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投曹,荀彧劝我当二五仔》

第22章 君子固穷,岂固一世之穷?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妇人一家男子三口早在黄巾之乱时便已经全部身死,只剩下了她们三个女人在乱世中苟活。

而黑山贼前几日劫掠东武阳周边诸县,把她们仅剩的两石粟米全部掳走了。

那本是她们三人撑到秋收的余粮。

刘楚心底默默算了算,三个人,从二月到八月,那么每人每天只有半两的米,熬一碗粥都远远不够。

由于肉和蛋白质的普遍缺乏,这个时代的成年人一天是要吃两斤米才能勉强填饱肚子的。

刘楚难以想象她们是要如何才能撑下去。

而像她们这样的,显然在这个时代不是孤例。

“你刚才为什么问我,我是不是来抓你们的?”

刘楚心里虽然已经有了推测,但还是问道。

“有人今天到了我们里,把我们里中仅剩的几十人都抓走了,我们三人躲起来了……”妇人答道。

果然如此。

刘楚以前就知道地方豪强会隐匿人口,但现在都已经开始掳掠人口了吗?

安顿好母女二人,刘楚便不顾荀彧劝阻,策马往妇人所指的方向奔去。

而荀彧则忧心忡忡地策马回营。

刘楚一路东走,终于在离东武阳十五里处,见到一处火光。

刘楚勒马停下,

再走近些,他才发现,营地里的百姓比他想象的要多得多。

数百名百姓蜷缩在冰冷的地面上,每数十人用一长绳系颈,状若奴隶。

而就在这些百姓身侧不远处,便是数十具叠在一起的尸体,

尸体上多是刀砍斧斫之伤,尸体下满是血迹,肝脑涂地。

而六七十个家奴衣着的人,正围着几处篝火烤着肉。

他们没有注意到刘楚

“你们是谁家的?”刘楚立在了一处篝火旁,淡淡地问道。

“你是何人?”

其中一个领头模样的人见到刘楚突然出现,气势汹汹地提刀便向刘楚走来。

“我们是谁家的关你……”

然而他话音未落,便感觉到脖颈一凉,到了嘴边的话却怎么也说不出来。

再然后便是天地翻转,只见一副无头的身体就倒在了两步外,然后再也没了知觉。

刘楚干脆利落,一剑枭首。

“我再问一次,你们是谁家的。”

刘楚再次对着篝火旁的众人淡淡地问道。

众人现在哪里还不知道刘楚是来闹事的,纷纷提刀嘶吼着朝刘楚杀来。

你再厉害也只有一个人,我们有五六十人,怎么会怕你?

但很快,他们就后悔了。

极度恐惧的情绪开始在这小小的营地迅速蔓延开来。

不论是剩下的家奴,还是看到了这一幕的百姓。

因为冲向那持剑之人的家奴,一个接一个身首异处地倒下。

没有任何多余的花哨,只是剑起,剑落。

每一剑起落,便会有一颗头颅随之飞起,落下。

营地内所有人都止不住地发抖,

剩下的二十余名家奴开始四散逃窜。

“你们是谁家的?”刘楚再次淡淡问道。

“王……王家,梁相,王家。”

刘楚面前之人拔腿想逃,但两腿发软,根本挪不动腿。

恐惧已经占据了他的整个心神。

“梁相,王家?”

“知道了。”

刘楚点点头,剑起剑落,然后朝其他逃窜之人追去。

这些王家的家奴,他不打算留一个活口。

而百姓此时见到刘楚朝他们方向冲来,开始本能地剧烈颤抖起来。

但很快他们就发现,这个提剑之人不是恶鬼,而是来救他们的神仙。

刘楚将其中一个老人的绳索砍断后,继续追王家家奴去了。

那老人眼睛一闭一睁间,仿佛便经历了一次生死。

看着刘楚提剑离去的背影,老人一脸的惘然。

不多时,刘楚便将最后一个欲骑马逃走的家奴斩落马下。

回到营地,百姓此时也已经全部解开了绳索。

刘楚瘫坐在篝火旁,静静地看着这一切。

在那堆尸体旁,许多百姓伏地哀嚎,哭声尖锐,刺痛着刘楚的耳膜。

一朝英雄拔剑起,

又是苍生十年劫。

刘楚现在有了更真切的感受。

有几个百姓走到了刘楚面前,一言不发地跪向瘫坐的刘楚,朝刘楚深深一拜。

越来越多的人跟着跪了下去。

除了衣服窸窸窣窣的声音,还有刺痛耳膜的哭声,再没有别的言语。

刘楚看着这些骨瘦如柴,匍匐不起的百姓,心中既哀且怒。

远处有一队人马举着火把朝营地的方向驰来。

是荀彧领着一百骑和一些粮食过来了。

见到刘楚已经把所有王家家奴杀尽,荀彧一声长叹。

刘楚与荀彧二人站在篝火旁,看着喝粥的百姓一阵无言。

“兄长,”

