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兵雄传》

第八十五回 哀告求生终无果 主父饿毙沙丘宫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第八十五回哀告求生终无果主父饿毙沙丘宫

回前词《祝英台近》

求活命,投哀书,意获食物助。围将精明,杜绝封闭固。无奈断粮饥甚,恍思珍馐,馋肉羹、惊异味殊。待喝尽,方知女自割烹,痛悲双惨故。处置丧葬,犹惧英灵怖!远迁北地建陵,避隐千里,稳国祚、遥望佑护。

话说赵主父与杜鹃交欢已毕,对其无故舍身侍陪自己,感到十分不解,经询问才知原因所在,却是从前无意中行了善举,救过此女性命,方才获得报答。此往事难有记忆,使他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在睡梦中思忆过往所做,有引以为傲的壮举喜庆,也有惨败失落的羞辱苦涩,更有征战沙场的豪情胜果,还有不堪回首的惨烈场面。这些成败情景交相显映,使他感到了君王快意,拓疆扩土,威震各国,兵锋指处,所向披靡,何等的英武豪情,雄名盖世。此时也悟到了自行的罪恶,战乱不断,使万民遭难,流离失所,困苦不堪,生死别离,怨声载道,不能不说是自己造孽所致,方受到今日厄难临头的惩罚。同时也意识到,在自己头脑昏乱之际,受到欺蒙瞒骗,将兵权拱手交出,才至今日任人宰割,原因在于懵懂失去了权柄王威,但求生的欲望驱使,却谋算出路,以解脱困厄之难。

赵主父草草吃过饭后,便琢磨如何才能使书信,递到宫墙外面的军士手中,也是颇费了一番心思,他来到宫门前透过缝隙观察,看到有军兵在不远处巡梭走动。这内宫大门高厚结实,木质十分坚固,书信难于在门缝中递出去,地下全铺着大石,也难挖动掏空,看来只有是从空中,向那墙外抛出,或被人拾到观看,才能有一线希望。但这也是唯一办法,只可冒险一试,他也曾设想到,若是那军将不敢收看,将其交给李兌公子赵成,会是个什么结果?说不定会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可又一想,既然不敢放己出宫,也便不敢轻易戳害本王,这也是他们有所忌讳,否则便不会用此等围宫之法了,由此判断还不会将自己怎么样。于是赵主父便想到一法,就是白日呼喊叫人,却无人敢应声走近,看是受过吩咐行事,只待黑夜静谧时刻,便将那封书信捆扎停当,从宫墙上扔到外面,待人捡拾。

这样过了两日,却见并无任何动静,看来或是无人捡到,也或是捡到后交到将官之手,却是不欲理睬,决意要将自己饿死宫中,还真是冷待不念旧情了。赵主父看是此招不灵,心中也是着急,深恨这些将臣不思旧恩,竟然加害君主,显出无义险恶之心,自思不得不另想办法,也是难有良谋,一时陷入困境之中。其实这封书信,早就被那宫外巡逻军将拾到,不敢自专处置,便交到李兌手中,待展开一看,只见信中写道:“宫外卿将悉知:本王因一念之错,造成如今之惨情,兄弟相攻,亲情绝断,子失王孤,不胜悲乎!痛定思痛,乃为本王愚昧,自作自受,勿怪它人。既已交权稳国,决意让位于少王,不再过问军政事,望诸臣将告王知,誓不究围宫囚君之罪,只愿居此离宫,了度残生。今饮食断绝,奄奄一息,行将谢世,岂不怜哉?哀请与王商,赏口饭吃,即心足矣!”后面落款为“囚犯赵雍”四字,甚觉可怜,知是主父困急哀求,自愿吃住宫中,发誓不追围宫之罪,只求活命即可。

李兌看完信后,不禁也觉惨然,暗思做的似乎过于残忍,想起主父曾信任重用,旧曾受恩与斯,如今加害绝情,确与忠义不合,心中略显松动之念。可他忽然想到好友老国相肥义,为赵国操劳数十载,却惨死在叛贼刀箭之下,虽说是那安阳君反叛所为,可终究为老王酿祸而成,负有不可推卸之责。再深一想,虽说这书信中言辞卑躬,安知不是缓兵之计,只为度过眼前难关,谁保后日不会翻案?暗想主父尚在中年,雄心壮志未酬,岂肯善罢甘休!一旦冲出牢笼,必定势难制服,到时反攻倒算,必定遭殃弄险,祸患立临。李兌思谋到此,即又心似石坚,当断不断,必生后患,决不能放虎归山,这也是李兌精明果敢,一贯所奉行的信条,且其做事严谨而周密,不为表面之象所迷惑。所以顿时提高了警觉,即给围宫将卒下令,谁也不准再捡拾所抛之物,否则将严厉治罪,极是做的决绝。

