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之齐国风云》

第4章齐桓公第22节宁戚传4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齐桓公收了宁戚,此时的齐桓公是因为宋国违背盟约而亲率大军去征讨的,于是便让宁戚随军出征。

任何人,对于新到手的好东东,总是要先研究研究或者先要试试是否真的好用的,比如新买的手机,会折腾一下所有的功能。对于新加入的宁戚,此时齐桓公要用到的是军事方面的。于是他便问宁戚:“寡人这次要打宋国,你说该怎么打最为上策?”

宁戚说:“主公,您奉天子之命,打个区区宋国,得胜自然不在话下。只是臣认为,我们去教训宋国的目的,是要宋国乖乖听话。这样吧,臣就去一趟宋国,主公先不急于进兵,臣就用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宋公来赔礼认错。”

三寸不烂之舌这个成语,形容口才一流,能说会道,善于辞令。据说是在战国时出自著名的毛遂自荐故事里,但显然,几百年前的齐国,已经有人长了这样的舌头,这人,当然是宁戚。

齐桓公大喜,令军队驻扎于宋国边境,派宁戚带了几个人去见宋国国君宋桓公。

齐桓公为什么要打宋国呢?原来,齐桓公不久前搞了一次会盟,主要目的本来是帮助宋国的,帮什么呢?原来,宋国刚遭受了一次内乱,君主宋殇公被杀了。

齐桓公采用的是管仲的“奉天子以令诸侯,内尊王室,外攘四夷”的政策,新即位的宋桓公那时并未得到周朝王室的肯定。于是齐桓公便想出来做做老大,他以帮助宋桓公获得合法地位为名义,集合众诸侯国会盟。

本来好好的一件事,却搞砸了。因为这里有一个细节,那就是既然是会盟,便是谁当主持人的问题。一直以来,宋国的地位要高于齐国,宋国的爵位是公爵,而齐国仅仅是侯爵。

所以说在一个宋国参加的会盟上,按惯例应该由宋国来当主持,就是盟约长。但实际上这一次是由齐国出面的,此时的齐国已是众诸侯国中最为强大的,所以,齐桓公便想当然的以自己为盟约长了。

这便让宋桓公在面子上非常过不去,于是很不高兴,一不高兴便退出了会盟。

这便让齐桓公面子上更过不去了。为了面子而开战,在春秋时期那是常态。这一次,为了面子问题,齐桓公便要教训一下宋国。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齐桓公这次出兵宋国,也算是师出有名。更何况,齐桓公还得到了周天子的许可,是真正意义上的奉天子命征讨不听王命的诸侯。

宋桓公听说齐国使者宁戚到来,便问左右:“咦,齐国什么时候有这个叫宁戚的行人了?”

行人,即外交人员,一国使者。

左右还真有把情报工作做到家的人,对宋桓公说:“主公,听说此人是一个放牛的出身,刚被齐侯任用为大夫,这家伙此时敢来见主么,估计是口才过人,是来游说的。依臣之见,主公就见他一见,也不要对他讲什么客气,看他怎么说。但凡他说得不当,我们就宰了他。”

于是宋桓公便叫兵士在旁候立,招宁戚进见。

宁戚是不慌不忙,昂然而入,见了宋桓公便行大礼。宋桓公则端坐着也不还礼。

宁戚见此状心想,小样,给我下马威啊。于是故意冷冷叹道:“唉,可怜的宋国,已到了存亡之际了啊!”

宋桓公听后心里骇然,忙问:“我们宋国,爵位为公,乃诸侯之首,怎么可能到了存亡之际呢?”

宁戚冷冷说:“外臣请问宋公,您比得上周公吗?”

关于周公,我们前面讲过,那可是大圣人,谁人敢说超越周公?果然,宋桓公说:“周公可是圣人,寡人哪敢与他比?”

宁戚又说:“说得好。周公在时,天下太平,四夷宾服,但犹且吐哺握发,这样才使天下贤士纷纷来投,宋公应该向他学习啊。眼下你们宋国,刚经历过弑君之灾,又是地处诸侯群雄角逐中心,哪怕宋公您向周公学习,谦虚礼貌待人,天下贤士也不一定来投。

现在倒好,一国之君居然以这样的态度待外臣这位来自齐国的使者,明晃晃一副妄自矜大的模样。宋公您想想看,您这个德行,会得到天下贤士的尊敬并向您进献忠言吗?您说这岂不是陷宋国于危亡之际?”

宋桓公满脸通红,忙起身说:“寡人刚坐上这个位子,政治理论学习不够,疏忽道德礼义教育,得罪先生了。先生此行,有何见教?”并请宁戚坐下说话。

宁戚见宋桓公被自己的舌头修理得服帖起来,便谈起了正事。

宁戚说:“今天子失权,诸侯心离德散,君臣不讲等级名分,而且越演越烈。寡君可不忍心天下陷于大乱,于是便恭承王命,主持这次会盟。宋公您可要知道,这次会盟邀请你们宋国参加,主要目的是为你们宋国啊,是为您宋公个人正名定位啊。

现在宋公您倒好,居然自己背盟,那岂不是不要天子给您这个名分?您可要知道,您这样一闹,现在天子是赫然震怒,命令寡君率领众诸侯前来讨伐你们宋国。

现大军就驻扎在宋国边境,数十万之众,这可是天子王师!您认为刚经历了弑君之乱后的宋国,能够与天子王师抗衡吗?所以刚才外臣说,宋公您是叛王命于前,抗王师于后,这一仗,根本不需要打,你们宋国已败定了。”

宋桓公听得是满头大汗,忙问:“那依先生之见,该当如何?”

宁戚心笑,这小子,果然不经吓啊,此行目的看来是达到了,于是说:“外臣建议您呐,直接向寡君认错,赔礼,继续会盟。这样一来,上不失与周天子的君臣之礼,下可与齐国结为盟约,根本不需要备军迎战,百姓也可受免战火之灾啊。”

宋桓公连连点头说:“唉,都怪寡人一时糊涂,可是现在齐国大兵压境,寡人赔个礼道个歉可能得不到齐侯的原谅吧?

宁戚说:“这宋公您就多想了,寡君可是宽仁大度之君。寡君从不记仇,不念旧恶。您应该知道鲁国的事吧?鲁国当初不参加会盟,齐国奉天子之命讨伐后,鲁国后来知错改过了,在柯地会盟后,寡君不但原谅了鲁国,还将在讨伐中侵占的鲁国土地全部归还。

再说相国管仲,他可是箭伤过寡君的,但寡君却重用了他。而您呢,本来便是参加会盟的,只是后来中途退出了而已,性质比鲁国要轻微得多,寡君哪可能不原谅您呢?”

一席话,把宋桓公说得是心服口服外加佩服。于是准备了许多金玉绸缎献给齐桓公以谢罪。

齐桓公大喜,将这些进献之礼,全部送给了穷得叮噹响的周天子,赚了个盆满钵满的声望。而此次,功劳全在宁戚的三寸不烂之舌。

关于拥有三寸不烂之舌的历史上名人多得是,比如后来的毛遂,张仪,苏秦,张良,诸葛亮等等,有时候,拥有这样一根舌头,真正是抵得上百万雄师,这一次,这根三寸不烂舌头,归属于宁戚先生。

但是,宁戚先生最大的功绩,却是他在大司农任上!

阅读春秋之齐国风云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春秋之齐国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