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各庄抗战英烈传》

第9章 永远的丰碑下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第九章、 永远的丰碑(下)

九、永远的丰碑(下)

现实生活中,常常是越忙事儿越多。

李中国正忙着准备典礼仪式,累的不亦乐乎,又来了一个文化宣传考察团,说是访问了解年上个(即“去年”,下文同)那场战斗及此后民情......。他叫着东头于振榜,西头马爱国也就是马义堂和他的“秘书”贺庭玉,还有李砚田、孟生科等几个识文抓字的一起陪同考察团,围着村子的寨墙和北大庙那里转一圈儿,介绍那场战斗八路军指挥部临时据点儿和当时激战情况,参观了即将竣工的公墓。

那天让他难忘的是,团里还有个叫孙犁的,说是个作家,老家是安平县的。他听说这人从小聪明,十二岁就在城里中学上学,十四岁去保定读书。通过交谈,才知道这人儿原来是台城村的,离杨各庄不到二十里。

他在走访参观后,赞叹“杨各庄战斗是悲壮的,是令人难忘的。烈士们一个个的英勇形象,真就是一座座永远屹立的丰碑。......”

他还感叹“杨各庄的村民也是好样的。有的舍生忘死抬担架抢运伤员,有的和船工一起强运战士渡河转移......。这些朴实的农民,谱写了一篇篇军民鱼水关系、血肉骨肉关系的悲壮诗篇!”......。

孙犁肖像

解放后,李中国有一次他听他老二儿子轩头儿和村北头的张慎修、苦熬(李学增)、张四胜(女)、门楼儿(李树民)等好几个同学在他家院子里议论起“孙犁孙犁”的。说他的小说【碑】,就是在杨各庄采访后写的短篇小说。比较悲壮、凝重、沉郁的艺术风格,跟【荷花淀】等小说艺术味道不同等等。

因自己是个大老粗,不懂也不关心那些什么艺术之类。但当时却勾起他一连串的甜蜜回忆......。

时间一晃就到了七月初八。

这天,晴空万里,骄阳似火。村外,一望无际的原野散发着五谷的清香;庄稼地里的緑驹们一大早就啹啹啹地叫着。细听,让人觉得恰似“鬼子完了!——鬼子完了!——鬼子完了!好啊好啊!好啊好啊!......”之清脆的谐音。

村里,大人们都忙碌着做秋收的准备,什么犁耙绳套、镐头镰刀的都拭翻拭翻。一些妇女们也都叨念着“冷收麦,热收秋。今年是个好年景......”。

孩子们都心急火燎的等着看戏。有的一大早就到了老鼠庙那里,围着新建的公墓、亭子转来转去的。认识字的孩子都争相去摸一摸纪念碑上“精神不死”那四个大字......。

这天一大早,李中国带领张环一伙人就到村北里去忙活着布置会场。

会场会标大字写着《杨各庄烈士公墓落成典礼》,格外令人瞩目;村里还派人去李家坟里砍的柏树枝子,特地代表第七军分区、县委、区委扎制的几个大花圈,也摆在了公墓前面;还在公墓前的五座石碑上,扎上了蓝色或白色的绸子大祭挽联。

李中国和张环他们一群人布置完会场觉得松了一口气,都觉得准备的还不错。在会场转了一圈儿之后就各自回家吃早饭去了。

李中国到家,还特地使胰子(即香皂)洗了洗脸,修剪了一下小胡子茬子。吃了饭,走出屋里门儿,坐在门前的门台儿上,正要抽锅烟。他一边儿拧着烟袋锅子,一边儿看着院子里的枣树,比往年结的枣都多,向阳的栆儿已经发红了。自己心想:“一春天也没顾上看这枣树一眼。人们常说‘七月十五枣红边儿,八月十五栆落干儿!’一点儿也不差。看今年这栆儿,就觉得今年是个丰收年。好啊!......”。他拧了一袋子老旱,抽了几口又禁不住的心思起召开公墓竣工典礼的事儿来。

就在这档儿里,早就吃完饭上街玩儿的老二小子轩头儿突然跑回家来喊道:

“爹,爹——,西道上那边儿,有人儿说找你哩。人家坐着汽车来的!......。”

