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兵雄传》

第七十一回 胡服骑射坚推行 中山称王拒忠谏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第七十一回胡服骑射坚推行中山称王拒忠谏

回前词《淡黄柳》

决意变革,不惜屈身恭。说服亲族助功成。坚韧不拔奋力,胡服骑射强军盛。试刀锋,败敌扩国境。国虽小,却称雄。忠谏不听妄尊虚弄。罢将受困,解脱遇阻,谋计求友借横。

话说赵武灵王亲率大军,攻中山房子城兵败,无颜返回国都,便借口去巡视边城,竟到北地游看一番,在路途中逐渐领悟到,要想彻底战胜中山军,就必须有一支强大的骑兵队伍。同时也想到了敌军穿戴战服,体现了胡服骑射之锋锐,当为变革的必须要务,于是便决意在国内实行此策。当其回到国都邯郸城后,武灵王为更好让朝臣们看到,便好讲解变革国策,竟突然穿戴了胡服上朝,却遭到了群臣一致反对。使他顿时郁闷非常,却也难于说服,若是硬顶对抗,又怕自己威望受损,后来思谋解困脱难之计,便想到了首先应获得亲族重臣支持,才可引领众臣随行之法。武灵王于是便谦恭屈身,到亲族叔父公子赵成家,诚心诚意去做说服之事,以求得其支持,能够鼎力相助,使自己的设想与谋划,能速获得成功,真是费尽了心机。

却说武灵王道明,攻中山国失败原因之后,公子赵成也便明白其意,即说道:“虽然这次兵败至惨,可哪有常胜不败之战呢?胜败不足惧,我国还能承受的住,只要再积蓄力量,便可实现灭中山愿望,又何必非要改变服装不可呀?”武灵王便道:“我所思虑的不只是这些,这回到北地巡视中,想到失败之情,看到中山骑军强大战力,可说是无法抵挡,实为我军劲敌,很难将其打败,我们也要适时应变才行。若是守旧不变,定会影响我军战力,对后攻敌不利,我就想要彻底改变军伍,变主要依靠车战,改为以骑军为主,具有强大的冲击力。且灵活多变,快速迅捷,代替以往的兵车,已是太过笨重缓慢,难敌骑军之威力,若是我国先行变革,就能做到强军利战。不仅可灭掉中山,而且还能击败任何大国,对咱四战之地的赵国,快速调兵击敌,或是突然攻袭,均有莫大好处。”武灵王看到,公子赵成在认真听,知道自己的说辞已起了作用。

于是便继续说道:“为使骑军强大,就要在国民中倡导穿胡服,日久成习,却利于骑军训兵习练,否则平日长袍大衫,对骑射自会生疏,不甚习惯,难于适应战时之需。而想要全民实行,改变旧习,就须国朝官卿引领,否则难于实行,可是这个理否?”公子赵成听后点头,然后便说道:“大王所虑无错,可这些官卿都不愿更改,又能怎么办呢?”武灵王便道:“只要我俩带头穿戴胡服,其他人便会跟随照行,您看我这穿上感觉还很利索,比那大长袍舒服多了,而且穿脱容易,很利战时快速捷便。我今日也给您带来一套,可试穿一下,看是否舒服,怎样?”武灵王说完,也不等其答话,便让侍从将带的胡服拿来,交给公子成去试穿一番,看到底合适与否。公子赵成虽过中年,平日穿戴很为寻常,不甚讲究时装,却也感到有些新奇,又听大王吩咐,只得接了说遵命,入内室去试穿。

稍待片刻,公子成即在从人服侍下换装,之后便走出来见武灵王,并笑嘻嘻的说道:“看来这胡服穿起来,还是蛮舒服的嘛!就是乍一穿上,总觉得有点怪异,大王看是怎样?”武灵王看到这位叔父,一改从前风貌,身着胡服马裤,脚蹬革靴皮挂,倒是很显英武气概,便站起观视道:“我看就很好嘛!服装本就是可体为宜,装饰只是给人瞧的,等看惯了也就勿怪喽!既然已然穿上,也就不必脱下,也好与我做个伴,省的不相和谐。待明日上朝,我俩便同时出现在众臣前,看他们还敢说不成!咱就此说定,可不得欺骗本王呦!否则便是欺君之罪!”公子赵成一听此话,也是不敢不遵从,只好说道:“看来大王是非让我去出丑哇!也就只好将这老脸不要了,跟随大王办吧!”武灵王即笑道:“我要强兵利战,也只好靠咱自家人支持,否则无成!若能建功,本王定奖赏您的功劳。”说话中很显感激。

