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祖》

第二章 儒生捉剑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轩辕洲比邻先圣洲,二者一东一西,瓜分了大陆中部的广袤版图,又被合称“中土”。

万年以前,先圣洲受至圣先师教化,施行儒教,士子书生比比皆是。轩辕洲则在人皇轩辕治下,多的是锤炼体魄的武夫。故而当时曾盛传一句话“先圣皆文人,轩辕尽武夫。”

只不过经过那场历时千年的诸洲混战后,天下十洲诸脉相融,先圣洲与轩辕洲的“文武之别”自然也渐渐淡了。

尤其是两千年前,轩辕洲建唐国,唐国开国皇帝高瞻远瞩,深知武能开国,文可治世的道理,故而广建书院,兴文政,仿先圣洲科举制,故而两千年来,唐国大兴,疆域可占轩辕洲十之五六,故被称作“中土大唐”。

明月书院作为唐国的第二大书院,其地位仅在应天书院之下,历史悠远,底蕴深厚,不知出过多少先贤大儒,其中有人入朝为官封侯拜相经世济民,有人纵情山水留下千古遗篇为后人传颂,也有人踏入那玄而又玄的修行界,成为所谓的“儒家修士”,一点浩然气,便是千里快哉风。

当下正是八月十五月圆夜。

中土大唐,明月书院,藏书楼。

一名中年儒生正借着藏书楼内通明的灯光,正对着案上的几粒碎银子数来数去,嘴里还唠唠叨叨个不停。

“好你个老王,把我骗到这里来教书,口口声声说是薪水比我在镇县学塾高得多,我跟媳妇闺女好说歹说,才跟你到这破书院来,结果这每月到手的银钱也没多多少嘛,眼看着又要往家里寄银子,这下他娘俩又要抱怨我撇下她们自己在外面喝花酒了,这可如何是好,如何是好嘛,老王啊老王,你说你读了一肚子圣贤道理,怎么到头来就会坑害我这老实人……”

若是没人拦着,估计他能念叨一个晚上。

儒生姓周名易,字近之。是咱们明月书院的王副院长两个月前从小镇子里请来的先生。这个周先生眼下在书院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却并不全是一身才学使然。至于为何,还得从两月前周易初入书院担任先生之时说起。

起先明月书院的学生们没人看好这个可能连圣贤书也没读过几本的穷酸儒士,这倒真不是他们眼高手低,相反,这里的学生多是身具真才实学的饱学之士,毕竟论及底蕴,整个唐国也找不出来几座书院能和明月书院一较高下,也正因如此,他们容不得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来此地滥竽充数。

于是非议渐起,有说周易仗着与王副院长不知何处积攒下来的香火情到书院里来混口饭吃,有说他就算读过些书也不足以在我大唐明月书院教学,若是想要求学我书院自然欢迎,只不过就不能拿任何薪水,反而要交些学费了。

似乎不知是哪句话惹恼了那穷酸儒士,以至其竟扬言要三堂文斗,凡有觉得他这乡下穷秀才登不得大雅之堂的,学生也好,夫子也罢,来便是了。

明月书院设有诗堂、对堂、赋堂三堂,用以评审和记录明月书院夫子学生的诗词、佳对和赋文。

而所谓三堂文斗,便是斗一斗这“诗”“对”“赋”三门学问。

院内求学士子大多出身书香门第、钟鼎之家,自有心高气傲之人,直言要教那无知之辈知道什么叫天高地厚。一些在书院教书多年的老夫子本不把这新来的教书先生当回事儿,埋头做着学问,只是听说此人竟是如此夸下海口,便要杀一杀这后辈晚生的锐气,读书人意气风发是好事,可也不要太目中无人。