老李听说有人找,还是坐汽车来的,觉得来头儿可真不小。二话没说,赶紧就往外面走。

他刚出院子大门往西边一看,就见丁字街那里,一大群人围的水泄不通的样子在看什么。

嘿,原来是人们在围着看两辆小轿车。这事儿太新鲜了,乡下可难见到这东西......。

这时,从人群里走出一个人来正向他走来。老李仔细一看,哎呀!这不是年初部队派来筹建公墓的那个小高同志嘛。

“李村长,李村长!你好啊?”还是小高年轻嘴儿快,抢先打起招呼来了。

“嘿!小高儿,你胖了点儿,你也挺好吧!"老李见到小高格外高兴。

首长们能来的都来了!省里黄敬书记、军分区于权伸司令他们都来了!......”小高兴奋不已,拉着老李的手向轿车走去,高兴地说,“形势好了,首长们都配上轿子了......我也借上光了!哈哈。”

黄敬书记

解放后授衔时的于权伸少将

这天,黄书记看上去好像倒年轻了。但还是那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劲头儿,没一点儿官儿架子:司令还是那么瘦,还是那么严肃的样子,微显笑容。

黄书记没等老李开口,就迎上来笑着说:“老李,李中国同志——咱又见面了!挺好呗?”

接着,他又回过头去,指着于司令说:“你看,我们于司令也来了,没想到吧?你们见过面儿吧?”

老李有点儿受宠若惊的样子,十分激动地说:“哎呀呀,太好了,太好了!见过见过,年上个打仗前见过。俺们都叫他一号首长!司令还那么瘦。......咱们先到村公所?还是去会场?俞书记你说吧!”

“怎么,你们都认识?他是我们黄书记!......”小高有些疑惑地插了一句。

“当然认识啊!他是俺的入党介绍人啊。刚来俺村时,他自己说姓俞。但后来,化名姓黄了......哈哈。俺叫惯‘俞书记’了,改不了嘴。哈哈......俺说的明白吧?”老李笑着介绍了一番。

“李村长还给我修过自行车哩!还会打麻绳,好手艺哩!......”黄书记给小高介绍起老李来了。回头又对老李说:“小高现在是我们的宣传部副部长兼办公室主任了!小伙儿进步可快哩!......。”

“杨各庄可帮我们大忙了!一言难尽啊!要不是前线老打仗,我早就来拜访老乡亲们来了......”于司令和黄书记说着,转身忽然看见了孩子群儿里有南头的陈国藏。笑呵呵地喊道:“喂——那位小朋友,忘了我了吗?......”

“俺认出你来了......年上个俺叔叔还启船,送你们过河来哩!”国藏不好意思的样子,说了一句就扭过脸儿去了。

“对对对!这小朋友,真乖!真乖!......你叔姓陈,你也姓陈吧,对不?哈哈。”司令幽默地乐了起来。

按着黄书记的意见,老李也被推上了车,一起去村北公墓会场去了。

这天,万里晴空,晨风微微,英烈墓地,庄严肃穆。

公墓(修缮后的)于宏伟摄像

英烈纪念碑于宏伟摄像

老李带黄书记、于司令一行首先到了公墓前。大家在墓前静默了三两分钟,以示哀悼。

礼毕,于司令情不自禁地走向前去,撩起蓝色绸子大祭挽联,指着自己题字的那座石碑,十分郑重地说:“黄书记,杨各庄大有才人啊。你看,我的题字原先笔画太细了,经人家一描加粗,显得遒劲有力多了。我现在脑子里,呈现出很多很多战士的形象和身影,觉得英烈们真的更精神了!”。说完,亮眼湿乎乎的样子,回过头来对老李说:“你代表我,多感谢感谢那个老乡,谢谢他!这个老乡也是颂扬了英雄们的革命精神。”接着又对书记说:“你说对吧,黄书记?”

黄书记镜框下闪烁着爱慕、钦佩与感慨的目光,欣欣然道:“司令挥毫,掷地有声。英烈们必将豪气长存!同光日月,并寿河山!.....司令题字非同凡响,意义非凡啊!很好!佩服,佩服!......”

