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兵雄传》

第七十七回 围攻掠地夺四城 乐池归赵任高将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第七十七回围攻掠地夺四城乐池归赵任高将

回前词《虞美人》

攻灭中山暗运谋,只是待机候。闻知秦相使楚国,良时难觅岂可错过头!三路发兵围困打,却得四城收。忽遇君逝换新主,罢官归家过赵受敬留。

话说乐池老将军入秦,受到恩友秦相国张仪高待,经言谈话语得知,竟为军政兼备的能臣良将,便即举荐给秦王,其亲自召见后确认不凡,受到朝臣崇佩,授以客卿高位。秦王依赖张仪,即行善待老将,朝中诸臣也自敬重,本是脱难至此,却能意气风发,也使乐池感到无比荣耀,就算达到了人生顶点,实为祖上争光添彩。正值张仪出使,赴楚国破其与齐国联盟,便荐举乐池代为相国,也是倍加信任之托,被秦王下旨钦定,乐池便只好暂担重任,倒也能统领朝臣,办理好国政事务。可在此之际,却接到赵国集伍调兵,有入侵中山国迹象,这使乐池老将顿显忧虑,于是入见秦王,说出应对之策,得到国君准允,却未能阻止赵武灵王出兵。也是其看到秦国换相,乃为良机难得,便决心除掉中山国心腹大患,使赵国疆土连成一体,更有利于往后谋划,实施大国崛起战略,便悍然发动了对中山国进攻,虽取得些战果,却也遭到奋勇抵抗。

正当赵武灵王率大军,围攻中山国都城灵寿,因其城高墙厚,中山军兵拼战不降,仗打的异常惨烈,军兵伤亡越来越大,顿使赵武灵王烦闷异常。也就在这时,却接报秦国使臣到来军前,说是给大王送信,急等回报秦王,也是迫切至极,不容武灵王轻视,只得让那秦使来军帐中会见,看是有何说道。只见那秦使不为别人,却原来还是去接乐池的那位,武灵王在见到时,也不觉一愣,连忙笑着说道:“贵使此来见本王,不知有何受教?”那秦使便急说道:“本使受秦王派遣,还有张仪相国亲嘱,给大王送上一信,望速回复为是,也好回去交差。”说的很是显出硬气,使赵武灵王不禁觉得,秦国恐是想要发威,出兵干预攻灭中山之事,不由得心中一紧。当那秦使递过书信后,武灵王便迅速打开阅看,也是想知道秦国的主张,才好定出今后的决策,这也是他最为关心之事,不容忽视。

只见信中写道:“报赵王悉知:秦赵向来无怨,岂意翻脸成仇!秦与中山通好,乃为同盟友邦,如今赵国竟要灭亡其国,是与秦为敌也!我若坐视不管,它国必视秦无义。若连中山国都保护不了,又何能镇服其余诸侯哉?奉劝赵君主知悉,若不悬崖勒马,却要一意孤行,秦军已集大兵,于边境待命出击,继而后军速至,将直达中山境内,与贵军决一胜负。今已拜乐池老将军为帅,领兵先行出征,不日即可到达赵境,到时大战一开,胜负难料,望速决断,期待回复!”信后署名张仪亲笔。武灵王看完,不禁问那秦使道:“不是听说张相国出使楚国,怎能亲写此信,别不是在欺瞒本王吧?”那秦使道:“难道大王不知,如今张相国已然回秦,正在与我王谋划,如何出兵救中山,其实张相早已料到,大王或有此举,暗自有所防备,难道大王就无预判,别不是心存侥幸吧?要灭中山,岂可如愿!”赵武灵王一听此话,不由得一惊,也心怀疑虑。

赵武灵王此时知道,虽然经过胡服骑射变革,赵军有了很大增强,战力远高于从前,但要与秦国虎狼强兵对战,并无必胜把握,且在本国境内开战,自损必重。赵国本为南北两地较阔,中山国恰箝入中间,形成了葫芦状国土,若秦军来援中山,定会将赵国拦腰斩断,使南北分割成两地,实对赵国为致命伤害。秦军乘边境兵少空虚,攻入赵境并不难,尚占据中部数座城垣,以此为基点向南北攻击,定使赵军首尾难顾,将必败无疑,不能不细加斟酌考虑。当他沉吟多时,也是权衡再三,认为此时与秦军对敌,中山军定会出城反击,便会形成两面夹击之势,赵军虽众,也会落败,看来与秦军交战不利,应当适可而止。于是赵武灵王说道:“中山国阻我南北通畅,又占据我东境数座城垣,我军前在房子城惨败,此仇何能不报?这是给其点教训而已。若答应归还我故土,便即息兵罢战!吾大军既來,岂能空手而还?若其不肯答应,便继续攻打这灵寿城,直到打怕为止!”说的还算婉转。