于是这三堂文斗,可谓是“高朋满座”。

第一日,周易于诗堂与人斗诗,起先七步便成一诗,后竟七步变作六步,六步变作五步,直至最后,竟是一步成诗,字字皆惊艳,句句皆绝伦。

第二日,对堂之中,场间众人出上联百幅,周易便得对下联百句。周易只出上联一幅,对堂之中百人,竟无一人能答。

第三日,周易于赋堂作赋,作得“风”、“花”、“雪”、“月”四赋颂景,又作“悲”、“欢”、“离”、“合”四赋抒怀,再作“家”、“国”、“天下”三赋论政。洋洋洒洒十一赋,共计一万两千六百字,字字珠玑。

中年儒生最后在走出赋堂的时候说了一句话,让在场本已对这位才学一鸣惊人的书生大有改观的所有人神情古怪,啼笑皆非。

“说我学问不怎么样,无妨。要动我一文钱薪水,不行!”

此后,书院上下再无一人胆敢质疑周易才学,只不过“天公不与周郎便,文斗三堂只为钱”的说法却从此成为了学生夫子们闲暇的谈资。

……

明月书院的藏书楼向来不分白昼对所有师生开放,只不过每天要有执勤的先生教习,防止意外发生,今夜正是周易来负责此事。

此时正是午夜子时,楼内灯火通明,亮如白昼。窗外圆月高挂,皎皎如玉盘。

周易正对着到手的月钱唉声叹气,突然有一学生火急火燎地跑过来,虽气喘吁吁却仍不忘作揖致礼。

“周先生,明月湖有动静。”学生紧张道。

周易闻言双眉微挑,问道:“怎么回事?”

“明月湖自子时初,湖底隐有低鸣,波澜渐起,当下无风起浪,声势甚大。”

周易面色如常,心中却有微澜。思量片刻后,小心翼翼收起桌上银钱,道:“走,过去看看。”

那学生暗自松了一口气。他本来是和院里其他的学生夫子一样,在明月湖赏月,毕竟明月书院明月湖的月色不说天下无双,却也享誉轩辕洲一洲之地。可湖面骤生异象,他觉得须得禀告给今日执勤的先生,万一真出了变故,总要有个人拿主意才行。藏书楼离明月湖最近,所以他就近来到楼中,见到今日执勤的竟是这位周先生,便不免有些担心。因为这位周先生是出了名的不爱多管闲事,入明月书院两月有余,除去按部就班讲学或分内的执勤,就没管过一件院里的闲事,用周先生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钱不够。

事实上周易何尝愿意去管此事,只不过如今明月书院的院长和两位副院长都已动身远去那儒教发源之地的先圣洲,若是偏偏在他当班的时候出了变故,老王回来以后没准真干得出扣他工钱的混账事来。

更重要的是,“明月湖有动静”,这绝不是什么小事。

明月书院明月湖,波澜不惊已有万年。

明月书院立院千年,虽不及唐国的第一大书院“应天书院”规模宏大,但其底蕴之深,学问之精,若不亲自入院求学,便不足以窥其一二。而明月书院旁的明月湖,论历史悠久远胜明月书院,确切来说,书院依湖而建,正是因此湖而得名。

而此湖来历更是匪夷所思。

(本章未完,请翻页)

相传,万年前,有一物自天外而来,落于轩辕洲,大地轰鸣,尘埃四起久久不散。待烟尘散去,竟成一万丈巨坑,无数人闻讯而来,欲寻那天外之物,却皆是无功而返。

此后万年,斗转星移,岁月变迁,巨坑竟是自成一湖,此湖神异,分明静如死水,不起半点波澜,却万年澄澈有如明镜。万年间,此湖换过不少诸如宝镜湖,无澜湖之类的名字,直到当年唐国名满天下的诗仙月夜醉酒泛舟游于此湖之上,见到湖中映月,仿佛天水之间有双月同现,兴之所至,对月而歌,一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使得此湖名声大噪,当时的唐国皇帝便亲自下旨,将此湖更名为明月湖。

周易也曾月夜游湖,知晓此湖景致与传闻无异,确实如镜映月,不起微澜。听那学生所言,明月湖如今无缘无故骤起浪涛,怎么看也不是可以放任不管的小事,便随那学生前来一探究竟。

待到周易赶至明月湖畔,亲眼见到已经安安静静映月万年的明月湖果真波涛翻涌,神色终于凝重起来,盯着湖底方向,若有所思。一同前来的那个学生看到从来只能对银子打起精神的周先生此刻竟神态严肃,不禁忧心忡忡,心道别处什么乱子才好。

明月湖异样引来了越来越多的学生教习夫子,议论纷纷。

“莫不是那万年前的天外异宝?”

