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之齐国风云》

第4章齐桓公第40节齐桓好色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有人说,齐桓公是一位好色的君主。从不少史料中来看,齐桓公貌似是好色的。但真是这样吗?

说齐桓公好色的依据主要是《史记》的记载。齐桓公曾对管仲说“寡人有污行,不幸好色,姊妹有未嫁者”。什么意思?有的翻译是这样的:齐桓公对管仲说,自己有好色的缺点,甚至连自己的姐姐妹妹都不放过,不让她们出嫁。

这里的关键是,什么是“姊妹”。一般意义上,姊妹是指姐姐和妹妹。但齐桓公有几个姊妹?史料的记载,有两位,一是宣姜,一是文姜。但宣姜和文姜不可能成为齐桓公“不放过”的对象。我们前面讲过,文姜是嫁给鲁桓公的,她与哥哥齐襄公是有一腿那是史实,但与齐桓公那是没有这方面的任何关系的。

当时齐桓公还叫姜小白,在哥哥姜诸儿那里,自己对文姜哪来的吸引力?所以,与文姜,不可能。那另一位姐姐宣姜呢?早早嫁到了卫国,成为了卫宣公的夫人。历史上对于宣姜也有过关于宣姜本是卫宣公的媳妇,后来被公公抢了洞房的记载,但没有关于宣姜与姜小白搞男女关系的记录,所以,也是不可能的。

齐桓公作为后来的春秋霸主,如果有这方面乱七八糟的关系,相信是会有些史料记载的。但史料却没有关于齐桓公其他姊妹的任何记录,故一定要说他与姊妹乱伦,是有些牵强附会的。

那史记的记载又是怎么回事呢?这便要看“姊妹”的真正意思了。这里,姊妹,应该指对年辈相当的女性通称。

“姊妹有未嫁者”意思可能便是因为自己使一些美女不想出嫁。毕竟,对于当时的姜小白这样的风流公子来讲,宫里宫外美女成群,自己稍微用点心便足以令那些美女对自己倾心,希望嫁给他而不愿嫁给别人。

齐桓公当初对管仲讲此话时,正是他刚把管仲召至自己帐下时,就是说,齐桓公讲的便是自己当年当公子时是很风流的,喜欢美女。

对于当时的齐国公子来讲,这其实也是正常的。有人认为当时的齐国风气很坏,比如后来的齐襄公便与妹妹文姜有私情,便以为兄妹之间的有私情是很司空见惯的事,这应该不是的。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关于齐襄公兄妹这种不伦关系,也没有描述得两人便光明正大毫于顾忌。所以,当时在公子中排名比较靠后的姜小白,要搞什么与自己的亲姐妹的私情,是不现实的。

有人又要说,《史记》说了“桓公好内,多内宠,如夫人者六人”。齐桓公除了正式夫人外,还有六位相当于夫人的妾,其他的女人很多。

这里要说的是,作为君主,拥有多个女人,其实是正常的事。据说齐桓公有三位正式夫人,那应该是一位一位的来,即不是同时拥有三位正夫人,死了一个,封另一个为夫人,这也是正常的。而史料记载,这三位夫人,都没有为齐桓公产过儿子。

那另外六位相当于夫人地位的妾,都是生了儿子的。辛辛苦苦为自己生了儿子,当然要得到更多一些的宠爱也是正常的。因为这样而说齐桓公好色,有点过了吧。毕竟,对于君主来讲,传宗接代还是国家大事,非常重要。多几个老婆没事,不能说好色,再说,又不是一夫一妻制。

齐桓公说自己好色,其实只是问政于管仲的一种谦虚说法。但史料记载,齐桓公喜欢穿紫色的衣服,倒确有其事。这是怎么回事呢?

齐桓公好服紫是一则出自《韩非子》的经典寓言故事。据说齐桓公喜欢穿紫色的衣服,作为当时的春秋第一霸主,齐桓公在齐国是名望很大的,粉丝当然也多了。大家见领导喜欢穿这颜色的衣服,于是便跟着穿。这叫什么?流行呗。人人都以拥有一件甚至多件紫衣为荣,朝堂也是清一色的紫服,人们茶语饭后谈论的衣服也是紫服。

于是,紫色的衣服便畅销了,一畅销便贵了,最后居然用五匹生绢也换不到一匹紫色的布。齐桓公对此十分忧虑,对管仲说:“我喜欢穿紫色的衣服,但紫色的布料很贵,现在老百姓喜欢穿紫色衣服,这个风气不好啊。”

这当然不好了,穿那么贵的衣服,太奢侈了呗。管仲便帮他出了一个主意:“这个简单,主公您自己先不穿,然后,见到有穿紫衣的人到主公您这里来,您就说自己非常厌恶紫色衣服的气味。”齐桓公听取了管仲的建议,效果非常好。当天,侍卫近臣不再有人穿紫色衣服了;到第二天,都城中也没有人穿紫色衣服了;第三天,齐国便没有人再穿紫色衣服了。

这是一则寓言,因为跟齐桓公有关,所以,我们在讲齐桓公的故事时,便收集了进来。所以,齐桓公为中国寓言文化提供了一则“齐桓公好紫服”的寓言。这则寓言说明了“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的道理。

这个道理在当今社会是非常有意义的,比如,许多明星人物一些爱好,往往会被粉丝们模仿,尤其是经常出现在电视屏幕前的影视歌坛明星,他们的穿着打扮往往会引发新潮。所以,拜托大明星们,一定要自重,给我们的孩子们一个良好的形象。

当然,关键还是领导同志,有的领导同志尤其是重要岗位的领导同志,他的爱好往往会成为下属的跟样,这倒还是小事,关键有的还成为别有用心人的糖衣炮弹。所以,领导同志,更要注重形象。

阅读春秋之齐国风云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春秋之齐国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