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盘点背诵天团[历史视频]》

第 59 章 赤壁赋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但从这封信里我们也能看到,苏轼不是真的要将章惇置之于死地,因为真要这么做也没什么写信的必要。正如苏轼文中所透露的那样,他是真心实意地以为章惇厌倦了官场纷争,准备逃离政治旋涡的。】

【所以在最后,章惇回过神来,他把信保存的很好,不然我们也不能看到。这封《归安丘园》的书信,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大宋

“啊?”

苏轼有些意外,也有点小开心。

听天幕剖析他俩的故事,苏轼第一时间自我检讨,自己那封信确实写的不妥当。

结果没想到啊,依章惇那小暴脾气,真恨死了他,估计信在看完那一刻就该被撕掉了。

子厚心里有我!

苏轼美滋滋地。反驳,他要实名反驳天幕说自己和只和弟弟双向奔赴,他和子厚这不也是?

这就是万人迷的自我修养,今天的苏轼也有在好好端水呢。

其实苏轼本人还是不想放弃两个人的友谊的,不然也不会日后在章惇失势之时施以援手,就像当年章惇对在黄州的苏轼那样又是写信,又是寄药。

而在京城,相同时间,不同地点。

“我留着那封信是为了时刻提醒自己。”

章惇提高了音量,不像是在跟天幕说话,更像是在告诉自己。

【而眼下,章惇的黑化之旅才刚刚开始,父亲去世,朝廷攻讦,被列入“三奸”……这些都在为他的黑化添砖加瓦。】

“三贤,司马光、范纯仁、韩维。三奸,蔡确、章惇、韩缜,真是……”

挺好,天幕还把这些人所属的党派都标出来了,三贤一溜旧党,三奸全是新党。

刘彻沉吟了片刻琢磨措辞。

“嗯,新旧分明。”

【紧接着元祐四年,爆发了北宋第二场“文字狱”大案,如果说“乌台诗案”是对苏轼个人的迫害,那么“车盖亭诗案”则是一场针对新党的清洗。】

天幕列出了“车盖亭诗案”的前因后果。

岭南……这个地方苏轼也被贬过。

原来如此。

看见新党领袖蔡确被贬到了某个熟悉的地方,众人似有所悟。

大明

“因果循环,报应不爽。”

话不多说,朱元璋重新拾起了老本行,打了一个流行佛偈。

大汉

悟了,我悟了。

为什么章惇会对苏轼在岭南的惬意生活而感到不满?

好家伙,合着症结搁这儿呢。

“这就是想要弄死苏轼……”

刘彻反对天幕最开始对于章惇贬谪苏轼的看法。

怎么说,看到现在,大家都知道天幕不是万能的,使用天幕的那个“她”,是人而不是神,查错资料遭人家举报了还得发个公告呢。

刘彻书真觉得章惇他当时贬苏轼的行为,不管他心里想法

是什么,若是从论迹不论心的角度看,章惇透露出的信号就是想往死里整苏轼,而不是天幕所言的有待商榷。

因为根本没有和解的可能。

首先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党争,这是一场比唐末的牛李党争更甚的政治斗争,也真正做到了什么叫做冤冤相报永不了。

你文字狱我也文字狱,你把人贬到岭南我也贬,这局面的架势已经是不死不休了。

其次是章惇的个人性格,心高气傲,睚眦必报。收到那封信,在章惇眼里看来是苏轼在对他落井下石,此后他可能根本就不认这个朋友。

【当年蔡确被贬岭南的时候,范纯仁曾经对对吕大防说过这样一番话:“岭南之路长满荆棘七八十年矣,今日重开,日后我们难免有此下场。”】

【一语成谶。因为章惇不是那些投机取巧的小人,出身于官宦世家的他,想躺平可太简单了。但是章惇不愿,他的政治理想只有一个,那就是新法的成功。】

这也是我们所有人共同努力的目标,虽九死其犹未悔。

王安石在心里补充了一句。

【对于章惇而言,除了个人情绪外,更重要的是旧党把新法废了,全废了,之前的努力全都付诸东流。私以为这才是为何章惇上位后对旧党同样发起了无差别攻击的原因。】

【此后章惇对新党的的想法只有一个。】

天幕顿了顿,随即送上了几个血淋淋的大字。

死!都给我死!