随后叔侄两人便穿着胡服,共同吃了顿酒宴,也算是随意的家宴,倒是吃喝惬意,武灵王看到已说服其叔,自是成了得力帮手,心中无比高兴。即行赏赐美玉珍宝,公子赵成只好谢过,但还是觉得这大王,总归为强拉硬拽,不得不相服从,大有请君入瓮之感,也只能硬着头皮答应。武灵王却觉得不管怎样,总是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在宴席上还嘱咐道:“还要请叔父出面,说服其他亲族官卿,都得给本王面子,带头穿上胡服,朝中官卿臣将定然无语,本王就好宣布实施变革,也就顺理成章了。”公子赵成只好说行,其实也是心不所愿,看来要改变任何旧习,都要经过阵痛期,否则难于推行。武灵王酒足饭饱后,便离开公子赵成府第,回到王宫内院,心中的石头总算是落了地,他也深知头三脚难踢的道理,只要迈开步,就要往前走下去。只等着看朝堂中有何反应,再做下步打算,也是期盼能顺利推动,为今后打下好底基,此为其理想。

等到了第二日早朝,群臣都按时到齐了,武灵王也准备登殿议事,才见公子赵成姗姗来迟,刚步入朝堂之中,便引来了无数目光,将那满朝文臣武将都惊呆了。原来大家看到其,穿戴了一身胡人贵族服装,脚蹬一双胡人皮靴,短衣锦裤,倒也颇显精神,却与朝堂中官服大异,即为武灵王赠送的那套,自是忠实履行了诺言。这时朝堂中诸将臣,纷纷低声议论,公子赵成却装作听不见,只是站在前面本位,一脸肃容相待,更不发一语,只管等待大王入厅就座。正在此时,便见武灵王也是穿着昨日胡服,稳步从后堂入殿,走到王座后坐定,用眼扫视群臣一番,当看到公子赵成时,见其果然遵照约定,身着胡服来到朝堂。武灵王顿时面带笑容,向诸大臣问道:“大家看咱赵家人,穿戴了胡服如何?这不很英武神爽嘛?看来事情都是由人来做,怎可墨守成规呢?众卿说是否?”武灵王说完,还用眼扫视殿中众将臣一遍,等待大家回答。

这正是:锐坚变革易胡服,骑射战技胜敌虏。为创新军执意念,不惜下顾臣舍盧。详说道理获支持,亲赠衣靴领头突。朝堂惊异失言语,灵王发话情感殊。

众将臣直到这时,也就无了办法,只得都应声称诺,虽然是心怀抵触,但见公子赵成,已然带头穿上胡服,谁还敢公开对抗大王,只好应声附从王意。武灵王见众臣将答应,便趁机借势说道:“既然大家都说好,那么下次再上朝堂,大家便都穿戴胡服,也好在国民中领个好头,使都跟随仿效,以便推广开来。再发布诏命,今后要踊跃招募骑军,步军将尉要在骑军中练熟骑射,要想升任将军,就必须在骑军中选拔,否则不得提任,此令须奉旨执行。待时机成熟后,便在国内昭告,全民实行胡服装束,违者当受处罚,到时便会不再有抗拒之人。我赵国数年后,定然是兵强马壮,会力挫各国强军,攻灭中山,指日可待,大家说是否?”众臣将如此一听,知道大王是主意已决,难能更改,只好应声称诺。由此议定了朝臣穿戴标识,由朝中统一发给,用于上朝佩戴,服装则由个人喜好,选择胡人贵族服侍,可自由穿戴即可,倒也宽松随意。

赵武灵王这一服装变革,对后世的服装样式改变,具有很大影响,是融合了游牧民族,和中原农耕民族的穿衣打扮,选择了其实用优点,而变成为先进服装特色。由于对骑马射箭,或是军兵马上作战,产生有利因素推广,而进行的灵活性改革,具有很强的社会进步性,所以得到了后世的称颂,影响极为深远。在当时变革期间,效果还不大明显,只是将战车数量减少,而快速增加骑兵数量,在后来的出征北地,与林胡等草原之军打仗时,占据了明显的优势。因此侵夺了不少地域,迅速扩大了赵国的疆土,并且为增加马匹数量和质量,扩大骑军战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后来攻灭中山国,积蓄了强大能量,从数量上压制了中山小国,自有了夺取胜利的资本,使中山骑军失去了优势,不得不被最后灭掉,这也是其必然结果。