那秦使即道:“这么说大王决心已定,是想要与我秦国为敌了吗?”武灵王便道:“吾赵国实愿与秦通好,并不欲与秦国开战,只是报复中山国,夺回本国失地,并无灭其意图,吾已派人告知其国君,正在商谈此事,看是如何定夺?还望贵使多予谅解。”那秦使便道:“此事果真属实吗?可别是故意欺瞒脱延,本使无法回报我王相,当速决为好?”武灵王便道:“我已命停止攻城,贵使若不信,可在我大营中稍待,不日便有准信,若谈妥议定,我便即日撤军归国,贵使也就可回去交差了。”那秦使无法,也只得待在赵军营中,看其所言是否属实,再作道理。武灵王便迅速派人,将索城之意愿作书,用箭射入城内,逼迫中山国君做出决定。

这时中山国君姬厝,知道赵王率军攻城,是要进行灭国之战,以此集结了二十万大军,誓要达到目的才肯罢休,因此心中十分惊恐,臣民也怀惧怕之心。虽然进行了拼死抵抗,却也是抱着玉石俱焚的决心,与赵军展开了生死战,却使双方均都损失惨重,但国都灵寿城垣坚固,城中军民斗志旺盛,始终未被攻破,却也岌岌可危。就在这险峻时刻,赵军忽然停止了攻击,从城外射来一封箭书,守城将士忙将此信,交到国君姬厝手中,也是不知赵军有何图谋。姬厝此时正在宫中,与大臣将领们研究抗敌对策,忽然听说此事,也是心中一动,忙解开缚在箭杆上的信件,仔细观看何意。只见信中写明,意欲让中山国君献地请和,并点明索要北境房子鄗城等城地,说是以报惨败之耻,便可撤兵罢战,看是有了回旋意愿,却能保住中山国。

这正是:倾国大军攻中山,意欲割去毒瘤嵌。却遭军民拼死守,都垣难破遇险关。秦使问罪兵逼迫,赵王踌躇惧承担。索取数城议罢兵,只待谈定得胜还。

却说中山国君姬厝,看信中赵王之意,是想得到中山南境数座城垣,便肯罢兵息战,而且指明房子鄗城等,欲报上次惨败之恨,也算取胜而归,不会灭亡本国。于是即同朝臣们商议,却并无解脱良策,由于国都灵寿此时危急,只得订立城下之盟,只是要派出能臣,去据理力争,才可将损失降到最低,也是迫不得已之策。这时有个朝中大夫说道:“既是停战谈判,为不失国之体面,不如回书赵王,就请赵使入城来议定,看其能否有胆量答应?到时那赵使也定会畏惧被害,使我国才有讨价还价可能,若赵王不肯答应,再派使出城不迟。”中山国君姬厝与群臣听后,全都赞同说可试此计,或能看出赵国诚信如何。于是便修书回信,也用箭射到城下,言说快去与赵王商议此事,武灵王接到回书一看,不禁大怒道:“败国之君,安敢如此?欺我大国无力灭尔乎?”说完将该书信摔于地下。

这时正好国相肥义,来到军前输送粮秣,顺便与赵王商议灭中山之事,见武灵王动怒,不知是为何事恼愤。于是便问道:“大王请息怒,因何事烦恼?能否与老臣说知,还可商议对策才好。”武灵王便道:“我本是顾忌秦兵袭我边境,也不欲与秦开战,遂射书信给城内,命其国君割城求和,可却提出让我国,派使入城商谈,方才可议定书文,真是岂有此理?”说完还愤愤不已。肥义便拾起中山国书信观看,只见上面写道:“来信知悉:大王欲使我献地请和,却是可商议之事,但须派使来城内磋商,才显大国诚信!不知能否如愿,望请回复告知,若不敢派使来洽谈,何言信义哉!吾国君将耐心等待之。”肥义看后笑道:“观其口气虽硬,其实色厉内荏,不足计较!如今其国都危在旦夕,何能有狂傲底气?不过是不愿派使来营,也是怕大王扣留施压,甚至随意杀害罢了,请不必担忧,定能满意而归。”说完对武灵王一笑,显然是看破玄机。