赵主父本为精于算计谋划,颇具雄才大略,堪为人杰,也是活该遇到了李兌,这个更加精明的对手,以致所设的计谋不为所动,竟然不睬,却也毫无办法。而就在其无计可施,煎熬度日之时,却意外得到了暗中资助,在宫院中高墙下,竟有人给投下些吃食,看来还是有个别军将,对他这老主君怀有同情之心。因此在粮米将要断顿之际,却似雪中送炭,使这主父和杜鹃两人,有了生的希望,当捡到这珍贵的食物,因是赖以保命之食品,都是加倍珍惜,不敢浪费一点。可这时那李兌,也因主父投书,使他提高了警觉,暗中做了惕防,就怕亲兵中有人,对主父怀着怜悯之心,阴为资助解难,由此暗地加强了控制,使人监视围宫军士,探查到隐情,速报本人知晓。却发现了那暗助之人,私下告发此事,竟被李兌抓住实柄,当众被砍头问罪,此刻还有人不解其意,认为是小题大做,似乎做的不近人情,何能如此狠辣相待,看是多为不服。

而李兌便以此告诫部下,他言说道:“今重处此人,也是为了众人好!大家试想,我等在此围宫困主,本是犯了死罪之事!若是将主君放出,虽为奉王之命而办,却也难逃主父追究,定然是灭族重罪,有谁可担其责?到时大家均会遭殃,恐难脱祸。今日严惩此人,就是杀一儆百,看谁还敢违令,当会定斩不饶!”众将士听了李兌的话,方才明白其中隐忧,所以竟不会有人,再敢动相助之念,却绝了宫内人生存的条件,因食物断绝,只剩死路一条。这样赵主父与杜鹃两人,却面临着生死考验,虽然艰难度过了近一个月,已是食尽物空,无有了基本活命保障,两人只好是吃那莲荷叶充饥。到了后来,连这些东西也渐匮乏,就便设法捉老鼠鸟雀,甚至是掏树上的鸟窝取蛋,都成了嘴中的食物,也是走到了绝境之地。经过不多时日,因饥饿难熬,耗尽体能,两人渐生病症,到了生死边缘。

这正是:宫禁咫尺如天涯,穷途末路苦挣扎。欲递书信求救挽,却遭亲臣断魂掐。情受暗助延生命,好心将士竟被杀。恨踏死亡黄泉道,奈何桥上哀愤发。

却说赵主父与杜鹃相依为命,在沙丘宫中苦熬,已无吃食可用,身体虚弱不堪,只好以树叶为食,难于度过这艰难之困。赵主父已多日不见肉腥,这日神情恍惚,想起从前锦衣玉食的岁月,便对杜鹃感慨说道:“看来我俩来日无多,眼见快要入阴曹地府,就是犯人砍头前,还能吃顿饱饭,我们却没有这等福分,多想再能喝上一碗肉羹汤,也就算是很满足了!”说完苦笑了一下,看来也是到了人生终点,有些胡思乱想起来。杜鹃此刻眼中垂泪,已没了从前的神情魅力,面色消瘦脱相,看也已无力应付,却倔强的站起身来,一句话也没说,便拖着孱弱的躯体走出屋去。过了好一会,只见其一瘸一拐的走回来,看是艰难无比,手里却端着一个钵盂,来到主父跟前说道:“我也无以孝敬主君了,只是最后给您熬了些肉羹汤,就请主君喝了解馋,也算是最后的告别吧!”赵主父顿觉茫然,真不知这肉汤从何而来,但却闻到了久别的特殊香味。

就在此时,可能是饥渴难耐的缘故,能看到这诱人的肉羹美味,真是急不可耐,急想将其喝下去,也未细问缘由,便顺手接过杜鹃递过的餐钵,竟一口气喝完了内中肉汤。然后还叭咋着嘴说道:“这肉汤可真香啊!我好像从没喝过,如此美妙的肉羹汤,不知你也曾喝过否?”只见那杜鹃对着主父笑了一下,然后说道:“主君喝着香,我以后还给您做汤喝,您说好么?”赵主父刚要点头说好,就见那杜鹃身子一歪,突然倒在了地上,竟然已是站立不住了。主父这时却慌了神,连忙俯身去抱杜鹃起来,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嘴里还不住地叫着杜鹃的名字。可是等他手挨到杜鹃的腿部时,却觉得手上发粘,待低头一看之下,竟将他惊呆了,却原来杜鹃腿上尽是鲜血,还在不住地往外流淌,这顿时使他明白了一切。原来杜鹃是割下了自己身上的肉,给自己做了这些肉汤喝,可惊煞人也!

