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从笑傲开始》

36袈裟与石盒4000字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知道这次入谷不是一无所获,宁正长出了口气。

他进入山谷本就是为了武功秘籍而来,现在有人明确表态有秘籍的存在,那他也算是完成任务。

将信重新塞回信封内,开始检查起袈裟和佛珠。

佛珠就是正常的佛珠,从佛珠的样子和味道来看,应该和棺材同出一物,都是由金丝楠木制成。

检查完佛珠,棺材内就剩下袈裟。

在宁正的记忆中有三件袈裟比较出名,

一件是《西游记》中唐僧的锦襕袈裟,一件是禅宗达摩祖师带到中土的木棉袈裟,而最后一件就是金书中记录《辟邪剑谱》的辟邪袈裟。

前两件袈裟不必多说,光从出处就知它们的神异,最后一件虽然袈裟本身没什么特别,可在袈裟上却记录了《笑傲》中的一门顶级武学。

作为一个有资格睡金丝楠木棺材的人,一灯的袈裟自然也是十分不凡,哪怕是不懂袈裟的宁正也能感觉到袈裟的华美。

袈裟上不光有着金钩玉环,就连菱形格纹都是用真金捻线,若是将其当掉少说也能换出千百两银子。

手在袈裟上一寸寸摸过,摸着摸着宁正感觉到了不对劲的地方。

从外面看袈裟并没有什么不同,可袈裟的里面摸起来却凹凸不平。

直接将袈裟翻开,借着火把的光亮仔细查看。

经过仔细检查,宁正发现袈裟内侧果然有东西,就像辟邪袈裟一样一灯的袈裟上被人留下了文字。

不过与辟邪袈裟不同,

一灯的袈裟上的字是被人用针刺上去的,而并非像辟邪袈裟一样是被人写上去的。

华丽的袈裟内侧被人用白色细线刺出了一个个像蝌蚪一样的小字,而这些字宁正虽然看不懂,但他却感觉好像在哪里见过。

‘这字的样式怎么感觉见到过呢?是在什么地方?’

感觉蝌蚪文有点熟悉,宁正闭上眼睛想了想。

数秒后睁开了眼睛,宁正脸上露出了古怪的神色,他没想到这袈裟上的文字竟然是梵文。

至于宁正为什么知道这文字是梵文,则是因为几天前善莲大师送他的四册经册。

善莲送宁正的四册经册,其中有三册是正经的佛经。

那三册经册上除了有汉语的翻译经文外,还有用梵文书写的原文,而宁正虽然看经册的时候没太关注用梵文书写的原文,但他在看的时候难免记下那贴着写的梵文。

能被记录在袈裟上,而且还是一灯的袈裟上,不用想都知道这指定是好东西。

取走袈裟和信,宁正把棺材盖重新放回棺材上盖好,并将棺材钉插回原处。

想到一会备不准要将一灯的肉身搬过来,宁正便没有将土填回去,着急取钥匙查看铁箱子的他施展轻功快速向着木屋所在冲去。

飞速回到一灯的木屋,宁正先是围着葫芦缸转了一圈,随后又恭恭敬敬的冲着葫芦缸合十双手拜了拜,最后才将双手放在了葫芦盖上。

轻触左右晃动,发现不能取下盖子,便又开始左右拧了拧,当感觉晃动的幅度变大后,他才一点点取下盖子。

随着盖子被打开,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香味从缸里散发了出来,不过由于对缸内味道的猜测宁正早在进入木屋就开始闭气,这使得他并没有闻到从缸内散发出的香气。

把盖子倒扣在地上,宁正再次冲着葫芦缸拜了拜。

葫芦缸的中间部分比较大,而且与下面大缸相连之处被特殊的土覆盖。

先用匕首将那红白两色的土刮落,然后将匕首尖顺着两缸的缝隙插了进去,随后缓慢的围着大缸划动匕首。

伴随着匕首的划动,两缸底连接处产生了松动。

一手抓住上缸口,一手顺着向外推。

上下通透的缸被朝着一边推开后,宁正双手用劲直接将缸抱了起来。

轻轻将大缸侧放到地上,就看到一层厚厚的黄色锦缎。

拿匕首将锦缎向后挑,宁正就看到一颗脖子上挂着佛珠低垂着的头颅。

和尚自然是没有头发的。

活着的时候是江湖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南帝,可死后也难逃成为一具动也不能动的尸体。