“异宝?只怕是那化外天魔蛰伏湖底万年,如今破湖而出,要大开杀戒了。”

“莫要危言耸听,我明月书院立院千年,明月湖更是久负盛名,怎会有魔物蛰伏,此等雄伟气象必是祥瑞之兆……”

正在众人揣测湖面异象起因之时,忽有一股书院内大多数人一生都未曾见过的气息破湖面而出,磅礴而凌厉,搅碎了湖面明月之后,竟是冲天而起,仿佛连那天上明月也要搅碎一般。

周易眯起眼。

剑气?

院内围观的学生多数已经被迫闭上了双眼,非是他们不想一睹此奇观,只是怕一睁眼双目便要被那恐怖的气息搅烂。

一位境界高深眼界同样不低的老夫子,朝湖中大喝:“哪位剑道高人在湖底练剑?”

无人应答。

却有剑鸣响彻天地之间。

一道璀璨剑光破湖而出,此剑笼罩于剑光之中,看不清真容,于空中悬停片刻,便要朝北方飞去。

整座明月湖畔尽皆哗然。

一把剑?

搅动整座明月湖的竟然只是一把剑而已?

周易心中暗道:“只怕至少也有点睛上品了吧。”

天匠洲的开山老祖天工祖师曾留给后世一本《天工开物》,此书并非那位炼器的老祖宗编撰的具体锻器之法,只是一些炼器的心得体会,故而也不是什么不传之秘,但却给后世炼器指了条明路。此书记载,炼器分夺形,造势,取意,点睛,通灵五种品级,而周易观此剑气象,灵意充沛生平仅见,至少为点睛上品,甚至极有可能是那传闻中的通灵仙剑。

“不好!此剑气息太盛,若是任其离去,只怕会生出莫大祸端!”

湖畔众人起先震惊于此剑锋芒,并未多想,只是不知有谁喊了这么一句,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此剑在无人驾驭的情况下,仍有如此威势,又是无主之物,说是千年难遇的异宝也毫不为过,试问天下能有几人不动心?

自古异宝出世,从来免不了你争我夺,书院毕竟是读书治学的地方,不善杀伐,届时如何面对那些觉得明月湖依旧有利可图的不速之客?

再者说,儒家首重“仁”字,若当真被此剑惹出一番腥风血雨,书院不可能置之不理,势必要出手收拾这烂摊子,不知多少人要遭无妄之灾。

可眼下三位院长都已远游先圣洲,书院之中还有谁能拦得住这惊人一剑?

周易眼见此剑即将离书院而去,一脸纠结,心中暗自嘀咕。

“怎么办,怎么办,这么大个书院就没人管管?院长不在,不是还有四个主事先生吗,都在睡觉呢?这么大动静听不见吗?”

明月书院立院千年,主四事,分别为:藏书、讲学、供祀、执理。

自然便有四位主事先生。

大唐承平多年,明月书院作为有数的大书院之一,没有多少人敢触其霉头,自然也就没什么打打杀杀的场面。故而大多数人只知晓那四位主事先生学识渊博,却没见过他们出手显露修为。

可周易却心知肚明,那四位绝不简单。

因为老王动身前往先圣洲之前曾经亲口对他说过“有那藏书、讲学、供祀、执理四个主事先生在,书院再乱也乱不到哪去。”

明月湖出了这么大的动静,他们不可能不知道,可不知为何,此时似乎没有出手的意思。

周易心中天人交战:“不管不管,谁爱管谁管。可偏偏我挑当班儿的时候闹这一出,要是置之不理,真要闹出什么事儿,等老王回来,我这一年的工钱也够不他扣啊。”