时光如流水。说话间,出席会议的各方代表络绎不绝地先后赶来了。

周围附近村里的男男女女也陆陆续续的来参观烈士公墓和看戏来了。整个村北里一片欢腾,空前热闹。

老鼠庙前的柏树上,还落着一只喜鹊,“喳喳喳喳”地叫了一阵儿,像是热烈欢迎八方贵宾,给会场带来一片喜庆。

晌午十时整,在一片鞭炮声中盛典开始了。

于司令的致辞,打动了全体与会人员和到场的村民们。特别是他讲到“......人民子弟兵之英烈们,虽离开了我们,但他们的精神不死!有英烈们不折不挠、前仆后继、视死如归精神的鼓舞,我们必将彻底打败日本帝国主义!这一天,很快就要到来了!让我们迎接胜利的新曙光吧!.......”,使本来十分严肃庄重的会场,霎时掌声雷动,呼声震天,经久不息。

典礼结束后,在老李等村干部的热情挽留下,黄书记和于司令答应去吃顿饭——一顿在杨各庄最难忘的午餐。

这天,县大队的张树起和区长张瑞国也特地回村参加了公墓落成典礼,并出席了这场不同寻常的午宴。

还是在“面条张”那个饭店里。准备上桌的“佳肴”,都是本村的土产——老李、马爱国、于振榜、张环、贺庭玉等人特地从家里拿来的鸡蛋,自己腌的咸鸡蛋、臭鸭蛋,长果(花生),两只小公鸡。张国瑞(良瑞)从邻居老陈家要了两条足有3斤重的鲜鲤鱼,四只大螃蟹;加上饭店的香肠、猪头肉等熟食,备好了两大桌各10(实实惠惠)大盘子菜肴。饭店还准备了衡水老白干、大婴孩牌香烟、西瓜、枣茶、醉枣、瓜子、橘子糖果......。

席间,大家谈笑风生,言谈话语再加上餐桌上自产的菜肴,不光格外津津有味儿,而且意味深长。

老李满脸带笑地首先开腔了:“咱们的老书记——俞书记,啊,也就是咱黄敬书记、于司令在百忙里来参加典礼,给俺们杨各庄也增了光辉啊!俺们村里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非常高兴!俺代表全村党员、老乡亲,表示深深欢迎和感谢!俺们没弄什么好吃的,但好在都是俺村自己家的,叫饭店给做一做。主要想热闹一下,机会难得,机会难得啊。为了打败小日本,大伙走在一起了,这也是天意啊!俺是老粗,不会讲什么,不管怎么说,咱们年轻的老书记俞书记、于司令也得多吃点儿,多喝点儿,你们俩领导、首长,给大伙带个头儿啊,......哈哈!”

“哈哈,老李啊老李同志,你也就别客气了。”黄书记打断了老李的开场白说,“安平是我党的老根据地。来杨各庄,我这是第三次了,还在村里张文法大哥家住过一阵子,比回自己老家还多。杨各庄这里,好像成了我第三故乡了,哈哈。这些年我连北平的家也没回去过,......哈哈,我对杨各庄村感情格外深。

杨各庄,人才就是多。前些年,你们村里那场话剧【www.youxs.org】演唱的太好了,至今我都历历在目。那个流浪逃难的‘母亲’,扮演的真好,......当时得了大奖。

前年,晋察冀日报曾刊登端掉角丘小日本岗楼的消息。后来,我听说就是我们杨各庄一个年轻的,给鬼子当翻译的卧底干的,非常漂亮,动人!......”

“乞讨流浪的母亲”

“俞书记,他叫张恩妙,小名叫小伦儿。组织上非常器重他,把他调到边区受训去了。谁没想到后来有病去世。很可惜,那是个才子啊。他有个哥,叫张恩绶,也在咱部队。

还有他,县大队的干将——张树起,那天端岗楼也去了。他媳妇刘胜彩可积极了,村妇联的。俺刚才就想给你们介绍介绍。”李中国这时插话,自己站起来一一介绍了恩妙、树起两人情况。

黄书记也站了起来,伸手跟张树起握了握手,乐呵呵地又说:“你也是好样儿的!你们都是英雄!都姓张啊?哈哈......”说着,扭过头去问司令:“于司令,这就是你在来的路上说的那位张同志吗?小伙真干练!哈哈。”

这时,于司令也站起来,敬了个礼。紧紧握着握树起的手,深情而高兴地说:“向你们致敬!杨各庄的英雄!人民的英雄!呵呵!”说着,对着黄敬书记

说道:“就是他啊!他到县大队前,在我部集训期间,正好赶上一次鬼子的飞机轰炸。要不是他们几个冒着危险,帮助随军家属转移疏散,说不定造成多大损失离哩!”