而在赵国稳步变革时,乐池所在的中山国,由于抗赵胜利,被周边几个大国所器重,认为已成为中原之地,具有相当实力之国,可担当举足轻重之任。于是几个还未称王,多具有君候之称的大国,却都渴望升为王称,以提高其国君的地位,方便与被周室早封的国王,可以获得平起平坐的资格。由此几个并未称王的国君,都不甘心落于人后,为了与楚齐秦几个大国抗衡,魏韩赵燕和中山国等五国,便想共同称王,以便各国来往,而后宋国也自称王。这也是自由摆脱周室,使战国时期的乱象,更加到了不可收拾的程度,标志着周朝已成了虚空摆设,对各国没有了任何约束作用,加速了自己的灭亡。而中山国虽然实力增强,却毕竟还是小国,充其量只能算二流国家,贸然称王,道孤论寡,定会引起大国敌视,齐国听说中山国君接受王称,便想联合它国逼迫其去掉王号,否则用兵。

而中山国君却好大喜功,意想成为一国君王,与那些大国平起平坐,好似这样才可超越历代国君,能为祖上争光添彩,也是有些异想天开之念。对此乐池却有着清醒的判识,他认为中山国的地盘实力,还远不能与其它大国相比,虽然曾战胜过强大的赵国,可是不能以一战之功,来与其它实力雄厚的大国相比肩。于是他上奏告诫国君,若是贸然称王,必将会受到东方齐国敌视,那么就会破坏多年的同盟关系,若是宿敌赵国来攻,就再也没有了坚强后盾,当会坐困受制。还强调虽然三晋及燕国等极力怂恿,说不定是一剂毒药,以诱惑国君上当,若入其圈套,便将不能自拔,当会给赵国攻灭中山地以借口,不得不预作防备。就不如暂不称王,低调做中山国君,或会得到各国同情,到时若赵国贸然攻伐,也会得到齐燕两国支持资助,将来便好抵御赵国的吞灭进攻,此谋略方为万全之策。

这正是:逢当名利易昏头,人无远虑必近忧。君主决策关国祚,成败得失转瞬留。忠言逆耳虽云善,临当诱惑难细剖。众臣揣私齐声赞,孤将嗟叹空怅愁。

这时的中山国君姬厝,已是头脑发生昏胀,只看到了做国王的荣耀,是为祖先争光添彩,称呼实为悦耳,也显身份骤然升高,受到了它国的诱惑。却早已将危险忘记脑后,认为这本是各国推动,不为本国妄自称尊之举,不会引来敌视,且是千载难逢的好时刻,良机稍纵即逝,后当不会再有,必须抓住才行。由此不听乐池的忠告,再加上本国朝中臣将,大多想获得国王加封官爵,也好光宗耀祖,凸显门楣高贵,被那虚名光环冲昏了头脑,一致拥护国君加上王冕。其实多无乐池的战略眼光,和对国家前途的远见卓识,甚至还与乐池对立起来,认为是阻挡了他们的锦绣前程,根本未意识到危险后果,只管追名逐利为本意。乐池当时看到满朝文武,都是支持国君称王之声,只有寥寥数人支持自己,几乎成了孤家寡人,真是气愤至极,却也无可奈何,或会使君臣离心,心怀忧虑也是无用。

待中山国随着几个大国,一道奉称为王号,起盖宫殿楼阁,壮阔门面,并登基加冕,国君穿戴王服,将臣们恭呼贺拜,举国均沉浸在同庆的喜悦中时。却传来一个令人吃惊的消息,就是身边的劲敌赵国,却没有按照共议改称办事,并未自称王号,仍旧还用国君称呼,使中山国君大为震惊。但此时早已完成国号更改,实也不愿再复原位,只好随其它三国一道,还是以国王自称,乐池再奏说道:“看来赵国亡我之心不死,早已暗中谋划准备,恐怕会面临危难,望国君有所防备。”可那中山国君姬厝,却不认为有何危险,错想自己已然称王,或对赵国是一种震慑,使其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对本国进行侵略攻击。而且由于乐池屡上奏疏,却觉得他是老来怀惧加重,已无有年轻时的胆量,不再适宜担当率军职责,便寻了个借口,让其告老退歇,换上自己中意将领,将军权掌握在手中。

