿子,我早就把这个家业交给你管了。唉,若是伯安还在就好了。”

乔伯安是乔善川的长子,天资聪颖性情良善,可惜少年亡故。如今乔善川的两个儿子乔仲泰和乔叔祥,一个沉迷声色犬马,一个狂喜文玩古董,都不是能够执掌家业的人。三女儿乔晨竹虽然冰雪聪明,可终究是一个未出阁的姑娘家,不可能让她执掌这么大的产业。

想到此处,乔善川心里就堵得慌。过了一会儿,账房张连广到了,进来拱手行礼。乔善川把账册交给女儿查看,自己坐在一旁,拿出一盒卷烟,抽了起来。

“老张,准备两万两银子的银票,要易太恒钱庄的。我写一封书信,到民信局加急送到朱仙镇。”

“是,老爷我这就去办。”张连广说完,又问了一些具体问题,随后出门去办理了。

“晨竹,你让老尹把方掌柜叫来。”乔善川提起笔来,在纸上开始写字。乔晨竹出来,让尹长锋去把大掌柜方磐石叫来。

过了许久,乔家大掌柜方磐石到了。此人五十出头的年纪,头上别着一根羊脂玉的头簪,长眉毛细眼睛,留着山羊胡,穿一件蓝色的直裰,束着一条金扣的腰带,足下一双朱红色的低帮仿制官靴,进来拱手行礼:“见过老爷。”

“磐石,请坐。”乔善川说道:“最近开封府有个后起之辈叫杨同心的,你听过么?”方磐石眉头紧蹙想了一会儿,说道:“是开封府那个赈济灾民的杨同心么?若是此人,我倒是听过一些风声。”

“你马上组织五十个人,让瑞东带队,立刻启程去开封,把这个杨同心好好的给我查验一番。朱仙镇的韩贞吉来信求援,说他和杨同心做霸盘,已经撑不住了,这事情你怎么看?”

方磐石一愣,不太相信,说道:“韩贞吉在开封府坐庄粮食市场,已经十多年了。会被一个后辈给打败?不能吧?”

“是真的。”乔善川把信给方磐石看,方磐石看完心里一惊,说道:“这样的话,我们还不能小看了这个杨同心,他能用一年多的时间打败十八行,那我们不可不防他。”

“不错,所以我让你派人去开封查查他,我们这边要做好准备。师爷外出探亲还没有回来,我们要小心应对。”

“是,老爷放心。”方磐石说道:“不过,这个杨同心就算能打败十八行,若是和我们乔家过招,只怕杨同心那点财力根本就不够看。”

“方掌柜。”乔晨竹如春花一样微笑,说道:“古人云狮子搏兔亦用全力,乔家虽然是洛阳第一商家,可长江后浪推前浪,这个杨同心虽然是后起之辈,他能和十八行做霸盘,必然有过人的本事,咱们不好轻敌,一定要提前做好准备。经商您是前辈,若是我说错了,请您包涵。”

方磐石一拱手说道:“三小姐说得对,我这就开始准备。”

“去吧。”乔善川背着手,笑着对女儿说道:“晨竹,若是我把家业交给你打理,你能管好么?”

乔晨竹微笑道:“爹爹说笑了,有大哥二哥在呢,如何能轮到我执掌家业?”

“他们两个不成器的东西,迟早要把家业败光。”乔善川说道:“不说他们两个,说起来就生气。我们等着看,看韩贞吉和杨同心这场秋收霸盘,也就最近几天的时间,也就能分出来胜负了。”

韩贞吉收到乔善川的两万两银子银票,不由得心里又生出一线希望,回头问自己的大掌柜程紫霄:“汪家那边还没来信儿么?”

“还没有,毕竟路途遥远,一时半会儿消息没那么快到。”程紫霄说道:“东家,离秋收还有五天时间,我们玉米只收了十万斤上下,如今怎么办?”

“接着抬价,抬到每石四两四钱银子!”韩贞吉是真的急了,说道:“到了最后一搏的时候,若是还压不住杨同心,那趁早也别费事,咱们都改行得了!”

程紫霄一拱手说道:“东家放心。”正要离开,韩贞吉叫住他,说道:“这次收粮,一定要小心,可不能再中了杨同心移花接木的计策!”

“东家放心,我们已经都仔细着呢,这次卖粮的客商不是熟客,我们根本就不收,断然不会让杨同心这厮故技重施屡次得逞!”

“你去找一些和我们关系不错的商人,我们把收到的高价玉米暗中也卖给杨同心,让他也尝尝滋味!”

“东家。”程紫霄微微摇头,说道:“杨同心那边有闻风堂,每个卖粮给他们的客商,他们都查的一清二楚。我们不是没试过暗中把粮食卖给杨同心,可每次都被他们察觉。”

“那你去改价钱吧。”韩贞吉摆摆手,走到窗口出背着手看着街道上的行人,心里忽然感觉一阵心慌:我真的能压住杨同心这个龟孙么?若是他明天再把价钱往上提,我该如何处置?