不知是否是真的因为怕被扣了工钱,周易一咬牙,身形腾空而起,刹那间的速度竟还快了往北而去的剑光一分,继而拦在了剑光之前。

剑光突然被阻了去路,竟停了下来,可能是没想到真的有人胆敢在它剑尖所指处停留。

一人一剑,两相对峙。

周易心中苦笑,此剑若不停还好,这一停恰是证明此剑通灵,绝非俗物。

那就更不能任你离去了。

我周易不是什么圣人,贪财的穷秀才罢了,但好歹读过些圣贤书,书上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天下安危我管不着,也管不了。但家里媳妇闺女都等着我向家里寄银子,可不能耽搁了。

那莫不如就在今日此时此地,将你留在书院。

周易对着剑光缓缓说到:“你不能走。”

不知此剑是当真能懂人言,还是对敌意有所感知,竟是剑鸣更盛,震颤不止,于空中画弧后直奔周易而来,剑光有如一挂银河泻落,声势浩荡。

眼看周易就要被这惊天一剑透胸而过,但见那周易竟一手负后,一手双指并拢成剑,直直迎向宛如天河之水涌下天庭的浩荡一剑。

剑光不能再进一寸,嗡鸣不绝于耳!

周易先前身形掠出,转瞬之间便拦在剑光之前,已经让湖畔众人惊讶不已。此时见其以双指抵御那道他们连直视尚且吃力的璀璨剑光,众人只觉得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本章未完,请翻页)

这还是那个为了整日对着几两银子唉声叹气的穷酸儒士?还是那个谈及薪水便要与人“文斗三堂”的周先生?

这周易确有才学不假,可如他那般视财如命的人,怎会有如此风发的浩然意气?

周易凌空而立,体内浩然意气翻涌鼓荡,心中骇然。此剑尚无人驾驭,便有这般霸道无比之威势,若是被人持剑在手,世间当真有人能挡?可世间又当真有此等人物能让此剑心甘情愿被握在手中吗?

圆月高悬,一人一剑于月色之下,两相对峙,正与无为观清玄道人死前一卦中的卦象一模一样!

双方僵持不下,约么过了半柱香功夫,只听周易突然高声喝道:

“剑兄!我知道你早已生出灵性,能懂人言。咱俩也算不打不相识,我叫你一声剑兄,有什么话咱们下去看着湖,喝着酒,赏着月,慢慢说,你看成不?”

剑光气势未减分毫。

“剑兄!此番是要去往何处,见何人,做何事啊?哪用得着剑兄亲自走一趟啊,太见外了不是?只要剑兄留在书院,有什么事,只管吩咐,书院上下义不容辞。”

剑光仍然无动于衷。

“剑兄!你可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就算我周易挡不住你,我书院可还有四位主事先生,各个修为精深,神通广大,我要是撑不住了,他们必会出手!”

那把剑光萦绕甚至看不清真容的古剑似乎是个敬酒不吃,罚酒更不吃的主,一时间剑气更盛,竟把周易逼的倒退了十数丈。

周易这一番话落在湖畔一些见识稍浅的士子学生耳中,只当是这周先生死马当活马医,是自知不敌古剑威势而想出的下策。

可若有人能在月色之下看到周易的神色,会发现其气态从容,根本不像是会说出刚才那一番话的样子。

他们身在湖畔,距离凌空拦剑的周先生也不过百丈距离,自然听不出什么端倪。

可他们不知道,这些话,不仅湖畔众人听得见,整座明月书院境内方圆数十里,都清晰可闻。

偶有些见识颇深的老夫子听出了其中玄机,都不由得啧啧称奇。

不去说这几句话的内容如何,只说能将声音绵延整个书院,便已非寻常人所能及。

儒家有“子曰”之法。

相传当年至圣先师讲学,门生弟子千万,正是以这“子曰”之法传道授业解惑。寻常夫子能声传一里便极为难得,这周易一边抵御剑光,一边竟是能让整座书院方圆数十里清晰入耳,可见其浩然意气充沛到了难以想象的地步。