盯着一灯的肉身仔细看了看,宁正不由发出赞叹。

或许在瑛姑想来,

等有人为一灯开缸的时候,一灯的肉身定然已经腐烂的不成样子,甚至有可能只剩下骨头架子,

可她一定想不到,哪怕过了两百多年,一灯的肉身竟然依旧能保存的如此完好。

在宁正看来,这具肉身除了因体内没有水分而显得干枯外,几乎能说的上保存的非常好。

如果要找个对比物的话,宁正认为曾经在电视上看到过的那具小河公主,要远远不如一灯的这具肉身。

要知道小河公主可是在沙漠那种干燥的地方,由黄沙大葬这种天然防腐措施保存的;

而这一灯肉身虽然在时间上要比小河公主短的多,可百花谷这种地方也远远不是沙漠那种场景所能比的,要是小河公主在这百花谷指不定不出一两年肉身就会腐烂不堪。

扽着锦缎一点点将一灯的肉身从缸内拖出。

移开大缸,取出那被瑛姑放在缸下的钥匙。

也不知道这钥匙是用什么铁制成,经过两百多年也没产生丝毫锈迹。

用锦缎擦了擦钥匙,纯黑色的钥匙在火光的映照下发出冷冽的寒光。

带着那被锦缎包裹住的肉身从木屋离开,宁正将钥匙插进锁孔内。

左右拧动,当响起‘咔’的一声,铁锁应声而开。

取下异常重的铁锁,宁正退到箱子的后方。

匕首抵住箱子的缝隙,向上撬让铁箱的重量全部压在匕首之上。

也就是匕首还不错,不然经过这么遭尽,说不定早就崩刃了。

铁箱子打开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这令小心翼翼的宁正感到有点可惜。不过想到即将获得武功秘籍,内心的可惜就被兴奋所取代。

一点点移动到正面,看到铁箱子里面放着一个紧紧贴着的石头盒子。

‘俄罗斯套娃?’

心中虽然腹诽,但宁正还是将铁箱子侧放,一点点将里面的石头盒子倒了出来。

石头盒子表面被蜡完全覆盖,宁正通过匕首刮蹭时的感觉判断,应该是和之前存放一灯肉身的葫芦缸表面的蜡是一种东西。

从一灯肉身的保存效果来看,这蜡绝对是种好东西,不然他们也不会既在缸上用,又在石头盒子上用。

一点点将蜡从石头盒子上刮下,同时他还不时试探性的在石头盒子各处敲了敲。

通过敲击的反馈来推测,可以知道石头盒子是真的厚。

匕首真是一件好东西。

如同之前所做的一般,将匕首插进石头盒子的缝隙处围着划了一圈,宁正才伸手将石头盒子的盒盖抬了起来。

放到一旁,从上往下查看石盒。

入目是一层完全将石盒覆盖的白色丝绸,

丝绸被扯出后,就看到了一本本书籍整整齐齐的放在石盒里面。

宁正一本本将书从石盒取出,借着火光他查看有没有他想要的武功秘籍。

‘《黄帝内经》、《重阳立教十五论》、《道德经》、《黄庭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孝经》!’

一连取出六本,不是医书、道经,就是全真教的典籍,更加离谱的是六本中宁正看过其中的四本。

瞅着石盒内也就还有四本书,宁正自己都不知该露出什么样的表情。

作为全真教初代掌教王重阳的师弟,周伯通可以说是当时门内辈分最高之人,所以他会留下这些书籍可以说是相当正常,可这些毕竟不是宁正想看的。

之前为了学会金雁功、天罡北斗阵等全真武学,宁正都已经看了数年的全真典籍,这些东西对他来说虽不算毫无用处,但也可以说一点用处没有。

不过没办法,谁让人家周伯通就想放这些东西呢。

对此毫无办法的宁正只好将希望寄托于剩下的四本秘籍,他希望周伯通这个武痴不会真的那么坦然一生了无牵挂。

多了宁正也不贪,他今后获得武学的途径又不是没有。

现在他只希望能从周伯通这得到一门顶级内功,不然再过几天等系统商城开启后,兑换出《天山折梅手》却因内力问题无法使用,那可就太闹心了。

‘《易经》、《黑龙潭秘籍》、’