对!不死不休!

刘彻看热闹不嫌事大。

【于是章惇对所有旧党一视同仁,统统视为报复对象,旧党有一个算一个,都上了章惇的死亡名单。待到元佑八年,章惇成为宰辅上台之后,果不其然,杀疯了。】

【后世提到王安石变法,章惇绝对是一个躲不开的人物。但是千年之后,只有王安石是圣人。】

“毕竟领先千年呢……”

刘彻唏嘘。

【王安石和章惇的区别在于,为了变法,王安石不惜得罪所有人,君子和而不同,政见之外,他可以和政敌惺惺相惜,把酒言欢。】

【而章惇,为了变法,他不惜杀掉所有人。道不同不相为谋,只要反对,都给我滚。】

“哈哈哈哈,说得好,都给我滚。”

怨不得圣人难做。

但是刘彻有被章惇的行径爽到。

别的不提,他自己面对唱反调的大臣,内心里也很想对这些人说一句:“滚!”

不过……

“诶?这时候大宋的皇帝是谁啊?”

刘彻发觉,从元祐元年到八年,皇帝毫无存在感。

这皇帝当得,啧啧。

兴许是心有灵犀,天幕下一刻就回答了刘彻的疑惑。

【也许有不了解这段历史的人觉得元祐年间的动乱为什么皇帝毫无作为?皇帝没办法有作为啊,宋哲宗登基那年才十岁。】

明知渊深曰哲,知能辨

物曰哲。哲这个庙号不错啊。

赵匡胤舒坦了,好庙号可以说是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让他稍微不那么为大宋感到窝火。

前面的党争,那可是看得他眉头紧皱。

一个两个,都是好臣子,但就因为党争闹得不可开交。

可把他痛心坏了,如果不是他人不能过去,宋太祖赵匡胤真想大喊一句:

“住手,你们不要再打了啦!”

大秦

“亲政需要时间。但是到了亲政之后,就攻守逆转了。”

以一介稚龄登上皇位,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秦始皇。

十三岁登基,二十一亲政。同样也是八年时间,朝政都把握在把握在别人手里。

这是他和宋哲宗相似的地方。

秦始皇以为,宋哲宗不是一个昏君。这不是因为相似的经历,而是因为宋哲宗本身表现出来的远见。

虽然天幕还没有讲,但是凭借他敢用章惇为相这一点,就知道他的志向同样是变法图强。没有被歌舞升平蒙蔽了脑子,能有这样的见识就已经超过了太多统治者。

【宋哲宗和宋神宗一样,也知道大宋的病症所在,相信惟有变法才能让大宋朝的面貌焕然一新。所以他启用了章惇,二人一拍即合。】

【但与宋神宗不同的是,宋哲宗自始至终都相信他和章惇会让积贫积弱的大宋再次光荣。事实上,大宋一朝在他手里确实出现了中兴的迹象。】

“好,好,好。”

赵匡胤老怀欣慰。

先前有个宋仁宗,现在又来了个宋哲宗,我们大宋还是很强的嘛。

【政治上,在宋哲宗的大力支持下王安石变法的相关措施得以顺利实施,大大减轻了百姓负担,综合国力有所回升。】

【军事上,宋哲宗,北宋最后一位雄主,也是北宋一朝少有的手腕强硬的铁血皇帝。他任命一众强硬派大臣如吕惠卿主持军务,多次出兵征讨西夏,收复失地,迫使西夏主动求和。】

“要文治有文治,要武功有武功。二哥,我们赵家出了个好皇帝。”赵光义倾情给哥哥献上了马屁。

可不……我们大宋的明君质量就是高。

宋太祖飘飘然。

【所以家人们,发现哗点了吗?宋哲宗,他不合群呐。】

啊?

