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之齐国风云》

第12章齐庄公第13节白色恐怖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既杀了齐庄公,崔杼并没有高枕而卧,他还有大量的事要处理。首先当然是将齐庄公的亲信,包括他千挑百选出来的勇爵们以及忠于齐庄公的大臣们,逐一清理。

勇爵们中,包括贾举、州绰在内的一部分当日跟着齐庄公赴崔府的,已经当场被射杀。此外,象邴师、齐敖、封具、铎父、襄伊、偻堙等著名的齐国勇士一律被处死。处死的手段是简单的,封锁崔府血案消息,由崔杼假传齐庄公命令,召集勇爵们开会,然后集体屠戮!

忠于齐庄公的勇爵们被屠戮,使得齐庄公已被崔杼所弑的消息顿时传开了。崔杼也干脆就放开手脚大干特干了,当然,一切都是他早就准备好了的。比如在军中,他甚至在领命率领齐军出征鲁国时,便故意礼遇将士们,绝不轻易实施军法,并要求将士们尽量不与鲁国正面交锋。

这是一举两得的事,一是收买将士之心,二是特意向鲁国示好,因为即将发生的弑君事件,崔杼需要得到象鲁国这样的诸侯的理解。

哪些人是忠于齐庄公的,这份名单早就拟好了,就按名单所列的全部清除。史料记载,大夫祝佗父本是受命在高唐城主持祭祀,刚回到临淄进宫复命,连祭祀所戴的帽子和衣服都没换,就被斩杀于宫廷。

负责齐国渔税征收的大夫申蒯带着家宰刚出差回到临淄,就发现整个临淄处于一片白色恐怖之中。这位对齐国无限忠诚的大夫对家宰道:“你只是我的家宰,不能被卷入政治斗争,现在我命令你,赶快回家,带着你的妻儿逃离临淄吧。”

自己的主人对齐国是忠心的,而这位可敬的家宰昂然道:“主人不畏死,那是道义。作为您的仆人,如果不能跟着主人赴死,那是损害了主人的道义,我不能走。”

就这样,这位历史未留名的家宰随同自己的主人一起慷慨赴死。史料记载申蒯的慷慨同样令人动容:申蒯和自己的家宰带剑前往崔府,当时崔府大门紧闭,为了让崔家人开门,申蒯砍下自己的一条左臂,称自己受了重伤,是因为平时与崔杼关系较好,被人追杀,无奈只好逃到崔府避难。

崔氏家人透过门缝见申蒯伤重如此,认定此人已经没有危害性,便开门放了申蒯和他的家宰入府。申蒯跌跌撞撞跑到后院,发现了齐庄公尸体,他用力顿脚三次,然后大声喊道:

“崔杼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随即拔剑攻向崔氏家人,但终归是寡不敌众,主仆两人壮烈战死在崔家大院内。

唉,其实,真正要忠于自己的国家,这个时候,在实在没有办法去扭转时局的情况下,最应该要做的,就是保住自己的性命,为齐国留下正义的力量啊。

象闾丘婴和申鲜虞就是这样想的,甚至闾丘婴还不忘将自己的妻子也带了出逃。申鲜虞见了,非常生气,他冲着闾丘婴大骂道:“咱们无奈流亡他国,是为了今后的齐国。但是,您居然带着女人流亡,那还有哪个国家敢接纳您呢?”

说着,也不管闾丘婴对自己的妻子感情有多深,一脚将闾妻从马车上踹了下去。有人可能会认为申鲜虞太冷血了,其实在那个时候,申鲜虞这样做是对的。

因为不管如何,在权力斗争中,哪怕是所谓的灭族,一般情况下也只是杀害男丁,而女人是可以保全的。春秋时期对于女人还算是保护的,我们说过,哪怕是女人犯了罪,一般情况下也是不会公开处理的。

如果闾丘婴带着老婆流亡,对接纳国来讲,会认为此人心里只有小家,而不顾国家这个大家,所以一般情况下不会得到重用,甚至不被接纳。想当年,晋公子重耳流亡列国十九年,无论他到哪一国,都会有新的女人。但无论他离开哪一国,他都不可能带着自己的女人。这便是申鲜虞所考虑的。

当时,逃离齐国都城临淄的士族大夫有很多,史料专门详细记载了闾丘婴和申鲜虞的艰辛逃难路。他们逃出临淄后,到了临淄西南的弇中谷时,天已黑了。两人又困又饿,闾丘婴不敢在谷中停留,他对申鲜虞说:“追杀我们的人很快便会赶到,我们还是趁夜走吧。”

申鲜虞道:“就算我们挺得住,马也要休息啊。再说,此地险峻,哪怕敌人追上来,也是面临一夫挡关万夫莫开的形势。人数再多也不济,您就放心吧,有我在,怕什么?!”

就这样,两人先喂饱了马,再自己吃了些干粮,然后将马辔头给取下来,当道而憩。史料记载“枕辔而寝”,这个辔,就是套在马脖子上的嚼子和缰绳。两人此次出逃,可谓是高度警惕。

崔杼这次的弑君行动,可谓是雷厉风行,更是残酷血腥。大量的士族大夫被灭族,其中连齐庄公的母族也没放过。齐庄公的母族就是鬷声姬,也就是原来的齐国夫人的媵女、颜夫人的侄女,所在家族叫鬷蔑氏。由于颜夫人未能生子,所以声姬生下的公子光便成了世子,就是后来的齐庄公。

这样一来,鬷声姬因子而贵,鬷蔑氏家族也被封为大夫,封地在平阴。现在齐庄公被弑杀,鬷蔑氏家族因此受到牵连。史料记载,崔杼发兵至平阴,将鬷蔑氏家族给灭了。

几乎所有的齐国大夫士族都人心惶惶,尤其是那些平素与崔杼有些不对眼的,或者那些平时受到齐庄公信任的,齐国的士族大夫们被杀的杀,出逃的出逃,整个临淄处于一片白色恐怖之中。

阅读春秋之齐国风云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春秋之齐国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