赵主父连忙要抱起杜鹃,可他虽喝了些肉汤,却已是力气不足,又怎能抱动一个人呢?只见杜鹃喘着气说道:“主君别再费力了,看来我是永远也站不起来了,只要您能贴着我躺下,搂抱一下就好,已然满足,我就是死了,也便会瞑目了!”看杜鹃这时说的平静而低声,还显出断续之音,已是用尽了最后的力气。赵主父这时激动地颤抖着,嘴里不住地念叨说:“你怎么这样傻呢?哪能如此舍命敬我,还要喝什么肉汤干啥呦?”说着话便俯下身子,顺势趴到了杜鹃身边,两手紧搂抱着杜鹃,两行浑浊的热泪,流淌不断地夺眶而出,真实的情感显露无疑。看着杜鹃渐渐不省人事,已是呈现昏迷状态,脸上却还似挂着满足的笑容,分明是告别人世的表情透露出来,赵主父这时心如刀割般痛苦,不禁嚎啕大哭起来,好似使出了最后力气。

他嘴里还喃喃说道:“你走了,那我可怎么办呀?不如咱俩就一块走吧!”这样过了一会,悲哀之情充满了整个屋宇,就连空气也好似为之凝结了。也许是悲痛过甚,或是本就虚弱的身体,已经支持不住赵主父的精神梁柱,也或是其生命已走到了尽头,使他瘫卧在了杜鹃的身旁,再也没有起来,嘴里也不再发出声音。当赵主父愤怒睁着眼睛,却像是扭曲了的神像般面貌,尽管已不是从前威武豪情模样,早已被饥饿折磨的变了相,却还是有着曾为雄杰的风骨,无愧为一代国君至尊。最终因自己所犯失误,造成了骨肉相残,以致父子分离的悲哀恶果,也许他在宫内受困中,早已悟到这一切的因果由头。可最终却尝到了自酿的苦酒,或深悔不当初,却无法更改过失,只能由着事情去发展,而成为历史的必然,给后人留下不尽的哀感,也算是个惨痛的教训,会被世人所牢记。也许在赵武灵王的灵魂深处,不仅记住了相处短暂的杜鹃,而且惟愿与其长子葬于一处,但最终这个愿望却难于实现。

这正是:生死轮回赴黄泉,英雄末路涌波澜。叱咤风云激荡鼎,经历坎坷方成贤。纵观古今天下事,悲歌唱诵史外弦。时逢际会英杰现,慨叹命运多倒悬。年少继位遇风险,多亏良臣部署坚。四国敌视兵将勇,未敢妄动欺弱禅。统率军马打天下,周边小邦尽灭歼。誓平中山鲠在喉,竟遭房子失败惨。无颜回都见臣民,托词巡北思悟还。决意胡服骑射计,朝堂扰抗众议难。谋得家族高辈拥,方解拦阻妙弄玄。练训貔貅成战阵,相机攻破困忧关。胸腹如海可揽月,收服仇敌善待宽。亲赴秦邦使面王,虎威胆壮惊天寰。唐突易换太子事,祸埋不知且迁延。突发奇想脱身策,过早交出政略权。专心攻伐功绩显,忽悟长幼颠倒坎。愁闷欲弥铸错隙,何曾预料伏弊端?大意酿就不归路,饿死沙丘宫内惨。野葬千里草原地,孤魂寡鬼望乡远。一招不慎悔无改,纵使君侯泪梦怜。千古史话惜武灵,诗飞肺腑久闻传。

赵武灵王英雄盖世,竟被饿死于沙丘宫中,终年四十六岁,没有人准确知道是哪一天,生为杰雄,虎威不倒!逝若星辰,虽死难灭!却始终震慑对手,不敢放归。当围困日久,听着宫中已无了任何动静,李兌估计主父已无生还的可能,但却惧慑于他的余威剩焰,不敢轻易启开宫门验视,史册记载是三个月后,方才打开门锁查看。只见赵武灵王尸体早已干瘪,身上爬满了蛆虫,形似骷髅一般,其身旁还躺着另一人,且为拥抱之状,使观者大为震惊,不敢近前检视查验。李兌命验尸胆壮之人,上前近观两尸情状,确认为一男一女,竟不明是何缘由,诸人均为不解,关闭宫门前曾仔细搜查,怎还会有伴随者出现?却为神奇惟妙之事。李兌见确认主父已死,也就命先装入早已备好的棺木,急草敛起来再说,意为有待大王看视后,等商议好安葬事宜,然后昭示国内外,再举办发丧之仪。

