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丝路》

第66章长安纸贵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西汉的长安城是在秦朝废墟上新建的城市,事先就有严格的规划。长安城的面积约36平方公里,但城内的主要部分是宫殿,长乐宫、未央宫、桂宫合计约12.6平方公里,加上衙署、仓库、兵营、监狱等设施,最多只有三分之一的面积供百姓居住。由于城内容不下众多的官员、贵族,他们大多居住在长安附近新建或扩建的“陵县”(因皇帝的陵墓而设置的县)内,以至形成了一个人口比长安还多的城市带。

长安城周围63里,城墙剖面下宽上窄,倾斜度内外侧均约11度左右,基部宽12~16米,高度在12米以上。

城墙全部用黄土夯筑而成,极坚固。城墙外侧有宽约8米,深约3米的壕沟围绕,城门处的城壕稍向外部突出,城壕上架有木桥,以便出入。

长安城每面有3个城门,四面共12个城门。

城门是按照严格的制式设计的,每个城门有3个门道,每个门道各宽8米,当时的车轨宽1.5米,每个门道恰好容纳4个车轨,3个门道共可容车轨12。

城内共有8条大街,均为直线。各大街宽度基本相等,均为45米左右。每条大街,又分为三条平行道路,各条道路之间,挖有宽约90厘米、深约30厘米的排水沟。

中间道路称为”驰道”,宽20米,专供皇帝行走;两侧道路宽12米,供官吏及平民行走。

班固《西都赋》所说的“披三条之广路”,即指此。

长安已经兼顾了城市的不同功能。长安城由外郭城、宫城、皇城和各坊、市等构成,是中国里坊制封闭式城市的典型。街道将城内分为坊,各坊建有坊墙、坊门,坊内为居民住宅、宫衙、佛寺、道观等。东西两市筑有围墙,市内店铺、作坊密布,商业繁荣。三条渠道将河水引入城内,以满足宫苑和景观用水,并汇成多处风景名胜。

各坊面积不一,南北长在500-838米之间,东西宽在550-1125米之间。每座坊的四周都筑有围墙,大坊一般开四门,内设十字街,小坊则开东西二门,设一横街,街宽都在15米左右。

有些坊里面住着四五户高官,也有的坊里住着上百户,几百户平民。

长安城总体为东市西市的格局,东市为店铺和沿街的集市,西市为各类作坊。

单说西市大多数是前店铺后作坊的格局,老甘家的店铺‘墨香阁’就在西市的繁华地段。

三十六坊,三十六座

面馆,在长安城火的一塌糊涂。

肥水不流外人田,

面馆每天消耗的许多东西都委托墨香阁采购配送,现在竟然成了墨香阁的主要营收,这是大掌柜甘兴万万没有想到的,不得不为此专门在附近盘了一家铺面,专项经营。

忙了差不多半个月的功夫,才算理顺了头绪,刚想歇口气,不料老太爷带着三车桑皮纸来到了长安乐城,这可乐坏了甘兴:对头嘛,墨香阁又不是杂货铺,经营纸墨笔砚才是主业,不然眼看就要改行了,杂货铺掌柜和墨香阁的掌柜岂能相提并论!

原来销售的桑皮纸价格死贵不说而且质量还不咋地,一年也卖不出去多少。这回老太爷说桑皮纸是大少爷改良后的产品,依旧原价售卖,二乘四尺规格的纸,每张售价八百钱,一块新品松烟墨售价两千文,并且还限额,每个顾客最多只能购买一百张桑皮纸,三块松烟墨。

新货已经摆上了货架,可依旧是无人问津,甘兴悄悄向大管家福伯打探消息,福伯让他别急,预先按最高限额备好份子,别到时候弄得手忙脚乱。

好吧,算你厉害,我照办就是!

甘兴暗自吐槽,按照大管家的吩咐,这样的一份货物就需要八十六贯半两钱,有几个人能买得起啊!

老太爷在甘府举办了一场文会,按所谓的友情价——一张桑皮纸六百钱,新品松烟墨腰斩一贯钱,一家伙出手二十几份,此后便恢复了原样,许多老顾客一打听价格便连连摇头说太贵了,买不起。

就在大掌柜甘兴发愁的时候,朝堂的大朝会上发生了一件大事情。

汉朝的文官都有一把硬骨头,在汉朝,文武百官上朝都是有座位的,当然,是跪坐,那不是卑微,而是习惯,连皇帝也是跪坐。即使是叔孙通制定的礼仪也规定:丞相三公级别的高官说完事儿离开,皇帝要跪直了目送,赞仪官要高声吟唱:“皇帝为某某起!”