什么意思?

“朕知道,大怂!哈哈!”

刘彻从自己脑海里扒拉出了天幕之前给宋朝的评语。

【真的很想笑,众所周知,大宋又名大怂,擅长给邻国送钱、送地、送尊严,老祖传软骨病了。所以诸君请看,宋哲宗这人可太不合群了。】

“大宋没有软骨病!”

赵匡胤气得,纳了闷了,他是马上出身,怎么后代如此不堪?

不该啊。

“二哥别气别气。”赵光义指挥人来给宋太祖顺气,“我们的大宋才刚刚开始,一切都有弥补的机会。”

他沉

声说道,面上表现出了十成十的义正言辞。

但是心里却是乐开了花。

哎,二哥的子孙如此不堪,看来兄终弟及的可能性又大了一些。

赵光义很苦恼,他也不想啊,但是谁让二哥后代不行呢!

此时生气的宋太祖不知道,北宋和他关系不大,倒是和他的弟弟高梁河车神关系很大。

直到近两百年后,才是他的后代闪亮登场。

这一波啊,属实是宋太祖气早了。

【于是一代明君,英年早逝。年仅二十四岁,在位十五年,亲政七年,成为了北宋历史上享年最短的皇帝。】

其他时空

高太后心情十分复杂地看了一眼年幼的小皇帝。

谁能想到,这样一个稚童到头来却是北宋最后一个明主呢。

更没有料到的是,走的居然也这么早。

女声很是同情:

【不知是不是有大宋有得国不正的原因——】

……救。

赵匡胤悲哀,夺了孤儿寡母的江山,这件事真就被定在耻辱柱上了。

【还是是宋太宗赵光义竹影斧声遭到了报应。】

什么?

瞬间脱离悲伤情绪的赵匡胤回头,眼睛瞬间盯住了赵光义。

“二,二哥。”

赵光义一时间被他的眼神冻得哆哆嗦嗦,事实上这个消息的冲击对他也很大。

整个人是又窃喜又害怕。

窃喜的是,拜托,太宗诶,唐太宗你知道吗,李世民!

害怕的是,他二哥似乎要有兄弟阋墙的意思了。

【又或者是赵光义本身他的基因就不行。起码北宋一朝有个特点,他们的好皇帝有一个算一个,不是英年早逝就是子嗣艰难。】

没有一个男人能受得了这种评语。

“我行,我哪里都行。”赵光义旋即脱口而出。

“不不不,你不行。”赵匡胤窝火,你小子的后代质量这么差,不是你不行,难道还能有别的原因吗?

“天幕都说了你基因怎么还不信呢。”

天幕送佛送到西,还顺带送上了基因的释义。这下宋太祖可明白了,这锅他不背!

此时的赵匡胤在心里迅速为自己搭建了一个逻辑链条:

优秀基因,我的。

劣质基因,弟弟的。

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他侄子侄孙好的一方面肯定有他的基因在,但奈何弟弟的劣质基因影响力实在太强,所以导致北宋但凡出了好一点的皇帝都要受到赵光义的拖累。

可以,逻辑闭环。

都是他弟弟赵光义的错!

可怜赵光义还要说话辩解,殊不知一口大锅即将哐当哐当的砸在他头上。

“我……呃。”

赵光义才说了两个字,就被他哥恐怖的眼神乖乖把话咽了回去。

害怕。

害怕他哥即将在大

庭广众之下对他实行全武行。

他这养尊处优的,已经受不住苦了。

哎,形式比人强,咱先认命,我的基因不好,难道二哥你的基因就好吗。

他哭丧着脸想到。

【宋哲宗去世太早,没能留下自己的子嗣,他的弟弟赵佶捡了这个便宜。但是章惇非要唱反调,他是这样说的。】

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

“老贼。”宋徽宗不屑一顾地啐了一口,“到最后这天下还不是我的。”

时至今日,赵佶看见这句话依然忿忿不平。

“哎呀,我的官家,可千万别为了不相干的人气坏了身体。”他身边随侍的太监抓住了表现机会,连忙献媚。

【但是不得不说,章惇看人有两把刷子在的,在国家大事上他看得很清醒。事实证明,端王赵佶,他就是垃圾。】

“都不许看!”

