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之齐国风云》

第10章齐灵公第6节蓄意叛晋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哼,跟寡人斗?现在知道疼了吧?”齐顷公收拾了国氏,洋洋得意。

崔杼提醒他:“主公,不管如何,高、国两大家族,势力遍布国内,党羽众多,不可大意啊。”

庆封也道:“主公,现在国、高两家,尚有人在,不宜急功近利,臣建议先行安抚为上策,再徐徐图之。”

于是,国佐之弟国弱从鲁国被召回:“回来吧,叛国之罪已由国佐、国胜父子承担了。国氏累世为卿,积功无数,寡人好德,不忍过度追究,大夫就回来主持国氏家业吧,继承国氏封邑。还望大夫以此为教训,忠心护国,再次荣耀国氏家族。”

齐灵公任命国弱为国氏族长。那高家呢,仍旧由高无咎之子高弱担任高氏族长。两人名义上都是齐国上卿(毕竟是世袭的,而且是周天子指定的),但要想执政齐国朝政,那就算了吧。古人取个名倒真有意思,两大家族,剩下两个弱。对了,还有鲍氏,现在是鲍牵之弟鲍国任族长。

说起鲍国,史料记载了这是一位能干的人,素有贤名。原来,鲍氏自鲍牵任族长后,其弟鲍国便离开了齐国,到了鲁国谋生。原因不详,可能是为了突出鲍牵的族长地位,鲍国便选择离开,让自己的哥哥充分掌控家族,所以大家会认为鲍国此人贤。

当时鲁国有一位家财雄厚的大夫叫施孝叔,鲍国就是在施孝叔那里当了一个家臣。春秋时期,大夫这样级别的贵族,许多都有家臣,还有私人武装。而管理家臣与私人武装以及仆役的,是家宰。所谓家宰,就相当于一个家族中的大管家。

施孝叔的家宰去世了,他便要重新物色一位家宰。能够担任施家家宰的,其薪水相当丰厚,有100户规模的采邑。当时初步人选是一个叫匡句须的人,但匡句须却推荐了鲍国,理由是鲍国此人非常忠良。

史料对于匡句须的记录并不多,但从他宁可舍弃丰厚的薪水,而举荐他人,说明此人是一个好人。据说,当时已经走了程序,施孝叔已经将100户采邑登记到了匡句须的名下,但匡句须推荐了鲍国后,自己主动将这100户采邑还给了施孝叔。

就这样,鲍国就被提拔为施孝叔的家宰,而且从此声名在外。现在鲍氏家族因为原族长鲍牵受了刖刑,已经不宜再继承鲍氏封邑了,所以齐灵公将鲍国召回国,指定由鲍国为鲍氏家族族长。

看来,将国、高、鲍三大家族都摆平了,国内应该没什么大问题了吧。齐灵公又想起了齐国争霸这档子事:咱大齐想当年那是多么威风,父亲在世时,便想着争霸与诸侯,只可惜鞍地一战败给了晋国。可恶的晋国佬,总有一天,寡人要站着让你们称臣!

齐灵公苦苦等待着机会,好在两位大臣崔杼与庆封倒也忠心,且素有才干,齐国平定了内乱后,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不错。

机会终于有些眉目了,公元前572年,强大的晋国发生了地震般的内乱:强横的国君晋厉公居然被臣子弑杀了!围绕着国君被弑前后,晋国更是大规模的卿大夫级别的人物被杀被驱逐,然后便是各自的拥护派,昨天是那一派被玩死,今天是这一派被打倒,反正一个字:乱。

哈哈,晋国看来要玩完!齐灵公心头大喜,如果不好好把握这样的机会,那真是对不起自己了。齐灵公想着,但又担心,毕竟晋国这样的大家伙,哪怕是乱了,也是瘦死的骆驼。还是谨慎一点吧。

晋国新君即位,即晋悼公。什么?一个14岁的小娃娃?齐灵公更是大喜。原来,晋厉公被杀后,晋国人拥立了一位既不在晋国出生、更在晋国没有半点势力姬周继承了国君之位。

姬周当时年方14岁,随自己的家人居住在洛邑,但他却是正统的晋国公族,排起辈份来是公孙。不过,按当时的习惯,孙子以下包括曾孙、玄孙都统称为公孙。

晋国这个国家与众不同的一点是,人家都是公族掌权,哪怕不是大宗,也是有小宗在掌权的。但晋国呢,自从晋武公开始小宗取代了大宗后,为了防止同样的事件再次发生,晋国居然搞了一出尽逐群公子,也就是说,将公族的人都赶走了。这样,便让一些非公族的力量迅速掌握了国家政权。所以晋国一直以来几乎都是君弱臣强。

现在一个小孩当国君,无根无基的,那大臣们还不要进行更加激烈的政治斗争?快斗吧,越乱越好。齐灵公作出了这样的局势判断。所以,晋悼公即位后,按惯例作为江湖盟主的晋国新君即位,必须要召开联合国会议,以统一思想。

公元前572年,晋国主持召开了虚朾会盟,按规定齐国应该由国君亲自参加,但齐灵公不想再去国际政治舞台上充老二了,他派了崔杼去应付一下。齐灵公的本意是试探一下晋国的态度,而这个态度很快便来了,晋国貌似没多大在意!

既然你不在意,那我继续呗。齐灵公心里颇为自得。

同年,因为楚国借宋国内乱之际,夺取了宋国重镇彭城,并在彭城驻军。晋国新君即位,弑杀了晋厉公的中军两位大佬栾书和荀偃为了转移国内矛盾,立即向彭城用兵。当然,晋国一惯来都是组织联合国军的形式,这次同样将联合出兵的通知发到了齐国。

“别理晋国佬,什么东西,总要人家出兵出钱。”齐灵公表示不予理会。

连续两次让晋国人不爽,齐灵公还挺得意。晋国人终于忍不住了,同年夏天,晋国纠集了各路诸侯讨伐齐国。

“啊?动作这么快?寡人都没什么准备啊,这仗怎么打?快快,求和。”齐灵公惊慌失措,命令崔杼赶快与晋国谈判。

谈判的结果是齐国认错,表示今后绝对服从晋国的领导,同时赔偿这次各国出兵的军费开支,并将世子公子光送到晋国作为人质,最后是对晋国组织联合国军讨伐郑国举双手赞成,并派崔杼率齐军出兵。

齐灵公吃了一个大亏,心下甚为不甘。但不管如何,此时的晋国确实不是齐国可以惹的,齐灵公一直认为,单单是晋国不可怕,只要加强西南方面的防备即可,关键是晋国的盟国中有南边的鲁国、莒国,西边的卫国、宋国,甚至郑国一旦从了晋国,对齐国也将造成严重的威胁。

要想对付晋国,必须瓦解晋国为首的同盟,而要实现这一战略目的,那需要南方大国楚国重新崛起,与晋国抗衡。

而现在,只能是从了晋国。但齐灵公总是玩点小动作,比如公元前571年,晋国主持了戚地会盟,齐灵公非但不派人参加,还暗示滕、薛、小邾等国都不要参加了。

阅读春秋之齐国风云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春秋之齐国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