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盘点背诵天团[历史视频]》

第 61 章 赤壁赋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大唐

“儋州作为其最后一个功业之地,可谓是集苏轼才能之大成。”

李世民出声道。

不怪乎李世民发此感慨,东坡井,东坡墨,东坡笠,东坡学院……甚至连本地语言都衍生出了东坡话。

苏轼海南的事迹以及取得的成就在女声的话音落下后便一个接一个地放在天幕上,说是目不暇接也不为过。

众人就是在这样的持续播放中,继续了解苏轼在海南的都做了些什么。

待看到“宋苏文公之谪居儋耳,讲学明道,教化日兴,琼州人文之盛,实自公启之。”的批语,秦汉之人感触不大,但是自科举推行之后的朝代却为此沸腾,甚至越往后的朝代越沸腾。

儋州的第一个举人姜唐佐!

儋州的第一个进士符确!

苏轼来之前:文化未开,荒蛮之地!

苏轼来之后:要举人有举人,要进士有进士。沧海何曾断地脉,珠崖从此破天荒!

要知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样的概念早已经随着每一次科举考试的成功举行而浸染所有人的心。特别是明朝,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

想当官,最被人所认可的途径就是科举,而科举可太难了,小三关大三关关关难过。

完事开头难,有多少像儋州这样穷苦的地方几百年都出不了一个进士,而这样令人瞩目的教化实绩,从无到有,苏轼仅仅用了三年!

科举作为平头百姓唯一的进身之阶,谁不希望自己当地有一个善于调教子弟的大佬呢,不说别的,沾沾文气也行啊。

【苏轼每到一处,不论自己什么身份,是太守亦或是罪臣,都为当地地方做了大量的实事好事,为官一任便造福一方。】

【【在为官一道上,无论是水利还是基建,亦或是文化教育,苏轼翻手就是一个景点,覆手就是一个百年一出,千年首创。也许苏轼可能以为,自己不过是尽到了一个官员的本分——】

哈?人言否?

一干人听得怀疑人生。

只能说凡尔赛文学的精华天幕拿捏到位,激起阵阵波澜。

大秦

这酒啊,是端不下去了。

这箸啊,是夹不下去了。

下面的大臣不敢吱声,上面的秦始皇也陷入了沉默。

别说大臣了,他都有些不敢信。

饶是如此,他也只能安慰道:

“就算是本分,也是把本分做到极致了。”

听见秦始皇发言安抚,众人心下松了一口气。

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大家生怕天幕对苏轼的评价,影响了秦始皇对一个好官的评判标准。

他们这段时间也很辛苦的!

大汉

本分?

“多来几个这么尽本分的……”

朕能乐死!

刘彻莞尔。

可惜只有这么一个苏轼。

刘彻才不信天幕所说的只是本分呢。

10本作者酸甜可口砂糖橘提醒您最全的《开局盘点背诵天团[历史视频]》尽在,域名[(

羡慕。

猪猪陛下今天也是对其他朝代人才流口水的一天呢,

大明

“对啊!”朱元璋只觉得天幕这句话宛如仙乐,动听至极。“都是本分,苏文忠公就是不一样哈。”

看看,这觉悟!

虽然天幕说也许,可能,但是朱元璋怎么可能会在意这些不重要的细枝末节呢,自动过滤后那就是苏轼以为。

朱元璋拒绝接受任何反驳!

看来咱得把给苏轼的追封提上议程了。

他心下思忖完便开口提了这件事:“朕欲加封苏轼为……”

还未说完,就被李善长打断了。

“陛下,臣以为此事不妥。”

一直陪在朱元璋身边但是呆得四平八稳的李善长吸了一口气,深知作为丞相的自己不出面是不行了。

本来本朝律例对官员苛刻,咳咳,不太友好,现在又要树立苏轼这么一个榜样,那以后原本的功绩也可以是本分了。

不是每个人都是苏轼啊,陛下你醒醒。

【百姓知道谁才是对他们好的人,而苏轼无疑是一个标准的好官。】

“像东坡居士这样就是天底下顶好的人!”

