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月》

683把火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学子们的讨论,在很多方面都会成为政令,例如良种选育,朝廷的政令中,本来就有这条,可惜到了下面成了惰政,依赖于民间自发,官方摘桃。

但是扩大产量,从来就是农业的第一要务。学子们来自乡间,对农事不陌生,经过讨论,对良种选育更加感兴趣,毕竟这里有一个合理的行事逻辑,而良种更是处于核心节点,打通它就是一片光明的天。

大卢小卢在陈立功面前的吹风,学子们对乡里的吹风,营造所中便由农官牵头,各乡里长选择那些有经验的老农,成立了一个良种选育科,这些老农就在选育科的文册中了,虽然不是啥正式职务,但每年会有半石米的俸禄,也是大大提升了他们在乡间的地位。

选育科的工作就是选择饱满成实的种子,达到高产丰产。

农官现在已经是脱产负责这个事情,年俸二十两,比陈立功都高,家中也有田地出租,平日里,就四下里跑,在各个乡所推广选育良种的方法,夏收秋收时更加繁忙,要督促农户将良种单独处理。

说到良种选育,农耕社会的知识积累不是盖的,农官也是手把手教沈海和陈立功,在这个方面,陈立功很是支持,也很热心,二十两年俸,也是他提出来的,县内第二高薪,杜关一个季度的厘金。

这里有个故事,之前药材的辨认和预处理都是陈家的专利,只教给信得过的农户。

医官与农官合作,将药材的种植和加工技术教给更多的乡民,尤其是那些山民,药材的采挖是他们最重要的补贴家用的途径,这些知识的获得,对他们的生活改善有很大的帮助。

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陈家对药材的垄断,带来的后果是卢氏县内药材商的猛增,很多乡绅都在分一杯羹。

陈立功对此事有些反对,他也找到沈海,明确地提出反对意见,也不避讳,说是家族那里不好交代。

这是一个知识垄断的问题,沈海知道此事不好劝,就跟陈立功来了个对赌协议,还以两年为期,让他看看陈家的药材生意的总量,如果没有翻两番,他就负荆请罪。

也给他举例,近期让他看看李家纸坊的结果,对比一下。

有了沈海的承诺,陈立功没办法,陈家也无奈,为了避免陷入被动局面,家族中只好与营造所合作,尝试药材的大规模种植,也不断的驯化野生药草。

这样以来,营造所的各项事务一一展开后,群龙无首的局面就形成了,沈海与陈立功商量后,为其单独配置了一个书吏,负责技术的推广。

至于人选,陈立功还想像县学那样,推荐自己的家人,他的七叔属于那种性格开朗的人,各个层次的人都合得来,加上老妻新丧,也需要个事业来支撑。

沈海差点同意,反复思考之后,很直白地对陈立功的意见表示了反对,理由是,卢氏县内,家业最大的有四大家,陈康薛李,只有康家在县衙内没有人选,不利于县衙与康家的沟通。

再者,陈立功的七叔,沈海也是熟悉的,知道他的为人,也是有安置的,毕竟陈七叔在整个卢氏县,难得的一表人才,同时能说会道,能文能武,必须跟陈立言那样走出去。

当然,此时陈家的生意,还用不到他,都是陈立功的其他几个叔叔在操持。

陈立功思索了半天,与花妹和舅子们讨论了半天,也回家与父亲叔父们通了气,算是答应了。

沈海也是有妥协的,送出董家河的铁矿,承诺在他离任后,铁矿和炼铁厂都归陈家,这也是他的本意。

凡事,都是生意,你以为陈立功傻?

沈海要求营造所主管的位子交给康家,至于是康家的谁,他不管。

陈双与各位乡老商量后,推举了县城西南的张湾康家支房的次子,康泽。为何是次子,毕竟现行的继承制度下,长子要继承家业,次子继承的份额很少,家门越大,越富裕,次子越吃亏,最好是出来自己打拼。

陈立功亲自到张湾动员康泽,康泽一开始不怎么愿意,毕竟这个职位,算是书吏,薪俸很少,他自己也有三十亩地和油坊,日子过得很是红火。不过话说,康家能拿得出手的非嫡子,也就是他了,最终在家人的催促下,勉为其难来到了营造所。

自此,掌握卢氏县四大出口的四大家族,在县衙内聚集了。当然两家巡检本来就是县衙里的人。

县学和营造所是创造收益的,推广知识的地方,转过年来,已经是卢氏县最繁忙的地方。至于县衙里面的户房,纯粹的事务性工作,就是一个维持的作用。

劝进农桑,就是从这个地方入手。康泽人很稳重,做事能力很强,沈海安排的事情,总是保质保量完成。农事,也是在他的配合下,才得以展开。

对沈海来讲,这三把火已经烧完,到了炼丹药的时间了。

阅读延月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延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