“你方才劝我不要来,是不是早就知道了这掳掠百姓的,便是东武阳的大姓。”

刘楚首先打破了沉默。

“嗯,”

荀彧点点头,

“是哪一家的?”

“梁相,王家。”

“王家,”荀彧想了想说道,

“王氏是东武阳著姓,家主王准官至二千石,前梁相,其族侄王楷此次也随军。”

“兄长为何劝我不要来呢?”刘楚问道。

听着刘楚发问,荀彧如星的眸子暗淡了下来,

“地方豪族掳掠人口,已经是被默许的事情了。”

刘楚听言一脸诧异地看向荀彧,

他没想到会是如此荒唐的答案。

“天灾人祸下,不依附地方豪族,这些百姓活不了多久。”

“我知道你在想什么。”

荀彧注意到了刘楚诧异的神色。

“但就如曹将军不能杀许汜一样,我们不可能脱离这些当地的世家与豪右。”

“这些豪右大家,家家聚众数千,早在黄巾之乱时,百姓就大多被他们收拢起来了。”

“我们的粮草,除了袁本初的供应外,有超过半数都来自于这些豪右之家。”

“散佚于各地的百姓所纳的粮草只有不到三成。”

“我们之所以能在东郡站住脚跟,便是还没有动到豪右之家的根本利益。”

“不与他们妥协,又能如何呢?”

荀彧知道刘楚不满,

但他何尝不曾像刘楚一样,对这个世道不满呢。

刘楚听着这不是道理的道理,一时间竟不知道要说些什么,

“可这样完全不顾百姓死活,掳掠百姓,肆意剥夺牺牲百姓,便是对的吗?”

荀彧听着刘楚的质问,犹豫了半晌,缓缓摇头道,

“自然不对,”

“但乱世之中,百姓命如草芥,千百年来一向如此。”

“兵凶战危,狼烟四起,”

“若想在这乱世之中站稳脚跟,牺牲和妥协有时候是不得已而为之。”

荀彧拍了拍刘楚的肩膀,他个头比刘楚稍高一些,

“你我可努力。”

“早一日戡平这乱世,便能早一日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还百姓一个太平盛世。”

“太平盛世吗?”

刘楚将目光投向夜空,星汉灿烂。

两汉的人有一种浪漫的想法,人死了就会变成天上的星星。

而现在漫天星汉,一闪一闪,

就好像无辜惨死之人在诉说些什么。

“戡平乱世后,便真的会有属于黎民黔首的太平盛世吗?”

“还是只是我们这些世家大族读书人的太平盛世呢?”

荀彧闻言转头看向身侧的刘楚,一时愕然,竟不知道该说什么。

“兄长眼中的太平盛世是什么样子?”

刘楚对荀彧发问道。

荀彧久久不答。

“那你眼中的太平盛世又是什么样子呢?”

“我眼中的太平盛世?”

刘楚望着漫天星汉,半月来的所见所闻和前世的记忆全部涌上心头,亦久久不答。

“我不知道。”

刘楚沉默半晌缓缓说道,

“当今儒学,尊孔子而不尊孟子,”

“便是说到孟子,也会对‘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颇有微词,何也?”

“又或是即使知道这句‘民为重’有些道理,却也仍对此避而不谈,何也?”

“一言以蔽之,不过是我们这些士族之家,人人皆可为官!”

“我们皆视民如草芥,纵是认同‘民为重’,也未必是发自内心,”

“更多的,不过是一丝身居高位者高高在上的悲悯罢了。”

“毕竟,只有我们有资格为官,生来便就高人一等,岂可屈尊降贵,与民同列!?”