武灵王大惑不解,便问何以见得,肥义便道:“我方即可派出一个能言之人,无须高官能臣,也可体现对其国蔑视之,且不易被其扣作人质,安危定然无虞。只要能将房子鄗城归赵,就如同占据了南门,定可随意进攻诸城,余者均不在话下,这便为攻灭其国,自有了坚实牢固的根基,尽可择机而行,利莫大焉!只要乐池老将不在,其国将成我嘴边之肉,随时可食也!只是要想少献城地,必与我通和,商贸任由往来,我赵国军队战时,可通过中山国境,还须派兵出战,方为盟国相助,不得有违。这样便将中山国,控制在我国之下,也算对其有所保护,迫其选择之。此计如何?”武灵王听后大喜,连忙抚掌说:“真绝妙计策”。于是派出一名使者,却为军伍之将,大有受降之意,应邀入城商谈,也是受了肥义暗授教习,方才大胆入灵寿城中,却使中山国君臣大感惊异,于是显出了被动。

当那赵使理直气壮,提出肥义所设之策,除房子城鄗城之外,所献城地数目可减少,但须答应通和与其它诸项,不然便增加城数,二者可择其一,否则攻城灭国。此计竟逼迫中山君臣,反复权衡,无策可施,最后商谈结果,只好是献了房子鄗城等四城之地,归属赵国管辖,其商贸自由往来,却是顺从于赵国,成为其附属国一般。待此议定后,两国定立了国书,作为正式文本签署后,赵军接管了所献之城,派官员进行管理,与中山国通商贸易,自是较从前敌对时,要顺畅了许多。武灵王也是遵守协定,迅速撤回了军队,使那秦使看到遵守诺言,便派人回报秦王与张仪,便也撤军归魏边城,后被调去武关去威胁楚国,以助张仪使楚之谋。其实武灵王见到秦使,也是接报说张仪已返秦都,只是在家养伤不上朝,却见秦军往赵国边境调动,才相信书言为实,由此打消了灭中山国之念。

这正是:中山国君妄称王,不自量力移栋梁。虽使老将暂秦相,却招祸患险危亡。欲图攻灭本谋策,待机而动费思量。顾虑交兵难取胜,夺得四城亦辉煌。

却说赵武灵王胆略非凡,瞅准时机便下手,将中山国打了个应顾不暇,虽然最后未达到灭国目的,却也取得了辉煌的战绩,一举夺得了四城胜果。并由此敲开了中山国境南大门,使赵国再吞并其国有了保障,灭掉此心腹大患,只是时间早晚而已,通过控制其要城,深入了解其国内动向,等待可乘时机,实施灭国之战即可。赵国由于打通了道路,军队尽能通行无阻,使中山国成了傀儡摆设,逐渐变成了赵国的附庸,由于商贸往来频繁,极大增强了赵国实力,为争霸中原打好了基础。而中山国战败失城,遭到了这次沉重打击,兵民锐减,受了致命创伤,再也没有能力,恢复自立自强发展根基,随后只能依附赵国,才会勉强生存下去,但也随时面临被灭掉的危险。这中山国君姬厝,也清楚意识到,自己所拥有的国土,已被赵国逐步侵吞掌控,早晚会沦为其囊中之物,这是中原各小国,必将走向的命运,为战国历史所必然,无可挽回。

再说乐池在张仪的帮助下,成功阻止了赵国侵吞中山的图谋,也算暂时保住了祖根之地,但同时也清楚意识到,赵国吞并中山之地,恐为早晚之事。因中山之地始终为赵国心病,必须兼并过来,才能国境成形,东北方的齐燕两国,也是无能力阻止,这是大势所定,难于更改现状,也就心自坦然些了。张仪在解决了赵灭中山之事后,决意专心对付楚国,进而实现自己连衡志向,就可与学友苏秦倡合从,取得举世闻名成果,相比之下,也算拉平,其功绩亦可载入史册。此项宏大谋划,却得到了秦惠文王的支持,在其仗胆赴楚被囚,后施妙计解困返回秦国,使楚齐联盟瓦解之后,便着手实现连衡之策。也是为秦国树威,使其成为七国霸主,因此亲自周游列国,说服各国亲秦。在此期间,便继续由乐池代相,也是张仪特意安排。谁知人算不如天算,突逢秦惠文王忽然病逝,张仪的如意算盘竟然落空,并面临新君继位,王权骤变之险。