闻言附和声众多,声量尤以宋两朝为多。

【当然除了是一个好官,苏轼其他方面的成就也不容忽视,其中尤以文坛成就最为突出。】

“是啊,但是今天这期根本不叫语文必背,而叫好官是谁。”

刘彻无情吐槽。

这一期除了苏轼之外,天幕还重点讲了王安石变法呢,可惜一贯的套路,吊着兴趣却不给细讲。

对于这点,刘彻显然十分介意。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有个称号,因为他的博学,于是人们给了他一个称号,叫做“百科全书式学者”。那么苏轼,毫无疑问,如果有评选百科全书式人物的评比,我会投苏轼一票。不别的,就为他的全能和全才。】

【拜托,那可是一路被贬一路吃,吃出一个舌尖上的大宋的苏轼。】

地狱笑话,难绷。

所以刘彻没绷住,毫不留情地大笑了出来。

【写诗,与其学生黄庭坚合称为“苏黄。”】

天幕刷刷刷发来一堆苏轼的诗。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杜甫尤为喜欢这句。

一时间大家都在欣赏苏轼的优秀诗作。

大汉

而刘彻的关注点则与众不同。

“和陶诗是真多啊。”

刘彻感慨,不得不说,这上百首和陶诗即使是现在看来,依然无比扎眼。

太多了,标题还都加个和陶诗的前缀,整整齐齐,一看就是一家人。

【作词,与辛弃疾“苏辛”,豪放派开创者,宋词第一人。哈?你说宋词第一

人是辛弃疾?】

辛弃疾?

▼想看酸甜可口砂糖橘的《开局盘点背诵天团[历史视频]》吗?请记住的域名[(

不熟悉辛弃疾的人脑子里满是问号,哪儿L冒出来的。

“宋词第一人自然是稼轩先生。”

为辛弃疾摇旗呐喊者也有。

辛弃疾本人也不知道如何回应,但他觉得如果可以,眼下自己更愿意当个能抗击敌军,收复失地的将军。

咚咚咚,紧密的鼓点如潮般落在众人心田上。

【是苏轼还是辛弃疾呢?】

在卖关子这一道上天幕总是乐此不疲。

刘彻使劲从鼻子里哼了一声。

【众所周知,四大天王有五位,所以宋词第一人有两位,这很合理。我的答案是,都是。】

好家伙,人你是一点都不得罪啊。

被评判的苏轼忍不住开始挑剔天幕的行径。不过正所谓文无第一,文章评判又没有一个绝对标准,苏轼心里还是赞同天幕做法的。

就像李白和杜甫,你能说这俩人到底孰高孰低吗?李白不行?杜甫第一个不答应。杜甫不行?大宋朝第一个不答应。

天幕能怎样呢,还不是又把一堆又一堆的苏轼词作放了上去。

“苏轼之于词的成就,不亚于我之于诗啊。”

李白与有荣焉,没欣赏错,一欣赏就欣赏了个宋词第一人。

看了苏轼的词,谁不说一句名副其实?

毕竟以宋词比唐诗,则东坡似太白。毕竟一个诗仙,一个坡仙,俩都是位列仙班级别的人物。

【书法,一不小心就写就了天下第三行书,直接决赛圈保送,位列宋四家之首。】

“本朝善书者,自当推苏为第一。”

天幕先是放上了这句批语,紧接着贴上了《黄州寒食诗帖》。

“参差错落,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

见猎心喜,李世民一连用了四个词语来夸赞这篇《黄州寒食诗帖》的出色。

李世民喜好书法,而于书法一道,他最推崇的就是王羲之,甚至可以说王羲之书圣这一名号就是他李世民亲手确立的。

但是这不代表李世民不欣赏苏轼的风格,相反,他欣赏得很。

而这天下第三行书,于历朝历代间也引来了不少书法大家的注目,甚至有不少人为此呼吸急促,天下第三行书的真迹!

放在往常,哪有机会能看到这样的大家作品……大多数墨宝都被私藏了,像李世民这种王羲之狂热粉,恨不得把《兰亭序》带到坟墓里去。

不过——也有对书法不那么感冒的人疑惑。

“那第一第二又是谁呢?”