赵佶又气又怒,气得七窍生烟,疾言厉色道:“传朕旨意,以后谁都不许看天幕。谁要是看了,朕要了他的狗命!”

这是什么,这是被指着鼻子骂啊。

赵佶受不了。

【然而一朝天子一朝臣,端王是被大家看好的继任者,于是随着哲宗的去世,得罪了一圈人尤其是新任皇帝的章惇显然免不了被贬的命运。】

【宋徽宗虽然表面上什么都没说,但是墙倒众人推,他收拾章惇,笑死,轻而易举。】

“站错队了……这才是真正的大错。”

依刘彻看来,党争用得好其实也可以是一种权衡朝堂势力的方法,但是在继任皇帝的问题上有了差错……

因为从那一刻起,章惇他的命就不再是属于自己的了。

他的下场,好不好不是章惇本人说了算,而是由那个皇帝说了算。

【于是章惇一贬再贬。过得十分凄惨。甚至当雷州司户参军的时候,竟然被雷州百姓从租屋中赶了出去。为何?得势的时候他是这么对待苏辙的。】

“这样看来,苏家兄弟的名声倒是比章惇好多了。”

秦始皇若有所思。

都是被贬的境地,但是苏轼被欢迎,被爱戴,而章惇却是连百姓都敢明目张胆的排挤他。

对比很惨烈,但也侧面反映了整个社会的风气,宋一朝的百姓他们能鲜明地表达自己的喜与恶。

而已秦始皇现在所掌握的资料来看,秦律严苛,别说官员了,百姓向来对刀笔小吏的态度可能都是畏惧大于其他。

天幕不在的时日里,他自己也有思考大秦进步的方向。如果说广开民智,鼓励百姓才是历史的大势所趋,那么为了大秦更好的发展,选择拥抱未来,何乐而不为?

【章惇执政的时候手段是真狠,贬人从不手软,有功劳不假,但是元祐党争争斗的你死我活也少不了他。说没有携私报怨的意思,谁信?】

【大家有时间可以自行了解下,无论评价是奸臣还是能臣,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总之一

代名相章惇,就这么退出了历史舞台。】

“为什么不能既是个奸臣也是个能臣?”

刘彻皱眉,他觉得就算真是个奸臣也不影响章惇的能力啊。

恭喜猪猪陛下无师贯通了现代成年人的做法,小孩子才做选择题,成年人选择全都要。

更何况,刘彻自觉章惇这样的臣子他还是驾驭的住的。

如果大宋有不要的王安石,不要的章惇,我们大汉要,有多少要多少。

刘彻又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

【苏轼和章惇,两个人也算得上是时代造成的悲剧了。如果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党争,两个人的交往也可以一直甜甜甜下去。】

【不管章惇怎么想,苏轼对章惇的态度从来没变过,正如他在给章惇四子章援回信时所言那般】

某与丞相定交四十余年,虽中间出处稍异,交情固无增损也。

“苏轼也是好肚量。”

刘彻感慨,

用现代话说,格局,这就是格局。

在刘彻看来,二人的关系绝无回旋的余地。

但是!

苏轼硬生生凭一己之力,把这段友谊抬了回来。

而对于蒸煮而言,这句话的触动更深。

大宋

交情固无增损也……

谁能想到,在苏轼的故事里章惇看完了自己的一生。

释然吗?

