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兵雄传》

第七十二回 乐池罢将忧祸患 联谊秦相脱险关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第七十二回乐池罢将忧祸患联谊秦相脱险关

回前词《卖花声》

罢将赋家闲,却隐祸患。焦思良谋为脱难。忽忆秦相有恩缘,设计联断。随使捎信去,义报友善。派员邀接招摇见。国君礼迎上国客,方晓才干。

话说赵武灵王,欲推行胡服骑射之策,见群臣表示反对,便想到去说服王族首领,让公子赵成跟随自己,一道领穿胡服,迫使群臣赞同,打开困难局面。结果却真如预料,那公子赵成穿上胡服,默然上殿入朝,虽然不发一语,却被武灵王利用,镇唬住了群臣之口,不得不跟随其改变,却收到了明显效果。在随后的北巡时,所率赵国骑兵训练有素,竟打败了以骑军见长的林胡国骑军,开拓数百里草原之地,且缴获大量马匹,扩充了骑军队伍,为灭中山国打下了基础。这时中原五国,在魏国相公孙衍倡导下,此人是由秦国相被罢后,由此转投魏国任国相的。发动五国相王之议,将中山小国也裹挟进来,却得罪了盟友齐国,使赵国有了攻伐借口,面临危险境地。乐池看透此事弄险不利,力谏国君不听,也是在群臣怂恿下,勉为获得王号之称,却被赵齐等国敌视,乐池曾屡谏招怨,竟被罢黜兵权,忧患满怀,便决意谋计脱祸离开险境。

乐池想好计谋后,便对国君说有好计策,可使本国免被宿敌赵国攻击,这也正是中山国君的心病,忧虑遭到赵国侵伐,听说有御敌良策,心中不禁大喜。于是国君姬厝赶忙问道:“卿有何妙策,尽管明确说出,本王定会择善采纳!”乐池便道:“老臣听闻赵国,实行胡服骑射,大量扩充骑兵,意在攻灭我国,不能不做惕防!臣有一计,可使赵国顾忌其后,不敢轻易发兵强攻,使我国免于灾祸,稳固无虞!”姬厝忙道:“如何才能使赵国顾忌其后?可请明说计谋。”乐池即道:“老臣与秦相国张仪有交,就请大王派出使节赴秦,带着我亲笔书信前去,再加送重礼,联络好张仪相国,以求得其暗中保护。若是赵国有异动,秦国便陈兵其后,做出随时参战之势,那赵国怕秦兵袭其后,必不敢轻易动武,岂不就能稳固我国了吗?”中山王姬厝听后,认为是个好计谋,便答应速派出使臣赶赴秦国。

原来自四国称王之后,并未形成联盟,赵燕齐三国对中山国,均持敌视态度,都有吞灭之心,只是谁也不愿先发,顾虑其它两国干预,都正在窥测时机。中山国已处在危机之中,只有依靠外来势力保护,才可能度过当前难关,此时中原各国正在混战,只有赵国置身事外,不愿参与争斗,一心变革国民军伍。其实是在积蓄力量,随时对中山国下手,所以真正威胁是赵国,若秦国能助力,就可遏制赵国,只是中山国距秦国较远,素与西秦无交往。如今若能交好相依,却能解燃眉之急,姬厝只好依靠乐池老将之能,派使臣往秦国结交,待看结果如何了。乐池见已说动国君,便悄然说道:“此事须得保密,不可让赵国探听到内情,只说是派人去联络通商事宜,方能顺利通过赵境,我当派人跟随前去,只要联络到秦相国,定有回音报来,据此可再设谋。”姬厝听后赞成,便密派心腹之人出使。

中山国使节赴秦国,以联络商务之名,赵国也不便强加干涉,只能是准许放行前往,乐池暗中派了家人,秘密携带亲笔书信,夹杂在出使队伍中,顺利到达了西方秦国。中山国使臣在咸阳客馆住下,先派人打听到国相张仪府第,知其正如日中天,威权并重,实得国君信任,不禁心中暗自高兴,于是派乐家人前去投书,等看是何结果。那乐家密派之人,便到相府门前等待,正遇张仪下朝归家,便在门前拦车高叫,说是有中山大将乐池,捎书给丞相。张仪听说后,也是突然一愣,心说秦国平日,与那中山小国素无来往,如何有人捎书呢?后忽想起多年前,师尊曾引见乐池,恩赠钱马,便连忙让其随着进入府内,然后登堂接待。那乐家人便将带来书信,拱手交给张仪阅看,并且说道:“我家主公说,早年曾与丞相有交,今派在下投书问候,请丞相阅览!”张仪便让其入座稍等,明是很为高看善待,那家人才知乐池所嘱非虚,只好等待发落。

