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之齐国风云》

第4章齐桓公第41节厨师鼻祖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史料记载,齐桓公自称有三大爱好,喜欢喝酒、喜欢打猎和喜欢女人。吃与喝是双胞胎,爱喝的人应该也爱吃。所以,齐桓公也应该是一位美食家,正如他所言:“寡人尝遍天下美味。”

因为爱吃喝,所以他的厨师们便有了用武之地。齐桓公有一位非常厉害的厨师,叫易牙,这是一个牛人。我们先来说说他的厨艺。

据说,易牙是第一个运用调和之事操作烹饪的庖厨,他是齐国彭城人,就是今天的江苏徐州人。易牙非常擅长调味,做出来的菜肴色香味俱全,绝对不用地沟油啦、味精鸡精各种精啊、酱油耗油各种油啦。由于厨艺实在太好,齐桓公就有口福了。估计齐桓公爱吃喝,跟这位能提供绝妙美食的易牙是分不开的。

易牙是齐桓公的厨师,但不是普通的厨师,而是一名高官,叫司厨,就是掌管吃喝的。据说,齐桓公九合诸侯,因为自己当东道主,所以,开会的一切会务工作,都是由齐国负责的。这其中便有一项很重要的会议用餐的工作,这便是易牙负责的。当时大家伙都愿意让齐桓公主持会议,也许有很大的因素是可以品尝到由易牙做的美味佳肴。哪个国家能提供如此美味的菜肴来?哦,没有。那让齐桓公当老大,他有能人易牙,做出的菜太好吃了。

后来,齐桓公根据管仲的建议,罢了易牙的官,让他回家休息去。易牙走后,齐桓公居然没有一餐是吃得香的,三年后,咬咬牙跺跺脚,将易牙又请了回来。要知道,齐桓公对管仲是非常非常尊重的,称他为仲父。对管仲的话,一直是言听计从。但就是这一次,没听管仲的,将易牙又叫到了身边。这再次说明易牙在烹饪技术实在太高,齐国无人出其右,齐桓公习惯了他做的菜肴数十年,根本离不开易牙的。

但易牙在这三年时间里,却开了一家饭店,由于做的菜太好吃,所以生意火爆得很。开饭店?是的,在他之前,从未听说过有人开私人饭店的记载。所以,易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私营饭店老板。没想到吧,一直被大家痛斥为奸臣的易牙还有这样的历史文化贡献。

易牙的历史文化贡献还不止哩。有史料记载,他参与了很多次的齐桓公会盟,交流了齐国的菜肴特点,文化嘛,当然是需要交流的,饮食文化也是如此。易牙交流出去的是齐国菜,这可是我国最早的地方风味菜,后来成为中国的四大菜系之一的鲁菜。易牙对于鲁菜系的形成和完善,是有一定的历史贡献的。在看了一些关于鲁菜系的介绍后,发现鲁菜对于易牙是有记录的,甚至认为易牙是厨师的祖师爷。三百六十五行,行行有祖师,反正关于厨师,后面可能还有个疱丁会讲到,但毕竟是易牙出来混要早很多年,那便让易牙当这个祖师爷了吧。

有了头衔,事更好办。就如现在有的人,名片递过来,密密麻麻一大串,全是某某长某某理事某某师士之类的,一般的人一下子便被唬住了:这么厉害啊。其实,真正有能耐的,有几个需要这样的推销?