若回过头来再去细细琢磨那几句话,这哪里是希望和那到剑光罢手言和的意思,分明是在提醒整座书院:明月湖有剑,已生灵犀,此剑欲离开书院,无论如何,书院也要将其拦下。还有那最后一句,摆明了就是在告诉书院的四位主事先生:老子要撑不住了,快来帮忙。

周易足足又等了半柱香时间,这半柱香对于刚刚耗费大量浩然气以支撑“子曰”之法的他来说绝不轻松。

已经有不少人听到耳边骤然想起的那几句话后陆续来到湖边。

只是不知为何,那四位据王副院长所说“有他们在,书院再乱也乱不到哪去”的主事先生们似乎依旧没有要出手的意思。

周易不由得在心里骂了句娘。

也不知是在骂老王丢给了他一个烂摊子,还是骂那不知为何选择视而不见的四位主事先生,亦或是在骂眼前这道丝毫不见颓势的璀璨剑光。

周易深吸一口气,又重重吐出。随后缓缓闭上了眼。

好像是做了什么决定。

他身前的剑光本身霸道无比,剑气凛然,寻常人甚至连直视其锋芒也难以做到。

但就在周易蓦然睁眼的一瞬间,那道始终不曾后退半寸的剑光竟好似出于本能的颤抖了一下,气势瞬间便弱去几分。

只因一股更加霸道的气息自周易体内生出,似乎依旧是儒家的浩然气,但给人的感觉却与先前截然不同。

先前周易的气息浩然正大,让人如望高天,如眺远海,又如沐春风。

可眼下,同样是浩然气,却透着股轻狂、霸道、嚣张。

好像天下儒生千千万,数他当世最风流。

古剑似乎终于生出退意,瞬息之间,剑气逆流,想要调转剑尖,却为时已晚。

因为周易快它一步,双指变抵为夹,将其剑尖死死夹住,动弹不得。

想跑?

周易低声默念道:“我曾遍行天下路,我曾尽读人间书,却还未曾提过三尺剑。”

“今日,你若执意要走,我就捉你一捉。”

与此同时,藏书楼中,一个须发灰白的邋遢老儒,放下了右手的笔,合上了左手的书,人在楼中自然看不到楼外光景,可老儒还是朝着明月湖的方向望去,啧啧道:“还真是他,逸少与说起,我还不信,人不可貌相啊。”

逸少,是周易口中的老王,也就是明月书院王副院长的字。

老儒收回视线,又嘀咕了一句:“怎么看也不像读过万卷书,行过万里路的人啊。”

书院北边设有圣贤庙,其内设有儒家先贤雕像,自建成之日起,便灯火不熄。此时一名衣着素雅,仪态不凡的老妪缓缓步入圣贤庙中,朝着那诸多先贤古儒的雕像庄重作揖,道:“诸子佑我书院。”

书院南边多为夫子先生传道授业解惑所在的学堂,夜深并无人讲学,自然也无灯火。只有皎皎月光映照之下,不知何时出现了一个慈眉善目的白发老儒,与藏书楼内不修边幅的老儒生不同,这一位身着素雅儒衫,白发束起一丝不苟,此时亦是遥望明月湖方向,隐约可见那道剑光和那与其对峙的儒衫身影。白发老儒笑着自言自语道:“得周先生讲学,我明月书院无忧矣。”

书院西边,一个中年男子身影一闪而至,突兀出现在明月书院“执理阁”的那道刻满着明月书院院规的石碑前,男子腰间悬挂一柄长剑,剑眉微皱,似乎在犹豫要不要出手,想到王副院长临行之前所言,便展眉作罢。

明月湖上空,就在周易欲以一身凌厉霸道的浩然气催破古剑剑意的时候。

自湖畔人群之中,响起一句话,声音不大,但却有别于那些夫子学生嘈杂的议论声,清晰传入周易耳中,仿佛……那道声音是随风飘来一般。

“先生切勿伤了此剑,且听小道一言。”

(本章完)

.

阅读侠祖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侠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