虽然还没有彻底放下,但是之前对苏轼的那股子邪火倒是下去不少。

“那就把苏辙贬到雷州去吧。”

刚好和苏轼隔海相望,让他们两兄弟见一面,他就把苏轼调回来。

这个时空里已经将苏轼贬到儋州的章惇这样想到。

为什么?

子瞻可以放过,苏辙必须死!

一想到落魄的时候苏辙踩着他上位不说,还总diss他……

新仇旧恨就涌上了章惇的心头。

如果不是他跳的欢实,我与子瞻……何至于走到今天这一步。兄弟,兄弟还有反目成仇的呢。

章惇耿耿于怀。

【我说啊也是大怂不配,看看那些强硬派到最后都落得了一个什么下场?英年早逝的皇帝,下场凄惨的臣子。尤其是大臣,当时挨骂也就算了,还要被写进史书里挨骂。】

【要不是王安石本人私德实在是无可指摘,相信《奸臣传》也有他的传记在。很有意思,《宋史·奸臣传》里有近三分之一的人都是王安石的支持者,追随者和曾经的支持者,追随者,前者比如说章惇,后者比如说吕惠卿。】

好家伙,如果再把王安石写进《奸臣传》……

“这哪里是《奸臣传》,这明明是《能臣传》。”

秦始皇喃喃。

来吧来吧,换一个地方吧,朕愿意将他们都变废为宝,朕愿意承受宋朝党争的痛苦。

没有用不好的大臣,只有不会用人的皇帝。此时秦始

皇动了和刘彻一样的念头,

而祖龙想要改革的意思从来没有改变过,这不,有了先进的变法经验不说,天幕还介绍了一堆都精通变法内容的能臣,不,奸臣。

他们大秦正需要这类能坚决推行改革变法指令的人。

缺缺缺!大秦急缺!

【眼下让我们从元佑党争回来,再看看苏轼,苏轼有一个地方很特别,特别会苦中作乐。】

“嗯,确实特别。”

李白忍俊不禁。

“苦中作乐这一项怕是没有几个人能越过他去。”

【实际上苏轼很多时候都是报喜不报忧,在惠州过得好吗?如果真的像他描述得那么好,那为什么王朝云会感染瘟疫而离去?】

【只是因为他更愿意用善意的眼光去看待世界,更愿意去挖掘平凡生活里的闪光点。】

“也是那猪肉,那羊蝎子不都是因为吃不起正经肉才开始琢磨吗。”

朱元璋深以为然。

【苦难从来没有压垮过苏轼。所以就算是令人闻而生畏的惠州,在苏轼的眼里是世外桃源般的美丽存在。】

【所以就算是比惠州还艰苦的儋州,苏轼依然自得其乐,在他生命中被贬的最后一站,他同样为儋州打上了自己永不磨灭的印记。】

最后一个功业地!儋州!

刘彻打起了精神。

【三年谪居,恩被海南。海南,在大宋的名字正是儋州。海南在哪里?就算是在我们现在的国家版图上,它依然是这个国家地理位置最南的一个省。】

【当时的海南不是自贸实验区,不是旅游胜地,而是蛮荒之地,九死一生的发配之地,被贬到这样的地方,其惩罚等级据说仅次于当时宋朝的满门抄斩。】

女声里夹杂着几丝苍凉。

【岭南就足以苦得让人脱一层皮了,儋州啊,那是比惠州还恶劣的地方。】

天幕列出了几首苏轼刚到海南时写下的文章。

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碳,夏无寒泉。

令人咂舌,这是令众人始料未及的恶劣环境。

“如此环境,太磋磨人了。”

冬冷夏热,没有肉,没有药,更没有朋友。

这日子,李白想想都无法忍受。

继续往下看。

土人顿顿食薯芋,荐以薰鼠烧蝙蝠。

正经肉没有,就用用老鼠蝙蝠充饥么。

物资竟匮乏到这种地步……

李白更同情苏轼的遭遇了。

而这句被李白注意到的诗,天幕很快就用红线圈了出来。

【这句话里,苏轼提及的食物都算是本地特产,对苏轼而言都有一段故事。但是开头的故事是甜的,后面的故事是苦的。】

似乎是等到大家都开始对这个钩子感兴趣,天幕才慢慢说道:

【儋州不产米,产芋头。缺少粮食该怎么办呢,于是自打惠州开始就一直陪

在父亲身边的苏过,耳濡目染下用当地特产的芋头自创了一道粥品——,改良版玉糁羹。】

【苏轼品尝后赞不绝口,美美在北宋朋友圈里炫耀了一把儿子。】

?酸甜可口砂糖橘的作品《开局盘点背诵天团[历史视频]》最新章节由??全网首发更新,域名[(

“过子忽出新意以山芋作玉糁羹色香味皆奇绝天?”

刘彻一口气读完,发觉这是对自己肺活量的考验。

香似龙涎仍酽白,味如牛乳更全清。

莫将北海金齑鲙,轻比东坡玉糁羹。

和诗歌一比,相信大家都知道为什么标题为什么要起的这么长。

【但是下面这句荐以薰鼠烧蝙蝠,请大家务必注意一下】

天幕的声音陡然严肃。

【食用老鼠蝙蝠,这是儋州当地黎民的习俗。苏轼是经由本地人介绍,才开始动手学着他们弄些蝙蝠老鼠吃的。在没有本地人的指导下,我们可千万不能乱吃,想想那肆虐欧洲的鼠疫,想想某持续了三年的疫情。】

鼠疫,疫情这是他们那个年代的瘟疫?

李世民敏感地捕捉到了值得注意的信息点。

后面继续:

初闻蜜唧尝呕吐,稍近虾蟆缘习俗。

【烧着吃,烤着吃,顿顿吃,苏轼当年曾经也是副国级别的翰林大学士啊,响当当的大人物,

现在都没资格嫌弃第一口吃了就吐的蜜唧,而是只能让自己适应。】

闻者伤心,听者流泪。

“这老鼠我家都不吃了。”有百姓擦了把眼泪,一个好官的日子居然沦落到连他们这帮地里扒食都比不上。

【蜜唧,在现代有一个更流行的名字——三吱儿。】

紧接着天幕送上了三吱儿的百度百科。

“呕——”

几欲呕吐的声音接二连三的响起,之前还不理解为什么苏轼第一次吃会吐,这要是他们吃,也得吐出来。

【于是苏轼的海岛生存记就这样在艰苦的条件下拉开了帷幕。对于已经年迈多病的苏轼来说,好好活着才能够享受生活。】

是啊,身体但凡差一点都容易死在贬谪路上,而他还活蹦乱跳的。

甚至把自己三任夫人都熬走了……

刘彻在心里嘀嘀咕咕。

【所以养生小达人苏轼,就如何充分利用当地资源,进行因地制宜式养生展开了充分的实践研究活动。】

养生,听到这个话题许多人都悄悄竖起了小耳朵。

谁不想活得久一点,看看苏轼,虽说是非自愿吧,但都六十多了还能到各地溜达不说,他精力也是令人艳羡的充沛,走到哪都有事迹流传下来。

他们要是拿到了苏轼的养生方法,活个六七十岁岂不是轻轻松松?

【比如作为一名作为一路贬一路吃的大宋美食区知名up主,流落在儋州的苏东坡不光是有吃到了好吃的海蛎子,写信偷偷摸摸跟家里人叮嘱海蛎子美味,这消息不能外传的趣事。】

【在海南,他更是将养生与饮食紧密结合,研究成果十分喜人。】

《菜羹赋》,《食姜粥记》等苏轼在食疗方面的养生心得在天幕上依次浮现。

汲幽泉以揉濯,搏露叶与琼根。爨鉶錡以膏油,泫融液而流津……

“记下来,统统记下来。”当下不少对延年益寿有执念的人都开始了抄录行动。!

阅读开局盘点背诵天团[历史视频]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开局盘点背诵天团[历史视频]