张仪展开书信细阅,只见书中写道:“老夫乐池拜上国相:因早年与君在鬼谷朝歌,有过一面之交,也是经师爷引见之故,不知君还曾记否?吾料师爷必有嘱语,当不至忘怀。如今中山国危亡旦夕,只因国君不听老臣苦谏,非要与那四大国称王争誉,竟被昔日盟友齐国敌视,又被赵国包围待击,形同累卵之势。老臣因屡谏招怨国君,竟被夺了兵权,正赋闲在家,唯恐战乱祸及全族,实望君能想出良策,救老夫全家于水火,另保中山故国不失,企望渴盼回音。吾知您为师爷高徒,声名远播,如雷贯耳,且又握重权于强国,凭君之才,必有善谋,料不会让老夫实望!若能赴秦当面相叙,乃老夫之久愿也!”张仪看完书信,想起从前学成之时,曾经鬼谷师尊引见,是此人相助路资良马,才得衣锦还家,此恩岂能忘怀?还有师尊嘱咐,要好生看顾此人,何敢有违恩嘱,心中大动感情。

张仪忽然思索到,当年自己还年轻,此人便已五十来岁,想来如今已有七十余岁,竟还能率军征战,真也是个奇迹,莫非得到师尊真传,具有养生奇术,也未可知。于是便问那来人道:“乐老将军如今年岁几何?身体还健壮否?可如实道出,本相自有道理。”那乐家人道:“我家老将军,如今已七十多岁年纪,身体却可与年轻人相比,听说是老师爷传授养生之术,才能如此健壮,前些年还率军打败赵兵,使其闻风丧胆。如今虽赋闲在家,还每日练剑术,观兵书,或是骑马射箭,从不见其生病,好似天人一般,真为人杰也!”张仪听后吃惊不小,便让那人将房子之战,详细讲述出来,也是想了解当时实情。等那人讲述房子城大战,说到精彩处,张仪听着喝彩不断,由此深知鬼谷师尊,早有预谋指导,乐池必深得其真传,是个不可多得的良将,不禁对其肃然起敬,便决心设谋相帮脱离险境。

这正是:失权离位宅赋闲,皆因忠谏逆君颜。虽可颐养不闻事,却隐祸端在眼前。谋计脱困寻友助,竟距千里难系连。运筹智能递书信,携家赴秦任相贤。

却说张仪思谋报恩,便决心助乐池脱离险境,于是热情接待乐家报信之人,并准备会见中山国使臣,与之建立起交往结好之道,以此牵制赵国。他手拿书信阅看后,问明房子之战实情,又了解了一番中山国情事,便欲命人送那递信人,回客馆等待答复。却忽然想起一事,便开口问道:“你家主的那位老师爷,本也是吾的恩师,不知其最后是何结果?还有就是其真实年岁是多少哇?吾等实不知底!”那送信人便说道:“我听人说,家主那老师爷归来后,只过了两三年便逝去了,却是无疾而终,被埋在了家祖乐羊的墓旁,说是本与为学友,是早年商定好的,也不知是真是假。要说老师爷多大年岁,有说是九十多岁的,也有说足有一百岁,准确寿年岁数,就连我家主人也难说清,反正是听说家主的上辈祖人,就本是那老师爷的高徒。就连家主母亲,也是这老师爷给相帮促成的,到底怎么回事,小的也说不清楚,要么等您见到了我家主人,让他告知备细吧!”张仪听后大感惊异,一时也显茫然。

张仪心中暗想,我这鬼谷师尊真乃神人,看来与这乐家祖孙几辈均有渊源,其年岁还真是个疑迷,说不定还藏有多少隐奇之事,是自己所不知的。心中实愿见到恩人乐池,便可问个明白,所以极愿帮其脱难,接来到秦国相会,说不定还能给自己助力,也可解惑释疑,所以暗下决心,定要完成此愿不可。在后来接待中山来使中,张仪又详细了解赵国内况,结合自己接报之情,知晓如今赵国,虽实行胡服骑射变革,但其实力还不足与秦国相抗。必定不敢阻拦秦国使节,到中山国出使联络友好,若是派出高臣赴中山国,顺便将那乐池一家老小,全都接来秦国,或不会出些差错,就是因其对敌大战。也是各为其国,如今卸任之人,岂能肆意加害不成?但为防万一,当以秦国君相之名,派人告诫赵国君,邀请那乐池老将来秦国做客卿,赵国便不敢不放,否则即以加兵威胁,自是能顺利到达咸阳,使赵国敢怒而不敢阻,此方为稳妥之计。