想必问这问题的人一定是个秦汉人士,这时候就要毫不客气地把便宜占了。

【这时候可能有小朋友就要问了——那第一第二又是谁呢,“天下第一行书”是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天下第二行书”则是唐代颜真卿的《祭侄文稿》,都是极好的书法作品。】

【写散文,又是入选

“唐宋散文八大家”,与老师欧阳修合称为“欧苏”……】

一桩桩,一件件,苏轼的成就被天幕娓娓道来,包括众人已经熟悉的水利,医药,基建等等。

【全才千千万,喜欢苏轼占一半。纵观历史,全能型选手其实不只有苏轼,但是我们太多人都爱苏轼,也只爱苏轼。在后世,研究苏轼甚至成了一门学问,叫做苏学。】

饶是苏轼,他脑子里第一反应:

何德何能。

专门研究他?甚至研究他成了学问?

“我争取再多写几篇。”

苏轼感动之际,当即决定继续增进自己的文学素养,比天幕里的苏轼写出更多的作品。

我这可不是为了为难天幕,而是为了增加后世研究我的材料。

苏轼大义凛然地想道。

【以现代人的眼光看,我们总是会惊叹苏轼所学之杂,涉猎之广,什么都会,什么都懂。除了官商有点差,嘴巴有点大,其他没什么不好。】

……

听我说,谢谢你。

一颗神采飞扬的心被泼了盆冷水。

苏轼扶额,心里满是无奈,本来挺高兴的,这下好了,官商差,嘴巴大的苏轼印象再次强化。

【苏轼,就是这样一款中国的百科全书式学者,只可惜医者不自医,渡人难渡己。】

听见天幕意味不明的感慨,东坡先生心里咯噔一下。

按逻辑,怕是要讲到自己的去世了……

【纵使苏轼是再天才,再全能的人物,也逃离不了生老病死的束缚。】

不出所料。

苏轼了然。

但其他地方的气氛却一下子低沉了。

【当年苏轼第一次于地方遭遇瘟疫时,献出了一张名为“圣散子方”的药方。据说这是祖传秘方,而这药方的主人,正是眉山名医巢谷。】

当看到画面里的苏轼被巢谷耳提面命不可外传后,众人的情绪低沉之余更多了几分感动。

“子瞻啊,总有一些人要得这个病的。”

巢谷苦口婆心地劝道:“你要知道,如果你治好了他们,这些病以后都是你一个人得!”

然而苏轼表面答应,甚至在巢谷面前发了毒誓。结果药方一到手,他便马不停蹄地赶去救人了。

你一个人得!

五个字砸的众人头昏眼花,不少人已经嗅到了其中危险的意味。

而知晓苏轼晚年的人已经在为此感到揪心了。

【这个故事只是个故事,但苏轼一生多病倒是不假,他常年罹患的病症多达八种,均时间长、病情重。】

眼病、肩痛引发左手偏瘫、耳聋、痔疮、肺病、头痛、牙病、疮疖。

天幕一一将苏轼这八种病症陈列,甚至还送上了苏轼对自己病症的诗句描述。

大唐

“晚年更似杜陵翁,右臂虽存耳先聩。子美,你自己也要多多保重身体,可别像苏轼这般……”

李白对此忧心忡忡。

““太白兄多虑了,我定不会像天幕那般如此。”

杜甫则表示我身子骨好着呢,但是他对李白的关心很是受用,杜甫嘴角微翘,眼里是显而易见的笑意。

“毕竟……天幕所言的历史已经改变了。”

“也是。”

二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这一次,他们都会有一个好结局。

友人之间在相互宽慰,没有朋友可以慰藉的在感慨。

大汉

“天。”

刘彻轻轻嘶了一声。他突然觉得他还是看轻了苏轼。

他以为苏轼是善于养生,身体格外康健,所以才经受住了晚年这般折腾。

原来不是。!

阅读开局盘点背诵天团[历史视频]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开局盘点背诵天团[历史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