而这时的赵国武灵王,却在暗中做着攻灭中山国的准备,不仅在北地草原集训骑兵,而且在南面国内,全面实施胡服骑射国政,其骑军战力已有明显提高。武灵王曾率赵国骑军,到西北面林胡国境巡视,也是想与其骑兵交战,检验本国的练兵成果,当须与敌接战,才可知晓高下,也好改进不利之弊。当那林胡国边军,见到赵军骑兵窥边,仗着自己骑兵早具优势,开始并未将赵军看在眼里,便调集各地骑兵参战,意图将赵国军伍驱离,也是过于轻敌。可等接仗对战,才知那赵军已是今非昔比,其骑兵竟是训练有素,颇得骑战章法,且实力雄厚,难于抵挡其猛烈攻势,竟被赵国骑兵打败,只好溃退出数百里远。使赵国得到了大片草原马匹土地,进一步扩大了版图,这些情况变化,其它各大国多所不知,也或不以为意,这正是武灵王所谋划的计策,暗地里做着攻灭中山国的准备。

再说乐池自被解职,随后赋闲在家,已是无事可做,却也颇为担心,自知早晚会被赵国攻击,到时战乱难止,或会玉石俱焚,全家定然遭殃,因此忧心如焚。他深知自己曾在房子城,设计大败赵军,诛杀其将士数万,国王险遭不测,令其痛切难忘,定会对自己恨之入骨,欲想擒杀之而后快,此情不可不虑。乐池面对危难,也是思谋如何解脱困厄,他想到出走齐国避难,却因国君称王之事,对齐国已得罪至甚,正欲派兵攻打,到时难免会遭不测,此计实不稳妥。而燕国也曾对战,不仅杀其兵将,还抢夺其数城,至今怀恨未消,又岂能容自己存身?他反覆思来想去,还是无稳妥之计,不由得忧心仲仲,数月煎熬难受。正在他苦无计策,求得脱身避难时,不禁想到了师爷王栩,曾教会各种策谋,也是浮想联翩,其中想到开枝散叶之计,倒能及时获得各国内情,自也是消息灵通。

乐池如今在灵寿家中,面临自保之困,不得不处心积虑,思谋化解之道,却无好计可施,因此焦虑不安,其子乐举见老父忧愁,茶饭不思,也是知其心思,却难劝解。乐举于是说道:“父亲可不必忧虑过度,咱们什么大风大浪没经过,刀光剑影都不怕,还有何事能被难倒?世上就没有过不去的坎,或是咱们没想到好法吧!如今赵齐燕三国不能去,要么咱可去祖上之邦魏国,也许有这可能,或是远走西面秦国,就看有无道路可通了。”乐举也就这么随口一说,却竟使乐池心中感触,突然想起一件事来,就是早年去鬼谷接王栩师爷,曾见过一面的张仪,也算是个有一面之交的人物。听人说如今在秦国高任相国,是个握有实权的人物,也曾早年资助过他,或会怀恩不忘,能否借助其威势,过道赵国赴秦,或会受到高待,实未可知。

乐池想到此谋,便同亲子乐举商议,也是广为谋思计策,想到如何才能联系到此人,那可千里之外的秦国,而使赵国让路经过,却是个现实的难题。乐池经过思来想去,忽然想到一法,便是各国虽然敌对不断,但互通使节往来,一般还不受限制,只要不为仇敌之人,便可顺利通过其境,赵国也不例外,此路自可加以利用。乐池是想暗中捎信给张仪,知其为当今智谋能者,又为大国卿相,必有办法能使家人赴秦,赵国不敢阻拦不放,脱身之计可能实现。乐池想到此处,便即心生一计,于是亲见国君道:“如今赵国威胁我国,随时便会进行攻击,为解此危难,老臣来献一计,使赵国不敢相犯,或可保无虞!”这时的中山国君姬厝,却也意识到潜在危险,这时正自惶惶不可终日。

这正是:赵军变革显功绩,

战力陡增练兵击。

大败林胡强骑旅,

拓地扩疆缴马驭。

中山国君尊王号,

却伏遭攻暗危机。

老将忧患殃家惨,

谋计脱身避祸离。

欲知后事,下回分解。

阅读战国兵雄传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战国兵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