值此时刻,却见两尸搂抱紧固,难于扯拽分开,简直成了连体怪尸模样,也真是世间奇情!大家顿时束手无策,又不能拆尸卸骨,岂敢做那大不敬恶事。万般无奈之下,也只好将两尸一起,同装殓进棺木内,好在那棺椁做的宽大有余,倒也不算费事,待一切收拾完毕后,李兌才敢去报给少惠王知道。当赵惠王得知父王已薨,也是吃惊非小,这是他多日来的一块心病,真是悲喜交加,难于言表。因他心中知道,虽说自己回到国都,继续做他的赵王,看似稳固依旧,却还暗中隐伏着不测危机,只要老王活在世间,就有可能重掌国柄,那时会出何变故,福祸难测。这是他存在暗忧之事,而今听说主父已然过世,即一下消除了隐忧患虑,这本是件噩耗坏事,却也是件秘不可言的好事。使得这少王悲喜交并,还须显露悲哀至甚情状来,以遮掩众臣将和国民的眼目,表示出孝子之态。

赵主父饿死后,沙丘宫内只有少数人知晓,外边之人多不知情,李兌也是故意封锁消息,防止有人借机闹事,或对国中政局不稳,也是考虑的细致周密。待赵王及公子赵成接到密报后,经过与几位亲臣商议,即由公子赵成奉陪赵王,赶到沙丘宫去办理丧葬之事,便先不对人说知,也是怕引起国内外震动。等赵王等随众来到沙丘宫后,公子赵成便与李兌商议,看是将主父埋葬于何地,却是个颇费思量之事,觉得其死因非为正常,若是陵墓在国都临近,或在祖陵墓地,均感不妥。因其死见不祥,事发突然,定会引起人们的怀疑猜忌,或有可能被心怀不满之人利用,甚至引起外国借由生事,对赵国是个不小的威胁。两人思来想去,却无两全之策,最后还是李兌心智灵活,却想出个妙法来,说与公子赵成后,却使他与赵王非常赞同。

原来李兌觉得这主父,分明是被自己所害,且为困在宫中活活饿死,若是埋葬在国都附近,定使自己心中难安,虽是事出有因,也会被传议败坏声誉。定要远离此地方好,俗话说眼不见为净,耳不闻为庆,也算是个精神上的解脱,于是想到个歪主意,就是找个理由说服少王和公子赵成,悄然茔葬于远方僻地。他对公子赵成说道:“既然主父之死不便宣知,就不如说主父有遗嘱,因其半生戎马征战,多在北地操兵拓疆扩土,竟然喜在北地巡视,实愿与北地相依共融,应葬于北地,以遂其愿。”公子赵成也明其意,正愁苦无良策,听了李兌之言,倒觉可以此理说服少王,及宗族中诸人,让大王下旨而定。也省却了告知各国的烦扰,便可一举两得,悄然处置此事,经与族人商议,觉得惨祸本为家斗而起,传出名声不佳,便赞同此定。

公子赵成便召集几位亲族,共同说服少王,赵何也觉得非为光彩之事,以遗嘱之说服众,虽有些牵强之嫌,却也能说得通,不会引起过多众议,对自己也算解脱困扰。于是一致决定,将主父葬于北地一个山川秀丽之地,也算给了世人一个交代,此地便是如今山西省内,与河北省交界的灵丘县城,当时是地广人稀之处,为偏远山区荒僻地。皆因此地埋葬了赵主父,死后封谥号为“武灵王”,后人多称其为“赵武灵王”,是战国时期赫赫有名的君主,其生平事迹载入史册,得到广传众晓。但其埋葬地却少为人知,本有守墓之人住在其旁,到后来人口相聚渐丰,便在坟墓不远处,不少民众聚集此地,逐渐成为市镇。如今便叫作“灵丘县”,即因赵武灵王墓而得名,其东邻便为涞源县。

值得一说的是,本作者曾驱车到此,专为考察赵武灵王葬地,其墓如今便在灵丘县城中,坐落在中心街区内,尚有高大坟丘存在,成为较为简陋的陵园。其陵墓前是条大道,临街耸立牌坊,只围了一个院落,四周建有廊亭,里面设有数座石碑,为历代拜谒者刻辞或诗文,还有赵武灵王事迹画图,疑似新绘壁画。本人曾登上墓顶观望览阅,看到四周已是高楼林立,房舍拥挤密集,远山拱卫,地域空旷,城街繁荣,丘岭辽阔,陵墓虽经保护,并未扩建成旅游景观。还保留原汁原味,只能算是个历史古迹,却也使人感慨万千。遥思赵武灵王雄霸神勇,为强国扩疆横扫周边小国,给后代留下了丰富遗产,可谓殚精竭虑,矢志不渝。其立志奋搏一生,最终却落得如此下场,也真令人唏嘘慨叹。曾有人赋诗感叹:“胡服行边靖虏尘,雄心直欲并西秦。吴娃一脉能胎祸,梦里琴声解误人。”

这正是:胡服骑射练强兵,

欲吞中山磨刀锋。

拓地千里扩疆域,

争霸中原逞雄风。

军政分权各执掌,

变换储君引祸生。

明君失计萧墙内,

星斗陨落沙丘宫。

欲知后事,下回分解。

阅读战国兵雄传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战国兵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