刘楚已经将前身的记忆融合了大部分。

从前身的记忆里,他大概清楚了这个世界的世家乃至寒门们对黔首愚门的看法与做法。

“但我梦里见过那样一个世界,”

“那个世界里,苍生无饥饿冻绥之患,黎民无罹乱枉死之忧;”

“那个世界里,耕者有其田,织者有其衣,居者有其屋,”

“那个世界里,人生来没有良贱之分,医、巫、乐师、百工、赘婿、贩夫走卒,皆是良家,人人都可以有尊严地活着。”

“那个世界里,书籍与知识不再为我们这些世家豪强所垄断,”

“即使是黔首小民,生来便拥有读书的权利与义务,”

“即使是黔首小民,生来便拥有即使狭窄但永远开放的上升通道,”

“不知道那样的世界,算不算得上盛世?”

刘楚说到这停住。

他能想到的还有更多,但那些对于这个世界,太过于虚无缥缈了。

他曾经习以为常的,不满足的,是这个世界的“人”们永远不敢奢望的。

荀彧扭头看着刘楚的侧脸,目不转睛,神色间充满了不可思议。

刘楚所言未免太过于惊世骇俗,天方夜谭。

耕者有其田,织者有其衣,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这便是荀彧眼中的太平盛世了。

儒家奉行“克己复礼”。

可这“礼”,

说的不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说的不是士与民之间就没有良贱之分,

说的不是民可以与士一样皆有追求学识与仕途的权利。

“礼”说的是“周礼”,

说的是宗法制,

说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行其道的等级分明。

人若没有王候士庶良贱之分,岂不就是“礼崩乐坏”?

岂不就是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你当真认为会有这样的盛世?”

“会有的。”刘楚颔首肯定道。

荀彧看着笃定的刘楚,心情复杂起来。

世家大族掳掠百姓,隐匿人口,兼并土地,完全垄断知识与上升通道。

所有的这些,都不仅仅是戡平乱世便能解决的。

荀彧幽幽叹了口气。

“要与天下的世家豪右为敌,世祖况且做不到,你如何觉得当今之天下有人能够做到?”

世祖便是光武帝刘秀。

他便是在世家大族的襄助下,最终缝合九州,一统天下。

“兄长觉得曹将军能做到吗?”刘楚问道。

荀彧摇了摇头,

“做不到,也不能做。”

“当今天子能做到吗?”刘楚又问道,

“更做不到。”

荀彧继续摇头,面露苦笑,

“那样的太平盛世,太过理想了。”

“总有人不想让天下变成你口中的样子。”

“没有人能做到。”

荀彧本就出自顶级的世家。

大汉养士四百年,要想动世家大族的利益,谈何容易。

“我知道你不满这个世道,但凭你一人之愿,如何都不可能做到的。”

他恍惚之间,忽然刘楚转过头来,朝他灿然一笑,“兄长不是说了嘛,你我可努力。”

“他日戡平乱世,谁若是阻挡这盛世的到来,便以这些反对之人的血躯,奉以为牺牲。”

荀彧诧异地转头看向刘楚。

刘楚一脸坚毅。

风吹得他们衣服猎猎作响。

刘楚望向漫天星汉,思绪万千。

他自然没有狂妄到要马上就要与天下世家豪强为敌,

也不会自大到认为仅凭一些后世的思想便能创造一个与后世一样的世界。

生产关系决定上层建筑,没有生产关系支撑的意识形态就是畸胎。

但努力往那个方向靠近,哪怕只是一步也是好的,不是么?

前世的他经历过蜀中大震。

在黑暗,逼仄的废墟里,他饥渴,绝望,动弹不得……

他祈祷天使,盼望神仙。

但天使没有来,神仙也没有来。

是一群最可爱的人,把他从黑暗的绝望里挖了出来。

既然总有人要做些什么,那为什么不能是他呢?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他前世今生都奉为至理。

但“穷”,从来不是躺平摆烂的借口。

君子固穷,岂固一世之穷?

而且比起这个世界的绝大多数人来说,他已经有了他们不敢想象的出身,有了他们不敢想象的能力,有了他们不敢想象的际遇。

他已经不能算“穷”。

如果这样的他还不敢立下一番志向,为这个世界做些什么,那岂不是白来一趟?

他当然也明白,只立下宏愿既无用,也可笑。

人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

他现在要做的,就是不择手段地抓住可以属于他的际遇,牢牢攀附在曹操这棵正在野蛮生长的小树上。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喜迎国庆7天长假看书乐翻天!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10月1日到10月7日)

阅读三国:投曹,荀彧劝我当二五仔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三国:投曹,荀彧劝我当二五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