又从石盒内取出两本,当看到第二本上面写着的《黑龙潭秘籍》五个大字后,宁正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再多的言语都不如亲眼所见,

哪怕瑛姑信上写了他们夫妻留下了武功秘籍,可当看到真的出现了秘籍才能让人安心。

通过秘籍的名字,就可以猜到是瑛姑撰写的秘籍。

黑龙潭是瑛姑呆了几十年的地方,哪怕那里充斥着她的孤独和痛苦,但那也是她武功有所成就的地方,能用这个名字也算是她对曾经的一种放下。

终于见到武功秘籍,虽然知道这本秘籍有点水,可至少有了一个好的开始。

随意的翻了翻,宁正便知道了上面记载了什么武功。

除了瑛姑的内功《大理段氏内功》,三门自创的‘绝学’泥鳅功、七绝针和寒阴箭外,宁正竟然在最后发现了一样不该出现在书上的武学《一阳指》。

自创的绝学出现没有丝毫问题,可《大理段氏内功》和《一阳指》作为有明确传承的武学,正常来说瑛姑是不应该记录下来的。

得到一灯的允许她自己修炼没有问题,可却不应该将它们记录下来。

毕竟一灯虽然死了,可大理段氏却没有灭门,她这样留下段氏家传武学,总的来说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若是后来者获得她留下的秘籍,而江湖上大理段氏还存在的话,得到秘籍的人用这门功夫伤人,那最后终究会把责任落在大理段氏的头上。

当然这是在大理段氏还存在的情况下,如果大理段氏被人灭掉,那么就不存在任何的道德问题。

作为一门在江湖上消失了上百年的武学,现在要是有人用出一阳指来,估计江湖上九成九的人都认不出这门功夫。

蒙古大汗蒙哥在位时,大理国虽然被蒙古所灭,可大理段氏只不过不再担任大理皇族而已,他们可还远远没有到被灭掉的程度。

甚至在蒙古统治的一百多年里,大理段氏当世袭总管可是当的极为舒服。

瑛姑能在那种情况下,将大理段氏的家传武学写在自己的武功秘籍之中,足以看出当时的她心中对一灯的怨恨。

这种死后不管洪水滔天的行为虽然宁正很喜欢,可从做事上来说还是太过不地道。

总的来说一灯对瑛姑没什么亏欠的地方,唯一有问题的也就是那所谓的见死不救。

可对于那件事,瑛姑根本没给一灯多少考虑的时间。

找人办事按理说再怎么样也要求上个一两天,

她这求完人家,人家没同意,直接把自己儿子送走的行为可以说是十分不可取。

从分锅的角度来说,最应该怪的是始作俑者铁掌帮帮主裘千仞,也就是后来一灯的徒弟慈恩身上;

而二锅则应该落在瑛姑的身上,因为她也没把事情做到极致,仅仅因为一灯一时的不救就放弃直接结束孩子的痛苦,根本没有再争取争取;

至于三锅说实在也轮不到一灯身上,谁让还有个周伯通顶在前边,如果他不跑的话又怎么会变成如此一个结果。

当然这不是说一灯就没有问题,一灯那时虽然没有出家,可作为一个信佛的人,该慈悲的时候总是该慈悲一点的。

要是他没救瑛姑的孩子后成了天下第一也就算了,可哪怕没救他也没能成为天下第一。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还不如救人为好,那样起码可以挽救一条无辜的生命,也不至于让他最后因为心结而早早出家。

不过无论如何,一灯在四人中是肯定是责任最少的一个,

甚至真的论起来,或许王重阳的责任都要比他重上一点。

说起来瑛姑一定想不到,她曾想象的场景与未来发生的事情完全不同。

一灯的肉身没有像她想的一样腐烂,而天下间也没了她记录下武学的大理段氏,她期待的事情中除了有人安葬一灯这一条有可能实现外,其余皆是相反的结果。

曾经看书的时候宁正还奇怪,为什么在《天龙》、《射雕》、《神雕》、《倚天》都有显露的一阳指在之后会消失不见,可当来到《笑傲》世界后宁正却明白了过来。

江湖上《一阳指》的消失,除了怪朱、武两家的不争气外,主要原因则出在大明开国皇帝老朱的身上,因为正宗《一阳指》的传承大理段氏就是被他给派人灭掉的。

阅读诸天:从笑傲开始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诸天:从笑傲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