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天状告,让朱元璋罪己诏》

第二十六章 李御史说得简单!我能拿出什么让天下刮目相看的东西?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他们一走,朱棣怔怔的站起来。

刚才李御史那些话让他大为震撼。

王妃人选是父皇母后定的,他关心,但是也不太关心,反正是谁他也做不了主。

他更在乎李长卿说的磨刀石,准确说是害怕,长兄如父,他对朱标一直是尊敬和畏惧的,磨刀石的事他也早有耳闻,听说二哥是父皇专门用来砥砺太子的。

他觉得那都是二哥三哥的事,怎么也轮不到自己。

他可不想有一天和太子殿下针锋相对。

但确实,二哥那副样子不配和太子殿下掰手腕,而他年少有为,在民间一直流传着四皇子文武双全的美誉,难道是自己太优秀了?

朱棣胆子一向很大,跑到门口偷听去了。

门外的朱标一脸惶急,将李长卿拉到屋檐下的廊柱后,说道:“李御史,你在胡说些什么!”

“太子放心,燕王他听不出什么,你也是一片好心,毕竟开平王常遇春刚死没几年,门下故将遍天下,娶了他的女儿无疑是得天下武将的心。

“但是长远来看,魏国公徐达早晚是大明第一武将,对皇子来说谁娶了徐妙云无疑是如虎添翼。”

李长卿心中感叹不已,徐妙云确实太重要了,她不嫁给朱棣,朱棣或许就不可能当上永乐大帝。

他们成婚后,徐达常年在北平戍边,加上自身第一武将的显赫身份,朱棣坐拥北境第一藩王的身份和实力已经毋庸置疑。

而朱棣在北平和徐达朝夕相处的那些日子,学到了多少本事也是众所周知。

只能说朱元璋慧眼如炬,给老四选了个最旺夫的媳妇。

纵观大明三百年,最旺夫的媳妇马皇后第一,徐妙云绝对第二。

后世对这个大明第一女诸生也颇为推崇,她使用的一枚印章,残破的情况下还拍出了数亿的天价。

“这件事李御史怎么知道的本宫就不问了,但李御史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父皇相中了徐妙云,而母后喜欢的是常湘媖,徐妙云聪明伶俐,但是太顽皮,不受约束,你见过哪个大家闺秀喜欢骑马的?她却喜欢的不得了。而常湘媖端庄贤淑,知书达理,深得母后青睐。

“我不过是顺着母后的意思提个建议罢了,父皇心中中意谁我也左右不了。”

“但你敢说没有私心?常家在大明的影响力日渐衰弱,徐家却声望正隆,徐大将军神勇,门下武将如过江之鲫,娶了他的女儿对皇子来说是一次最好的跳跃机会。

“你是太子,如果这种事都感觉不到危机,那也不配当太子了,担心是很正常的,担心正说明你在意大明江山,毕竟太子之位稳不稳,跟下面那些兄弟有直接关系,他们谁都不能一家独大,谁都不能盖过你的风头,谁都不能对你的储君之位产生一丝一毫的影响!不然兄弟之情再深厚,也抵不住皇权诱惑。”

一番话把朱标说得神情激动,终于有人跟他挑明这些话了。

虽然这都是明摆着的道理,虽然这都是一点就透的常情,但正是因为明摆着,正是因为一点就透,父皇为什么还要打算把徐妙云许配给燕王?

朱标对此有些芥蒂,他不希望燕王和徐家结亲,确实有私心,但也确实是为了大明江山考虑,让燕王未来一方独大,威胁到储君的地位真的好吗?

“所以太子,你不能让任何皇子一家独大,不能让任何人盖过你的风头,更不能对你的储君之位有一丝一毫的影响!”

“李御史,本宫欣赏你直言不讳的气魄,但这些话以后还是不要说了,本宫怕父皇知道了起疑心,责怪我们兄弟不齐心。”

“太子殿下,都这时候你还在考虑这些?你学贯古今又有什么用,始终待在大本堂埋头苦读,而周王燕王却在大放异彩,你再不拿出点让天下百姓刮目相看的本领,以后谁还服你这个太子?说白了无非因为你是长子,不得不把你立为太子。”

“李御史说得简单!我能拿出什么让天下刮目相看的东西?”

朱标也急了,他就怕别人说他是沾了长子的光,而不是德行俱佳才做的太子。

至此,听了李长卿这么多肺腑之言,朱标已经把他列为自己阵营的人,毕竟如果不是为他着想,何必冒着风险说这些呢。

而且他说的这么慷慨激昂大义凛然,字字句句都戳他心窝,父皇一味给他树立磨刀石,一点也不顾及他的感受!

他也想在民间大放异彩,也想在文臣武将心中占有至高无上的储君之位,也想拿出一些为国为民的贡献。

可是身为储君只能顾全大局,甚至连出宫都难,除了在大本堂读书,他没有任何绽放的途径。

父皇马上打天下,却不允许他练武,反过来倒是对燕王骑马射箭大为赞赏,有时候他都不懂这是什么意思!

多少个夜里他都辗转反侧,老是纠结这些问题,郁结于心,都快成一大心病了。

喜迎国庆7天长假看书乐翻天!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10月1日到10月7日)

阅读大明:天天状告,让朱元璋罪己诏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大明:天天状告,让朱元璋罪己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