此时秦国君臣多嫌恶张仪,乐池自是张仪所荐,虽然未显劣迹,却是面临一朝君王一朝臣的局面,其相权受到了新君制约,难于再把控朝政,只得快报张仪知晓。待张仪返回秦国,却遇到新君辖制失宠,再担相国不利,因此设计出走它国,也是为规避风险,他深知原国相公孙衍,尚在朝中暗有威信,如今在魏国任相。便采取顺水推舟之策,自己赴魏换公孙衍回朝理政,也算为秦国谋得利益,使秦国新君群臣都会高兴,但却使老将乐池,面临无路可走的尴尬困境。正在这时,却意外接到了赵武灵王派人,秘密捎来口信,说希望乐池老将来赵国,绝不记恨前仇,当遵守任为大将的承诺,将给予高卿俸禄,可统领骑军为将。乐池便与张仪商议,看当如何为好,张仪觉得乐池去赵国,若任骑军将帅,自是实权在握,可带家人赴任,定会有好前程,自己在魏国暗互照应,却可相得益彰。

于是乐池听从张仪之谋,待公孙衍回秦后,便辞去国相之职,离秦奔赴赵国见武灵王,看其能否如实兑现承诺,然后再作道理,也是抱着一定的希望。面对张仪所临的危险处境,乐池也是心中忧虑,深知他得罪齐湣王,赴魏会对其不利,说不定要遇到危难,不知将用何计解脱,也是对这位恩友关心挂怀。乐池对张仪说道:“我俩恩义相交,命运互连,本为合情顺意,却又遇如此坎坷,老友实为君担忧哇!”张仪便笑道:“老将军能前程保重,就足于使我慰藉至甚,至于吾所赴魏,却能再任其相国,也算衣锦还乡喽!请不必担心我的前途,当会稳如泰山!”乐池即道:“听说齐湣王愤恨受欺,定要君的头颅为誓,当如何解困呢?”张仪便道:“别忘了咱俩,均为师尊所教,岂能无解脱之计?吾料定那齐湣王,不敢对我怎样!只凭略施小计,危困自会化解,君信否?”看似信心满怀。

乐池深知张仪智谋,足堪让各国君臣为之赞叹,也是师尊最得意的门徒,无论多么艰难之事,到了其人面前,都能被其化解,实在是当世杰才之翘楚,内心极为佩服。对于张仪所断定之事,却也相信不疑,想必是早已想好策谋,方才如此行事,表现了过人的才能,其智谋惟妙惊奇,实是令人难测,真乃一奇人也。想起阻止赵国灭中山时,乐池当时焦虑无策,张仪却说为易事。只是将原所留之信,派使送给赵王阅看,竟以威吓之言,佯动之势,便解了中山灭国之虞,不能不说是个奇迹。可见其胸中藏兵,自蕴良谋韬略,胜过出兵征战之难,展示出上兵伐谋之玄机。实让乐池老将自愧不如,联想到其欺楚君之妙策,竟将那楚怀王玩弄于股掌之中,却胆敢又赴楚临危,乐池力劝不从,也曾忧虑终日,可张仪却安然返回,奇迹顿生。

乐池想到这些,定知张仪离秦赴魏,却会安然无虞,也就心底坦然许多,因此热情送行,洒泪分别,却也同时做好了赴赵准备,只待辞相后实施。果然张仪入魏后,即刻便被拜为相国,公孙衍罢相返秦后,又被新秦王重新起用,继任国相之职,乐池在秦代任相国,时间一年有余,也便辞职离开秦国,后带领全家人路过赵境,却是以告老还乡之名。只待进入赵国境内,早有武灵王派人接着,径直赶往赵都邯郸,受到君臣热情接待,被任命为大将高卿,主率骑军训武备战,使赵国胡服骑射变革,达到了一个新高度。而张仪也在魏国安稳,齐湣王并未发兵逼交张仪,其中玄妙乃为密计,乐池并不知晓内情。曾有史书记载乐池赴秦任相,是为赵武灵王所派,本作者觉的于情不符,或为猜测之论,所以书写了上述情由,以正视听。

这正是:围击中山得四城,

虽未灭国亦功隆。

其境自成掌中物,

若求吞并待时逢。

老将暂保祖地存,

却遇国君入墓陵。

朝廷换届辞相去,

应召继任骑兵雄。

欲知后事,下回分解。

阅读战国兵雄传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战国兵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