“谢谢首长鼓励,谢谢首长鼓励!应该的!”张树起非常激动,还有点儿不好意思地说:“看你司令,那点事儿您还老叨咕,谁遇上那个情况也得那么干。啊,司令,俺张子辉大嫂挺好吧?请你代表俺问好啊!”

“肯定,肯定。你嫂子她还常唠叨你两口子呢!”于司令这时转了个话题,接着又说:“去年那场遭遇战,嗨!要不是杨各庄老乡亲们的帮助,恐怕我们更惨!

自从跟随吕正操司令打鬼子以来,大大小小我打了100多次仗,这次最惨了!那个姓陈的老乡,他一人把我们几十人送过河啊!后来听说把他累病了。要不是这个老乡,我们也生死未卜!那一幕幕,我终生难忘!”......

抢渡滹沱河——难忘的记忆

老李、老张同志,今天我告诉你们,当时谎报军情的那个汉奸,想跑没跑了,很快被锄奸股处决了!”

“对那种败类,她妈的抄他家,灭他九族,也难解心头之恨!”小马气愤地插了一句。

“那天,我部学员——他们村的小李子——李启明同志,在郎仁那边儿过河时,一人就帮助三十来人过了河,最后自己牺牲了!后来我听说,他人都冻僵了,好像还是站着的样子,挺了好久没倒下。我的那个【精神不死】题词,就很受他的启发!他和好多烈士,本身就是一个个永远矗立的丰碑啊!......”

经司令介绍张树起的情况和去年那场恶战,席间顿时更加气氛亲切热烈起来。嘎嘎的说笑声回荡着军民的深情厚谊。

说话间,酒菜都上齐了。在老李提议下,大家共同举杯,为典礼圆满成功先干了一杯。

接着,黄书记提议:“借此机会,我向于司令、向第七军分区全体官兵敬一杯。(大家一饮而尽!)

让我们再同离去的英烈们一起,也干一杯吧!(大家又一饮而尽!)

方才典礼仪式上,同志们让我讲一讲,我没有讲。司令讲话,更实际,更合适。他讲的很到位,把他的题词【精神不死】都简直讲活了。英烈们的精神,是我们克敌制胜的资本,是革命的法宝!他们的精神,千秋不朽!......

我现在可以告诉大家,小日本真的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啦”!

在欧洲战场,5月8日,纳粹德国已经无条件投降了!苏联红军8月8日正式对日宣战,8月9日已经出兵了我国东北,打的鬼子关东军节节败退。

还有更加震惊世界的消息:8月6日,美国盟军向日本广岛扔下个名叫【小男孩】的原子弹;9日,又在日本长崎,投了个叫【胖子】的原子弹。这新式武器据说威力无比,日本国内已经乱作一团,全国惊惶万状......。

我看小日本很快也得投降,可说这大局已定!......咱们这里,形势也很好。深(州)、武(强)、饶(阳)、安(平)这一带,已经都是我们的天下了!我们周围,就剩下晋州的鬼子,还在顽固抵抗!依我看,纯粹是垂死挣扎了!......”