也有比较客气的皇帝,比如说汉文帝刘恒,在周勃辞别的时候,还要站起身了送两步,要不是袁盎后来制止,刘恒得为周勃多磨破几双鞋。

“国恒以弱灭,而汉独以强亡。”

汉朝的性格就是霸气,这霸气从汉太祖高皇帝刘邦俾睨天下的不守规矩开始,到汉世宗孝武皇帝刘彻的大杀四方唯我独尊发展到了高峰,就连东汉也一脉相承了汉朝的霸道。

自从打得匈奴漠南无王庭漠北也无王庭之后,汉朝的霸气,就成了深入骨髓的性格基因,这种基因一直到后汉三国年间依然强大,具体体现就是文官高洁,武将忠诚。这些强悍的基因传承决定了他们强悍的性格,也成了枭雄们的顾忌。

汉高祖刘邦比较瞧不起读书人,但却经常被读书人怼得没脾气,就是真打架,他也未必能赢——宋朝以前的儒家都练武,孔子本人就是一个高手。

河间王刘庆、太子太傅蒋梦麟、义阳侯傅介子联名上奏官家刘洵,北地郡都尉甘铖,研究造纸术取得重大突破,现在正在整理归纳详细条陈不日上奏。

郁郅县大儒甘仁已经携带改良后的桑皮纸抵达长安,这种纸书写不印染、遇水不松散,耐储藏易保存,希望朝廷迅速采纳,并逐步淘汰竹简,大力推行纸质化办公,实为千年不遇利国利民的祥瑞,当重赏。

另,甘仁归隐期间,潜心蒙学研究,编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三篇启蒙大作堪称经典,殊为难的,当大力弘扬之。

官家当即传甘仁觐见。

与官家和一班故旧打过招呼,甘仁敬献三百千三卷启蒙卷轴,改良桑皮纸万张,新品松烟墨一百块,并当堂进行试验,令君臣大开眼界。

观三百千三卷启蒙大作,宣帝龙心大悦,看过一篇便下传与诸公一同阅览,顿时朝堂成了启蒙学堂,君臣都不约而同读出声来,一派喜气洋洋。

在座的唯有一人听了【百家姓】开篇一句,眼中闪过一丝寒芒,转瞬即逝。

赵刘吕许,周吴郑王

…………

几个意思,为什么不是“赵刘吕霍”?

大司马霍光不动声色的看着官家和诸位同僚喜气洋洋一派祥和,随大流恭维了几句场面话。

霍光就是目前皇后霍成君的父亲,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倾朝野的牛掰人物。

可是随着官家的日益成熟,再也不是那个往日可以任意拿捏的傀儡,霍光也逐渐感到压力山大。

多年身处高位,与官家玩心眼,与政敌斗权术,虽然已经隐隐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势力,但自己也因劳成疾,近一年时间都是带病上朝理政。

该到了韬光养晦为后人谋出路的时候了,此等微末小事何须挂怀。

想通了其中的关节,在君臣兴高采烈的时候,霍光带头附议,极力推崇纸制化办公,并请旨将三百千定为官方认可的启蒙教材,在大汉帝国全面推广。

大司马霍光的提议得到了所有官员的赞同,很久没有在朝堂看到这样的和谐局面。

汉宣帝龙心大悦,当即封甘仁为启蒙博士,秩六百石,黄金千两,绢帛三百匹,玉璧一双。

退朝后,官家特邀德馨先生和三公九卿及诸王共进午餐,一时风光无限。

散朝后,所有官员都急切的向德馨先生的故旧打探消息,想尽快找到三百千的书稿,第一时间购买改良版桑皮纸以及新品松烟墨。

墨香阁呼啦啦涌进无数身着官服的官员,争先恐后询问有没有改良桑皮纸和新品松烟墨。

“各位大人,有货有货……”

大掌柜甘兴两眼放光兴奋莫名,急忙招呼伙计搬东西,自己亲自捉笔登记。

这年头谁会带着沉重的铜钱上朝,只有先登记拿货,回头自然有他们的管事前来结算,根本不用担心是否能收回货款,没那个概念啊!

“各位大人,货物有限,每份只能购买改良桑皮纸百张,新品松烟墨三块。”

大多数都想多买,甘兴忙不迭的的解释道。

“别墨迹了,就按这个数额来,麻溜点。”

“能不能预定,啥时候有货,老夫还要照此预定三份。”

从郁郅带来三千斤桑皮纸,老天爷捐献朝廷一千多斤,其余的以流水般的速度在减少,这帮壕无人性的家伙根本不问价格,只管多多益善。

福伯看到这样火爆的场面,急忙吩咐伙计再留下几十份,老天爷还要走人情啊!

接下来不仅是官员,就连许多富商都加入了抢购的行列,这可是比铜钱还要强百倍的公关利器。

只此一家,别无分号,过了这个店,偌大的长安城再也找不到相同品质宝贝。

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阅读天朝丝路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天朝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