于是张仪想好计谋,便奏请当时的秦惠文王,说中山国愿意结交我国,已派使臣来协商交好,还带来贡品礼物,预备敬献给大王,请以礼相待,定可牵制赵国。秦惠文王最是信任张仪,当即便照准由相国办理,赞同用中山国牵制赵国之策,以此还可向各中原大国展示,秦国愿与各国交往之意,这也是张仪所倡之道。当张仪说出中山老将乐池,乃为自己恩师早年高徒,也曾面会过其人,前时还率军击败过赵军,是个难得的良将奇才,如今愿意来秦效力,可否召来做客卿。秦惠文王此时,也正急着招揽贤才良将,听说有此等好事,当即答应张仪请奏,要以国王书聘其赴秦任职,也是怕赵国阻挡不放行,想得很是周到,正合了张仪意愿。在商定过后,便派出高卿使节,赶赴中山国结交通好,顺便接乐池一家赴秦,做的很是缜密,并高待中山国使,赏赐颇丰厚,以示秦国的诚意。

待那秦国使节,带了国书聘礼,一路风尘穿越赵国,却未受到任何阻拦,也是当时各国通过协定,不得拦截使节来往,彼此相遵守,如同现今客机空中自由相仿。秦使到达中山国后,竟由雄壮的卫将护送,也是气势不凡,中山国君姬厝听说后,连忙派官卿出城三十里恭迎,自己则在宫殿前迎候,做的十分恭谨。这是西方大国首次到访本国,也是大有受宠若惊之感,还有便是周边各国敌视,国小力微,不得不依附某大国,才可能生存下去,否则便会有被吞灭的危险,这是伐交的生存之道。乐池也早接到本族家人回报,知道了事情办得很为妥当,那秦国相张仪接信后,极愿意帮其脱离险境,也是还记早年的恩义资助,还有师爷的嘱托不忘。乐池听说很为高兴,便暗中做好了全家迁往秦国的准备,安置好族人的生计,留下足够的钱财资费,并选派人管理,便带了从员出城迎接秦使。

这正是:人生境遇多波折,谁君不曾经坎坷?一帆风顺焉常在,波浪起伏恰契合。莫道孤家能度日,友朋救助免危厄。早年栽树后乘凉,还赖尊师预培活。

那秦使本为高卿,自是坐了华车骑骏,一路张扬显耀,也是彰显大国风范,见到了中山迎接官卿,只是礼节性应付,勉为叙礼相见,凸显上国豪气。但见到老将乐池后,便表现大不一样,立即施礼下拜,恭敬有加,也是受了国王相国嘱咐,不敢有所傲慢,深知此人到了秦国,必然会受到国君相国高待。因此礼道甚周,谦卑恭待,使乐池感到无比荣耀,也深晓这是秦相张仪的刻意安排,以此感谢他这位曾资助过的恩人,还有就是师爷的阴德,给足了自己面子。乐池于是也礼仪不失,奉那秦使为上宾,同车而坐,一路华盖张扬,有武士骏骑队伍开道,在中山国官卿众人簇拥陪同下,浩浩荡荡进入灵寿城中。使团队伍便在灵寿最好的客馆下榻,自有接待人员安置住宿,也是以最高规格接待,因告知国王在宫殿前等候来使,那使臣便先去觐见中山国君,也是全于礼节,自当遵守。

当那秦使相邀乐池老将军,意为同车而坐前往,以示对老将军的尊重,乐池起初感到不便,便忙推辞道:“本为臣僚之身,如今又无职权,何能高车去让国君迎接,恐有僭越之嫌!”只见那秦使说道:“老将军在中山屹立,功高盖世,威望犹存,就连我们大王相国,都是肃然起敬,本使更是崇拜敬重,与吾同车,百倍荣耀,何尝不可耶?若是国君怪罪,吾自有言说,不必有所顾虑。”说着便拉乐池同车而坐,在中山官卿陪伴下,直接来到中山王宫前。那中山国王姬厝,见到秦使到来,赶忙率朝中众臣上前迎接,见那乐池老将与来使同坐一车,也是感到非常吃惊。但也看出其与秦国丞相,果然有相厚交情,真是所言不虚,因此也是怀着惶恐之情,恭谨的热情接待。就见中山国君姬厝等臣,候待秦使稳步下车,很是凸显得从容不迫。