“太好了!太好了!就盼着有这一天啊!”整个饭店都喊叫起来了。

“鬼子要是投降后,咱再唱一个月的大戏来庆祝!黄书记,于司令,你们首长们忙,尽力百忙中抽空来啊。实在来不了,可派小高,啊,派高部长他们来呦!司令可派郝班长、任班长,还有甄特派员他们来啊!......”老李这时也激动起来。

“那是,那是!能来的,叫他们都来,联欢一下!有机会的话,我肯定还会来!杨各庄是我的第三故乡啊!哈哈......”黄书记乐呵呵的满口答应。

这时他又转了个话题儿:“老李同志,你说现在兵荒马乱的,你们还弄来衡水老白干,真不简单。我小时候,第一次记得见我爸他们喝酒,就是喝的这种老白干儿!你看,饭店这匾牌上这首诗,也是赞美衡水老白干,我早就注意了。写的真好——

“衡水白干醇而香,

金盅玉碗满琼浆。

但使主人能醉客,

一心难忘杨各庄。”

落款儿是《庄上客》诗一首戊寅春无名斋主。不简单!不简单啊!这匾牌年头儿不短了吧?”

“俺问过店主‘面条张’。他说,他爷爷小时候就有,这是他们家的传家宝。”张国瑞这时兴奋地解释道,“俺当时还说,李白有一首【客中行】诗——

“兰陵美酒郁金香,

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处是他乡。”和这首诗差不多。还有“但使主人能醉客”这句全相同。可能是抄袭的人家李白的,说引用也行。店主很不服气。......”

“当时俺说,这事儿,得让历史说话,呵呵。”老张接着说,“俺后来还真就查过历史资料,衡水老白干的酿造历史,的确源远流长。早在汉朝时,公元104年时就有啊,到唐代,已经盛名天下。

但兰陵美酒的酿造史人家更长。据资料上说,同中国的青铜器一样古老,始酿于商代。古卜辞中“鬯其酒”的记载,便是兰陵美酒的最早见证。迄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

“要说无名斋主这首【庄上客】,比李白那首【客中行】还早,我看也不大可能!

“人家李白是诗仙啊!也号称是酒鬼,喝酒可说喝遍天下。他也可能嫌衡水老白干度数太高吧,六十五度啊!呵呵......。”黄书记接过话巴儿,“不过,这匾牌的确很有收藏价值。一是隶书写的很好;二是雕刻的很精道;三是最重要的诗句——‘一心难忘杨各庄’,这句儿诗句,简直把我这个客人之心,也刻画出来了!我可真的是‘一心难忘杨各庄’啊!哈哈。”

《庄上客》牌匾

《庄上客》条幅

黄书记说到这里,看了看于司令,乐呵呵的又说:“你说哩于司令?难忘吧?”

“太难忘了!这村里,有我们可亲、可敬的三千多个老乡亲,还有我们一百二十八个烈士的英灵!这些,是我们心中永远屹立的丰碑!千秋难忘!......不知多少次,我睡梦中见到一个个熟悉的面孔,他们一个个的,还是不变的那个老模样儿......”。

黄书记见司令十分激动地倾吐心声,铿锵有力。自己也含泪欲滴,诗兴大发。他先干了一杯笑道:“司令所言极是,我也同感!今天酒兴,留诗一首,献给在座的同志们,献给杨各庄的父老乡亲们。小诗题目是【礼赞杨各庄】......”

黄书记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正要脱口朗诵小诗,饭店门口丁字街处,嘎然停下一辆美式小吉普。

一个战士轻捷地跳下车来,匆匆向饭店跑来。

“报告,黄书记,您的加急电报!”机要员向前递出电报,习惯地站在旁边。

“老李、老张同志,有新情况,我跟司令马上就得走了。小诗留给你们自己看吧。我跟司令,再次谢谢您们!谢谢全村老乡亲们!”书记看过电报说着,并把电报递给了于权伸司令员。自己匆匆抄写起那首小诗来。

李中国、张瑞国、张树起、马爱国、张环、于振榜、于造通、乔凤印、李忠生、贺庭玉等十多人,一个个恋恋不舍地和书记、司令、高部长等部队同志们紧紧握手。

大家的目光,一直盯着那两辆轿车和送电报的吉普车,飞快地消失在村外公墓北面一团被车子卷起的风沙里......。

老李拿着黄书记的诗稿,喊道:“他张叔,你给大家念一念书记的小诗吧!";

张瑞国区长浏了一眼,满带表情地朗读起来了:

“每逢来到杨各庄,

恰似回到爹娘旁。

今日美酒酬壮志,

高唱凯歌灭东洋!”

阅读杨各庄抗战英烈传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杨各庄抗战英烈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