易牙既然被认为是厨师的祖师爷,于是后来有人撰写食经之类的作品,托名易牙便常见了,尤其是为明代时。据说明代有一人叫韩奕,曾经以造、脯、蔬菜、笼造、炉造、糕饼、斋食、诸汤和诸药八类内容编成一书,书名就托称为《易牙遗意》。明代还有一人叫周履靖著《续易牙遗意》,也是托名的仿古食经之作。毕竟自己名轻言微,写出来的东西没有人感兴趣,如果是一位大师级别的便不一样了嘛。

如果易牙先生一直发挥长长,专注于烹饪,但他不但历史留史,而且是留的是好名,青史载册,为后世的人们所称道。但他却偏偏精力过盛,非得从政。政坛哪里是那么好混的?于是,一位奸臣便生成了。

奸臣的基本素质有哪些呢?首先是要让领导满意。易牙便是有这个水平的,在司疱这个岗位上非常出色,离开他简直就是不行,齐桓公对他是非常满意。

然后是要让领导喜欢。这便超出了履职范围的意义,讲直白一点,便是在任何方面都迎合领导。领导需要什么,自己就提供什么呗。当然,还包括领导喜欢干什么,自己便干什么。比如齐桓公好紫色衣服,估计易牙也是穿紫衣的。齐桓公是最喜欢吃吃喝喝的,这个易牙只要稍微发挥一下专业水平即行,为齐桓公提供所需要美味佳肴,满足齐桓公。

还要让领导信任。满意也好,喜欢也好,不一定会得到领导信任。要得到领导信任,必须要有一两件令领导感动然后觉得此人对自己完全忠心的事来。于是,在易牙这里,便出现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事情:听说齐桓公有一次说山珍海味都吃遍了,只有人肉没吃过。这个易牙,居然将自己仅四岁大的儿子给杀了。

齐桓公听说易牙为了自己,居然连儿子都奉献了,对这样忠心的属下,齐桓公实在是太信任了。

最后的目的,便是专权。不过,管仲在世时,易牙是没有半点机会的。齐国要么没有专权,要专也就一个人有资格也有能力专得下去,那只能是管仲。但齐桓公给予管仲的权力实在太大了,管仲又是一个忠心于齐国的贤臣,他不会专权。

管仲去世后,虽然叮嘱过齐桓公要远离易牙等人,齐桓公一开始也听取了管仲的意见,让易牙等人退休。但仅仅过了三年,齐桓公便感觉离开易牙等人,实在无法过日子了,便将易牙等人重新招了回来。在没有管仲等贤臣监督下的易牙与其他三个家伙,便牢牢把控了齐国的政坛,最终将齐桓公活活饿死。

历史上,奸臣的最终下场总不会是喜剧的。但貌似易牙是个例外,因为后来随着易牙等人拥立的齐国国君姜无亏被杀,姜昭即位为齐孝公,易牙倒也没有死于非命。他后来是逃到家乡彭城,此后专心做美食,发扬齐国饮食文化,一直到老死。

据说,山东有道叫鱼腹藏羊肉的名菜,相传由易牙所创,北方水产以鲤鱼为最鲜,肉以羊肉为最鲜,此菜两鲜并用,互相搭配,咸菜色泽光润,外酥里嫩,鲜美异常。后来,便从鱼肉与羊肉结合制作的美食实在太鲜了,于是便产生了“鲜”这个字。这样一来,易牙居然还发明了“鲜”字啊。易牙还善于把烹饪和医疗结合起来,创制食物疗养菜。据说,易牙食疗菜在彭城出就是今天的江苏徐州广为流传。

关于易牙,民间还有一些关于他的传说故事。比如,易牙发现,有的人削山芋时,手会被山芋的皮刺激得奇痒难忍,这是一种皮肤过敏。他通过多次实践终于找到了一个解除发痒的办法。什么方法?在削山芋之前先咬一口,嚼一嚼,就不会再痒了。真的么?得试试。

易牙精于厨艺,是得到公认的,甚至连孔子、孟子等儒家大佬也大为称赞。当时山东有两条河,一条叫淄水,一条叫渑水,两条河水的味道是各不相同的,如果混合起来,则很难辨别。但易牙却只要一尝便分得清这道菜是取自哪条河,真是令人惊叹。这个出得是在《吕氏春秋·精谕》的记载:孔子曰:“淄渑之合者,易牙尝而知之。”确实,易牙是当时最为有名的善于调和口味的名厨。

阅读春秋之齐国风云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春秋之齐国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