姬厝忙恭维说道:“中山国君臣,在此迎候上国贵宾到来!”说完施礼以待,身后众臣忙同随礼。那秦使也便还礼道:“本使奉国君之命,也为国相所交付,来与贵国通好,顺便看望乐老将军,吾国王丞相渴望见到贵君,还请大王给予方便。”姬厝猛一听说,不禁也是一愣,不知秦国为何意,于是道:“就请贵使到宫内交谈,一切都好商议。”只见那秦使转身,招呼已然下车的乐池,便说道:“还请老将军一同入宫,以示敬崇之意,不知大王可否准允?”说完还故意拽住乐池衣袖,看是非要如此不可。姬厝顿显茫然,正望仰仗秦国庇护之时,哪敢有所不从,只好说道:“既是上国贵使美意,岂能有所不遵?乐老高卿自当同入宫相见,本王还有话说,快敬请入吧!”说完摆手相让,自己便陪着秦国使节,乐池也在身边陪护,众臣便跟随其后,鱼贯进入宫门,然后登上台阶,随即入王宫厅堂就座。

待主宾坐定后,也让乐池在旁作陪,给与偏座高待,中山国王姬厝便说道:“我国本为地窄小国,实愿与秦邦大国相交通好,闻听乐老将军说,曾与贵国张丞相有旧交,便即遣使通和,受到上国高待,当谢秦王国相美意!今又遣使来往,从此结交通好,实为本国之幸!”那秦使便道:“本使今来贵国,也是为结交友好而来,今后可互相通商贸易,自对秦与中山均有利,也表明本国愿与中原各国通和,即可做个范例。吾国君丞相让本使,代问贵国王安好,还带来礼物相赠,就请国君查收。”说完,便命身边随从人等,献上所带礼物,也是西域所产皮货特产之类,亦属珍贵礼品。中山国君姬厝,忙命近侍接过验看,感觉很为稀奇,不禁心中大悦,忙道感谢之语,对这秦使也是倍加敬重,然后快意收下,自是感到欣喜,心下坦然。

随后姬厝对秦使道:“听说上国张丞相,本为当今名士,各国均为敬重,也实惧贵国兵威,均忌惮与秦交战,不知真实否?”秦使便道:“本国自商君变法之后,国力为之大增,民众以军功争赏,喜战建功之风盛行,遂成为西方强国,此情还真是不假。因此这中原各大国,惧怕我加兵惩罚,都愿通使相交,这也是张丞相所倡之道,也就是叫作‘连衡’之策,可请贵国予以传言,晓谕各国尽知,定受我王亲善相待。”姬厝忙答应说谨为听从。那秦使又道:“乐老将军与我秦国相有交,已多年不见,实想请去秦国会面,我王也仰慕老将军,盼望能赴秦相会,这对中山国实有大益,即请国君准允为好。”姬厝此刻并不愿乐池离开,却也无可奈何,不敢得罪秦国,生怕因此失去庇护,也只好点头答应,总是心中有些疑虑,不禁心中敲着小鼓。

其实中山国王姬厝,因在五国相王中,与乐池实有分歧,虽然如愿做了国王,使本国名号倒显响亮,却得罪了四周各大国,竟使中山国凸显孤立。姬厝也意识到,若是赵国欲想吞灭其国,再也无齐燕两国的支持帮助,只凭本国之力,实难于抵挡赵国的进攻,可见乐池老将军实有远见。而当时将其免职,也是一时负气或想自握军权,有些私心作怪,或露目光短浅,虚荣心态凸发,显然是个错误的决定。可这样一来,却致使老将军赋闲在家,也是担忧国与自家的安危,才想到要联络秦国通好,作为本国的依靠后盾,以此牵制赵国,不敢轻易对中山国动武。可这秦国使臣到来,开口便想让乐池离去,而赴秦国高待,若无了真正牵挂之人,恐对中山国不利,顿使姬厝产生了担忧之心,于是便想留住乐池,但却也不便明拒秦使之请。

这正是:秦使自显大国风,

赶赴中山仪驾隆。

虽受远接厚礼待,

却邀老将同车行。

王宫君臣迎讶恭,

厅堂恰谈气势明。

心惧宿帅离家去,

忧虑庇护后成空。

欲知后事,下回分解。

阅读战国兵雄传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战国兵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