消息传到天人和杨同心这里,杨同心笑着问道:“韩贞吉这是又有银子了?他居然还敢往上涨一钱银子?这样一斤玉米已经到了四十文钱,有点意思啊。”

师爷万德福说道:“东翁,我觉得可能是韩贞吉向洛阳乔家和山东汪家求援了。以他们两家的实力,援助几万两应该不是问题。”

“他们这两家若是全力援助韩贞吉,这个事情还真有些不好办了。”杨同心拿出卷烟,拿过香头点上之后,抽了一口烟,说道:“请白先生过来。”

白瀚文进来一拱手:“见过东家。”杨同心拿出卷烟盒递给白瀚文,说道:“方才收到消息,韩贞吉又把玉米的收购价涨了一钱银子。师爷说韩贞吉很有可能是去和洛阳乔家山东汪家借钱去了。若是真的如此,白先生能不能推断出,韩贞吉借了大概多少银子?”

“洛阳乔家产业多样,其中粮食买卖约有三成。乔善川为人老辣行事左右逢源,他若是出手帮韩贞吉,最低一万两,最多三万两。山东汪家极为精明,韩贞吉虽然和汪家接了亲家,不过远水解不了近渴,从河南开封到山东济南,消息来回不会太快,我推断山东汪家可能不会出银子帮忙,倒是会送给韩贞吉一批粮食。”

杨同心听完笑道:“这个节骨眼上,送粮食过来干什么?”

“韩贞吉若是手里真有五十万斤玉米,那他就可以短时间内不接我们这个霸盘,这样我们就被动了。”白瀚文点上卷烟,说道:“东家不可不防。”

“白先生说得在理。”万德福点头同意白瀚文的看法:“只不过济南离开封太远,即便汪家真的送来五十万斤玉米,目下里秋收还有五天时间,来不及了。”

杨同心听完沉思片刻,说道:“既然如此,立刻派人通知六家粮行,玉米的收购价再往上提一钱银子,每石四两五钱银子,我要一鼓作气击败韩贞吉!”

白瀚文和万德福心中一喜,知道这场已经持续了一年时间的霸盘,终于到了分出胜负的关键时候了。

杨同心写好信件,盖上印章,让赵家声叫来周润,让周润安排人手去通知开封城里三处粮行,朱仙镇两处粮行,长垣县一处粮行集体把玉米的收购价涨到每石四两五钱银子。

秋收第十一天,开封城的玉米收购价飙升到每石四两五钱银子,周边县城的玉米几乎全部涌向了开封城,连一些乡民留作口粮的玉米都拿出来卖钱了,场面略微有些失控的前兆。

而这个消息传到朱仙镇十八行众多东家耳中,却成了哀鸣的噩耗!这场霸盘做到现在这个地步,不论哪一方都是骑虎难下。

韩贞吉立刻召集十八行众多东家到酒楼议事,商议如何应对。

朱仙镇最大的酒楼醉香楼二楼清场,十八行直接包场,十六名东家带着随从陆续赶到了,连很少露面的陈艮华都带着随从赶来,因为他们都意识到这次秋收很可能决定之后开封府粮行庄家是否易手。

酒席摆好之后,韩贞吉作为总东家,端起酒杯说道:“诸位,咱们十八行虽然有两家已经退出,不过十八行也好十六行也罢。都是朱仙镇粮行的一个联盟,开封府我们已经坐庄十多年了,如今遇到困境,就是天人和粮行的杨同心。这次秋收,他抓住要害,只做玉米霸盘开市到现在已经把玉米的单价炒到一斤四十五文,这个对手实在难缠。现在到紧要关头,诸位有什么法子赶紧说出来。”

陈艮华喝了一口酒,冷笑一声,说道:“不想叱咤风云十几年的十八行,如今被一个后起之辈给整治的缩手缩脚,时也命也啊。”

“陈东家,今天来是议事来了,可不是听你抱怨来了,有话你不妨直说。”韩贞吉听陈艮华阴阳怪气的,眉头当即皱了起来。

“我陈艮华在十八行里,原本排名第五。可如今这些年过来,韩东家,你看我那个粮行可有朱仙镇排名第五的样子么?”

“那是你自己经营不善,与他人无关。”韩贞吉盯着陈艮华,冷笑一声。

“那我就打开天窗说亮话。”陈艮华站起身来,伸手一指韩贞吉,说道:“你韩贞吉做了十八行总东家,当初契约上写明五年一轮换。可你这一屁股坐下去,就不起来了,一直做了十三年的总东家。当初你联络十八行对抗晋商,不错,你是有功劳和苦劳。可你问问在座诸位,当初哪一个没有拿出真金白银资助你,可功成名就之后,这些事你提过么?到处说自己功德无量,把功劳都归到自己身上。平时颐指气使,把我们这些东家当听喝的跟班,韩贞吉,你,不配做这个总东家!”

韩贞吉站起身来,怒视陈艮华,冷冷说道:“陈艮华,我这个总东家是你们选出来的,可不是我硬要坐的。既然是总东家,自然要调配指挥,你要是把这个叫做颐指气使,那只能证明你们气量小。我不配做这个总东家,在座诸位谁敢像我一样站出来,拍着胸脯把责任扛了?有就给我站出来!!”

众位东家顿时鸦雀无声。

恒发行东家尹功茂慢慢站起身来,直直的看着韩贞吉说道:“韩东家,我尹功茂的恒发行每年分红利的时候,应得的零头都给我抹了,如此已经十一年了。我不敢说你办事不公,自认财力铺面不足以在十八行联盟里占一个位置。今天借着这个机会,通知诸位一声,我尹功茂今天开始,正式退出十八行,从此各走各路两不相欠,告辞!”

阅读杨同心的商业帝国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杨同心的商业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